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12、柳樹葉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每畝水面用鮮柳樹葉10公斤-15公斤,紮成捆投放水中,樹葉爛了再更換1次。可治草魚腸炎、爛鰓和赤皮病。

13、韭菜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每畝水面水深0.8米用韭菜2.5公斤,切碎加食鹽0.2公斤,拌料投餵,每天1次,連用5天,可治草魚腸炎病。

14、生薑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按每畝水面用生薑6公斤,楓樹葉6公斤,桑樹葉1.8公斤,樟樹葉5公斤,混合煎汁2小時,加豬血0.6公斤、食鹽1.2公斤全池潑灑,可治草魚細菌性爛鰓病。

15、辣椒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每畝水面用辣椒粉0.25公斤,鮮生薑0.5公斤,加水10公斤熬成辣薑湯,加入15公斤冷水全池潑灑,可治療魚小瓜蟲病。

16、菸葉(菸葉稈)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主要含菸鹼等成分,主治腸炎病,兼治爛鰓病、赤皮病。

每畝水面用菸葉0.5公斤,加水煮2小時,取藥汁全池潑灑。

17、大黃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又名錦紋、黃良,別名將軍、生軍、馬蹄黃等,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莖入藥,其有效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黃酸、大黃素及蘆薈大黃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有收斂、瀉下、清熱、解毒、破積、去瘀、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等作用。

用於爛鰓病、爛鰓病、出血病及白頭白嘴病等。

使用方法:

全池潑灑,常用量為2.5~3.75ppm(2.5-3.75克/立方米),使用前、可先將大黃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室溫下浸泡12~24小時,使蒽醌衍生物遊離出來,以提高療效,將藥液均勻地灑入水中。可防治魚粘細菌病。

使用大黃時加上0.5ppm(0.5克/立方米)硫酸銅,療效更好。

內服用量,5~10克/公斤魚,碾成細粉末拌餌,連用二次(1次/天),可防治粘細菌病。

禁與生石灰合用。

18、黃芩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有效成分為黃芩素、黃芩甙、漢黃芩素、黃芩新素等5種黃酮成分。

此外,尚含有β—谷甾醇、苯甲酸、黃芩酶等。有抑菌、抗病毒、鎮靜、利尿、保膽、保肝、解毒、消炎及使血糖上升等作用。主要用於防治爛鰓病、

癤瘡、打印病、出血性敗血病、腸炎、尾柄病等。

使用方法:取黃芩粉碎成細粉,按5%比例拌餌投餵、5天為一個療程。或將黃芩切細加水浸泡24小時。煎煮三次。使溶液濃度達1%,全池潑灑,連用三天(1次/天)。 

19、黃連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為毛茛科黃連屬植物,又名雞爪連、川連、味連、土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狀莖入藥,根狀莖含黃連素、黃連鹼、甲基黃連鹼等,味極苦,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於防治細菌性腸炎。 

20、黃柏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檗的乾燥樹皮,又名檗木、檗皮、元柏,落葉喬木。含小柏鹼、黃柏鹼、木蘭鹼以及黃柏內脂和黃柏酮等,以樹皮入藥,有抑菌、解毒、消腫、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魚出血病。

21、仙人掌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每100公斤魚用仙人掌0.5公斤,大黃粉0.5公斤;仙人掌去刺搗爛加水浸泡1~2天,大黃粉浸泡12小時左右,鹽適量,三者同拌入餌料中投餵,連用5天,隨後用硫酸銅液全池潑灑,對細菌性魚病及寄生蟲病療效較好。  

22、穿心蓮


防治魚病的32種中藥!(二)

含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脫氧穿心蓮內酯等,有解毒、消腫、抑茵、止瀉及促進白細胞吞噬細菌等功能。穿心蓮對嗜水氣單孢菌無明顯的抑菌效果,這些結果與穿心蓮體外抑菌作用很弱的結論一致。因此,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穿心蓮治療魚類細菌性疾病,更多的可能是利用它具有促進白細胞吞噬細菌的功能,而不是它本身直接的抑菌作用。

可防治腸炎病,每50公斤魚用於草1公斤或鮮草1.5公斤,煮成藥汁後與餌料混合,待晾乾後投餵。


END


秋冬肥水只要9.9,詳情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