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中亞五國明明不願獨立建國,俄羅斯為何卻主動拋棄了它們?

雲石君


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組成了蘇聯,其中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幾度想和俄羅斯後面混,不過俄羅斯聯邦並沒有答應他們,而是選擇了三拋棄。俄羅斯之所以放棄這五個國家,既是不願意,也是無奈的很。

蘇聯解體的時候,中亞五國有個共同點——經濟條件不怎麼樣,這也是俄羅斯拋棄他們的原因。俄羅斯聯邦自己的經濟本來就不怎麼玩,蘇聯更是因為經濟問題玩完的,這個時候收下了這五個國家,俄羅斯掙不到錢,還需要倒貼,對於俄羅斯來說真的是太難受了,所以乾脆就讓他們自生自滅。

道不同不相為謀。中亞五國想和俄羅斯在一起看重的是俄羅斯能夠給予安全保障,必要的時候還能從俄羅斯拿點錢,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是抱著“異心”來爭取加入俄羅斯,俄羅斯自然也意識到了,到頭來中亞五國見俄羅斯無利可圖的時候,搞不好就又獨立了。


如今時過境遷,俄羅斯再想“收留”中亞五國也已經是力不從心了,這些年俄羅斯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是越降越低,國際環境也不會再允許中亞五國加入俄羅斯。當然,也許俄羅斯依然還是不願意和這五國“同流合汙”。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從俄羅斯方面

819事件後蘇聯徹底失控,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蘇聯解體後,按照原則再搞新的聯盟。可問題卻出在了烏克蘭身上,別看它現在窮的叮噹響,在當時它是繼承了蘇聯的工業基地,不願意和其它國家共享,

堅持獨聯體保持不變,最後只得妥協,中亞五國與俄羅斯分道揚鑣。

而蘇聯成立之初就是一個由十五個國家共同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它的憲法規定了國家性質,註定不能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權,本身主要的能源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俄羅斯地區,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武器裝備以及大部分的經濟基礎設施,所以它的綜合實特別是武器裝備方面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而中藥五國就不一樣了,資源匱乏基礎設施條件極差,當時俄羅斯帶他們就像拖油瓶一樣。

從中亞五國方面

當時蘇聯解體最初企業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但其中也離不開歐共體和北約的煽風點火,以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積極參與,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最終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走向了土崩瓦解。俄羅斯宣佈獨立是在一九九零年夏天而蘇聯解體是在一九九一年的冬天,其中時間差在一年半左右。有很多人認為是波羅的海三國最先宣佈獨立,其實這種看法不完全準確因為三國之中,宣佈獨立有先有後依次順序是:立陶宛,以及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當時為了控制這種土崩瓦解形式的趨勢,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之後蘇聯立即對其進行政治封鎖,最後它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品讀武器裝備


1.中亞五國對於俄羅斯是五個拖油瓶。中亞五國多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缺少降水,地形也非常複雜,農業發展受到限制。中亞五國在蘇聯時期,工業也不發達,經濟較為落後。在整個蘇聯時期,每年中亞五國都需要蘇聯中亞的給予鉅額的補貼。蘇聯之所以解體,經濟發展停滯是重要原因之一。剛剛從蘇聯獨立出來的俄羅斯,經濟上也不寬裕,繼承了蘇聯的570億美元的外債,而當時俄羅斯的GDP總量也僅僅是5000多億美元。這樣一筆鉅額外債,俄羅斯直到2017年才還完最後一筆1.252億美元。本來就不寬裕的俄羅斯,自然不願意再帶著中亞這五個“拖油瓶”!

2.中亞五國的民族與宗教信仰也與俄羅斯不同。蘇聯是在繼承沙皇俄國領土的基礎上而成立的,一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可以看做是一種民族自治制度,在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就是俄羅斯人為主體;在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就是以烏克蘭人為主體;在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就是以白俄羅斯人為主。同樣,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都各有主體民族,其中哈薩克斯坦人、土庫曼斯坦人、烏茲別克斯坦人、吉爾吉斯斯坦人屬於突厥語族,塔吉克斯坦人屬於波斯語族,並且都信奉伊斯蘭教。而俄羅斯人屬於斯拉夫民族,信奉東正教。民族與宗教不同,也是俄羅斯主動放棄中亞五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薩克斯坦人

3.葉利欽放棄中亞五國也有向美國表忠心的意味。葉利欽之所以能夠蘇聯解體過程中興風作浪以及後來在與俄羅斯國家杜馬的鬥爭中取得上風,主要是背後有美國人的支持。蘇聯解體以後,葉利欽希望獨立以後的俄羅斯能夠融入西方社會。蘇聯其餘9個加盟共和國都成為了獨立國家,葉利欽如果留下中亞五國,在美國看來是還有恢復蘇聯的雄心!葉利欽為了顯示向美國投誠的忠心,也就不會留下中亞五國!

葉利欽與美國第42任總統克林頓

歡迎大家討論,蘇聯解體是不是俄羅斯人最大的損失?


美國觀察室


有人說,放任中亞五國獨立,那是因為當年葉利欽愚蠢。葉利欽是不是愚蠢?這個要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來判斷這個事情。

如果中亞五國不獨立,繼續留給俄羅斯成立小蘇聯(或者叫歐亞聯盟也好)。這五國2016年人口6800多萬,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蘇聯時期,伊斯蘭信仰是被壓制的很厲害的,尤其像哈薩克和吉爾吉斯這兩個民族,由於接受伊斯蘭信仰的時間很短,對伊斯蘭信仰並不虔誠,中亞五國獨立後,為了凸顯民族性,強化了伊斯蘭信仰,所以這些年宗教極端主義在強化),中亞穆斯林人口增長率很高,人口增長速度接近四十年人口翻一番。俄羅斯自身人口1.42億,近年接近負增長(其中俄羅斯族佔比81%,穆斯林占人口比例接近10%,且穆斯林人口占比逐年增長)。那麼,如果中亞五國不獨立留給俄羅斯,四十年後,中亞加俄羅斯本土的穆斯林人口翻一番超過1.4億,而俄羅斯族則不到1.3億,你猜猜會出現什麼現象?😊然後一人一票的選舉你猜會出現什麼結果?😊

呵呵,葉利欽愚蠢麼?正好相反,我認為葉利欽從歷史的角度講很聰明,把貧窮的人口瘋狂增長的中亞包袱甩掉了,不但減少了人口已出現瘋狂增長的中亞人口包袱,也減輕了俄羅斯每年大量輸血給中亞的經濟負擔,同時又讓中亞五國留在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比如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基地,現在仍然很便宜的租給俄羅斯,而且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還與俄羅斯建立了關稅同盟)。如果當初俄羅斯更聰明一點的話,是應該讓中亞四國獨立,留下一個哈薩克斯坦。哈薩克地廣人稀,資源富饒,1990年時,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族人口和哈薩克族人口相當(哈薩克獨立二十幾年來,俄羅斯族人口迴流俄羅斯很嚴重,1988年哈薩克斯坦俄族人口占比37.5%,現在不到21%,如果不是烏克蘭、中亞、波羅的海等地的俄族人口迴流,俄羅斯本土的人口下降現象會更嚴重),而且哈薩克人對伊斯蘭的信仰時間很短,哈薩克各地普遍信伊斯蘭教不到三百年,不虔誠,方便同化。事實上,當年蘇聯時期哈薩克族已經被俄羅斯族同化得很厲害了(小學二年級開始俄語就是主課),即使現在哈薩克斯坦已經獨立了二十幾年,普通中年哈薩克人的俄語還比哈薩克語流利。


朝陽東風笑


蘇聯解體時,中亞五國本不願建國,俄羅斯為何主動拋棄它們?

20世紀90年代,最大的國際政治事件非蘇聯解體莫屬,很多人沒有想到,如此龐大的軍事超級帝國會轟然倒塌,甚至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開始都沒有反應過來,還滿腦子問號!什麼情況?轉過來圈後,知道了,開始歡呼雀躍,認為蘇聯解體是美國與其長期冷戰對抗的結果,硬生生的拖垮了蘇聯,其實美國屬於強攬功勞,蘇聯解體,開始美國人也懵逼。但無論怎麼說,美國在與蘇聯爭霸賽中拔得頭籌,蘇聯確實失敗了。


1991年12月,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蘇聯加盟國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同時宣佈蘇聯停止存在,隨後蘇共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辭職,蘇聯海外資產、領事館、國際地位等由俄羅斯聯邦來繼承,蘇聯正式分裂成為15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其中想要獨立建國脫離蘇聯,獨立最強烈的就是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也是最早宣佈脫離蘇聯獨立的國家,是無論如何都願意再和俄羅斯摻和在一起,因為在蘇聯時期受到極大的壓迫,三國被蘇聯禍害的人口減少百萬人,恨透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所以一直不願與俄羅斯打交道,能離多遠就離多遠。



蘇聯加盟國中有要趕緊離開的,也有不願意走的,中亞五國就不願意走。中亞五國在蘇聯時期過得還算舒服,這裡一直是蘇聯農業產地,主要產棉花、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但作為蘇聯的農業地區,基礎建設比較落後,蘇聯每年都要對中亞地區進行大量的財政補貼,維持平衡。而蘇聯解體後,中亞五國的財政補貼沒有了,俄羅斯視中亞為沉重的包袱,加上中亞五國為傳統穆斯林地區,民族複雜,俄羅斯還是早甩掉早好,甚至要和中亞五國算一算賬,後來中亞五國獨立後,不得不借了大量外債來維持國家運轉,蘇聯這個大奶牛再也沒有了。

其實也算不上俄羅斯拋棄中亞五國,而是被蘇聯拋的,俄羅斯和中亞五國一樣,也是蘇聯加盟國之一,俄羅斯倒是不想放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打算在蘇聯解體後,與這兩個國家再從新組成新國家。哪想到,一旦獨立,一了百了,都獨立出去了,到頭來俄羅斯變成孤家寡人一個,經過幾十年,前蘇聯加盟國回過來味後,把蘇聯時期甚至沙俄時期做的惡都算在俄羅斯聯邦頭上,搞得俄羅斯一圈子都是敵人,沒辦法,黑歷史太多,現在只能慢慢還賬。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首先要搞清楚,中亞五國不願獨立是想維護的蘇聯,並非俄羅斯。

看看當時中亞五國的總統,最反對蘇聯解體的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劣跡斑斑,簡直和歷史昏君沒有區別。他們只是想維護的自己的權利。國家搞的一團糟,不但喝國內人民的肉,還要喝蘇聯的血。



生前,尼亞佐夫自封“土庫曼之父”,酷愛為自己立雕像。在全國範圍內為自己樹立了14000座雕像,其中一座位於首都市中心一座高達75米的鍍金雕像。朝太陽方向緩緩旋轉,在新總統上臺後,宣佈三個月內清除所有雕像。你就知道這些人有多不得民心了。


支持獨立的大多是富裕國家,政治清明,而不支持獨立的大多是貧窮的一塌糊塗,靠領救助金生存的國家。俄羅斯當時自顧不暇,還哪有能力管他們。

葉利欽當然面對的最大敵人是蘇聯的保守派,葉利欽要求蘇聯停止一切在俄羅斯的行動,面對的阻力很大。他要想使俄羅斯獨立,最好的方式就是肢解蘇聯。蘇聯若不解體,俄羅斯怎麼可能獨立。


1991年12月7日,葉利欽前往白俄羅斯,瞞著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獨自與烏克蘭、白俄羅斯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了協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取而代之。

中亞五國要無條件併入俄羅斯,俄羅斯當然歡迎。但是他們想的是恢復當年的蘇聯,繼續維護自己在國內利益。


漁耕樵讀


蘇聯解體前夕,中亞對於莫斯科來說就是個沉重的包袱,中亞五國在宗教和民族上與俄羅斯格格不入,並且俄羅斯每年還得給中亞大量的補貼

中亞地區自古就是四戰之地,匈奴人、突厥人、漢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繼控制過該地區。

其中突厥人對中亞的影響最大,突厥人原本是來自蒙古高原的黃種人,在征服中亞的過程中漸漸的同化了當地白種土著,形成了現在中亞的黃白混血人種。

(哈薩克斯坦排球美女——莎賓娜,在她身上兼具白種的深邃和黃種人的嫵媚)

到17世紀之後,中亞民族意識興起,相繼建立了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等民族國家。但是從18世紀開始,隨著沙皇俄國的入侵,這些汗國相繼覆滅。最終在19世紀末,中亞被沙俄全部兼併。

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新生的蘇聯根據民族分佈,在中亞成立了: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5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亞五國)

這5個國家雖然名義上都是加盟共和國,在主權上與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是相同的,但實際上還是受到俄羅斯人的緊密控制。

由於中亞地廣人稀和資源豐富,這裡逐漸成為了蘇聯的核武器試驗基地和航天發射基地,也是蘇聯南下印度洋的橋頭堡。

(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這裡直到今天都是俄羅斯主要的航天發射基地)

蘇聯政府為了鞏固在本地區的統治,一方面強力打壓伊斯蘭教,另一方面大量遷移俄羅斯人來此定居,以改變當地的民族結構。

蘇聯政府的這一系列政策確實起到了穩定局面的效果,中亞五國對於蘇聯的認同度是非常高的。

不過由於經濟基礎較差,中亞五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落後,每年都需要中央財政大量的補貼。

並且這些錢主要是俄羅斯的口袋裡掏的,這讓俄羅斯方面很是不滿。

而到了80年代以後,蘇聯在跟美國的軍備競賽中國力持續下滑,各加盟共和國的日子都不好過,分離主義情緒日益蔓延。

特別是在蘇聯生命的最末期,主張獨立最活躍的不是別人,正是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

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政府早已不滿蘇聯的存在,並積極策劃解體蘇聯。

要知道,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中第一宣佈獨立的是立陶宛,而第二個就是俄羅斯!

(位於土庫曼斯坦境內巍峨的清真寺,中亞五國普遍信仰伊斯蘭教,這與俄羅斯信奉的東正教格格不入)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體,它宣佈獨立幾乎就是終結了蘇聯的生命。

而這時的中亞五國對於國家的動盪卻十分地不安,畢竟這五位爺吃低保這麼多年了,要是中央政府突然沒了這日子還咋過。於是中亞五國聯合向中央表態願意繼續留在蘇聯境內。

可是,這五國對蘇聯政局的影響實在是有限,還不等它們反對,俄羅斯就在1990年6月12日宣佈獨立了。

中亞五國無奈著望著克林姆林宮飛揚的俄羅斯三色旗,帶著對蘇聯最後的一絲忠誠,撐到1991年方才相繼獨立。而作為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哈薩克斯坦更是最後一個獨立的加盟共和國。

在1991年12月16日,隨著哈薩克斯坦獨立,蘇聯徹底解體。


千佛山車神


蘇聯解體時,中亞五斯坦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裡最懵逼的,他們沒想到事情發展到這樣嚴重。

還能給蘇聯續命嗎?或者可不可以換個名字我們大家搞個聯邦制?這些心態是很正常的反映,但還不至於想去直接加入俄羅斯,所以也就不存在俄羅斯拋棄了他們,準確點說,是蘇聯拋棄了他們,是時代拋棄了他們。

前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宣佈獨立的順序,中亞五斯坦分別為倒數第一名、倒數第二名還有倒數四五六名,足證他們對蘇聯大家庭深切的眷戀。其中最晚的是哈薩克斯坦,他們宣佈獨立時間是1991年12月16日,九天之後,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降下,蘇聯正式解體。要是哈薩克宣佈獨立的時間晚於降旗時間,哈薩克這個最大的內陸國將成為一個黑戶。哈薩克選擇1991年12月16日這個時間,一方面是觀望形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紀念五年前的“阿拉木圖事件”,這次事件也是公認的蘇聯解體的前奏多米諾骨牌的其中一張,事件的原因正是哈薩克族與俄羅斯族的民族矛盾,哈薩克人反對蘇聯上層任命一個俄羅斯人來擔任哈薩克斯坦的最高國家領導人。所以,以中亞五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實力最強的哈薩克斯坦為例,可以證明,即便還是在蘇聯的高壓時代,他們也還是抵制俄羅斯對他們的侵蝕,更不用說蘇聯解體後,他們怎麼會上趕著纏著俄羅斯人的大腿呢?

對體制的轉變和蘇聯的解體,中亞各國並非沒有心理準備,但他們更傾向於平穩過渡成聯邦制國家,大家仍是一個大家庭,他們眷戀著曾經的那個大家庭,是因為在那個大家庭裡,他們的得利最多。

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這五個國家的主體民族就是他們國家的名字,民族來源、成分都比較複雜,基本屬於黃白混血。在蘇聯時代,他們的產業單一,經濟不發達,屬於靠國家補血的老少邊窮地區,計劃經濟的日子過習慣了,一說要散夥心理不犯嘀咕是假的。

蘇聯解體原因有很多,但之所以過程如此迅速,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居功至偉,這傢伙是個急脾氣,總想快刀斬亂麻,早點拿下戈爾巴喬夫,好讓自己站到那個舞臺最高處對俄羅斯民眾,他表現出更多的是他的民族意識,想要獲得基層俄羅斯民眾支持,他必須與蘇聯時代的做法劃清界限。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三個核心國家,在蘇聯大家庭中也是老大哥的地位,總是向外輸血,葉利欽利用民眾的厭倦心理,多番強調保證俄羅斯人的利益。

葉利欽的做法也獲得了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舒什科維奇的支持,三家反蘇急先鋒在明斯克宣佈成立獨聯體,解散蘇聯。

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不僅是在民族成分上與俄羅斯相近,在前蘇聯大家庭裡,也有著特殊的位置,從聯合國成立以來到蘇聯解體,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直就是聯合國成員國,蘇聯有三個聯合國成員名額,說起來人家哥倆比俄羅斯國際地位還高

一截

三家宣言讓中亞五國措手不及,他們本來是更傾向於建立一個更緊密型的聯邦制國家,但事已至此,迴天乏力,中亞五國領導人在四天後的土庫曼首都的會晤中,無可奈何地宣佈加入三國主導的獨聯體。

葉利欽想快點搶班奪權並埋葬蘇聯本身自顧不暇是蘇聯迅速解體的主要原因,中亞五國的經濟、民族、宗教等具體問題也是俄羅斯不願意繼續輸血的因素,通過觀察地圖也能看得出來,只要哈薩克一獨立,剩下的四個斯坦與俄羅斯的聯繫將全被切斷,不想獨立也得獨立。


歷來現實


當然是因為要自救啊。

實際上作為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俄羅斯對開疆拓土有天然的衝動,而當初也正是靠著對外部領土的瘋狂掠奪,才得以從一個蝸居莫斯科平原的弱小公國,逐步發展成世界帝國。這樣一個只吞不吐的傢伙是不會輕易把國土讓出去的,除非,它真的窮極無策了,只有自斷羽翼才能保全自身。

那麼放棄中亞五國就是俄羅斯權衡利弊之後的一種自救行動。

為什麼這麼說?先來看一張地圖:



看到沒,俄羅斯面積雖大,但緯度偏高,嚴寒溼冷,導致其長久以來便是沒有高質量文明的蠻荒之地。而文明質量不高,直接折損了俄羅斯文明的向心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俄羅斯與烏克蘭、波蘭等國家明明地緣關係挺親密的,卻始終不能從文明體系層面實現對它們的徹底征服和同化,反而被西方一推波助瀾,就鬧分裂鬧得俄羅斯頭痛得要死。

所以至於中亞,也是同樣的道理,繼續看圖:


從地圖可以看到,中亞跟俄羅斯東歐本部相隔更遠,而且區位過於靠南,偏離了俄羅斯矩形國土的東西向地緣主軸,因此俄羅斯對中亞的地緣影響力更加有限,再加上宗教等因素,無論中亞表現得有多不想脫離俄羅斯,請相信都是貌合神離。而實際上,一直以來俄羅斯對中亞的佔領,除了軍事政治層面的駕馭外,也基本都靠邊經濟層面上的疆補貼來利誘。

那這樣就很恐怖啊。

以前蘇聯強大有錢倒也罷了,解體後俄羅斯衰落已成大勢,無論是政治軍事高壓還是經濟援助,要保持以前的水準真的都很難了。那本來就是靠金錢維持的關係,現在如果不趁著還沒鬧翻趕緊好聚好散,還等著以後斷絕補貼惹它們生出逆心反撲嗎?!中亞這個地方也沒啥非留下不可的價值,所以當然要及時止損,比日後反目成仇划算。

總之,這是俄羅斯基於自家家底和未來發展的綜合考量,在無法挽回的最壞形勢下,努力為保全自身利益而做出的選擇。


武器跟蹤狂人


蘇聯解體,世界為之震驚,昨天還在同美國對抗的強大蘇聯,居然一夜醒來就紅旗落地。而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居然此時強調俄羅斯同西方利益的一致性,試圖獲取西方的支持和援助。

但是俄羅斯沒有想到是西方對俄羅斯抱著嗤之以鼻的態度,繼續進行著經濟的打壓。此時俄羅斯經濟進入了休克療法,中亞五國就成為了俄羅斯的包袱和累贅。俄羅斯甚至認為中亞五國阻止了他們融入西方,於是在經濟上將中亞五國驅逐出了盧布區。



中亞五國感受到俄羅斯的不可靠之後,迅速形成了以哈薩克斯坦為首的利益共同體,一起對抗經濟危機和動盪。哈薩克斯坦擁有核武器,成為了對抗俄羅斯的先驅,俄羅斯為自己的錯誤抉擇付出了代價。隨後就是俄羅斯陷入同西方的僵局,而又同時陷入了在中亞的困局。


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葉利欽自信滿滿的認為西方會接受新生的俄羅斯,然而葉利欽的西方路線失敗了,雖然結束了冷戰,但是俄羅斯並沒有成功進入西方的圈子。當初俄羅斯放棄中亞,也有冷戰結束的考慮,只不過如今俄羅斯悔青了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