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過去在農村吃不飽,為什麼不抓魚、野雞和野兔來充飢?

小莊兄477




同樣的道理,過去農村人吃不飽,為啥不抓野生動物來充飢?過去,不僅沒飯,更沒有默默,飯不夠吃餓肚子,想吃饃饃也沒有。為啥不抓野生動物,過去,有的只有狼、狐狸這些兇悍的動物,人根本對付不了,而能對付的野雞野兔根本就沒有,全被狼、狐狸吃完了。



記得小時候,家裡很窮,吃了上頓沒下頓,經常餓肚子。就連燒飯用的柴草也沒有。我們姊妹多,我們幾個經常偷著去集體的荒坡上剷草須蛋蛋,那時只有這種耐旱性生命力強的植物,事實上,家家戶戶都去偷著鏟,所有的荒坡都翻個邊。野山野屲幾乎沒有什麼植物,在這種情況下,哪有野兔野雞生存的餘地,翻山越嶺,也不見一隻野兔野雞。實際上,根本沒有。



如今,山坡植被好了,到處是野草,隨即野兔野雞也多了起來,農村人想辦法套野兔野雞,改善口味。


阿福有約


說個真實的故事,本人喜歡吃魚,所以每次請人吃飯都有魚,有次水庫放水,好多大魚被衝出水庫,傷痕累累的,也就是半死不活的,被人撈上來在市集上賣,剛好我回老家,看到興奮不已,買了一條十多斤的回家燒一大鍋,一個人吃不香啊,就叫了隔壁一個比我大十歲的鄰居陪我喝酒,結果他看到魚就差點吐了,勉強陪我喝了一杯酒就撤了,弄得我莫名其妙。

晚上大家在外面納涼,我就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如果小時候家裡天天讓你吃魚 沒有主食,最關鍵的是燒魚還沒油你會怎麼樣?

我當場就呆了,因為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但也能想到,魚如果沒有配料肯定是不好吃的,仔細回想,父母在田裡發現有魚和泥鰍,也會抓回去,但都不會煮,放灶臺烘乾,等來年油菜籽結果了才煮了吃,那時覺得真香啊,太好吃了。

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受過這個苦 我呢也只受過一半的苦,看到這個話題想了很多,如果你有和我差不多經歷的,希望你也說說那個故事。

一,不會收割稻穀,但要參加撥苗,早上五點多就在田裡了,小蟲子盯得人好癢。

二,不會給稻穀脫粒,但要幫忙捧稻子給踩打穀機的人,這活相對來說輕鬆點,當然,每次移動打穀機得幫忙推一下,穀子出倉得幫忙拉袋口。

哈哈哈哈,說多了都是累,都不想再說了,想到以前騎車去20公里的地方趕集,口袋竟然沒有一分錢,我是真的佩服我自己。

小時候的豬肉真鮮啊,現在再好的菜也沒有那個味道。

那時的蔥好香啊,吃個面遠遠就嗅嗅到香味了。

陳真的功夫真好啊,現在都佩服。

青春不在,祝奔五的你事業有成,也祝正在青春的你開心快樂。


飛來飛去的蜂



我的父親,出生在上個世紀1946年,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和三個妹妹,在1958年,剛出生才幾個月的三姑因為奶奶沒飯吃,沒有奶水喂她,後來被迫送給了我的姑奶奶去養育。

聽爸爸說,在六一年,我那剛剛滿三歲的么姑突然不見了,家人四處尋找未果,急得我奶奶直掉淚都找不到人。直到第二天,生產隊的人去倉庫裡抱豌豆藤出來曬乾準備打豌豆時,這才發現么姑原來躲在豌豆藤裡面剝生豌豆吃。

現在想來都覺得難過,一個三歲的小孩,她肯定是餓得沒辦法了,才敢一個人獨自去那黑黢黢的倉庫吃生豌豆。

前幾天,和女兒回家,女兒買了一些鱔魚回家炒蒜薹,另外還買了一條魚回家做紅燒魚,晚上,一家人圍在桌子邊吃飯、聊天,不知不覺,父親竟然又說到了他在六十年代食不裏腹的往事,當時,女兒就問他爺爺:

“你們那時候怎麼不去打魚來吃呢?

我爸頭也沒抬的告訴她,那時候沒油又沒鹽,就算有魚擺在眼前,也吃不下去。再說吃伙食團那陣子,每家每戶的鍋都被集體搜走了,鍋沒了,油鹽也沒有,怎麼去吃魚啊!


李茗說鄉村




我就說說我們這個地方那個時候的情況吧,我們是東北地區的,東北地區都是平原地區,就是在那個時候,所有的土地基本上都已經種上了莊稼,沒有荒廢的土地,也就沒有野雞野兔的生長空間,野雞野兔也有,也能看見,野雞野兔發現人在追它,鑽勁了一往無邊的青紗帳裡,你上哪能找到它呀,即使找到了你上哪能追上野雞野兔哇!


在我們小的時候,也會看見野雞野兔的,我們也去追的,把我們都累爬下的時候,野雞野兔早就無影無蹤了。

冬天下雪的時候,我們也會領著自己家的狗,去找野雞野兔的,當發現野雞野兔的時候,大家就喊起來,動員各家的狗去追野雞野兔,這些狗也就蜂擁而上,可是當野雞飛起來的時候,那些狗只能是望天而吠了,那狗也就沒法追上野雞了,而如果是野兔,家狗追了一會也就把野兔追沒了,有那麼一句話,說你是屬兔的,跑的那麼快,說明了家狗的速度也沒有兔子的速度快了!



再說說魚的事,那個年頭,有河有泡的,河水泡子裡的水都是很深的,水裡當然也有很多魚的,但是那麼深的河水泡子水,要想捕到魚也是很困難的,而且還要有大型的捕魚工具的,小型的捕魚工具也是捕不到魚的,捕魚也是需要有時間的,大人們都是社員,不參加集體的生產勞動想去捕魚也是不行的,而且還會扣你工分的。



當我們可以去河邊泡子裡抓魚的年代的時候,大河也變成了小河,泡子的深水也變成了淺水,捕魚也就可以用家裡的小型的捕魚工具了,有扒網,有抬網什麼的,我們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捕魚抓魚,星期日也是整天的泡在水裡,大人們都要起早貪黑的參加生產隊的勞動,也沒有時間去捕魚抓蝦的,捕魚也就成了我們最快樂的事情了!

因為魚比較多,我們每天都能捕上個三五斤的魚,那說候每家的人口都很多,三斤五斤的魚一頓也就吃的淨光的!而且在農村還有那麼一句俗話,就是“臭魚爛蝦,小米飯的冤家”,也就是說,吃魚不但不能省糧食,而且會浪費糧食的,有魚醬就著飯吃,每頓反而會多吃進一碗飯的!

這些事也都是我經歷過的事了,我也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了,所以我說的話也是有道理的,當你看了我的回答後,也就知道那個吃不飽的年代,為什麼不抓魚,抓野雞,抓野兔來充飢了!

【感情您對從善如劉悟空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和留言!】


從善如劉L


古代有個皇帝,當聽到有人餓死了,竟然問太監:他們為什麼沒有吃的,為什麼不吃肉?簡直是太可笑了。過去吃不飽,大家都傻?不去吃魚?真的是沒有什麼常識啊。


我奶奶經歷過三年災荒時代,那會別說是糧食了,基本上能吃的東西都被吃掉了。她說那會是最苦的時候,大隊上把所有的糧食和能吃的都集中在一起,然後平均分到每戶頭上,這樣保證每個人都有吃的。如果發現了野雞野兔,也是大隊上組織人去打了,然後把肉燉了大家平均吃,再往湯里加也野菜煮了吃,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吃點葷的,畢竟那會只要能吃飽就行了,就別要求吃肉什麼的了, 如果能有一頓打牙祭的,那就是天賜的食物,很難得的。

那會村子裡也是有一條河的,河水非常清澈,但是魚是比較少的。全都是那種小蝦米的魚,抓起來根本沒什麼用,因此也沒有人去抓這個吃,吃的最多的可能就是野菜了,那會我奶奶說他們基本上每天最長的時間就是去地裡找野菜,挖了滿滿一揹簍的野菜,非常不容易的,這樣就可以夠很多人吃了。其實雖然說是野菜,但是很多都是野草,為了充飢也沒有辦法,野草野菜夾雜在一起,用玉米麵烙點餅加在一起吃,或者就著大蒜、大蔥一起吃,這些都是很不錯的了。


其他的野味兒最開始還有點,到後來,基本都是被抓完了,野雞野兔、麻雀什麼的都被抓的差不多了,那段時間真的是苦啊。還好這個事件最終過去了。不過奶奶說,再也不希望經歷那段日子了。


你周圍有沒有人經歷過那段時間呢?都有什麼經歷嗎?


老王偵查記


小時候,每當我浪費糧食,奶奶總會向我道起她的小時候,“我們那個年代呀,吃不飽穿不暖,一天能有一頓飽飯吃就知足了,現在好飯好菜的伺候你,你還不吃!”

現在回想起來,我不禁產生了個疑問,既然農村人在過去吃不飽飯,為什麼還不抓水裡的魚,還有山上的野雞野兔來充飢呢?

確實,在過去,河裡到處都是魚,但那個時候沒有分田到戶,大人們的所有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都是屬於公家的,早八點到晚六點,有時甚至還要加班,下班後累得要死,就更沒空閒時間去抓魚、抓野兔了。

再加上那個時候是集體經濟,在農村,除了流水港和小野溝,稍微大一點的水塘,都是屬於集體財產的,大隊裡更是禁止捕魚,只有到年底的時候,才會集體捕魚,然後再按照每家的總工分,一般每家只有十幾斤。

另外,在那個時候,隊裡規定每家每戶鍋不能有火,也不準燒,只要哪戶人家開火冒煙了,都會有人來查,所以就算捉到了,也沒法搞著吃,偷著用自己的辦法搞,也沒有油和調料,煮出來的魚腥臭味濃一點,也不好吃。

看到這裡,不知道多少人會感嘆“往事不堪回首”,大家腦海中又會浮現出怎樣的回憶,但活在當下,還是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吧~


找靚機科普君


你怎麼知道不抓魚,野雞和野兔充飢呢。

我是北方八零後,小時候家裡的主食還是地瓜面做的。

提到這些野味,我首先想起來的是我母親跟我說過的,在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外公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隻大雁,撿到的時候已經死了。具體是怎麼死的,無從知曉。

那時候物質很匱乏,大雁被拿回家後,外婆煮了很久的時間,才小心翼翼的分給大家吃。母親說並不好吃。

我小的時候,村裡那些小青年閒著沒事就會去湖(田地)裡套兔子。那時候有些人家還有槍,也會拿去打野物。

所以那時候還是會有很多人獵這些野物改善伙食。


後現代文藝


不請自來,讓我來給你說說!

不知道你說的過去指的到底是什麼時候!大家都知道20世紀60年代,中國遭遇了特別大的災荒,餓死了好多的人,大多數人都吃不飽,穿不暖,大多數農村的人基本是沒有吃的,好多都是吃草根,樹根充飢,這時候山上基本都是光禿禿的,不要說魚,野雞,野兔了,基本不存在的! 到了80年代以後,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人民有了土地,當家做主,慢慢的溫飽問題也就解決了!基本上沒有吃不飽這種情況了【特別偏遠的山區除外】

沒有飯吃的人,主要是不努力的人,懶的人,俗話說的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努力的人,勤勞的人,在什麼情況下都是有東西吃的,像那些懶的人,就算把野雞,野兔放到他面前,他還是會餓死的!





娛樂影藝


這話問的,就像當初晉惠帝的經典名言:“老百姓吃不飽飯,為何不喝肉湯呢?”

我常聽老一輩的人說起,當年吃不飽飯的艱難歲月,我把我聽到的情景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

上世紀曾有幾年爆發了大饑荒,農村裡很多人都吃不飽飯,一時間餓殍遍野。由於沒有糧食吃,村民們就四處尋找吃的東西。當時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只要是能吃而又捉得住的,都被人洗劫一空。



誠然,像題目裡的魚、野雞、野兔是可以捉來吃的,但畢竟這裡不是澳大利亞,並沒有氾濫成災的野生動物,其數量本身有限。再加上當時鼓勵生育,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孩子,野生動物很快就被村民們一掃而空。

野生動物被吃得精光,村民們就開始吃草。剛開始吃嫩綠嫩綠的青草,然後吃深綠深綠的老草,最後啃黑綠黑綠的樹皮。聽說最慘的時候,大家都餓得眼冒金星,竟然去吃肥沃黝黑的泥土,竟然還沒吃死過人。


那幾年真的餓死了不少人,我們家族有位老人,當時他們一家五口,就他一人活了下來,他的老婆孩子都給餓死了。聽說之所以只有他倖存下來,並不是他的肚子更經餓,而是他把吃的都給藏起來自己吃了。

當然,在那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聽老一輩的說起,當時有一家人兒子為了待客,讓老父親去洗個澡。等老父親洗完澡後就把他給殺瞭然後大卸八塊,用他的肉來招待客人。還有一家人幾歲的小兒子給餓死了,他們就眼含熱淚把兒子煮來吃了。後來有客人去他們家,還發現碗櫃裡剩下的手掌呢!
好在今天大家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那種黑暗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冰焰


首先反問樓主一句,你經歷過那兩年的餓飯體會嗎?瞭解那兩年的社會背景嗎?我先說說我家的實際情況吧。

1966年至68年山區生產隊,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糧食大減產。人人吃不飽飯,家家沒有餘糧。我的爺爺奶奶五十多歲,為了省下一點點政府救濟糧食養活我們一幫後輩,天天靠吃野菜過日,終因渾身浮腫雙雙幾天內不治身亡,父母眼淚哭幹無力安葬,只好就近埋在門前場院外面,直到五年後,才有錢重新遷墳安葬。



那年代我還很小,聽父親講述:二年餓飯期間,別說抓魚,抓兔子充飢,就連樹葉草根都挖不到了,甚至還吃起了觀音土(山中的一種黃泥,不能多吃),全體社員必須強打精神積極參加勞動,急切盼望多收糧食解決供應問題。



再說,野兔野雞和其它野生動物,不是能跑就是能飛,社員們起早摸黑狠抓“四個現代化”,哪來的閒工夫和精力花整天的時間去抓捕野生動物哦。好在政府公社指導農業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加上風調雨順的糧食大豐收,極大地緩解了貧下中農的吃飯問題。


我們都知道,直到土地下放到戶,才是真正的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自主權。隨著改革開放到現在,農民的生活日子起的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山區農村還有極少家庭尚在溫飽之間,我相信在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下,一定會在2020年基本達到全體脫貧狀況的。

(圖片來自百度免費)敬請網友批評指導為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