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如何從花箭顏色看花色?

老羊頭1


可以說,沒有人可以從花苞顏色判斷花的顏色,我今年就遇到一次。下圖是本地一位蘭友送給好攝農夫的蕙蘭,開始看它的花箭我以為要出綠素,花苞完全沒有一絲雜色,綠中透出的還是綠。等了足足一個月,終於開花了,見第二圖。


這棵蕙蘭的花舌雖然不錯,但和當初的估計(綠素)差得不是一點點遠。花瓣顏色呈金黃色,由於拍照手機的緣故不太明顯,連花杆都和綠色沒有半點關係了。

看了這個例子,你還指望從花苞顏色判斷花色嗎?這是一些江湖蘭商的伎倆,用花苞顏色蒙新手的,千萬不要上當了。

題主和蘭友們可以參考借鑑。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蒐羅社會一一回答。


鄉村蒐羅社


通過蘭芽斷花色,正如蘭友所說的,恐怕神仙也難斷出來。說得沒錯。從理論上講,蘭花中的花朵與葉片有“花葉同源”之說,或者說花是葉的一種高級表現形式。花朵的形態、顏色、變化也應當從葉、從葉芽上表現出來。例如從葉芽上推斷瓣型、推斷素心等,但是這種推斷是一項綜合工程,要從殼、殼的顏色、殼上筋、殼的紋理、殼的形狀、芽葉尖、球莖、指環、葉腳,腳葉及整個葉片的特徵來統籌考慮。各方面條件具備了,也僅能說是具備了一種可能,但是必須記住,具備這種可能也只能是一種期望。就象荷瓣花必須是荷瓣花的草型,但是荷瓣花的草型不一定能開出荷瓣花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此說來觀蘭芽斷花色看來是可行的,而實際遠非如此簡單。 其一,蘭種不同,花色在芽上表現差異極大;其二,我們先人們認為春蘭、蕙花“嫩綠為上,老綠次之,赤轉綠又次之”,其他雜色少有在選之列,除了“金蘭”以及純淨素中的“白胎素”、“黃胎素”可選之外,因此先人所留下的經驗微乎其微;其三,同種蘭花的地域性差異,也使得通過蘭芽斷花色複雜化;其四,蘭花的顏色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為此我們難能通過一些內在的聯繫來統一說明觀芽斷色的經驗來,而僅能利用統計學的一些相關性狀,來尋求出一些零星的參考依據。因此可以說,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被人們所公認的觀芽斷色的一整套經驗法寶。從統計學的相關性狀來分析很多事物或群體也許是科學的,但用在觀芽斷色上卻是不科學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許謬之千里。但無論怎樣,是不該放棄,讓後人從我們頭上踏過去,去尋求皇冠上的那顆明珠。

春蘭、蕙花是以綠色為基調,是它們面對大自然的一種適應性選擇,這種選擇是幾萬年或者幾十萬年進化的表現,花與葉幾乎是同等的顏色,也包括蓮瓣、春劍等;建蘭的花色主要以黃綠或淡紅色為基調;寒蘭或墨蘭的基調是紫紅色。那麼在些蘭種之中,我們該怎樣通過芽色來推斷出花色來呢?我們現在可以肯定一點的是,花的淨素其葉芽也是淨素,者說綠芽綠筋、白芽綠筋所開出的花是綠色或是黃綠色的,但是殼的中脈無論是否具有綠色色素,都必須色澤明亮。所必須強調的是白綠色的芽具備開出兩種花來的可能性,一種是淨素,另一種是綠色花。這裡所說的芽色是指葉殼,花芽出土,我們最先見到的是最外面的一層葉殼,葉殼具有色素的變化,其花的顏色也隨之變化,一般來講,葉殼上具有鮮豔素的,從葉殼上所出的新的葉芽同時具備葉殼上所具有的相同的色素,有望開出鮮豔的花來,例於紅花,其表現在葉殼或花芽上的顏色常常是紅色、黃色或者白色,如果我們再結合同時能表現出這種色素來的球莖、葉腳或者葉端的白色掃尾,也大致可以推斷出可能開出紅色花來或者花上具有紅色色素,純紅色的葉芽有的也能開出紫紅色花來;如果芽尖上具有淡淡的紅色,其花大都開出白底紅筋,綠底紅筋或水紅色花來;黃色花的葉芽大都具有透明色,綠色的葉芽也能開出黃色花來,尤其是春蘭,但是葉殼的內緣和殼的中脈必須具備較為明顯的紅色;而複色花的葉殼的中脈與側脈之間的細麻的色彩大多不一致,也就是說葉殼與葉芽上具備多種色素,而這種色素的排列是有序的,有望開出好的複色花來。我們通常所看到的剛出土的殼的顏色是一種混合色,或者剛露頭的芽尖也具有複色,其花也必定不淨色。新的殼尖常常出現白色的米粒狀,而這種白色米粒狀也具備在新葉尖頂上,常常是瓣型花的表現,無論殼的下半部分顏色如何,通常不代表花的顏色;但是素梅的花的殼的顏色大多是單一的或者綠殼明筋;桃腮素的瓣型花其殼色常常是深紫色,但殼緣卻呈型板出白色的色素來。如上大體綜合了各蘭種之間的共性,僅僅能作為一種參考。
我在前面己經說過了,蘭種之間的差異是明顯的,選擇的要點是無法概括的。例如蕙花、寒蘭的葉芽極少有色彩鮮豔的,但這不等於開不出鮮豔的花色來。這些僅僅算是拋出一塊磚頭,望能引出玉來。花的顏色常常受到地域性的影響,例如春蘭,蘭界上常常以江浙的春蘭為代表,其花的顏色大多是淡綠色、淡黃色或者青黃色;雲南四川的春蘭大多在淡黃色中融進了紅色色素;湖南的春蘭色澤偏淡黃而不淨 ;福建的春蘭主色與江浙相近;而湖北的春蘭大多是青綠色;河南的春蘭是綠色或綠中帶紫,等等。我所說的這些花的顏色也僅僅是地區的基本色,其它顏色的春蘭都有產出。那麼這些地區花色的主調是怎麼產生的呢?蘭花的顏色是由兩大因素組成,其一,蘭花的基因所決定。形成蘭花顏色的物質是細胞中的色素,除葉綠素外,還有胡蘿蔔素,葉黃素,花青素、類色素等,太陽的光譜經摺射可分出赤橙黃綠青藍紫以及其他無色光的紫外線。葉綠素吸收光譜主要為紅光部分;胡蘿蔔素,葉黃素吸收蘭紫光。蘭葉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一系列複雜的生理活動,在此過程中,由於蘭遺傳基因的作用,在製造葉綠素的同時增減各種色素的積存。單項色素的積存達到一定的量,蘭花的顏色便呈現出這種單項色素的顏色。白色的花是不具備上述的色素存在。蘭花的花芽或葉芽的初始所含原葉綠素是不呈現顏色的,但經陽光的照射後,原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所生成葉綠素的顏色是綠色。我們所看到的花便是綠色的,這種綠色素的來源,一方面是通過母株的輸入,另一方面是花朵本身光合作用生成綠色素的結果。但綠色素的花中不等於不含有其他色素,只是這些色素的含量偏低,無法表現而已。又例如黑色蘭花,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大量吸收陽光中的紅橙黃等單色光和太陽的熱能,紅、蘭、紫、等綜合色素得到大量積累,花瓣呈現紫黑或黑色。紅花是花青素在花中佔有主導地位;黃花是胡蘿蔔素和葉黃素的作用。蘭花的顏色除了色素的含量有關,其主觀原因當是自身遺傳基因決定,遺傳信息決定了蘭株整個生理過程。但是蘭株生理過程也能促使其基因的表現方式不同,在花上也反映出不同的顏色來,例如細胞中的酸鹼濃度的變化,也直接影響花的顏色,花青素在酸性的細胞液中呈紅色,在鹼性的細胞液中呈藍色,在中性的細胞液中呈紫色。這種呈現出的顏色便能展現在花朵上。
地域性的長期地質酸鹼條件也造成了蘭花的生理的這種適應性。就如同人類的膚色一樣,長期的地域條件最終使人的色素基因發生變化,亞洲人種的膚色大都是黃色的,而非洲人種膚色卻是黑色的。蘭也是受這種地域的影響而形成自己的適應顏色。蘭芽的顏色也必定要表現出這種地域性差異,當你改變了它的栽培基質,也就是說酸鹼度發生了變化,蘭芽或者花的顏色便要發生微妙的變化,這是肯定了的,我們從花色上便能得到證明。你那裡開的是紅花,到我這裡變成粉色的了,黃色的花也變成了黃中帶綠。但這種變化是後天性的,其主要表現在花朵上,而葉芽的變化雖然也相應地存在,但是也是微小的,使你無法用右眼得出正確判斷來;第二大因素便是培育的方式的不同所引起花的顏色不同,我們都知道大小雪素在原產地能開出較為白色的花來,因為原產地的海拔高度所決定了的,但在低海拔栽培時便能返出綠筋或白中代青;一般色彩較為鮮豔的花,在高海拔,低溫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地方其顏色更鮮豔,而在高溫和溼度大的環境中,其顏色表現不明顯。這種情況往往不是芽色所決定的。這也是一種後天性。就是說栽培的方式往往能改變花的顏色,日本或者南韓人所稱的“木桶技術”也不過是一種捂花苞的方式,或者利用完全控光的方式來左右花的成色,這些都不是花芽的顏色所能決定得了的。

因此我說,我們觀芽斷色僅僅是一種狹隘的感性認識,至今還無法上升到理性上來。有人說是否有什麼秘而不宣的經驗,說句實在的話,暫時我看是沒有的。上面所說的也不過是在部分蘭種中所展現的個別現象,蘭友們提出了這個問題,這些想法便不知為何冒了出來,於是信筆到此。算是交個答卷吧。好在我的臉皮厚,貼在這裡,錯對都不用負責任,那就硬著頭皮貼上吧!如上,僅供蘭友們參考與探討。


蘭花吧


蘭花如何從花箭顏色看花色?

蕙蘭蘭花花箭的色無非有以下幾種:

第一,青綠杆,其花色是杆瓣一體,青杆青瓣,這個最簡單。

第二,紅杆,這個與青杆一樣,紅杆紅花。

第三,麻殼杆麻殼花。

第四,最有味,蕙柺子,花杆與花苞衣起初是麻殼等雜色,等到花盛開時,有的花瓣會轉色成青色花瓣,有的更絕,會全部轉成杆瓣一體的綠杆,也就是所謂的赤轉綠……


中交網4藍鑽蘭花園丁


不知道~沒養過


陳情視頻


友,很高興受邀,但對這一個問題,我很沒經驗,更沒有潛心研究,養蘭的目的,只是喜歡而己,是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享受罷了!🌹🌹


手機用戶512971210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