為什麼說“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

公生活


會出現“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的說法,其實也是有其一定社會背景的,雖然不能完全相信這樣的論斷,但其存在也是有其合理性的。在筆者看來,這種說法的存在主要是由於讀書無用論和第一學歷更重要的社會觀念造成的。

其實無論是博士、碩士、本科大學生,他們都是有不同層次的,也就是說部分重點院校的本科肯定要比一般院校的碩士、博士,在求職市場上或者其他領域具備更強的實力,當然這其中在社會上有如此的觀念,還是與第一學歷有關。如今在任何求職應聘中,企業、單位等都會比較關注求職者的第一學歷,有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985、211院校的本科,也不會選擇普通院校的碩士、博士,在這樣的現實之下,難免會有“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的說法。

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聽到“讀書無用論”的說法,尤其是對於農村學生是否應該上大學的討論中,經常會出現“讀書無用論”的論點支持。很多時候,大學生畢業之後,都沒有找到工作,跟他們同齡並不上學的人甚至都已經成家立業,如今的收入和家庭都會比大學剛畢業的人要好。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他們之間的發展潛力是不同的,在同等條件下,高學歷的人一般是要比低學歷的人能力更強,發展前途也會更寬廣,我們不能被“讀書無用論”的所謂“正確觀點”所左右。


東愛雨小公


這種說法的確是存在的,以中國為例,越好的學校越容易出現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碩士生,三流的博士生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的現象,背後是有很複雜的原因的。

按常理,在學位授予體系當中,博士學位是最高學位,既然是學位金字塔的頂端,那麼就應該擁有頂端的價值,而實際情況遠不是這樣的。博士不僅在實際社會價值還是影響力上面都處於一個比較劣勢的狀態,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政商學界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擁有博士學位的。

但是其實很大一部分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實際上表現是不如擁有碩士學位和本科學位的人的。其中首先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擁有博士學位的人的一般心氣比較高,對於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是不願意花費很大的耐心和毅力去做的。這就會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

再者,現在我們國內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是不是資質最優的一批人也是值得懷疑和商榷的,因為真正頭腦靈活的,有更好出路的一批人早就在本科階段或者碩士階段就另謀出路了,不會再在冷板凳上面坐。比如我們國內的兩個最高學府北大和清華就存在這樣的情況,北大、清華內部就經常流血行這樣一句話: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碩士生和三流的博士生。

不過,事在人為,以西方發達國家所走過的歷史來看,擁有博士學位對於自身的長久發展還是非常有利的。


青年史學家


說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的人,大部分學歷不高,或者是槓精。

你反駁他,他會說馬雲是博士嗎?馬化騰是博士嗎?劉強東是博士嗎?等等,他會列出很多成功人士,然後氣勢磅礴的說,事實勝於雄辯。

但是,他說得都是個別,而不是普遍現象。

個別畢竟是特例,十四億人口也就出了那麼幾位。我們要說的是絕對情況。

不說虛的,事實說話,以一所二本大學的招聘為例。

這所大學是一所公辦二本,校友會排名六百名左右。目前只在二本招生。

我們看看這所大學2018年的招聘公告。



最低要求是博士,碩士提都沒提,更別提本科了。

即便是博士,也有很多的要求。





下面看看博士的待遇。





如果你的配偶是博士,那麼你可以那雙份。



看了這些我不知道你有什麼感想,歡迎留言討論。


高考志願老馬


在同一年畢業的學生中,隨機抽取100個本科生、100個碩士生和100個博士生,比一比他們到底是不是和你的觀點相同或接近,我想答案是明顯的。



雖然滿街都是大學生,但在中國人口中佔比仍然很小,碩士次之,博士更少,如果以整體和整體對比,本科生有什麼優勢?上大學打了四年遊戲的舉個手看看,沒打過遊戲的舉個手看看,從大學一直到碩士、到博士都在打遊戲的,舉手示意下,打遊戲能打到博士畢業,那真的是牛人了。


前面一些朋友說到很多行業或領域帶頭人是博士,去醫藥、金融行業看看,碩士博士是進入該行業的“敲門磚”,你如果拿著本科文憑去,那就是一塊“磚”。任何一個單位在招人時,都有限制條件,先別說你能力多強,證明一下你讀書學習的效果如何,門坎擋住了一大批沒有文化或學歷的人,這就是規則。

學歷是一個單位人才實力的標誌。一家公司的老闆只是中專畢業,在招一個總監時,說那個崗位至少本科學歷,專業要對口,從業經驗本專業五年以上。即便換了你當老闆,也是一樣要求。



“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這種論調飽含著滿滿的“羨慕嫉妒恨”!一個不讀書的人、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青史留名的,除了王侯將相,就是文化人、學問家。


兵民情


誰說的“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正常情況下,你這話要倒過來說:本科不如碩士,碩士不如博士。正常情況下,許多單位門檻就是博士生,碩士不得問津,本科生就不用談。所以,本科生永遠不如碩士生,碩士生永遠不如博士生。當然要同專業同一院校相比。

非正常情況有如下幾種:

1、不是同一專業同一院校相比。比如,你一個普通院校的博士生就不如清華大學的碩士生,甚至不如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又比如,你一個師範專業的博士生,就可能不如一個警察專業的碩士生,甚至不如一個警察專業的本科生或大專生。

2、有一個好爸爸。“我爸是李剛”,你能比嗎?管你什麼院校什麼專業什麼博士碩士!

3、有社會背景。有的人只要大學畢業,甚至專科畢業(要知道,有些院校的專科,是沒有錄取分數線的),管它是什麼普通院校民辦院校二本三本,都能當公務員,都能進公檢法,都能去銀行電信等執門行業。你博士碩士又如何?還不是“望熱興嘆”!


陀叔拍案


這話的出處原本是“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不入流的博士後”。



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大多是高校研究生的一種自我調侃。

這話最初可能是在清華北大里開始,在清北的校園裡,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後。清北自然是我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大家都希望能在那兒讀書。一般來說,清北的本科生是最難考的,需要在高考考到最前面才行,自然是天之驕子;而清北的研究生,少部分是清北的本科生保送來唸的,大部分則來自其他的高校的本科畢業生,或保送或考研,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比起高考考上,要容易得多;清北的研究生畢業,博士是不用考的,一般直接轉博,但還有一批博士來自其他高校的碩士畢業生;至於博士後,往往是還沒拿到正式教職的博士畢業生的一種臨時性工作。



所以,從入學得難度來看,確實有“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不入流的博士後”。

正如前面所說,這是玩笑話,是大學校園裡的師兄師姐們的自我調侃。真要論能力,這個得倒著來,畢竟人家過的橋多,學識和經驗都要豐富些。

出處說明了,就不要再以訛傳訛啦!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上庠”頭條號。

上庠


這是十分無聊、偏激的自我心裡安慰看法能在這裡討論?博士是為從事學術研究培養的!本科是為社會科技、社會發展培養的!兩者培養目標不同,自然在不同的角度,看法就不同!說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的說法,標準屬於酸葡萄心理!這個說法只有在兩種場景有例子:第一是到社會上就業,博士就業面自然不如本科!本科可以隨便放棄專業,但博士卻困難!第二就是職稱考試或者社會類別的考試!博士一般由於研究學術太專業,年齡偏大,而本科社會知識接受的多,考試時本身就年輕,所以社會類考試本科是有優勢的!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君不見現在及以後的院士群裡有幾個本科畢業?君不見世界上的諾貝爾獎有幾個是本科畢業?屠呦呦式人物,以後將成為歷史!再也不可能出現了!君不見本科還能進大學當老師嗎?所以,這個所謂的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的言論只是一個簡單的局部表面現象!上不得大堂!


京都老客41118


博士,碩士,本科,本來是三個層級,有高有低、求職、報考、遷居的三個主要的門檻。

社會上,之所以存在“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的說法,這跟社會上有人拿出“讀書無用論”混淆是非如出一轍。當然,它有一點合理性——某些過來人的“一家之言”和“感慨”,對自己讀碩士、讀博士跟讀本科的“投入和收穫的性價比”的“經驗總結”。

然後,就不能相信這種說法了,相信這種說法,比相信“讀書無用論”還糟糕,不讀書而混學歷、考各種證的人多得很,要求博士、碩士的職位和機會,本科根本就撈不到,所以,感嘆是感嘆,有些感嘆有情懷,有些感嘆就是逗人玩,上述說法其實就是逗你玩,往好聽裡說,是為了照顧只有本科學歷的人士的感受,往壞裡說,不過是為了勸你搞清楚自己學歷地位,自己明明是本科,沒有啥特殊貢獻,就不要跟碩士、博士的爭搶了,把機會讓給碩士、博士們。

就像本科以前分為一本、二本、三本,三本不如二本,二本不如一本。現在,國家為了“削弱”社會對二本、三本的歧視、貶低,正在逐漸取消錄取批次的劃分。將它與這種說法相比,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結論,博士就像其中的三本,碩士就像其中的二本——這簡直就是胡扯,在企業招聘、公務員報名、城市的人才爭奪戰中,博士、碩士都比本科受優待,這正在成為各行各業的基本常識。

如果從學習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上看,博士投入的最多,碩士其次,本科一般。從拿學分、攻讀學歷的視角看,本科是最容易攻讀的,當然,各個專業攻讀的難度也不一樣。有些說法可以當相互客套一下,這個說法就是這樣。

碩士、博士很重要的,名校的碩士、博士就更加重要了,每年都有很多畢了業的往屆生二戰、三戰,也不過是為了將名校的碩士、博士的畢業證、學位證拿到手,所以,就把這個說法當“讀書無用論”,然後,該報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還是要儘量往985工程高校裡面衝,想學習人工智能的儘量衝擊國內首屈一指的頂尖名校。(聖達信教育梁挺福)


高考專家梁挺福


如果是本科就上到985,211還是很厲害的。他們有很多人選擇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工作了。也有很多成績一般拼死拼活考上碩士博士的,科研平平的。當然本科裡也有一部分很聰明的學霸讀了碩士博士,最後成了教授。但任何一個群體都有聰明能力強的,也有平平愚鈍的,所以比較這三個群體沒有任何意義。

但無論如何博士也不該是被恥笑的那一群。

目前世界頂級的科學家,霍金啦,屠呦呦啦,楊振寧啦,又有哪個沒有博士學位呢?在學術界只有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才基本具備了獨立做科研的能力。而目前你們能想到的,AI,基因療法,大數據等等最前沿的科學,都是由具有博士學位的科學家推動起來的。本科只是學習現有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卻是博士和碩士創造的。我想在科技領域,可以以一己之力翹動整個地球的,絕大部分都是擁有博士學位的。所以博士這個群體,聰明的人只會多,不會少。

我想那些本科成績優異,能力出彩的,如果能讀碩士博士也是應該非常輕鬆的,所以貶低本科崇拜博士也並不可取


琪琪可可可


下面是某網友的評論,大家可以先對這個有一個理解。

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這句話來自於:一所有研點、博點的院校,她的本科生考研時都要考更好的學校,所以她招來的研究生幾乎都是不如自己學校的孩子,顯然他們基礎不如自己學校的本科生,博士生同樣如此,所以就有了這句話。同時保研也正是學校為了留住自己學校的學生而採取的一種政策。

第一,談下網友評論。本人是某211大學學生,成績中上,按照目前來看,打算考985研究生。我們專業這屆的畢業生保研的大多都是985,考研也有很多優秀的。所以,大趨勢是,清華北大這些C9高校,優秀的學生都出國了,次一點的985的學生想著去C9,211的想著考985,普通大學的想著考211。這就導致優秀高校招到的研究生生源並沒有本科生好。而且現在保研政策放開,拿到保研資格就可以任意去其他學校,更是留不住本校的人才。所以有了“博士不如碩士,碩士不如本科”這句話。

第二,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考研考博,因為本科生資歷不夠,還需學習。除了科研型人才,大多為了找到更好工作而上研究生博士的人,之前的大學肯定是知名度不夠高,至少達不到他理想的學歷水平。有些公司甚至在招聘時就表示非211以上不要。而那些原本就在清華這樣學校的,相對而言他不需要更高的學歷來幫助他找工作。所以很多高校碩士博士生源並沒有本科生生源好。

以上為個人觀點,如果你有其他觀點,歡迎評論,如果你也同意小編的觀點,記得點個贊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