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顏勤禮,如何寫出顏體的味道?

雪山飛狐超人


俗話說,顏筋柳骨,單純看刻帖的話,真是很難看出“筋”的地方。

也曾數次說過勤禮碑分碑陰碑陽,兩面的氣韻有有些差別的。

這張圖我也經用過四五遍了,但是依然很有用。建議學勤禮碑的時候看原碑圖片,會找到勤禮碑的感覺,照著原碑練,自然會出原碑的味道。

其實原碑中的字沒有刻帖中那麼“弱”,你從刻帖中臨的勤禮碑進一步弱化了“刻帖”的用筆,所以離勤禮碑更不著邊際了。

建議,大膽用筆,增加提按力度,讓線條變得有彈性。

要加上篆籀筆意,如不理解,可以臨幾天大篆去體會一下。

其實臨顏體,可加自己的“意”

只要保持基本結構和粗細對比,筆畫方面的自由度還是很高的。

因為學顏體,很容易寫出個人風格,就是因為自由度特別高,只要把我基本的顏體特徵,怎麼寫都行。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意識問題”,並不是一個技法問題。

你若是開竅了,顏體怎麼寫都可以,完全可以臨不像。

如不開竅,怎麼寫都不會像顏體,都只是初級的模仿。

你的基礎功夫已經不錯了,用筆結字已經不是問題了,只不過就差那個感覺。

寫的太板,太刻意,太追求像原帖了,所以字和字之間的氣是斷的,筆畫之前的氣也是斷的。

所以會覺得不得味道,甚至越來越遠。


去看一下崔學路臨勤禮碑的視頻吧,看他那種自如的狀態,其實並不需要很高功夫,你現在已經可以去學習了,這就是一個意識問題,開竅的時候,也就是能寫出“味道”的時候。

當然,我是不寫勤禮碑的,我寫麻姑,所以無論我怎麼寫,是寫方還是寫圓,行家一看就知道是麻姑的東西。


梁宇航


《勤禮碑》,是顏真卿晚期的代表名作。他的三大代表作《多寶塔》,《麻姑仙》,《勤禮碑》,風格各異。而《勤禮碑》被廣泛的認為是顏真卿書法的巔峰之作。


《勤禮碑》的特點是,古樸之中不乏精巧的用筆。典型的橫輕直重,使字的結構顯得十分的穩健厚重。沒有一絲一毫的浮華。轉角處的提筆另起,巧妙的溶入了篆籀的圓潤。氣勢雄強遒勁。結體方正,用筆樸實。
你的臨作應該說還是很不錯的。基本特徵都已抓住。
但我感覺圖片是翻轉P圖。沒有任何人能夠做到絲毫不差的臨寫。兩張圖片每個字從點畫位置到斦有字的間距位置完全一致,除了相機和複印機,人是不可能有如此神功。如果你能達到這種水平,誰還能夠指點你?



當然,你並沒有說圖片是你的習作。顏真卿積幾十年的功夫,被你一個月就搞定,顏體字豈不是水份嚴重超標!你可以結合顏真卿的《告身帖》進行練習。《告身帖》是墨跡,純粹的毛筆書寫。沒有經過工匠的雕刻。學習書法最好的範本,莫過於墨跡。墨跡是出自於顏真卿本人之手,他所有的用筆真實的反映在墨跡之中。你把他的用筆方法學會了,自然就能寫出他的風貌。


子衿書法


顏體字《勤禮碑》我見過2種不同韻味的帖子,現在發給大家看看。

這個帖子筆畫碑刻的味道重一些,也許更適合大多數人印象重的顏楷。

這個帖子筆墨書卷味重了一些。

有人學顏碑,一位重筆畫而忘了神韻。因此寫的笨俗呆板。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顏味呢?我覺得最好去看看顏魯公的墨跡《自書告身》。

畢竟碑刻的作品是石匠加工出來的,多了幾分工藝的味道。墨跡是顏魯公寫在紙上的,盡顯神韻筆法。


這個是當代狂草名家吳海萍先生臨摹的《勤禮碑》。



這個是當代狂草名家吳海萍先生在坑坑窪窪的土紙上臨摹的《自書告身貼》。

顏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全憑自己的感悟。

任何書法包括楷書都忌諱呆板死氣,否則就不是書法,只是寫字。


字畫娛樂圈


顏體字看著總的特點是橫細豎粗,結構佈局穩重大氣,起筆以藏鋒為主,收筆變化較多,臨摹起來往往外表像但沒有神,《唐顏真卿書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晚年所書,其書法藝術已進入完全成熟時期。通篇氣勢磅礴,用筆蒼勁有力,是顏書中的代表作,跟顏真卿早年作品有了較大不同。個人感覺勤禮貼臨摹要先線描摹,深入瞭解筆畫特點和結構上的變化,再臨摹,儘量做到一模一樣。





守相國風書畫室


練了半個月,找不到方向。



王恩家哥


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學習顏體書法而無法得到顏體的真諦,因而在書寫上總寫不像。我認為需要從以下2個層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明確方法

毫無疑問,學習書法唯一的方法就是臨帖。那麼如果臨帖總寫不好,就要考慮是不是你臨帖的方法有問題了。

一般而言,初學者臨帖而成效甚微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貪多求全

這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具體表現為通篇抄帖而不深入鑽研。寫一個字就臨一個字。得過且過,寫完就完了,沒有後續的反思總結。

這樣的臨帖方法,就是寫一萬遍、臨一輩子也寫不好書法。

所以正確的方式就是抓住一個字使勁練、使勁寫,不斷反思總結,把一個字寫好了,其實幫助很大。

就好像你登山一樣,只要是你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一座山,再登其他山就相對容易了,學習書法也是如此。

(2)粗心大意

這是最常見的。很多人說是臨帖,匆匆掃一眼就完事了,不看字帖上的字長啥樣就開始瞎寫。還有些人聽信別人的傳言,說寫書法不能寫一筆看一筆。這些說法都是害人的講法。

信什麼也不能相信你腦子裡殘存的一點印象,那是靠不住的。大多數情況下腦中的印象都蒙上了你的主觀色彩,因此,你一定要寫一筆看一筆,仔細認真一絲不苟。因為我相信,沒有人的記憶力會達到掃一眼就能完全準確無誤的記住的。

很多時候字帖都是常看常新,每一次翻看都能發現很多自己以前沒有注意的細節,這就說明大多數其概況下我們觀察的不仔細。而臨帖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調整我們認知的過程。

(3)不願意動腦子

很多人寫完之後就完了,沒有反思總結,也不會看看自己臨的像不像,就悶著頭寫。其實反饋、對比總結的過程就是你思考修正自己錯誤的過程。很多人以為學習書法不需要動腦子。然而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類本能之外,還沒有一種技能是你不學就會的,所以,動動腦子再寫下一個字。一定要每寫完一個字就開始的反思、對比。不要嫌麻煩。

二、知人論世

中國書法是講求情感表達的藝術,情感表達是藝術的本質和主旨。所有的書體都這樣,顏體也是這樣。

所以,你在臨寫一個書法作品一樣,就像交一個好朋友一樣,你和好朋友怎麼相處就怎麼和他相處,你怎麼了解你朋友就怎麼了解一件書法作品。

一般來說,你需要了解的有一下幾個方面:

分別是作者生平、時代、創作背景和藝術主張

其實不光是書法,所有的文學藝術作品的解讀都需要這樣,從作者入手,瞭解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曾經經歷了那些事情,想象你就是他,你的感受是什麼?

然後就是對具體某一個藝術作品誕生經歷的瞭解,比如他在何時何地因為什麼事情創作了這件藝術作品?

然後瞭解作者的性格特徵、思想內涵和他的美學審美追求以及藝術主張。說白了,就好像你瞭解你朋友喜好以及審美品味一樣。

我們舉一個例子,就是顏真卿的《祭侄稿》。這件藝術作品的誕生是顏真卿強烈情緒的產物。我們之前也有闡述,而且非常詳細,就不細說了。

簡單來說,顏真卿一生的身份就是一個對唐王朝忠心耿耿的士大夫,他信奉儒家觀念,一生忠孝節烈,堪稱完人。即便是晚年遭遇小人陷害遭遇不測,仍然視死如歸。面對責任毫不退卻。

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在當年安史之亂中組織了唐王朝第一個勤王的軍隊,抗擊叛軍。

而在這場戰亂中,他的侄子不幸遇難。所以多年後顏真卿揮淚寫下《祭侄稿》。

這樣的思想、這樣濃烈的情緒共同鑄就了《祭侄稿》中千古傳唱不絕的忠勇英魂。所以,當你瞭解了這些之後,再去臨摹《祭侄稿》,效果肯定不同了。


松風閣書法日講


學顏楷先要清楚顏字的特點及其來源。

顏字汲取了漢代隸書橫平豎直的特點,又融入篆書的筆意,再參以民間書法的一些寫法,形成了豐腴雄強、端莊渾厚的獨特風格。

顏字易寫難精,寫顏字點畫要有質感,非筆力沉勁,逆勢澀行不可。

寫顏字要注意虛處、不用力處、出鋒處,實處之妙者因虛處而生,鉤超撇捺出鋒處要力聚鋒尖,自然精神透紙。

寫顏字要有憨厚之態。寫顏字雖宜頂格寫,字距行距皆密,但亦有錯落之妙,於參差中各盡字之姿態。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首先你要知道顏體是什麼味道。

顏體的味道,看起來是傻大粗。

摸著滾圓剛勁雄強,還保持著人體的體溫。

聽起來更是玄乎,如金戈鐵馬沙場馳騁,百鼓重敲,號角齊鳴。

不知道,我說的和你所理解的還有多大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