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拿別人的東西,該怎麼引導他?

小媳婦馨慈


剛好我前兩天在《捕捉孩子的敏感期》這本書裡看到過一個故事分享給大家。

在一個學校裡,出現了小朋友拿別的小朋友錢的現象,可是老師沒有直接去找拿錢的孩子,去有針對性的教育,而是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精緻的信封,請孩子們把拿的錢放在裡信封裡。這樣的做法保護了孩子的自尊,也解決了問題。

書裡說“十二歲以前的孩子沒有道德問題”,所以當孩子出現在我們成人世界是有違道德的事情時,在孩子那裡也許並不是,當發現問題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

孩子在幼兒園拿別人的東西,很多時候可能是自己比較喜歡,這個時候我們要和孩子積極的溝通,詢問他拿別人東西的原因,瞭解了原因以後才知道怎麼解決。

我們還要告訴孩子一個簡單的原則——“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同樣我們的東西別人也不能拿”,讓孩子知道這個道理以後,孩子就不會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同樣也會知道保護自己的東西,建立起物權意識。

我一般也會和孩子說,別人的東西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時候是不能拿的,甚至不能玩,如果喜歡可以交換,或者和小朋友說玩一會兒就還給他,但是不能直接就拿過來,那樣是不對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的敏感期,也有很多的問題,當出現是我們家長都不要太過緊張,也不能視而不見,放鬆心態,孩子也會在一個寬鬆的環境里長大。

這是我的一點點小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哦,謝謝大家!

我是寸丹心,一寸丹心,徐行天地!一位寶媽,三十而立後開始更多的人生探索與嘗試。我相信用真誠的心對待世界,世界也會溫柔的待你,我喜歡慢慢地行走,因為這一路上,天地會越來越開闊。歡迎大家多多交流,我們一起學習成長,謝謝!

寸丹心leo


孩子在幼兒園拿別人的東西,該怎麼引導他?

在我們幼兒園裡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第一次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很沒有經驗。

一個小男孩兒,特別喜歡超級飛俠。有一天,另外一個小男孩兒帶來了玩具小愛,他一看見就說是自己的,非要拿去,我告訴他說這是別的小朋友帶來的玩具,小傢伙沒哭沒鬧,我以為就這樣沒事了,誰知道放學家長來接的時候,這個玩具不見了!我就問了小男孩兒的媽媽,有沒有見這個玩具?她的媽媽很生氣,說我們家的孩子怎麼會拿別人的玩具!後來孩子睡覺的時候,他的媽媽在孩子的口袋裡面發現了這個玩具。第二天,他媽媽把玩具帶來了。我也沒說什麼。這件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現在想來,我雖然沒有批評孩子。但是也沒有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這件事情!

後來看到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裡面有一集,講述的是大頭兒子在小區裡的玩具屋,拿了一個玩具回家的故事,從中學到了很多。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只是好奇去拿了玩具,他並不知道什麼是“偷”,所以我們不要給孩子植入“偷”這個概念,要從以下四點來進行引導:

一,尊重孩子的物權概念。

其實孩子在兩歲之後,已經開始具備自己的物權概念。他開始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東西,不讓別人去拿走。

兩歲到三歲,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我們要學會讓他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



二,生活中要常帶入“共有概念”。

孩子在兩歲之前可能會分的比較細。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

在兩歲到三歲的時候我們要多使用我們這個概念。比如說這是我們家的新電視,這是我們幼兒園的玩具。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這個世界在歸屬方面。除了你我他,還有我們你們這樣的概念。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是“共有概念”。



三,家庭與社會的初步瞭解。

讓孩子知道家庭和社會之間的一個分別。比如孩子喜歡棒棒糖。這個棒棒糖放在自己家裡面和放在別人家裡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個再和寶寶的平時交流中就要告訴寶寶。

四,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徵詢別人的意見。

就是當我們還不知道這個東西是誰的,或者說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一個不是自己東西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孩子去詢問這個物品的主人。這樣一來,那這個孩子就會知道如何跟別人交流。



當孩子有了物權概念時。一定不要著急,這正是我們讓他增長社會經驗的好時期。


笑笑媽談育兒


小孩子拿東西很可能只是出於好奇而已,在他幼小而純真的意識裡,並沒有“偷”的概念。所以,遇到在幼兒園裡拿東西的情況,不要過於緊張,要想辦法引導。

可以告訴孩子,和小朋友們分享玩具,或者交換玩具,不可以據為己有,因為在小朋友的心中,拿別人的玩具,可能只是稍微玩一會兒,也許等自己玩夠了,再還給他。並沒有說一定要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如果他帶回家也可能是想多玩幾天,或者想讓爸爸媽媽給自己買一個同樣的玩具而已。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階段,引導非常的重要,不能馬上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可以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問問他為什麼會拿別人的玩具,是因為自己很喜歡想要一個同樣的玩具,還是想把別人的玩具偷偷的帶回家?等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後,再做相關的引導,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LoveEduction


這個行為只需正確的適當引導,勿要小題大做。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還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拿別人的東西只是單純的覺得這個東西好玩,我想拿來玩,想擁有。只要引導他,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要經過別人同意才可以拿,私自拿別人東西是不對的。孩子就會有一些是非概念。

我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出現類似的情況。覺得小朋友的玩具好玩,就拿出來偷偷放到自己的書包帶回家;覺得幼兒園的玩具好玩,也偷偷帶回家玩。當然我們都會告訴他這樣做不對,第二天都回會帶去還給同學,還給幼兒園。經過幾次,也隨著他慢慢長大後就沒再幹過這樣的事。

所以不必過度擔憂。


傾情閣


孩子如果亂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教育幼兒!

幼兒拿別人的東西,無非就是他覺得這個東西是好的,是吸引他的,所以他才會去拿。



大部分的幼兒是無意識的,只是單純的覺得好,才會想拿來玩一玩。對於這部分幼兒,教會他一個道理:東西是別人的,如果你想要你可以問小朋友借,但是不能去拿別人的東西,這是不對的,你這樣小朋友以後就不會再借給你東西玩了。借了別人的東西玩完之後一定要還給別人,這樣以後還可以藉著玩!



但是還是有個別孩子,是故意去拿別人的東西,這樣的孩子一般就是任性的,專橫的,也就是都是家裡人慣的!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去超市看見一個玩具,爸爸媽媽不給買,然後孩子就會在超市的地上打滾,哭鬧不止,直至達成他的目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家長妥協了一次,那麼以後他就會變本加厲!因為他知道早晚爸爸媽媽會滿足他的要求!

還有一種情況:你親戚的孩子來家裡玩耍,看中了你家孩子的一個玩具,但是孩子不願意給他,也是哭鬧,但是那個小朋友就一定要得到,就會跑去孩子手裡把玩具搶走,這個時候往往熊孩子的家長就會說這麼一句:不就是一個玩具嗎?給我們玩兩天再還給你。大人就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了,只能去哄自己哭鬧的孩子!而玩具就再也沒回來過!所以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熊孩子的背後總有一個熊家長!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改變教育方法,不能再讓著孩子,不能什麼事情都對孩子妥協,不該給孩子的東西就一定不能給孩子!即使他哭鬧,即使他在地上打滾,一定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不是他的就不要去拿,拿了是要付出代價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了!


最美幼兒緣


小孩子,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可愛的時候,讓人恨不得立馬生個兒子或女兒,令人頭疼的時候,也是想把他立馬塞回去。

也許你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教育的乖乖兒,懂禮貌,講文明,在學校裡卻是個搗蛋鬼,常常拿別人的東西,甚至佔為己有,拒不返還,惹的別的小朋友哭鼻子,找老師告狀,甚至家長鬧到學校,老師不得不請您去喝茶,讓你也覺得顏面掃地。

家裡不愁吃,不愁穿,玩具也是堆的到處都是,怎麼就偏偏看上別人的東西?真是讓你想不通。

好了,針對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第一,問孩子為什麼要拿別人的東西?

孩子喜歡別人的東西,可能是因為自己沒有而別人有,所以好奇。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可能是沒有自我與他人的意識,覺得大家一起玩沒什麼不好。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既可能是愛佔小便宜的潛在因素初現,也可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太過強烈的表現。

顯然,最後一種因素更危險。

作為家長,碰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不是責罵孩子,讓他趕緊歸還,而是在瞭解了背景之後,去解決遺留結果。

第二,問自己為什麼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需要的東西太多,兒童用品在市場上的數量不計其數,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也各不相同,而且,現在的學校教育也是非常昂貴的。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孩子可以有適當的玩具和特別的生活,休閒,學習用品,但不可能孩子需要什麼,就全部去滿足他。

家長在這裡要做的,不是去抱怨孩子要的太多,不考慮家庭經濟情況和實用情況,畢竟他還是個孩子,除了自己的喜好,哪兒顧得了那麼多。家長應該做的是如何與孩子平等對話,告訴其緣由。

但這也是最困難的,畢竟孩子不太懂大人的世界和想法,有的只是自己的想法和世界。

第三,怎麼給孩子講明道理,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

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問孩子,是否願意把自己的東西,比如自己喜歡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或者送給別的小朋友?

問孩子能不能接受別的小朋友私自拿走他心愛的東西,玩具?

告訴孩子別人失去自己心愛的東西會很著急,就像自己丟了心愛的玩具一樣。

也應該讓孩子明白,如果繼續這麼做下去,不經過別人的允許,就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是會失去朋友,被別人小看的,連帶著爸爸媽媽也會不好意思見人的。

還可以告訴孩子,如果自己真的喜歡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可以先問一下別人,自己是否可以玩一會兒,多長時間後就還給他。

如果自己真的非常非常喜歡,可以給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明白了事情的經過後,相信也不會拒絕孩子的需求的。畢竟一件東西,商品再貴,也沒有孩子的童年重要。而這麼做,最重要的就是保護了孩子的童真和品格。

對於那些一看到自己孩子犯錯,老認為孩子總給自己找麻煩的家長來說,動不動就將責任歸咎於孩子的家長來說,你真該接受再教育了。

孩子成長中的引導與體諒,換位思考,遠比抱怨,責罵更管用,更有效。


三人行育兒園


幼兒園的小朋友,明目張膽地拿別小朋友的東西,這沒什麼可奇怪的,與孩子品質好壞沒半毛錢關係。他就是沒有,就是喜歡,就是想要,於是他就"強取豪奪"了。

這是孩子"佔有慾"的一種典型表現,與偷盜無關。幼兒園的小朋友既然不懂什麼叫戀愛,就一定不懂什麼叫偷盜。強拿別人的東西不是品質問題,是家長溺愛的結果。建議老師給孩子講清道理,請孩子分清是非即可。

我們不要用成人思維去衡量孩子,要用孩子思維考量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的放矢,教育孩子才能事半功倍。朋友,我的看法是這樣,您說呢?





鄉戀WJP


第一步

耐心的瞭解清楚小孩,幾個問題:

為什麼拿別人的東西?

是否經過對方同意?

(瞭解清楚小孩拿東西的真實原因和細節)

【同意】

對方為什麼要送這個東西給你?

你覺得對方為什麼要送?

你有沒有謝謝對方?

那你要不要送一些小禮物給對方?

(教導其朋友關係維繫的核心,有來有往)

【沒經過同意】

如果是你的喜歡東西被別人拿了,你會不會很傷心?

你的好朋友傷心,你會不會也不開心?

(教導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她想要的東西可以和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會告訴其獲得方法方式,但未經他人許可擅自拿東西,不單會讓對方很傷心,自己還會受到處罰)

小朋友的教育說來簡單,操作起來非常繁瑣,其核心就是要有足夠耐心與其分析事情原委。


禹諾天辰


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小孩子偷東西,肯定是有什麼東西在影響著孩子。可能孩子很喜歡這個東西,覺得新奇,但是絕對沒有偷這個概念!

每種東西,動物,植物,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植物一般喜歡向陽,這樣才有利於生長!人類也是一樣的,看到新奇的東西,總想看看,所以自然有那句古語“好奇害死貓”!



高思環球教育劉校長


小孩子拿人家東西,首先他肯定是羨慕喜歡這個東西,我們可以告訴她,這是別人的東西如果你喜歡的話先要徵求別人的同意才可以玩。不能強行的或者搶別人的東西,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作為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心裡需求正確的引導和教導孩子,而不是謾罵指責孩子為什麼拿別人,要孩子學會與和別人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