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258倍,堪稱中國價值投資之王

今天這篇夜報比較硬。看不懂的讀者大人們別灰心,裡面段子可以先讀讀,也是有好處的。

9年258倍,堪稱中國價值投資之王

一般來說,投資者都可以分為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兩類。但有件事很奇怪,如果你在我朝問隨便一個趨勢投資者,誰是你心目中的王者,答案基本上就是徐翔或者趙老哥。

但如果問誰是價值投資之王,能回答出來的就很少,知道但斌、林園、段永平或者王亞偉就算不錯了。還有一大群研究巴菲特水平很不錯、炒股水平卻很一般的大V——與其叫他們價值投資者,不如說是巴菲特研究專家。

我心目中有幾個候選人,風格各不相同。但論到最適合散戶學習的價值投資之王,答案必然就是馮柳。

馮柳,散戶出身,現為高毅基金投資經理。為人低調,發言寥寥,風格也是藏一半留一半。

但,就是這少數幾句話,往往如劈開黑暗的閃電,照亮了中國價值投資者前行之路。

9年258倍,堪稱中國價值投資之王

先上個馮柳當散戶時候的收益圖,從2008年9月1日到2017年8月31日,9年258倍。注意,Y軸的座標是按照1、2、4、8、16這樣的順序增長,而非等分。所以上方的數據看似平緩,實則快速增長。年化增長達到85.33%。

9年258倍,堪稱中國價值投資之王

再來個上證指數走勢對比一下,大致把馮柳的起點和終點位置標註了一下。2008年9月大概是2200點,2017年8月大概是3300點。

關於馮柳可以寫很多,今晚夜報主要就是覆盤一下,他到底是怎樣在這個時間段內達成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成就。

......

首先有一個問題,就是假如2018年12月的筆者穿越回2008年9月,所有對於大A股的認識還在,但是忘了所有股票包括大盤的具體走勢,那麼大概能有多少收益(不上槓杆)?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假設目前筆者的水平是小學六年級的話,2008年一直到2011年退出大A股的時候最多一年級,2014年重回大A股的時候大概二年級,2015年三年級,2016年四年級,2017年五年級。

所以下面的估計,雖然我是很嚴肅的,但各位小夥伴可以當我是吹牛逼。

2008年9月大A股離見底還差20%左右,當年11月28日見底。不過這時候主要是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等大藍籌在補跌,只需要迴避就不會有重大損失。好吧,就算不能完全躲過去,虧了10%吧。

然後2009年就是大牛市了,上證指數翻倍,當時的筆者大概差不多是跟著釋放翻倍。而如果是今天的筆者,謙虛一點,先把2008年的損失補回來,然後總體再來個3倍不是問題。

而這一年,馮柳是5倍。

...

2010和2011年的市場筆者都參與了,當年虧得不要不要的。現在回去大概能好一點,YY一下能做到平盤吧。

這兩年,從圖中看,馮柳收益從5倍來到8倍,大約賺了1.6倍。

...

2012年到2014年上半年的市場筆者沒有參與,但其實有一波轟轟烈烈的TMT和創業板大行情。簡單來說就是隻要搞這兩個板塊,想虧錢都很難。

當時創業板指從600點左右來到1500點左右,大漲3倍。YY一下,筆者回去的話,大概搞個4-5倍是有可能的。

也許小夥伴會質疑,TMD買創業板也能算價值投資麼?這個問題以後專門寫篇夜報再聊啊。

這兩年半,從圖中看,馮柳收益從8倍來到32倍,大約賺了4倍。

...

2014年下半年到2017年9月,筆者親身經歷這個市場,真實戰績大概是7倍左右,之間犯了3個比較大的錯誤:

1、2014年下半年搞證券B很成功,但是隻上了10%左右的倉位,而且只賺了200%就放手了。如果是6年級的筆者,大概是敢上20%倉位,賺300%的。

2、2015年上半年次新和創業板轟轟烈烈大行情,死抱著大藍籌幾乎完全沒參與。如果是現在的筆者,大概總是敢上至少30%倉位去玩的。

3、2016年9月的時候5塊多買入融創中國2017年底均價35塊左右賣出很成功,但只上了10%左右的倉位。如果是現在的筆者,邏輯這麼確定,大概總是敢上至少20%倉位的。

三項合計,再謙虛一點,大概做到15倍是有可能的。

同期馮柳從32倍來到258倍,大概賺了8倍多。

...

綜上,YY一下,現在的筆者回去重來,大概能做到3*4*15=180倍,比馮柳的258倍少78倍。

注意,在市場中存活下來的選手水平總是持續進化的。今天的筆者固然不是2009年那個,今天的馮柳也肯定不是2009年那個。

如果今天的馮柳穿越回去的話,同樣是那個忘記所有股票走勢的前提,1000倍大概不是問題。

而且到了後期,馮柳的資金量已經很大了。像打新、分級基金、st股這些小資金很容易做的套利機會已經幾乎沒法做了,這也是影響他收益的重要因素。雖然做這些套利一年不過可能只增加10+%的收益,但5年下來也足夠翻倍了。

所以並不是我太狂妄,而是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那些賺容易錢的日子了。

9年258倍,堪稱中國價值投資之王


......

馮柳的操盤有三個特點。

1、永遠全倉,以持股輪動來規避大盤風險。從圖形上看,在股災1.0和熔斷期間他都有大幅回調,所以基本可信。

2、以基本面和盤面互動來確定買點。馮柳的假設是自己瞭解的信息不全面,所以即便決定了買入什麼股票,也會等到明顯有機構介入時才會買入,反正吃到主升浪即可。

3、定量絕對賣點。注意,這一點是馮柳和巴菲特研究專家們最大的不同,無論什麼股票馮柳都是會賣的,而不是傻傻的一直持有。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大茅臺為例,就算抄到了歷史大底90元,到現在是587元,6倍,耗時5年。而在這5年中,馮柳的收益是20倍左右。

原因就在於大A股的特點就是暴漲暴跌。

90元的茅臺固然低的不像話,800元的茅臺大家難道不覺得也貴的不像話麼?

大A股並不是一個強有效市場,價格和價值之間往往是扭曲的,即便是優質股票也會有巨大的泡沫。但在充分博弈而且可以做空的美股就不同,價格和價值的偏離不會那麼大。

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長期持股是對的,而大A股的巴菲特專家們長期持股一定是錯的原因。

從買點和賣點設置來說,馮柳都吸收了很多趨勢派的技巧,這當然也是對的。

巴菲特是他持有公司的大股東,充分了解各方面情況;而大A股散戶獲得的信息總是被修飾過的,必須用其它信息來加以證偽。

所以大A股的巴菲特專家們呼籲的永遠買買買當然也是可笑的。

......

綜合上面這些分析,YY一下這9年裡面馮柳的持股和操盤。目前真的是YY,以後夜報會有更加詳盡的實錘分析。

2009年,馮柳隨便買什麼都可以,煤飛色舞應該沒跑。

2010-2011年,馮柳應該是持有小盤股為主,應該以4萬億放水受益股為主。

2012-2014年上半年,TMT和創業板為主。

2014年下半年-2017年,大藍籌白馬和房地產為主。

這些選擇,都是基本面、政策面和技術面的共振。

對比一下,趨勢派之王趙老哥10年一萬倍,看起來是比馮柳的9年258倍拉風很多。但趙老哥的成功是上了槓桿、有偶然性的,而馮柳的成功則是沒上槓杆、必然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仍然挺馮柳。

最後小小拍個馬屁:

天不生馮柳,A股如長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