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吃宴席尤其是農村宴席時,有沒有令你印象比較深,至今還非常懷念的菜?

在下只吃肉


記得小時候農村人一年到頭都吃不幾回肉的,只要誰家辦酒席了,那是小孩子最高興的事,不但熱鬧還可以吃好吃的,(一般辦酒席請的是老師傅做菜很好吃的)那要是一桌子坐上幾個孩子那是沒辦法吃飯的,那時的小孩就跟土匪似的,簡直是用搶的,只要菜一上桌就光盤了。那打仗似的吃飯至今難忘!





深山老林養土雞


我自己是89年,江蘇北部小縣城的。印象裡小時候經常出去吃宴席,那個時候農村還都是請師傅回來燒,或者小區樓下搭棚子。

我們那邊攀比比較嚴重,記得以前說衡量宴席辦的好不好就看他家有沒有甲魚,所以白果甲魚湯幾乎每場都有,算是我們那邊的一道特色菜。

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等最後幾道甜湯,記得特別清楚那時候熱甜湯有藕粉圓、葡萄乾糖水、蜜棗、桂圓糖水,冷湯就是喜多多或者一些水果罐頭。小孩子一般坐不住,吃完幾道菜就滿場飛了,但是這幾道菜一上就都歸位了。雖然這些東西到處有,但是一桌小孩分著吃,真的特別開心,很多場景到現在也是回味無窮。

本來想說說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或者幾道菜的,回憶起來,發現幾乎每道菜都記得,有的上菜順序都還記得,估計以前親戚都住的不遠,好多家都請的一樣的廚子,菜單都差不多。

雖然現在吃的越來越貴,越來越精緻,飯店也越來越高級,但是能記得甚至懷念的場景真的不多。以前吃完宴席親朋好友還一起聊天或者打打麻將什麼的,現在吃完了都立馬散了,各回各家了。



在下只吃肉


小時侯生在北方的我幾乎能接受一天三頓的土豆和麵條,土豆從地裡挖回來大的留起來慢慢吃小的全部總編織袋裝起來等到天晴天,全部拉到河邊上,那時候我們哪裡一到下半年就會有人總拖拉機的柴油機和發動機卸下來用磚頭壘起臺階,把柴油發動機用水泥固定,在買個二手的粉碎機,再找十多個裝不知什麼油的一人高的大鐵桶洗乾淨擺在粉碎機周圍,一臺簡單的打粉機就做好了,我們把小土豆全部背蛋河邊,那時候的河水很乾淨,沒有任何汙染把河裡的泥沙全部用手挖起來壘在河水周圍,防止土豆被河水沖走,然後把土豆倒入河中用燒炕的拐扒在水裡來回推動土豆然後有個專門在河邊洗好編織袋,把洗乾淨的土豆一個個豆撿進口袋裡有蟲咬的土豆要用刀削乾淨再裝進去全部土豆洗好了,打粉師傅發動轟隆轟隆的拖拉機發動機,跟隨著垮啦啦的聲音機器開始快速轉動把洗好的土豆倒入粉碎機的抖裡面,在加入水隨著粉碎機的轉動有一根管下面放好水桶,然後流出濃濃的澱粉汁,粉碎機背後則有個大口套上編織袋,土豆渣會直接自動裝進袋子裡,澱粉汁滿了一桶就會被迅速的換個空桶,然後把裝滿的澱粉汁倒入大鐵鍋桶中,等到土豆被打完後,土豆渣可以拉回家餵豬,等到晚上澱粉凝固了再把鐵桶推倒倒出澱粉上面的髒水,然後再加入乾淨的清水再用木棍把澱粉攪拌均勻,就這樣每天3次的換乾淨水,最後就會看到潔白無暇的澱粉被沉在桶底,用鐵勺挖出來,揹回家,用乾淨的塑料鋪在院子裡被太陽曬,嗮幹後裝起來,開始拿一些出來做土豆粉,土豆粉做的好不好全看欠打的好不好,用食用明礬和少量土豆澱粉在鍋裡來回攪拌,直到欠變成透明的糊狀,在把欠舀起來和上乾的澱粉加少許溫水進行揉搓光滑後再把粉切成擠子,壓在一個叫床子的鐵桶內開始轉動壓粉,煮熟後的第一鍋先給我們這些饞嘴的小孩,拌上鹽,醬油醋辣椒,可好吃了,煮熟後的土豆粉條用3尺長的木棍掛起來給院子裡的鐵絲上綁上玉米皮做的圈,把掛有粉的木棍掛在玉米皮做的圈內,看著一塊塊像珠簾的土豆粉掛在院子裡開心極了、第二條早上起來粉簾子上全變成冰簾子了,晶瑩透亮可漂亮了,我們小孩子會在冰簾子底下鑽來鑽去的玩做迷藏,到了太陽下山,媽媽會把粉和木棍一起取下來放在大缽子裡,用木棍使勁敲打粉,然後粉上面的冰塊會全部掉出來,第二條在掛上去就嗮幹了,裝進口袋,到了過節時,拿一些粉,用開水泡.一邊用肉雞蛋土豆乾粉豆腐做丸子,丸子有瘦肉做的和五花肉做的用油鍋炸,炸好後放在盆裡,在切土豆條,鍋裡放少許豬油,炒土豆加入水,土豆粉,丸子煮好後加入菠菜大蔥,舀上一碗,那粉粉的土豆,滑碌碌的土豆粉,香軟的丸子,鮮美的湯汁,我小時候就能吃2大碗呢!這也是每家過節時,結婚辦酒時必備的美食,雖然沒有大魚海鮮,但是那是我至今難忘的美食,想起這道美食就會想起媽媽每年都打了土豆粉,殺了豬就做給我們一家吃,那時我們5個和媽媽都不吃五花肉,只有爸爸一個人吃的很香,現在才知道,不是爸爸喜歡吃肥肉而是爸爸把瘦肉就給我們兄弟姐妹5個個和媽媽吃嗚嗚啊啊



王中王899


農村婚宴一般需要提前兩到三天開始準備,因為一場農村婚宴參加婚宴的人數很多,半個村子的人。參加過農村婚宴的人都知道,農村婚宴菜品量很大也很實惠,並不次於飯店的飯菜。廚師需要提前三天買菜,提前兩天開始進行菜的初步加工,提前一天完成部分菜品。整個做飯過程中除了廚師,還需要有打下手的。比如說洗菜擇菜刷鍋刷碗,一般都是家裡的親戚,多為婦女,整個過程比較繁瑣。

用餐的地方多為鄰居家裡的院子,也有在街上的,可能會分孃家席,朋友席,還有男方的親戚,賓客在用餐的整個過程中,後廚一直在忙碌。這些人員包括廚師還在加工菜品,婦女在盛菜,年輕人在端盤子。直到客人享用完美食離開席位,他們還要將客人吃剩下的飯菜,鍋碗瓢盆收拾完了。這時候就到他們吃飯的時間了。桌椅板凳啥的都是租的,完事兒了還得家裡親戚朋友給人家送回去。總之,整個過程很熱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最喜歡農村婚宴中的大鍋菜,味道一絕。




霸氣迴歸VIP


做為農村人,誰對農村宴席沒有深刻的印象呢?記得小時候家裡比較窮,很難改善一回生活,老早就掛念著誰家有喜事,要待客擺宴席了。




記得上學時,還依然貪吃,要是知道有誰家待客,學都不顧得上了,因為貪吃沒少受老師批評。小時候最愛吃的菜是甜米飯,糯米蒸熟放上大棗,放上白糖,端上來就被瘋搶啊!因為這道菜,還和最親密的小夥伴大打出手,現在回想一下,甘甜的味道還覺得回味悠長。

轉眼之間,幾十年過去了,現在也經常出去吃飯,什麼稀奇的東西都吃了一遍,像大蝦螃蟹以及海鮮也不是很稀罕了,有時也會想起甜米飯,自己也曾經專門去做這道菜,不過總覺得欠缺了什麼?好像總是少了些什麼味道。是缺少童年的感覺,還是缺少內心的童趣,還是缺少鄉村濃濃的鄉情?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


寫到此,恍惚間入夢,又和小夥伴們一起搶起來甜米飯,醒來才知是夢,摸摸斑白的鬚髮,淚眼不禁朦朧!

雪——2018.12.8


雪6198


小時候農村經濟條件不好,所以每次吃大席都跟餓狼似的😂😂😂當然不是家教的問題。只是小孩單獨一桌,上來一盤菜分分鐘消滅乾淨。不搶沒飯吃😂😂😂往往到上主食的時候小孩桌子上就沒人了,都吃飽溜出去玩了。

我家那邊那時候由於家庭條件不一樣,菜的數量也有差異,好像有兩八八掛大件(十六個菜還有上主食的四個碗)三八八掛大件,小孩子基本上不等上主食的菜就吃飽了,現在想來那個菜印象深還真是說不大出來,可是我對那個吃剩的菜印象頗深。客人都走之後會把剩的菜歸置起來,往往好幾种放在一個盆裡,吃的時候回鍋熱熱吃起來特別香。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餓😂😂。我得去吃點飯


一匹特立獨行的老鼠


當然有了,記得小時候,每年的臘月年根,都會去農村親屬家吃宴席。最喜歡吃的一道菜就是鐵鍋燉菜,就是現在的殺豬菜,那個時代年關殺豬燉菜。

在早年東北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開春抓小豬仔,養到年關,正常會在200斤以上,喂的好有300斤,這種豬不吃飼料,所以肉質比現在市面的豬肉嫩,沒法比,肥而不膩,特香。

地道的“殺豬菜”,是由多種菜品組合成的系列菜的總稱。“殺豬菜”在保持原風味的同時,其製法已經有了改進,口味豐富,幾乎把豬身上所有部位都做成了菜。豬骨、頭肉、手撕肉、五花肉、豬血腸、酸菜白肉還有“燈籠掛(全套豬下水)”,懷念那個年代的殺豬菜。

現在養的豬,折籮豬算好的,安眠藥催肥的豬,味道不好吃,很多豬場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讓豬長得快喂一些新型飼料催肥。所以說,想吃殺豬菜都不敢吃了,即便吃到,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


華姐wy


多謝邀請!按當地農村辦結婚宴席的風俗,去吃過幾次。來的親朋好友先掛禮(一般關係送100元、親戚送3百、5百、甚至送上千元錢的都有。)場面熱鬧非凡。擺流水席,這批客人吃完走了,下批客人又跟著吃,不亦樂乎。辦宴席的主人家為了省事方便,都要花錢請當地一條龍(承包酒席的廚師和小工數人,負責採購肉類、食材、洗、切和烹飪,炒、煮、炸、蒸做好各類菜品。每桌按幾十元到一百多元錢收取報酬。)每桌宴席八菜一湯,有雞肉、豬肉、豆腐、菜、水果、飲料、白酒等。至今回想,宴席上的味道還是蠻不錯的。


易善偉884


小時侯生在北方的我幾乎能接受一天三頓的土豆和麵條,土豆從地裡挖回來大的留起來慢慢吃小的全部總編織袋裝起來等到天晴天,全部拉到河邊上,那時候我們哪裡一到下半年就會有人總拖拉機的柴油機和發動機卸下來用磚頭壘起臺階,把柴油發動機用水泥固定,在買個二手的粉碎機,再找十多個裝不知什麼油的一人高的大鐵桶洗乾淨擺在粉碎機周圍,一臺簡單的打粉機就做好了,我們把小土豆全部背蛋河邊,那時候的河水很乾淨,沒有任何汙染把河裡的泥沙全部用手挖起來壘在河水周圍,防止土豆被河水沖走,然後把土豆倒入河中用燒炕的拐扒在水裡來回推動土豆然後有個專門在河邊洗好編織袋,把洗乾淨的土豆一個個豆撿進口袋裡有蟲咬的土豆要用刀削乾淨再裝進去全部土豆洗好了,打粉師傅發動轟隆轟隆的拖拉機發動機,跟隨著垮啦啦的聲音機器開始快速轉動把洗好的土豆倒入粉碎機的抖裡面,在加入水隨著粉碎機的轉動有一根管下面放好水桶,然後流出濃濃的澱粉汁,粉碎機背後則有個大口套上編織袋,土豆渣會直接自動裝進袋子裡,澱粉汁滿了一桶就會被迅速的換個空桶,然後把裝滿的澱粉汁倒入大鐵鍋桶中,等到土豆被打完後,土豆渣可以拉回家餵豬,等到晚上澱粉凝固了再把鐵桶推倒倒出澱粉上面的髒水,然後再加入乾淨的清水再用木棍把澱粉攪拌均勻,就這樣每天3次的換乾淨水,最後就會看到潔白無暇的澱粉被沉在桶底,用鐵勺挖出來,揹回家,用乾淨的塑料鋪在院子裡被太陽曬,嗮幹後裝起來,開始拿一些出來做土豆粉,土豆粉做的好不好全看欠打的好不好,用食用明礬和少量土豆澱粉在鍋裡來回攪拌,直到欠變成透明的糊狀,在把欠舀起來和上乾的澱粉加少許溫水進行揉搓光滑後再把粉切成擠子,壓在一個叫床子的鐵桶內開始轉動壓粉,煮熟後的第一鍋先給我們這些饞嘴的小孩,拌上鹽,醬油醋辣椒,可好吃了,煮熟後的土豆粉條用3尺長的木棍掛起來給院子裡的鐵絲上綁上玉米皮做的圈,把掛有粉的木棍掛在玉米皮做的圈內,看著一塊塊像珠簾的土豆粉掛在院子裡開心極了、第二條早上起來粉簾子上全變成冰簾子了,晶瑩透亮可漂亮了,我們小孩子會在冰簾子底下鑽來鑽去的玩做迷藏,到了太陽下山,媽媽會把粉和木棍一起取下來放在大缽子裡,用木棍使勁敲打粉,然後粉上面的冰塊會全部掉出來,第二條在掛上去就嗮幹了,裝進口袋,到了過節時,拿一些粉,用開水泡.一邊用肉雞蛋土豆乾粉豆腐做丸子,丸子有瘦肉做的和五花肉做的用油鍋炸,炸好後放在盆裡,在切土豆條,鍋裡放少許豬油,炒土豆加入水,土豆粉,丸子煮好後加入菠菜大蔥,舀上一碗,那粉粉的土豆,滑碌碌的土豆粉,香軟的丸子,鮮美的湯汁,我小時候就能吃2大碗呢!這也是每家過節時,結婚辦酒時必備的美食,雖然沒有大魚海鮮,但是那是我至今難忘的美食,想起這道美食就會想起媽媽每年都打了土豆粉,殺了豬就做給我們一家吃,那時我們5個和媽媽都不吃五花肉,只有爸爸一個人吃的很香,現在才知道,不是爸爸喜歡吃肥肉而是爸爸把瘦肉就給我們兄弟姐妹5個個和媽媽吃嗚嗚啊啊


姜志偉666


小時候吃席最難忘的是碗菜,我們這邊七碟八碗才成席。我至今忘不了小時候吃席的八碗,有丸子碗、扣肉碗、豆腐碗、雞塊碗、紅燒肉碗、牛肉碗、土豆肉片豆腐泡碗、還有燜子土豆豆腐泡碗,我最最得意吃的就是燜子土豆豆腐泡碗了,裡面的燜子都是灶房師傅自己做的,那味道至今忘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