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4+7帶量採購預中選結果,最大降價幅度超90%,對醫藥行業有什麼影響?

淡淡禪風


醫藥行業因為“帶量採購”正面臨多年未見的大地震,由此帶來的影響是整個醫藥股板塊大跌,



總市值A股的醫藥板塊跌了1200多億,而港股總市值跌了1600億。


要知道醫藥股是股市最堅挺的板塊,估值一直高高在上,即使熊市裡其他藍籌白馬齊齊腰斬,而醫藥股還是紋絲不動,可見醫藥股是如何討股民的喜歡,這是A股多年如一日一道風景線,如今醫藥股大跌,對整個醫藥行業有什麼影響?到底是機會還是個大坑?希望本文給你一個參考。



一 幾個基本問題

1 為什麼藥品要統一採購?

中國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個頑疾,幾十年如一日的成為老百姓的痛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過去也想過很多方法,但因為過去藥品的招標採購是各省衛生廳,非常分散,沒有集中,對醫院更是沒控制力,所以並沒有把藥價降下來, 現在成立了醫保局,這是國家層面出面來解決這個問題,全國統一招標,先拿11個城市試點,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這些城市的藥品消耗量佔全國的20%-30%,就是因為這些城市的採購量大,所以這些地方可以成功的話,全國推廣開也就沒有問題。


統一採購之後價低者得,所以必然會大幅的降低藥價,老百姓就能看得起病了。


2 如何採購?

具體招標方法大概這樣:

1 先是確定了藥的招標範圍,這些藥大部分都是用過很多年的仿製藥,在療效上,安全性上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對仿製藥的衝擊很大,股價下跌非常厲害。



2 每個城市會拿出這些藥50%以上的市場份額進行招標,這樣一來能進入採購名單的企業市場份額就可能大漲,而沒有進入採購名單的藥企只能搶剩下的市場,通常只會剩下30%-40%的市場份額,僧多粥少的局面肯定會形成。而且規定了醫院必須要先開中標企業的藥給患者,開二盒中標藥才能有開一瓶非中標藥。



3 先通過一致性評價,2016年3月5號頒佈的《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這是中國醫藥企業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綱領性文件,這是一次關乎仿製藥企業生死存亡的變化,不能進入前三的幾乎就沒有什麼發展前途了。


這次叫做帶量採購,意思是保證給中標的藥企一年內多少銷量,這和過去有極大不同,過去是中標了還需要和醫院去談,所以現在醫藥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自然競爭非常殘酷。


4 如果只有一家就進行議價,如果是二家或者三家以上企業生產這個藥,就是價低者得,一旦中標醫藥基金會預付採購金的50%,這對於藥企來說是提前拿到了貨款。


5 從實際效果看,藥企的降價幅度超過了市場的預期,普遍降價50%-60%,甚至有超過90%的,所以才引發了對藥企利潤的普遍擔心,股價才大跌。



二 對藥企的影響


這次藥品採購模式的改革對整個醫藥行業是重大的變革,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藥企的影響肯定有利好,有利空,這個利空當然是對那些沒有進入採購名單的仿製藥企業,尤其是中小規模的長期來看會被淘汰,醫藥行業也會遵循其他行業同樣的邏輯,一個品類最終只會剩下二三家,所以是強者愈強,弱者更弱。


但就算中標的藥企,也分為幾種情況


1 獨家中標

雖然說要議價,價格也會降下來一部分,但肯定不會太多,所以必定是利好,獨家中標的藥企銷售增長會很快。

哪些藥企是獨家中標的呢?


這裡面有各種藥,以第一種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為例,17年這個藥的增速是1%,所以這個藥幾乎沒有什麼增長了,都是搶奪現有市場份額,過去這個藥最大的生產廠家是賽諾菲,而現在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廠家是信立泰,這對前者就是災難,而對後者肯定是好事,未來前者的一部分市場必定會被後者吞噬。


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要重點關注這些獨家中標的企業,最好是市場大,增速快的藥品裡找。


2 二家中標,但一家是原來就有較大市場份額的藥企,另外一家是沒有市場份額或者很低的藥企,那麼對於有市場份額的企業必定是利空,對沒有的就是利好,為什麼呢?

因為二家還是價低者得,那麼必定引發激烈的價格戰,那麼價格低的就能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那誰的價格能出的更低?肯定是成本更低的,而消減成本來自哪裡?其實主要是銷售成本,過去藥價中60%-70%是銷售成本,而中標之後不需要銷售了,甚至銷售部門都可以撤銷了,也只有這樣才能大幅度消減成本,承擔巨大的降價。而原本在這個領域沒有市場份額的藥企必定營銷隊伍小,所以可以承受這個降價,而那些有很大市場份額的藥企必定養了一個龐大的銷售隊伍,否則過去佔有不了那麼大的市場,但現在的模式下銷售隊伍不需要的了,但無論如何不能全部撤銷,所以他們也許可以承擔30%-40%的成本消減,但無論如果拼不過沒有銷售隊伍的企業。當然具體情況要對比降價幅度和銷售隊伍的成本降低比例。


這裡面是二家通過一致性評審的藥企,目前市場份額最大的廠家有輝瑞,施貴寶,賽諾菲,靈北,樂普醫療,正大天晴,浙江海正,科倫藥業,石藥集團等,而其施寶貴,賽諾菲,正大天晴各有二個藥品是市場最大的,這意味著他們受到的衝擊也會更大。



3 三家中標

肯定也是地價中標,但因為大家增加的市場份額被60%以上的降價給抵消了,所以對業績的影響並不會太大。



三 對醫藥行業的投資策略

對於投資者來說就是基本面發生了變化,所以需要特別謹慎


1 從日本的醫藥改革經驗看,統一採購後對進入採購企業的業績增長並不明顯,雖然銷售額大了,但被大幅度下降的利潤抵消了。這也是在這次事件之前我一直覺得藥企的估值太高的原因,因為這個趨勢在醫藥行業會長期存在下去,會影響整個行業的格局,這就是行業的風險點。


不僅僅對仿製藥有巨大影響,而且對原研藥也有很大影響,因為現在醫院主推通過一致性評審的藥品,各地的醫藥明確了優先採購通過一致性評審的藥品,醫生推原研藥需要和患者溝通,以患者的選擇為主,這是很大的變化。


因為統一採購集中在仿製藥領域,但這個制度確立下來後會越來越多的推廣到其他藥品領域,所以整個藥品行業可能都有巨大影響。在這個情況下先避開醫藥企業,重點在確定通過一致性評審的,最好是獨家中標的,行業大,增速快的領域尋找好的投資對象。


而仿製藥領域沒有通過一致性評審的,先不要進入,看看行業格局會如何變化,短時間內先等股價企穩,也就是等幾個月不創新低之後才能出手。


2 這個事件讓醫療設備股也大跌,但是這個領域並沒有實質性影響,所以可以關注這些受到牽連的行業股票。


3 更加關注估值和基本面,長期看藥企的增長速度並不比消費品行業高,但是比食品飲料行業的估值高太多,所以投資者要乘此機會找到合適的醫藥股,幾個指標:估值要在15倍以內,PEG要小於1,淨利潤增長率不要低於20%,ROE不低於20%。


4 最後當然重點考察獨家中標的企業,用基本面指標找出基本合適的潛在對象之後,要對他的業務進行詳細分析,一致性評審藥的銷售額佔比多大,利潤佔比多大,進入採購名單後對公司有什麼影響等。總的來說要避開那麼激烈價格競爭,行業又增速慢的企業,而在獨家中標的,基本面好的公司中找。


更多優質財經內容,請關注黑馬財經圈


黑馬財經圈


【帶量採購影響持續 兩地醫藥股低開低走】12月7日早盤,醫藥股低開低走。截至發稿,華東醫藥、普利製藥、上海萊士跌停,恩華藥業、麗珠集團、恆瑞醫藥等跌約5%。港股方面,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跌逾8%。消息面上,4+7帶量採購預中選結果昨日出爐,中選品種大幅降價。



其實對於此次的4+7新規而言,對於醫藥板塊的普遍利空認為主要存在於這幾個方面:

1.在已有的醫療保險和降低醫保指出的趨勢下,有進行了新一輪的藥品降價,那麼對於許多醫藥板塊的上市公司和相關機構來說可能面臨著較大的業績利空!

2.過去,醫藥板塊龍頭跡象太明顯,導致了普遍估值較高,在30-60倍市盈率之間震盪。在新政之後,整個醫藥股可能面臨重新估值,整個估值體系也要面臨調整。

3.新政出臺以後很有可能對於市場上大部分的仿製藥出現打壓,利潤下降可能高達50%-80%,而目前我國很多藥企的收入結構上,大部分是仿製藥。所以市場擔憂這一輪採購方式會從量、價兩個方面壓縮醫藥股的營收,尤其是仿製藥行業。


但其實這是市場的一種解讀,很有可能是一種誤讀,所以對於醫藥板塊個股的利空影響非常大!“帶量採購”與以往省級集中招標採購最大的不同在於,是由國家層面主導,建立在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標誌著,藥品採購模式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其實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於企業來說更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格局!醫藥板塊裡大部分好的企業的優勢不在於賣藥的收益,而是在於“治病”的技術和開發!這也有利於打壓,藥品價格過高,老百姓吃不起的窘境,量價聯動,鼓勵創新!讓許多醫藥企業真正回到,服務於民,提升醫學研究和開發的正軌之中!!

所以帶量採購旨在擠壓灰色交易空間,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恰恰是鼓勵企業研發創新。看完記得點個贊哦!!


琅琊榜首張大仙


有些認識誇大其詞

1,藥品企業銷售費率沒有60,70,中藥企業高的超過50,這是回扣的大頭,醫保為什麼不殺?

2,西藥企業大型公司一般30多的銷售費率,如恆瑞,不少只有20多。任何企業都會有銷售費用,醫藥不例外,醫藥由於藥品眾多,特別是新藥上市更需要宣傳推廣,如果醫保包銷那藥企這塊費用可以節省下來。但是,現在7折,8折,9折的折價已經不是擠水分了,已經是在割藥企的肉,特別是辛辛苦苦花了不少錢通過一致性評價後產品不但沒有提價反而被腰斬,市場的恐懼就來自這裡。

3,藥品合理降價是好事,但瞬間超大幅降價是不是好事還需要觀察,低價唯一的策略不利於藥品質量持續提高,對未來新藥的研發也會有潛在不利影響,不少中小型藥企也可能被迅速淘汰出局造成大量企業關門倒閉,不利於經濟穩定。


Laoq1


帶量採購指的是一種新的招標方式。在過往的招標採購中,只重視招標,而忽略採購,從而導致一些藥品中標後卻無法供應到市場,形成供需矛盾,造成用藥難等現象。而帶量採購就是國家集中組織,明確將拿出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70%給中標企業,且保證在8-15個月之內用完。這樣形成規模後,醫藥的需求轉化為優勢,企業為中標,會主動降價,以確保佔有市場份額。同時企業根據中標情況,可以有計劃組織生產和銷售,取得規模效應,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雖然企業中標價有所降低,但是生產成本同時也有所降低,節約了銷售費用,形成目前情況下的雙贏企業也是樂於見到的。


即刻金融眼


醫藥帶量採購重點打壓的是“醫藥代表”“醫藥經銷商”層面,直接政府聯合有關單位在醫藥廠家進行採購,去除中間商的差價利潤,目的是為了讓人民群眾以比較低廉的價格用上質量更高的藥品,其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推進藥價迴歸合理水平。

4+7的意思就是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7個主要城市: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的功力醫療機構集中進行採購。對標招標的企業均為全國各大藥企。並且,各個城市之間組成聯合採購辦公室,提高談判議價能力。

但是,對於4+7形式的招標,在招標採購中普遍是隻招價格並沒有進行量的統計,市場給予可能低於預期,並且企業也是缺乏對於銷量的預期,存在量價脫鉤的可能。

其實4+7帶量採購中對於股市醫藥行業的影響很大,但從中長期而言肯定會是好事。為什麼說影響很大?因為4+7帶量採購中重點防範的是“帶金銷售”,也就是醫院亂用藥,與醫藥代表合夥,亂開藥等毛病,並且藥還不便宜,吃回扣,藥價不透明。在這種關係下,上市公司就算有苦難言,也算是能夠保住一部分的業績能量,以及醫藥的銷售。但是4+7帶量採購中,醫藥價格部分存在下跌90%,存在較大影響。甚至還存在未中標企業,對於行業影響存在。

當然,要說長期對於醫藥行業的影響,我認為是有限的。為什麼?有了帶量採購,就有了各個之間藥企的競爭,只有提高研發,更好的服務社會,才具有更好的競爭力。具有一定的規範作用、引導作用。短期引起醫藥行業大跌,但長期而言仍舊具有投資潛力。


厚金說


1.醫生告知,儘管便宜了,但是藥佔比已經超了,沒法開。

2.醫生告知,本月醫保資金已經超出,先去藥店買吧。

3.醫生告知,本月醫保資金已經超出,下個月初早點來買。

4.醫生告知,醫保錢撥不下來,還是去藥店買。

5.醫生告知,今年醫保資金太緊張了,明年或許好點。


悟122583036


中標了就能代表該產品能出現在醫院藥房嗎!還是向以前一樣,必須通過醫院藥事委員會審議,各大公司送錢都不一定能進醫院。


最愛肉丸子


對於藥品生產商和患者兩方,任何過於偏袒一方的政策實際都會對雙方帶來不良後果。試想:你早餐在家門口買包子,1塊一個。現在政府規定同樣的包子必須賣9毛,你會很高興。可如果規定是賣2毛,你還高興的起來嗎?


CoCo1413357860


最近適合藥圈裝逼的一句話:老子打5塊的小麻將,小贏一場至少夠你吃20年的氨氯地平,還是過一致性評價的!!


Yamchu


以前藥企最重視銷售,不重研發。相信,不久將來,藥企要想活下去,只能加碼創新研發,基本可以不管銷售。這對我國藥企的結構調整有很大促進作用,改革是改到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