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信息流廣告之前的7個問題

投放信息流廣告之前的7個問題

1、你做廣告的目的是什麼?

你的目的是賣貨?還是品牌造勢?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應對策略。

如果你投廣告是為了賣貨,那你需要了解:

你的目標客戶,在不在你想要投放的平臺上?如果在,你用什麼辦法可以找到他們?

如果你投廣告是為了做品牌,那你需要了解:

你的品牌調性,與你要投放的這個信息流廣告平臺,是否匹配。

如果你投廣告只是為了測試市場、看產品的需求是不是真實存在,那你需要:

先規劃好測試方向,先測什麼後測什麼,不要指望一次投放可以測完所有問題。

如果你投廣告就是為了跟風同行,即“同行都在投,我不能把市場拱手讓人啊”,那你需要了解:

同行為什麼投要這個廣告、怎麼投的、對應投法的效果如何。

投放信息流廣告之前的7個問題

2、你的目標用戶是誰?

你的產品/服務不可能滿足所有人,因此,在投廣告之前你就要有清晰的用戶方向。目標用戶不同,之後的廣告策略也會不同,比如,你準備把廣告投給:

已經購買過的用戶還是潛在購買者?

是購買者本人還是在購買行為中起到決策、影響作用的人?

是個人還是團體?

是特定人群還是普通大眾?

是忠誠的品牌用戶還是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用戶?

如果是一名品牌用戶,他是重度使用者還是輕度使用者?

目前是否在使用和你競爭的品牌的產品/服務?​

投放信息流廣告之前的7個問題

3、這些用戶是否真的對你的產品/服務有需求?

這個問題很多甲方會拒絕回答,沒人要我生產幹嘛?那麼我們先來對“需求”做下解釋。

所謂“需求”,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管理》中是這樣解釋的:可以被購買能力滿足的對特定產品的慾望。

比如很多人都想要一輛梅賽德斯奔馳,但只有少數人買得起——也就是說,你不僅要弄清楚有多少人想要,還得搞清楚有多少人願意買且買得起。

這裡面就有三個問題需要你去辨析,即什麼叫想要,什麼叫願意買,什麼叫買得起。

比如“想要”,重點是個想字,用戶是否願意為獲得你的產品花時間、精力、心態等各種成本;

“買得起”不用多說了,比如蘋果,很多人買不起也在想辦法買,前提是用戶願意為買想辦法。

基於上述解釋,請再思考一下用戶是否真的對你的產品/服務有需求。

投放信息流廣告之前的7個問題

4、用戶可達範圍內是否存在比你更好的選擇?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要認清廣告產品/服務的競爭現狀。

比如你的產品是一個提供家庭電器維修服務的APP,在你出現之前,用戶可能習慣通過那些塞在門縫裡的小廣告來解決突發的維修問題,或是通過58同城獲得更有保障的服務,和前者比,你不夠方便,因為你需要用戶特地下載一個APP,與後者比,你不如58的品牌響亮,用戶對你的信任度較低,你如何在這樣的夾縫中讓用戶選擇你?

投放信息流廣告之前的7個問題

5、需要你產品/服務的用戶在哪裡?

如果你的用戶只在特定城市,那就不要在全國範圍浪費廣告費了;

如果你的用戶需要有一定購買力,那就不要在沒有購買力的用戶上浪費預算了;

如果你的用戶大部分都在女性為主的APP上,那就不要在男性為主的APP上浪費錢了;

如果你的用戶大部分是在早上上班的時候用APP瀏覽資訊,那就不要在其他的時間投放了。

投放信息流廣告之前的7個問題

​6、你知道怎樣說才能讓用戶接受你嗎?

廣告要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必須投其所好。

如果是品牌傳播為目的的廣告,你需要告訴用戶:你是誰?有何不同?何以見得?詳見特勞特的《定位》。

對於銷售型廣告來說,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達:用戶接受程度=產品/服務的功能性價值*強大的情感訴求。

所謂產品的功能性價值,就是使用這個產品後可以獲得功能方面的好處,比如好方便、好吃、好玩、好住,等等。

而情感訴求指的是使用這個產品後可以得到的心理情感方面的好處,比如優越感、幸福感、安心感等等。具體可見德魯·埃裡克·惠特曼的《吸金廣告》中提到的人類共有的8大基本心理需求和9種後天習得(次要)的人類需求。

比如你要做一個跑步鞋銷售的信息流廣告,你可以說明這款鞋子用了一種很特別的材質(這是產品特點),穿著跑步會很輕(這是功能性價值),買家穿上後可以很輕鬆的跑步,可以在馬拉松比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提升個人滿足感(這是情緒性價值)——具體根據你的用戶對你產品的認知階段不同,在文案中合理匹配功能與情感訴求。

投放信息流廣告之前的7個問題

7、你願意花多少成本獲取用戶?

請儘量設置一個合理、理性的獲客成本底線,在此可以參照同行業同級別的廣告主。

不要對自己的產品有過高的自信,你認為的目標人群不一定是真正是你的目標人群,你認為的賣點也不一定是用戶會買賬的賣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