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花幾十萬,也要進銀行做兩三千的工作?

卡卡241625800


“鐵飯碗”

銀行雖然比不是公務員的“金飯碗”,但是也有鐵飯碗之稱。在二三線城市,產業結構發展不協調,公務員、銀行、教師和醫生都是比較搶手的行業,尤其對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銀行業的職業平臺不但從心理上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在現實生活中對年輕人交友和擇偶也是加分的利器。之所以稱之為“鐵飯碗”,因為傳統的國有銀行的員工收入也是“旱澇保收”,加上企業年金這一塊,銀行員工的退休工資待遇要高於企業,僅次於公務員。

工作穩定

銀行除了營銷的崗位,其他的崗位都只需要待在辦公室,冬暖夏涼,朝九晚五,尤其對於女孩子更加誘人。

體面的工作

人在心理上總是希望和有財富和社會地位的人交流,而恰巧來銀行的客戶大部分都符合這樣的條件,正所謂和優秀的人打交道,自己也會變優秀,“近朱者赤”吧。

高級面紗下的銀行現狀

金融市場化的腳步加快,無形中推動著銀行的轉型,如今的銀行恐怕再無“鐵飯碗”一說了。尤其是商業銀行的競爭壓力巨大,每家銀行幾乎都推出末尾淘汰制

銀行雖然工作穩定,但是營銷崗的員工幾乎都是早上跑業務,晚上加班寫授信報告,為了月底的存款業績,也是需要花費很多精力的。櫃員崗看似4點半關門,可是內部還要軋賬、重控盤點、技能培訓等等。“披星戴月”的工作狀態用來形容銀行人再貼切不過。


財瑾微課堂


喵女王觀點:主要是認知的問題,對事業單位和權威的崇拜和迷信。時代在變,很多舊有的認知都跟不上時代的巨輪。還有不得不承認,銀行有很多隱形福利。

這個問題,在我的經歷裡面,感受到東北地區可能常見一些。

舉個例子,我的朋友有一個家在東北,他給我講在他們家那裡,除了國家政府機關公務員、學校、醫院這樣的事業單位之外,還有就是雖然改制了但還是國家控股的銀行這樣的單位,其他的工作在家鄉人的眼中都不叫工作,這體現了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以來,大家在腦海裡形成的固有觀念對待工作的一種態度和對權力、權威的一種迷信和崇拜。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侷限和狹隘的體現。因為這個時代變化得太快。

我一個在四大行之一總行的朋友告訴我,從去年開始,他們很多的隱形福利已經減少了很多,比如住房公積金減半。去年一年也有裁員。各地的銀行都出現了裁員潮,特別是在被互聯網金融衝擊的情況下,未來銀行的前景也未必很好,也會面臨很多變化。

隨著人工智能和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金融越來越成為更多人的理財選擇,可以實現理財投資的基本功能,並且更為方便和快捷。時代變化的太快,現在實體的行業沒有哪一個能保證說一直穩定,很多時候越追求穩定,越難以實現穩定。依靠一樣事情就會陷於被動。現在如果一切都穩定舒適,未來可能更加不舒適。

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適應時代的需求才是最根本的辦法。所以在我看來那些花幾十萬要進銀行或者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人。有很多是父母的意願,但這種選擇的背後,體現了僵固的思維,體現了和時代發展的不同步,不能實現有效連接。

還有不得不承認,銀行有很多隱形的福利,比如可以有更為便利和寬容的貸款政策,我在北京和內蒙的銀行朋友都有幾十萬元的消費貸額度,對政策和一些信息更早知道,有更多的優質信息渠道,關於信貸和投資。

我是職場喵女王,用專業的能力和美麗的態度行走職場,關注我,助力職場,一路UPUP~~~~


職場喵女王


我是一名銀行員工,我覺得我可以從幾個方面深入的去討論一下這個話題吧。

首先,先不說其他待遇,就說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2、3千這個數字是基本工資。就拿我們銀行舉例子,我們每個月的工資是分兩次開的:上半個月發的工資是基本工資加崗位補貼,下半個月發前一個月的績效獎金。就我所在的城市而言,績效獎金平均為基本工資的60%。這樣算下來,一個銀行基層員工每個月的工資應當4K左右。績效獎金多少的影響因素是比較多的:1、針對某幾項指標的績效兌付比率。2、地區分行的機構經營情況。3、整個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對該地區銀行業影響比較明顯。

其次,關於在銀行工作的隱性福利問題例如:解決戶口、養老福利等等。我所在的銀行,今年總行本部面向全國各機構進行的數次內部招聘的章程中,明確說明不負責解決戶口問題。因此我推斷其他國有銀行也同樣不會輕易的為外地員工解決戶口問題,尤其是一線城市。而養老福利方面,今年來政府開展“職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等政策,與銀行和其他國有企業的“企業年金”大相徑庭,因此其實銀行的養老福利已經沒有了明顯的優勢。

第三,由於銀行業屬於比較敏感的行業類型,內控制度相對嚴格。銀行從業人員禁止以任何形式參與開辦、經營其他企業,甚至是個體工商戶都不可以。相當一部分崗位對員工出國都有一定的限制。在這裡我要說一下,可能如果您說其他國企員工或者國家公職人員,在這個方面也有同樣規定,那您就想錯了。國有銀行在這方面的限制是真的嚴格,絲毫不流於形式。我一名同事的父親給他進行的大額轉賬,由於同事將這部分錢放入投資理財產品中,第二天就被內控合規部電話調查。

限於篇幅問題,我做一個總結:1,銀行基層員工是從事服務行業,可以說是“金融民工”。2,銀行職員收入中,績效佔的比重很大,因此效益不好的銀行,基層收入真的不高。3,按照現在的發展形式來看,銀行轉型的陣痛期還遠遠沒有結束。4,員工招聘越來越正規化,想花錢進來有些難了。


YSTYD




做為一名曾經的銀行職員,霍小姐可以給大家適當透露透露箇中的“小秘密”。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拖關係,找門路,甚至不惜砸入重金也要擠進銀行,看重的並非兩三千元的工資,而是工作身份帶來的“潛在實惠”、“隱形好處”。

單純說教比較空虛,就拿自身經歷來說事。進了銀行,先後趕上兩次內部集資分房,以僅僅相當於市場價四分之一的價格,輕鬆購入兩套商品房。呵呵,最主要銀行是經營貨幣的,有得天獨厚、旁人無法企及的條件,當時連(ShouFu)都可以申請商業貸款解決。



怎麼講呢?就是把你的身份證、工作證一亮,在一大堆合同、協議上籤完字,等於基不用褲兜掏錢,這套房子就屬於你啦。除了內部集資購房,還有與開發商合作的“內部團購”,價格也至多是市場價的一半(你如果房子夠住,到手後還可以轉手大獲其利)!要知道,不少地產商都是有求於銀行的“貸款客戶”,開這些綠燈、幫此等小忙,都是很樂意效力通融的。

當許多單位(公司)的年輕一族攪盡腦汁,傾其所有,為城市裡安一個家在沒日沒夜奮鬥時,人家銀行員工早已經輕而易舉、不費力氣地實現了這個“小目標”。



咳,說到底銀行員工哪裡有為房子發愁的?!

別的諸如接觸有錢人、成功者機會多多,能為“日後創業打拼”積累人脈資源等好處,都是心知肚明,不必贅述。💰💰💰👌👌👌


霍小姐的八卦爐


說個真實的案例。

我一個親戚,他們夫婦很早就為女兒打算好了未來。就是把女兒送進銀行工作。再把家裡的存款都存到她那裡去,動用一些關係,很快能成為客戶經理,不用坐在櫃檯前那麼辛苦推銷業務了。

為什麼他們這麼想讓女兒去銀行裡呢?

第一、工作穩定。

在他們夫妻看來,女孩子不需要賺太多錢,況且銀行收入也不會像兩三千那麼低。

不同地區、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崗位的工資肯定是不一樣的。

作為獨生女,家裡人都希望她能夠安安穩穩的,找個事情做做就可以了。

願意花幾十萬進銀行的,家裡肯定有些資源關係,以後的業績也不成問題。

國有銀行,是國家的企業,基本上是不會倒閉的。

朝九晚五,上下班規律,還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第二、工作體面。

在銀行工作,體面程度僅次於公務員了。這才是家長們眼裡的正經工作。

有個段子講,為什麼每次坐地鐵,總能聽到別人打電話談幾千萬的項目?

這中間一定有一類人是銀行櫃員。

雖說現在櫃員的日子也沒有以前那麼好了,福利也在減少,還有裁員風波。

但在家長眼裡好像自動忽略這些狀況,在體制內就是非常體面的。

不過,作為從工行辭過職的人,我覺得在國有企業裡工作,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我曾經是做安全運維這一塊的。工作輕鬆,天花板很低。有時偷偷懶也毫不影響整個部門的運作。換句話說,就是沒什麼存在感。

如果你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有衝勁,我建議你還是不要留在銀行。


作者簡介:賀嘉老師,長江商學院CEO班演講教練,教過1000+高管的演講,現在想帶你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人。


賀嘉


我老婆早2年農業銀行上班,我們當地最高工資宜家銀行了!因為懷了小孩,我就叫我老婆辭職了,因為當時銀行缺人副行長不批准辭職!我們也同意了,因為懷孕副行長就調了我老婆去新開新行卡的崗位,新開一張卡會辦網銀(銀行基本會強制要求你辦的)新辦一個網銀和卡,有個人提成8塊!一天隨便30張以上,就單開卡一個月有7000多提成,加上基本工資2100,銀行季度提成25000加以上!基本有17000 18000個月!還有些不道德的櫃員騙老太太買理財(這個事真是存在,PS資料偽造,走銀行漏洞)我知道銀行裡有個帥哥有70000 80000一個月的,都是靠理財 保險提成為生!很黑的!


寶寶奶好我


前女友在江蘇某二線城市銀行工作,職位是客戶經理,工資不高,還要到處去拉存款和放貸,甚至要和債務人以及上司同事鬥智鬥勇,工資也不高,剛進去的時候薪水還不到2000多塊。

一個英文好、形象好氣質佳的一本女生,畢業後究竟為什麼要進銀行做兩三千的工作,我觀察到幾點:

1.與其說是進銀行,不如說進入銀行這個圈子

前女友是銀行世家,爸爸在銀行做技術支持服務、媽媽在銀行櫃檯,父母在銀行系統工作了大半輩子了,銀行這種單位福利待遇不錯,做為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入這個圈子。

所以,與其說是進入銀行,不如說進入這個圈子。

2.進入銀行工作,在老一輩同志的心目中,那簡直是是鐵飯碗、金飯碗,代表著穩定和薪酬待遇好,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同志們,覺得銀行是好單位,管錢,銀行有人好辦事。

再也沒有比銀行這種有廣泛的群眾認可基礎和知名度的單位了。

3.在銀行工作倍有面子,如果有親戚朋友打聽在哪裡上班時,一聽說在銀行工作,往往都會收到羨慕的眼光,就會一大堆人給你介紹對象,在銀行工作,對象也變得好找起來。所以,在銀行上班,婚戀市場相對比較好。

4.在銀行工作環境和福利相對比較好,櫃檯一般都是黃金地段,工作環境也是窗明几淨,穿著職業裝,同事相對來說素質也比較高。逢年過節還能發發購物卡、各種米麵油等過節禮品,這工作環境和福利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5.在銀行工作能接觸到各種人,政界、商界、學界各種大小人物等等,在銀行工作,眼界會開闊、機會和閱歷相對也會比其他行業多。


培訓師韓朝賓


曾經有親戚說可以幫我搞緊銀行裡工作,問我有沒有對銀行行業這行有興趣,可能出於我是個男孩子吧,當時沒有答應親戚幫的這個忙,後來這個機會讓我表姐去了。媽媽有嘮叨時候跟我說過銀行內部的一些待遇(這純屬我自己瞭解的情況,不代表真實狀況)

事情就是這樣發展了,我表姐順應我那一位親戚的號召,進了某家銀行,一切從底層做起,前兩年都是在銀行大堂裡工作,那時候待遇的確像問主說的那樣是兩千多三千塊錢。想必國家政策的優化之後,銀行職員沒有以前的那樣的鐵飯碗吧,不像以前的早9晚5的好生活,給支付寶一個衝擊,現在多數改成單休,下班還是要數錢點數。

那麼為啥如今還是有很多人儘管願意貼錢也想用關係吧自己搞緊銀行裡工作呢,最大的誘惑力應該算是,銀行裡的補貼是很多的,是什麼樣的補貼?例如五險一金,例如住房公積金,每個月的生活用品補貼等等。其實i 這個現象你留意一下就知道,很多在銀行著工的人群,即使如你聽說的那著兩千多塊錢工資的,大多數都是有房還有車之人。因為其每個月的住房公積金可以足夠低了每月的房貸。房貸是誰貸出的?還不是銀行嗎?

相信說道這裡你應該就會懂什麼狀況了,除了住房公積金,我相信銀行應該還會有更多的補貼來補貼給員工的,反正我表姐自從進入銀行工作以後,每個禮拜都會主動說請我那一位親戚出門喝茶,說是以表感謝。你沒看錯,是每個禮拜天。而且已經持續幾年了。






柏拉圖攻略


不得不說,花幾十萬進銀行有點誇張了。我的同學進銀行工作,通過網上投遞簡歷,隨後去武漢參加筆試、面試、體檢等花費的車費、住宿費、服裝費、體檢費和餐飲費等不超過2000元。

大家說銀行難考,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身邊的同學接二連三地被銀行錄取,以前有學姐說銀行有兩次面試,她過了二面,結果體檢沒過,沒有被錄取。過了一年,另外兩個學姐考銀行,前期準備一個月(做試題),面試中有很多985、211的學生,而我們只是二本院校的學生,結果還是被錄取。

等到我的同學在大四這年參加銀行考試的時候,提前兩天慌慌張張地準備,竟也過了筆試。當時接到通知筆試的短信,她很糾結去不去考試,因為前面完全沒有準備。我告訴了她,我知道的學姐的經歷,她也有點害怕去考一次得花車費、住宿費,卻考不過。後來,她抱著嘗試的心態去了。不知道是她的運氣好還是題目變簡單了,她現在在銀行上班,每天朝九晚五,過著平淡、穩定的工作。

不過進銀行的時候確實可以憑關係進去,因為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會問你家裡是否有人在銀行工作。

銀行的工資兩三千隻是底薪,不管是櫃檯還是放貸人員都會有提成的,只有大堂經理的工資較低,但是工資輕鬆啊。銀行、學校(教師)、政府(公務員)這是多少人都想進的工作單位,隱形福利多、五險一金齊全、工作穩定。

只能說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有的人想要轟轟烈烈的人生,而有的人只想要平平淡淡地生活。但是很多年輕人進入這些穩定的企業,沒過多久就會厭倦。所以,不管做什麼決定都要慎重、考慮清楚。


——END——

你對於銀行的工作有什麼看法呢?你是否想過進銀行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你說的這種情況在早幾年還有,現在只有SB才會這麼做。

銀行早已經不是金飯碗了,只能算是體制內比較穩定的工作。我有個學金融的同學,名校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來去了中國銀行上班,是通過個人努力去的。個人工資待遇還可以,一個月七八千吧,但是住房公積金非常高,每個月有2000多,所以他買房壓力比較小。

但他工作沒有激情,一成不變,也沒有大的升職空間。看到體制外的同學,很多賺得比他多,有時候也很落寞。

其實,現在互聯網金融興起,以及人工智能的大力發展,銀行業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大的。以後很多職工都會被機器和人工智能代替,大量的銀行職工會失業。

這張圖上,非常明確的說了,銀行職員是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

從ATM機很多被廢棄,也可以看到互聯網金融和人工智能對銀行業的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