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把錢印出來以後是怎麼流通到市場上去的?

簡丶楓


大家都在說我國的,我來回答一個美元的發行過程,其他國家類似。

首先美國政府沒有發幣權,只有發債權,所以美國財政部先經過國會批准後發行不同期限的國債,這些國債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拍賣,沒有賣出去的就會被送到美聯儲,美聯儲當然是照單全收的。

第二,美聯儲在收到這些國債後,會給財政部開一個“收據”這個“收據”就是美元,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就是美聯儲購買了財政部沒有拍賣出去的國債,購買的過程就是美聯儲向外吐出了貨幣。

第三,拿到美聯儲的“收據”後政府開始花錢,從而將來自美聯儲的“收據”投放向更廣闊的市場。收到這些“收據”的公司和個人紛紛將其存入自己在商業銀行的賬戶上,這就使商業銀行擁有了用於放貸的儲戶的儲蓄。

第四,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創造。在部分準備金制度下,商業銀行只需要保留有客戶存在銀行的一部分儲蓄(美聯儲允許商業銀行只保留其10%的儲蓄用於準備金)而將其餘部分貸出,拿到貸款的人則又將貸款存入其所開戶的銀行(假設為A銀行),這樣就增加了A銀行的儲蓄,A銀行在留下10%的準備金後又將其餘部分貸出,拿到貸款的人又將錢存入其所開戶的B銀行,這樣B銀行也增加了可以放貸的儲蓄,可用於放貸,這一過程還可以繼續持續下去使接下來的CDEF等等等銀行的儲蓄增加直到扣除完10%的準備金後無錢可貸。注意,原本只是第一家被存入貨幣的商業銀行獲得了儲蓄,但因為部分準備金制度的存在使這當初存進去的一筆錢又可以跑到別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這就使得各家銀行資產負債表上,不,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賬面上的錢都得到了增加,而這些增加的錢被稱為存款貨幣,是會被統計入流通中貨幣總量的。這就是商業銀行體系對存款的放大功能,這個放大倍數粗略估計為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在本例中當初當初第一筆存入商業銀行的錢經過銀行體系的放大作用最後會擴張十倍。

最後,當這所有過程結束後,當初的1美元國債,在美聯儲和商業銀行的密切協同下,已經創造出了10美元的貨幣流通量。


金融煉丹師


央行要讓印出來的錢流放到市場上去需要通過一些手段,主要有:

1、逆回購。

央行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且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也就是說央行通過購買債券的方式把錢轉給了一級交易商,一級交易商會通過貸款等方式發放到市場上去。

2、兌換外匯。

央行印好錢以後與商業銀行進行外匯兌換,這樣就可以把人民幣換給商業銀行,換回來的外匯就形成了我國的外匯儲備。以前由於強制結售匯制度的存在,通過外匯投放資金是主要投放貨幣的手段,2012年這個制度取消以後佔比在逐漸下降。

3、放貸。

央行有很多貸款的工具,如再貸款、再貼現、SLF、MLF等,再貸款是商業銀行通過信用擔保的方式向央行借款,再貼現是商業銀行把票據拿去央行貼現,SLF、MLF就是商業銀行通過有價證券抵押的方式向央行貸款。總之就是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把這些錢貸給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貸出去實現流通,由於這些貸款的成本是很低,所以商業銀行都很願意去央行貸款。


石門小散


貨幣供給主要有兩個種類,一是央行通過信用創造貨幣二是通過信用擴張創造派生信用貨幣。

央行發行貨幣,可以是直接向市場注入人民幣,也可以是通過逆回購等操作向商業銀行注入賬面資金。

1、直接發行貨幣。

  央行總行設有一個“發行庫”,用來保管“發行基金”。所謂發行基金,就是已經印製好但是未發行的人民幣現金;商業銀行則設有一個“業務庫”,裡面保管的是用於日常收付的人民幣現金。

  國務院每年會批准一個人民幣發行最高限額,然後各個業務庫會有對應分配的庫存現金限額,業務庫庫存現金超額的部分,需要交存回發行庫;如果業務庫庫存現金不足,則央行會從發行庫調撥現金到業務庫,這部分人民幣也就此進入流通市場,這個過程就是相對狹義的貨幣發行。

  總的來說,這種貨幣發行就是從央行直接把錢調入商業銀行,然後商業銀行通過現金收付活動,比如ATM取款之類的,將現金交付到個人或企業。

2、 回購

  正回購就是賣出手頭的債券,拿回錢;逆回購就是出錢,買入別人手裡的債券。

  央行啟動逆回購,會購入商業銀行持有的債券(一般來說是國債,國庫券),然後給予商業銀行以資金,這部分資金一般是直接調增為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即在商業銀行的準備金賬戶上核增,這樣一來,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就會超出法定準備金限額,多出來的部分,就可以從央行提取出來回到商業銀行,繼續通過信貸投放到市場。這種操作,應該就是樓主的老師所提及的部分,可以理解為央行印鈔來替政府還債。印鈔這個概念,並不止於印發實物鈔票的。

  同理,如果央行覺得市場中貨幣投放過多,也可以通過正回購方式,將貨幣從市場上回籠到央行。


坐井觀牛


銀行有3種類型:1、我們市面上常見的叫商業銀行,對個人和社會開放業務,主要業務就是存款和貸款;2、政策性銀行,只對某個板塊開放,比如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業銀行不一樣);3、中央銀行,也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只對銀行開放,等於是所有銀行的媽媽,因此也叫央媽、央行,是唯一具備貨幣發行權的機構。

貨幣流通:先由國家鑄幣總公司下屬紙幣印刷廠印刷,然後編碼進入央行,央行再根據市場流通需求進行貨幣發行。商業銀行平時向央行拿錢不是隨意拿的,也是要向央行借錢。商業銀行總行就向人民銀行總行借款,省行就向省裡的人行申請,市行就跟市人行申請,逐級管理。

有時候是商業銀行主動申請資金,有時候是被動接收資金,同時央行也會向商業銀行總行借錢,那叫逆回購。所有的操作手段都是貨幣宏觀調控的需要。

貨幣的發行會引發2個結果,第一種: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導致貨幣發行太多,也叫熱錢或者流動性過剩。物價就會上漲,貨幣就會貶值,引起通貨膨脹,這個時候央行需要縮緊銀根,限制信貸,提高準備金率、提高存貸款利率等手段。這些手段的運用會出現第二個結果:市面上錢少了,流動性不足,需求疲軟,物價會下降,貨幣會升值,這不利於經濟發展,所以又會降低準備金率,放開信貸、降低存貸款利率,甚至主動投放流動性資金。



一顆星在飛


我真想罵他們。那些自以為是的磚家!馬geb。救美國危機,還是救中國自己危機?美國中青年欠債達10萬億美元以上,萬億美元以上逾期。中國自己8百多億,就說危險?嘰嘰喳喳,對自家人花點錢就那麼克刻!對別人大手腳的出借!成為最大債權國?我想問問8百億能起多大作用,沒有逾期幾萬億元都救不了次貸危機!你們sb中sb!為什麼中國的成為守財奴成為最大債權國,中國對財富奴性作祟而已。就像家人,家長對自己孩子花8百塊就心疼要死!但家長對別人出借,所謂投資就幾十萬,結果成為債主,家長可能就拿不回投資錢,將變成遙遙無期,但家長對投資總是充滿幻想不切實際的回報等待。而對自己小孩所謂8百元小手筆就擔心受怕,巴不得不花一分錢似的。請問你敢對你小孩投資嗎?小孩可能沒什麼回報。但能讓小孩見識長智學會更多,生活更好。年底又開始突擊花錢了,突擊花錢投入貨幣,讓市場年均達流通量32萬億以上,才確保人人有飯吃不發生危機。投資,出口,消費,哪方面使經濟好?投資短時間取不了效果,投資太多無法變現,導至浪費驚人,比如房地產就是例子,那為什麼還投資呢?主要財政突擊花錢的計劃經濟不過是某些當官多收灰色收入,官商撈資本罷了,無非道路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浪費。計劃經濟取代不了市場經濟突擊花錢。危機不等人,失業,倒閉,負債問題多了,只有正確選擇市場經濟突擊花錢才是唯一出路。出口?貿易問題打壓著,短時間不奏效,要說出口,搞貿易順差,對內外匯佔款,買美債白白送給美國低通脹經濟,而留國內通脹經濟,國內消耗太重,又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兩頭不討好,只給商貿少數人暴富,卻浪費全民資源很嚴重。只剩下消費。唯有國內擴大內需救經濟危機辦法。財政不在醫療教育等稅收去槓桿,且去槓桿太慢,央行要縮表,對於基民收入趕不上支出,負債越來越重。央行此時就要寬信用寬放貸是市場經濟的全民有效突擊花錢了。目前8百億逾期算啥?一個企業市值而已。為了維穩響應總理的想法,下面官員必須要破斧沉舟。一萬億逾期都不算啥?只要無息還款都不錯了。反正央行記帳而已。美國欠其它國家21萬億美元,美聯儲為它國記帳而已,反正是不會變現滴。不照就過得吃香喝辣滴。規規矩矩怕犯錯就不去做,效果越差,總理會怒火中燒你們當官不好受。做好了。也許總理才會高興起來。


普通基民一個


通過借貸方式投入市場,這個是我們所能看到的,畢竟市場上需要大量的資金來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