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假如蜀漢不窮兵黷武北伐,而是防禦為主,休養生息發展,政權可能延續更長嗎?

西涼大都護


蜀漢要不是不對外發展,只怕滅亡得更快,更容易。為什麼?這裡面有很多個因素,蜀漢的政治口感,政體構成,客觀條件等等都是構成,蜀漢一定要對外發展的基礎,或者說,這也是很無奈的事。



所謂“窮則思變”,蜀漢夷陵之戰後,淪為三國中人口,經濟,軍備等等最差的一國,可以說是最窮了。諸葛亮時代,曹魏統治雖然趨於穩定,還是統一大勢還未形成。此時,就應該主動北伐,以“人謀”求得“天時”之變,但是“求”的過程是蛋疼的,畢竟不是大趨勢下形成,所以人算不如天算。但是,北伐總是讓蜀漢保持著上下一心,政體清明,延續了蜀漢的統治,不至淪為劉表,劉琮,劉璋,張魯之流。這跟蜀漢的地盤,益州是息息相關的。

益州地處西南,蜀道艱難,道路不暢,卻有成都平原的糧倉,所以關起門來容易防守,還不會餓死。問題是,安定的環境容易滋生出“懈怠享樂”的情緒,最終就是待在蜀中,等大軍一來,牛酒出迎而投降,劉禪不正是如此嗎?因為劉禪的投降正好符合當時統一的趨勢,所以很多人認為劉禪並不昏庸。可是,劉備去世後,當時的蜀漢能如此嗎?看看蜀漢的政體,劉備帶著“荊州集團”入蜀,是蜀漢的基石,讓他們在蜀中養老,不北圖中原,不符合他們的利益。“東州集團”主要來自荊州南陽和關中三輔地區,也是思鄉情濃,不北伐也不符合他們利益和嚮往。“本土集團”早已經被東州和荊州集團打壓得差不多了。所以,從政體上,蜀漢不北伐,只會造成大臣們浮動和怨恨。這還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劉備的政治導向。



劉備一直是以皇室後人自居,打出“恢復漢室”的旗號,是有利於聚攏人心,而要恢復漢室,首要條件就是北伐中原,消滅曹魏。如果蜀漢不北伐中原,那麼所謂的“恢復漢室”就是一句空話,蜀漢的大臣們人心會不安的,甚至有可能會出現忠誠問題,那對政體的穩定性就有很大的影響了。也正是劉備的這個旗號,讓蜀漢和曹魏政治對立,成了死敵。所以,蜀漢從來沒有和曹魏結盟過,而孫權在和劉備鬧翻的時期,一會投靠曹操,曹丕,一會派使者來和蜀漢求和,靈活多變。

(夷陵之戰剛結束,曹魏三路伐吳)


蜀漢和東吳的徹底合作,前因是曹丕三路大軍伐吳,此時孫權剛打完夷陵之戰,雖然又在防守戰中慘勝曹魏,但這讓孫權感受到了曹魏實力的強大。於是,劉備去世後,蜀漢和東吳的合作更加徹底,都是為了聯合對方抵抗強大的曹魏。所以此後,無論是蜀漢還是東吳,只要有重大的人事變更,對魏軍事,都會互相轉告和合作。如果,蜀漢只是一味的防守,不主動進攻曹魏,那麼這個聯盟就沒有意義可言了。一旦,曹魏攻打東吳,即便沒有吞併,東吳實力大為削弱,蜀漢離大軍壓境也不會遠了。所以,蜀漢的北伐,更多是一種無奈。


大飛熊ヽ騎士


蜀漢不北伐很快就會鬧內亂,然後被魏滅亡。劉備死後蜀漢政權很不穩定,主要有三股勢力:荊州舊部、馬超西涼軍以及蜀中舊勢力,這三股勢力一直在吵鬧不休,諸葛亮一直以北伐作為緩解矛盾的主要方式。人閒是非多,只要沒事就會吵吵,一旦開啟北伐大業,大家就都忙著幹活兒去了。




孟德基業山下藏


個人認為不北伐滅亡更快

1.蜀國才100多萬人口占有九州的僅益州。而魏國是佔有當時的六個半州之地,人口經濟都是蜀國的好幾倍,約800多萬人口,人力資源是根本

2.當時北方是主要的經濟中心,益州從來都不是,經濟差距太大

3.古代中國靠農業生存,當時的主要農業還是在北方,關中還是大片的森林,中國幾個產糧區關中,中原河北都在魏國,當時江南還沒開發,益州算一個,但是魏國佔有絕對優勢。

4.北方經過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官渡、赤壁等多次戰禍,益州沒經歷過什麼動亂,所以魏國才被壓制,拼時間魏國可恢復的潛力比其他兩國更足。


最好的故事書叫歷史


首先,漢末政經中心在洛陽、鄴城一帶,天下十三州,蜀得一州、東吳有兩州半,魏佔九州半。若大家都休養生息,無論是人才、經濟還是軍事,魏國的發展速度和潛力都要遠遠超過吳蜀兩國;其次,劉備是以繼漢正統為號召的,不復中原,蜀漢政權就失去存在的基礎;第三,蜀漢政權過半人才來自荊湘及中原地區,如果不圖發展,人心就會離散。因此,只要打出恢復中原的旗號,不斷蠶食魏國的疆土和人口、擾亂魏國經濟建設,不斷北伐才是蜀漢唯一的出路。


風48247601


休養生息,鞏固政權,切有川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國肯定會長久,但是蜀國自身問題重重,好多官員是舊部,被劉備仁義招降的,官僚派系錯綜複雜,劉備核心領導號召力有限,且劉嬋不”是個能守江山的材料,從地理分析,能守很久,但從蜀國國內局勢分析,會更快的走向覆滅,


中立睿智


如果蜀漢選擇休養生息,那死的更快,蜀漢就一個蜀中和漢中,而曹魏卻佔據了三分之二領土和人口,曹魏的賈詡曾經勸曹丕休養生息,只要多修養幾年魏國將以絕對優勢滅掉蜀漢和東吳,曹操先前東一北方和中原後就以覺得優勢攻打孫權的,如果曹操不是大意,哪有後面的事,休養生息只適合曹魏,其他國家都不行


低調由o我演繹


絕對不可能。蜀漢唯一的出路就是戰爭。通過戰爭來掠奪土地人口和財富,從而做大蜀漢這塊蛋糕,才能轉變對於益州土著的統治政策,所以戰爭的唯一結果也必須是勝利,否則。。。後果大家都看到了,蜀漢集團內部一片反對聲。


乾坤正法79859246


首先要知道蜀漢不是窮兵北伐曹魏的,那個時候曹魏本來就弱,當時北伐是機會,但是修養生息那也是必要的,但是 北伐的人選搞錯了,諸葛亮一個軍師帶兵北伐實為不智,所以說要北伐那也不是諸葛亮而是魏延等武將去北伐,諸葛亮穩定後方糧草的供給就可以,戰怎麼打那是武將的事情,不是他諸葛亮的事情,諸葛亮用人也大有問題,諸葛亮的北伐基本把蜀漢的精銳全部打光了,最後還收了一個曹魏過來的姜維,北伐了十次卻沒撈到任何好處,最後導致了蜀漢加速滅亡,劉禪無奈投降


纞柒


不北伐只會加速被魏國吞併。蜀國的人口,經濟,都比不過魏國,軍事力量同樣如此。每個國家都在發展,而且魏國的發展速度會比蜀國快很多,主要是人口多,當時基本以農業為主。北伐才是蜀國唯一的一個出路。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