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抗癌藥延長病人生存期2個月,你認為有意義嗎?

浪花志


意義總是有的,但我覺得這問題想問的,是花錢買兩個月的生命延長,到底值不值得?

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就是治療的價格。如果要花很大的代價,甚至是需要全家舉債讓患者延長兩個月生命,然後患者的家屬要用今後10年、20年的時間來還債,那患者和家人肯定要猶豫了。這基本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每家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也不一樣,同樣的價格,有的人可以承受,但是對於另外的人,可能就是無法承受的負擔。遇到這種情況,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儘量多瞭解各種可能的治療方法,選擇一個相對來說可以接受的,在療效和價格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第二個要考慮的因素,是副作用。是藥三分毒,如果患者能多兩個月的時間,生活質量是怎樣的?如果是很糟糕的生活質量,那這就都不是價格的問題了,再便宜的治療,相當於是花錢買罪受,對於患者來說都是不人道的。

所以,從這兩點看,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答案不是黑白分明。

從真實世界的數據來看,出現一個高價的只能延長兩個月的抗癌藥物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國內的情況就不用說了,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國內很多藥物的臨床效果不一定都有驗證過,所以根本不延長生存的藥物都會有,也在大賣。

在美國,有時候確實也會出現只能延長兩個月生存的藥,但是這裡應該會有兩個應該指出的地方:

1. 並不是所有患者都延長兩個月,而是從患者的生存期看,生存期中位數比對照的患者多了兩個月。什麼是中位數?就是一半的人比這個數少,另外一半的人比這多,這是常用的比較辦法。

2. 作為對照的治療,往往是目前的標準治療,就是說這兩個月是比現有治療更好的效果,病不是比不治療的優勢。往往比較貴的治療,都是比較新的藥物,如果覺得這兩個月不值得,也可以選原來的常規治療。

美國有一個治療前列腺癌的疫苗,只能延長四個月的生命,治療需要十幾萬美金,結果就是患者用腳投票,這個公司已經倒閉了。所以,只要監管和醫院不亂來,藥企都會認認真真研發療效真正好的藥。


一節生薑


“快樂的小大夫”為你解答,歡喜關注

百年不過3萬6千多天,生命就是一天一天積累起來的。

癌症的治療是我們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並且現在沒有一種神藥,能治療所有的癌症,沒有一種方法,能徹底的治好任何分期的癌症,癌症的治療一般都是綜合的。

癌症治療一般是以手術,放化療為基礎的,有時還有一定療效的靶向藥治療,還有一些介入,免疫療法等。

通過綜合的治療,達到抑制腫瘤生長,延長生存時間,減少患者痛苦等。

如果有一種藥物能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並且是2個月,不考慮經濟和其他因素,基本病人和家屬都選擇的。

所有人都會選擇,並延長壽命,毋庸置疑,這絕對是有意義的。

人的生命就是由時間組成,就是有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組成,延長2個月那也是生命的延長,對於一個人來說,最後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很寶貴的。

可能有些人會說痛苦的日子不如不多,其實痛苦基本都是個人感受,有這樣的藥物,給了癌症患者更多的選擇,如果病人覺得痛苦難以忍受,可以選擇不吃。

但是這種藥物卻給了那些想要生命更長一些人選擇的機會,並且這最後的兩個月確實讓癌症病人能做很多事情。

他可以姑息治療,減少痛苦的情況下,總結自己的人生,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完成自己人生的遺憾,安排自己的後事等等。

並且這種藥能延長2個月,如果再有其他方法可能會再延長一些,那麼就是生命得到了延續。

至於藥物很貴買不起,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不要不在乎這兩個月的時間,戰勝癌症的方法和藥物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發展起來的,我想醫學的發展最終一定會攻克癌症的,雖然時間一定很長。

“快樂的小大夫”每天為您推送健康醫學知識,分享病例,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呦!


快樂的小大夫


就在前天,一位遠方拐彎的親戚患胃癌去世,前後4個月,生命定格在69歲。

胃癌發現己是晚期,醫生也迴天無力。但是,醫生不告訴家屬真相,推薦治療方案,親人會放棄治療嗎?癌症病人在生命絕望時,還是期待奇蹟的發生,與之朝夕相處的家庭,甚至舉債去挽救己被醫學宣佈死亡的病人。

曾見過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母親己經是植物人,靠呼吸機維持生命體徵,硬生生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近1個月,家人就是不狠心拔下氧氣管。醫院結帳時,儍了眼,醫保報銷有限,自己還要貼很大一筆錢。

醫生對癌症的預估期並不準確,全憑的是經驗。宣判2個月,興許還活十年.八年。努力了,家人無愧於良心,放棄治療,會內疚一輩子。家庭富裕,也無所謂。貧困家庭,那就要理智對待了。

倘若我患了癌症晚期,我是不會堅持做無法預判的過度治療,既使多存活2個年,生命質量也是最差的,如同行屍走肉,與其苟話,不如平靜的離開這世界。

生命需要陽光,抗癌藥並不是陽光下的彩虹。2個月的抗癌用藥,或許是一輩子積蓄,真的沒必要。


秋平171152879


我來給你專業的回答。

醫學上說某個藥可以延長壽命2個月,並不等於每一個病人都能多活兩個月。

“延長几個月”是個統計學概念,是在臨床研究中廣泛使用的一個專業說法。

我舉個例子給你說明。

當我們要研究一個針對肺癌的新藥時,我們會招募一批符合條件的肺癌病人,病人數量往往從數百到數千。我們會將病人分成兩組,一組病人用新藥,一組病人用已經證明有效的老藥。試驗中我們會詳細記錄病人用藥後肺癌發展速度、病人死亡時間等指標。

在得到病人的數據以後,我們就會進行統計分析,比較兩組病人的生存時間是否有差異,以此來判斷新藥是否療效更好。

那我們如何比較病人的生存時間呢?

一種做法是將每組病人生存時間取個平均數,比較兩組的平均數差異。

另一種做法是取每組內50%的病人死亡時的時間,比較這兩個時間的差異。

你覺得這兩種做法哪個更科學?

實際上,學過統計學的同學知道,第二種做法會更科學(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下數據分佈)。

比如每組有100人,老藥組在5個月時達到50人死亡,新藥組在7個月才達到50個死亡,我們就會說新藥比老藥延長了2個月的生存時間。如果這2個月經過統計學檢驗證明是個大概率的事件,我們就判定新藥比老藥好。

所以,延長2個月並非指每一個病人都延長2月,有的少於兩月,有的多過2月,有的甚至幾年都可能。靶向藥物和最新的免疫藥物PD1抗體都是很好的例子。

由於個體差異,每個人對藥物反應不同,在療效更好的新藥組中,也有用藥後無效很快死亡的,但總體來說,新藥有效的概率比老藥高。

目前的醫學技術還沒有辦法準確預測每一個病人對藥物的反應,所以醫生還要依賴臨床試驗去確定有效的概率。

在化療藥物時代,延長兩個月的化療藥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在靶向治療時代,5-10個月的延長都很常見。隨著新藥物的不斷出現,極限在不斷的突破,病人的生存時間也一步步延長。所以,如果有機會有條件,還是鼓勵嘗試下新的藥物,也許你就是最幸運的那個。


張健醫生胸外時空


延長兩個月壽命,自然是有意義。

意義在於,

一,或許某人沒有做好離世的準備,家人也沒有。兩個月時候可以做很多事,包括心理準備,安排好離世以後家人孩子的生活。

二,二個月的時間裡,也許會有什麼奇蹟發生,也許找到了治癒的方法,也許遇到了對的醫生,從此解脫病患,恢復健康。

三,有兩個月的時間,走訪民間中醫,找到不同的治療方法,保命的方法。現在不是說與癌症共存嗎,能做到也不枉這兩個月的流連,可以說延長了壽命呢。

時間,才是改變一切的契機。

當然,這不能是過度治療,不能是導致身體更加失偏的治療,而只是一個新希望的起點。

只不過,這也要看經濟承受能力。不能為了兩個月而兩個月。否則難免人財兩空。


踏雪無痕5141815


有意義,醫學就是這樣一點一點進步的。患者/家屬可以選擇不用,但是必定有患者/家屬認為多活一個月也是值得(付出相應的代價)的。就好像我覺得2萬元換1個月的命經紀上承受不了,但是很多月入萬元的人覺得可以試一下,還有一些月入5萬元以上的人覺得當然要試,還有一些月入10萬元以上的認為這還用問嗎?!對收入有疑問的請參考現在的國家標準



拍手笑沙鷗86485370


單從延長生命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哪怕是一分鐘。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權力剝奪生命。但對整個家庭的經濟基礎來說要慎重考慮了。

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就是傾家蕩產也在所不辭。不離不棄是中國人的美德。當遇到需要續命的癌症時,這種美德就顯得不合適了。高昂的藥費,對整個家庭經濟負擔不起,造成家庭貧困,活著的人度日如年,到不如早日離去。對患者也是一種解脫,也是尊重。患者到了需要續命的時刻,他本人承受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人活著就是為了快樂,享受。沒有快樂感,只有痛苦的爭扎。就是有錢,也不見得有意義。

疾病要早防早治,把錢化在養生上,也不化在續命上。我們不能年輕時拼命掙錢。老了再拿錢來續命。這是錯誤的作法。


天涯70959812


請問作者什麼叫做延長2個月生命,難道病人死了嗎,怎麼樣延長的,經過醫院判死刑的,不到2個月死的,病人出了院找點不值錢的草藥吃吃,反而他好了無病無痛了,這種是科學嗎,科學在那裡的。不竟是收病人費用多地吧


學者254467047


抗癌藥只延長二個月壽命有沒有意義,這要看患者的經濟狀況和患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家人及患者本人的意願。有經濟實力,患方有要求,哪怕延緩幾小時都有意義,因為生命無價。否則為了延長几天生命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給患者增加無盡痛苦,最後使家庭背上沉重的債務則沒有什麼積極意義!


土豆17590


沒意義,靶向藥其實就是安慰一下孩子的情緒,就是老人我給看了,中國的靶向藥我覺得和安慰劑沒啥區別,進口的比安慰劑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