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

經濟學上常把投資、消費、出口比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經濟增長原理最生動形象的表述。

1、 內需是指內部需求,即就是本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它是經濟的主要動力;

2、投資是指財政支出,即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財政預算包括髮行國債,對教育,科技,國防,衛生等事業的支出,是輔助性的擴大內需;

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過本國企業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擴大自己的產品銷路。

老生常談: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

房地產日益壯大,是很多人去投資房地產牟取暴利,其中包括中國大部分實業

房地產暴力使實體行業沒有動力發展實業。致使部分企業放棄實業

現在大部分人投資實體樓房,其實不然。2017年實行房產稅,房價必然下調

(房產稅是指以房屋為徵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餘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

本市居民新購房且屬於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本市居民新購房,稅率暫定0.6%;徵收對象是獨棟別墅高檔公寓,以及無工作戶口無投資人員所購二套房,稅率為0.5%-1.2%。

*例如: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隻小豬認養10年,1年後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徵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

在這種經濟狀況下,實業越來越難做,房地產越滾越大,投資環境急劇惡化,實業更加萎靡(2015年至今,40%實體行業倒閉)加上稅後高,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出口逐漸減少,國民財富向房地產行業轉移,可週轉資金減少,加上中國急劇增長的通貨膨脹(每年至少8%以上)居民消費水品嚴重下降,三駕馬車兩殘一傷

老生常談: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

另外咱們需要關注的是國內的投資市場,國內證券行情極具下跌,政府機構毫無救市跡象(就算是央行救市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央行救市12次,都是空喊口號,穩定人心讓散戶入市,然後套牢)筆者觀點。

另外再看下國內現貨市場,國內現貨市場主要是兩個板塊:原油,白銀。(稀有貴金屬和不可再生資源)

中國為世界第三大產銀國,近年礦山銀產量節節上升,1996年突破1000 t大關,達到1143.4t,2002年突破2000 t大關,2004年中國礦山銀產量為2000.4t,佔世界總產量11%左右, 2005年與前三年產量持平,這是國外機構的統計,而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統計資料,我國銀產量1996年為1143.4t,2000年為 1588t,2001年為2013.2t,2002年達到3217.06t,2003年為4305.86t,2004年突破6000噸,達6087 噸,2005年生產6753.7噸,創歷史最好水平。有色企業白銀產量依舊佔到全國白銀產量的9成以上。由於中國白銀生產多數是銅鉛鋅冶煉的副產,因此中國銅工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中國白銀的生產。銅鉛鋅金企業副產白銀已經佔到全國白銀總產量的60-70%

根據美國最新地質研究表明,截止2010年,世界已探明白銀儲量為51萬噸,相比05年增加了24萬噸。以2010年的開採量計算,世界白銀現有儲量還可保證開採23年,而按照05年的數據,這一數字是12年。

從分佈來看,波蘭,中國,美國,墨西哥,秘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智利都是白銀的儲量大國,儲量佔世界儲量的80%以上。開採生產方面,南美洲的產量目前已居世界首位,在過去30年產量翻了5倍,此外北美過去30年來也一直是白銀的重要產區

再加上白銀是不可再生資源,工業用途廣泛,並且現在銀價低於成本價38%左右,後期隨著開採量的急劇增加,價格肯定會隨著上漲

在A股跌跌不休,房產高速增長的當下,白銀有望成為其資產配資清單的首選,從白銀中長期來講形成利好,考慮到全球央行寬鬆浪潮再起,做白銀是個不錯的選擇。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