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中的跑鉛釣法常見的有哪幾種?如何使用?

遊釣中國APP俱樂部


至於鉛墜大到什麼程度並沒有一個公眾認可的定義。我的理解是鉛墜落底的瞬間浮標一顛然後才靜止就應該算是大跑鉛了,這個時候鉛墜是平躺在水底的。相對來說這種釣法最鈍。儘管鬆開了鉛皮座上面的太空豆,但是也會出現大量的送標。

送標說明了什麼?說明魚叼住魚餌上行的過程中也帶動了鉛墜上行,鉛墜在主線上沒有“滑”的動作。而跑鉛也是鉛墜躺底,但是鉛墜的重量只是略大於浮標的浮力,表現為鉛墜到底的過程中浮標是勻速下降的,鉛墜到位後浮標即刻靜止。鉛墜依然是躺底的。在跑鉛釣法中最靈敏的是小跑鉛,也就是說鉛墜到底了,但是不是平躺在水底,而是立在水底,原理是,浮標產生的浮力和鉛墜的重量幾乎是相等的。

很多小魚啄餌的動作在浮標上表現不出來,而能在浮標上有個醒目動作的往往都是目標魚。這種小跑鉛是所有跑鉛釣法中運用最多的,適合野釣體型稍大一些的對象魚。跑鉛和大跑鉛則更適合垂釣更大體型的魚類。試想,十斤八斤乃至於二三十斤重的大魚會在乎鉛墜那一克半克的重量嗎?


悅釣釣魚


跑鉛釣法,對於廣大釣友來說,並不陌生,無論是流水作釣,還是小魚鬧窩,都能有出色的表現。但一些釣友對跑鉛的認識,可能僅僅停留在把太空豆拉長,讓鉛墜“跑”起來的認知上,其實真正的跑鉛釣法,也分為好幾種,各種操作手法,頗為講究。

跑鉛釣法的含義

跑鉛釣法,通常是指將鉛皮座上方的太空豆,上移10cm左右,使鉛皮座能夠在兩個太空豆之間自由活動。在垂釣過程中,鉛墜是躺在水底不會移動的,“跑”動的實際是從鉛皮座穿過的釣線。跑鉛釣法的核心是上移太空豆和鉛墜躺底。

適宜場景

1.垂釣中下層大魚時,中上小雜魚較多

使用跑鉛釣法,利用鉛重,可使餌料快速到底,一定程度上,避開中下層雜魚搶食。

2.流水作釣,浮漂、餌料隨水移動

使用跑鉛釣法,由於鉛墜重量較大,不易被水流沖走,有效保證餌料停留在釣點,浮漂不會隨水流移動。

3.大風天氣,風浪過大

大風天氣,水面浪花過大,浮漂隨波起伏,給觀漂帶來了一定難度。採用跑鉛釣法,調整好浮漂,可以減小浮漂的位移程度。而且在大風天氣,使用懸墜釣,會使釣餌在水中上下來回擺動,餌料有時會漂離窩點,甚至驚嚇到窩點的魚造成炸窩,而使用跑鉛法則不會出現這些情況。

4.釣滑口魚

對於警覺性很高的滑口魚,可以採用跑鉛釣法,抓死口。

使用方法

「大跑鉛」

增加鉛皮重量,使鉛墜重量遠大於浮漂浮力。因為大跑鉛屬極鈍釣法,使用的漂通常要小一點,提高靈敏度。調漂時,可以直接調平水,使鉛墜躺底即可,調目根據目標魚、個人作釣習慣調整。大跑鉛分為活鉛和死鉛釣法。活鉛釣法是將鉛皮座上方的太空豆,上移大約10cm進行作釣。死鉛釣法在調漂後直接作釣,不需要調整太空豆。

大跑鉛屬於各種跑鉛釣法中最鈍的,適合水流急緩的水域,需要配合小漂、短子線使用,信號更清晰。也可以避免小雜魚鬧漂。活鉛釣法可釣大型魚也可釣小型魚,死鉛釣法比較適用於大魚,或比較兇猛的魚類。

「小跑鉛」

鉛皮座卷好後,上移至八字環上方10cm的位置,並固定好。無鉤調漂,先使釣組離底,修剪鉛皮,讓浮漂露出兩目。逐漸上移浮漂找底,八字環觸底時,浮漂會增加一目左右。掛鉤掛餌施釣,如果浮漂目數發生變化,則需要調整浮漂,保持原來的目數。

從大跑鉛到小跑鉛,減少了鉛皮的重量,減緩了餌料下降的速度。鉛墜上移,相當於增加了子線的長度,誘魚效果更佳。也能過濾一部分雜魚訊息,但效果沒有大跑鉛好。

「雙跑鉛」

在原有大跑鉛中,死鉛釣法的基礎上,在大鉛墜上端太空豆的上方,再固定一個小鉛墜。先調浮漂位置,使釣組離底。先掛小鉛墜,調整鉛皮重量,使浮漂剛好露出全部目數。再加大鉛墜,調整鉛皮重量,使浮漂平水或露出一目。最後綁上雙鉤,雙鉛墜釣組就算調試完成了。其水下狀態需要一個鉛墜臥底,另一個懸浮。

雙跑鉛釣法相當於大跑鉛釣法的升級版。小鉛墜可以抵消部分浮漂浮力,浮漂的靈敏度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時能使餌料快速到底,避開小雜魚搶食,也能過濾一些無用信號。通常用作釣大體型滑魚。

注意事項

1.活鉛釣法和雙跑鉛釣法中,一定要保證鉛墜躺底,有利於固定釣餌,避免走漂。餌料到位後,需要輕拉一下主線,使鉛墜靠近八字環,避免影響釣組的靈敏度;

2.使用跑鉛釣滑魚或亂魚時,可以略加大釣鉤型號,垂釣效果更佳;

3.使用跑鉛釣法時,適當減小子線長度,提高靈敏度;

4.此類釣法需要針對特定魚情、水情,靈活使用,不可盲目亂用。


以上介紹的三種方法比較常見,當然也有其他的跑鉛釣法,歡迎釣友補充


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歡迎點贊支持一下

有相關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遊釣中國APP俱樂部


請關注我,我在我發佈的文章中有詳細的解答,

跑鉛簡單的說就是鉛加雙倍重,太空豆保險打開十釐米左右,換靈點的小長尾漂,子線縮短鉤子換大一號。釣高目

但我個人覺得雙鉛比跑鉛效果更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