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一直不上班會怎樣?

_55351396


一直不上班的人我身邊就有很多,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我的長輩。比如家裡的嫂嫂,在我小時候,她就一直沒有工作過,在農村,一個男人養活一家人的現象很普遍。我哥現在還是一個人養活一大家子,嫂子偶爾出去做點針線活,或者給別人做衣服掙點小錢。

對於上個年代的婦女,她們既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念過書,到了適婚年齡就過早的走入了相夫教子的程序化生活,她們壓根就沒有進入過單位或者任何企業,所以到了中年的時候,等自己孩子長大時,家庭的負擔就會越來越大。

但是現在的社會,上班已經不限於待在一個固定場所了,不是所有在公司或者工廠的才叫上班,在家辦公越來越普遍,很多人即使沒有固定工作單位,但是憑藉自己的知識學問或者技術,在互聯網上就可以掙錢養家。很多成功人士更是選擇這樣自由度高的生活,即便是苦一點累一點,那也是在自己幹活,何樂不為?

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展,思想也在不斷開放,工作的模式也一定會越來越豐富多彩,我想在不久的將來,這種SOHO辦公模式將會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膠捲記憶


第一天,很爽,不需要應付上班時的條條框框,睡到自然醒。無拘無束。

第八天,新鮮勁過了,醒了玩,玩累了吃,吃飽了睡。渾渾噩噩。

第十五天,整天無所事事,看劇刷微博,累了睡,餓了吃。

一個月後,人差不多廢了。

自己經歷,在家窩了三個月,與社會脫節,每日信息攝取源於手機推送消息,凌晨一兩點睡,中午十一二點起,眼睛浮腫,一臉痘痘。頭昏腦脹。

個人覺得,工作,不僅僅是獲得經濟來源,也是一種社交。

一直不上班,最後,可能會廢了。


羅怯兮


一般人,不上班有點頹廢,有點無奈,如果有收入還罷了,比如自由職業,如果沒有,那可就慘了,起碼不受人待見。哪怕是抑鬱症。



不上班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大致有幾個類型。一是懶惰,怕苦怕累,高不成低不就。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我身邊就有這麼一位。廠子塌了以後幾乎沒有上過班,靠低保活著,還是一本大學生。每天狗油,吹嘴,閒逛,看著都煩,整個人基本廢了。


二是自由職業。有的厲害的寫手,設計師,編程等,技術藝術在手,基本無需上班,技能出色,稍微劃拉劃拉收入過得去,甚至百萬千萬的高人。他們有自己的人脈圈,有特殊技能,在家辦公,自律極強,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是全職媽媽。因為孩子的原因,加上本人能力有限,或暫時或長期做全職太太,無可厚非。但時間長了,感覺生活、工作圈嚴重萎縮,工作技能也下降,也是無奈的選擇。有事業女人才更美。


還有就是因為得病,被迫宅在家裡。比如身體殘疾,比如部分中度以上的抑鬱症患者,精神病類患者。這是無奈的,不是不想工作,而是身體不好,社會難以接納,主要是客觀原因吧。建議抑鬱症患者哪怕再艱難,再無法堅持工作,還是要做事,要上班,要堅持治療。堅持工作對病的痊癒和社交、快樂感、成就感、對家庭都有很大好處,以我為例,也是有點抑鬱,但堅持工作,堅持治療,和常人無異,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必須戰勝自己。

還有就是家裡特別有錢,拆二代,富二代,每月房租收入起碼過萬,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小富即安,每天打牌,旅遊,泡妞,其實不好。哪怕做個保安保潔也是好的,也對社會有所貢獻。這一類型的應該不是太多。

至於退休的人員不在此列,他們勞苦大半生,退休了無論怎樣安排,都無可厚非。


大俠來也


  1. 一個人宅在家,呆久了,會更沒有自信,更加不思進取,更不願意出門從事工作,甚至懼怕出門。
  2. 而且,內心會變得更孤獨無助,形成惡性循環。因為,人人喜歡積極向上的人,宅在家的男女,無疑是自我封閉,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結果是越逃避就會越封閉。

  3. 會害怕和他人交往,害怕工作,甚至於害怕黑夜。茫茫黑夜,孤獨難耐,空虛無助,不知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會結束,內心在掙扎.....

  4. 建議:不要每天痴迷遊戲,遊戲只能讓自己更加空虛。做有價值的人,和家庭、社會保持和諧的人

  5. 先在網絡上從事一份正當職業;網絡上和他人保持交流,通過交流慢慢打消自己內心的孤獨無助膽怯心理。


愛電腦的達人


這麼長時間沒上班,找過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越來越覺得自己能力很差,然後又嫌苦嫌累。已經沒有勇氣去工作。

到現在,甚至旅遊也沒有勇氣。已經很累了,又怕回家面對一切。只能繼續在路上,目前在貴州,但是沒有旅遊的想法,根本不想去景區。只能不停趕路充實一下,真不知道停下來會迷茫成什麼樣子。

當初因為抑鬱症離職,到現在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還是對任何事又沒了興趣。但2017馬上過完了,明年要開始工作生活,想想真的害怕。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總是不想過平淡的日子,可惜又沒有辦法。做任何事時間一長就會無聊,不想繼續。想想以後還有幾十年,真心累。可能抑鬱症真的復發了,現在各種無慾無求,看破紅塵。季節性抑鬱,冬天心態都不好了。

迷茫的未來


六甲秘祝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上班都是一種不情願的、辛苦的差事,然而事實上,是我們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我們。

如果一個人長時間不上班,他的心理環境會發生一些變化:

一、他的社交圈子縮小,沒有同事沒有合作伙伴,每天一般性的社交需求可能得不到滿足;

二、他從事的活動可能會以玩樂為主,可能短時間內讓人滿足,長期下來卻會缺乏成就感,缺乏意義感;

三、他的生活容易缺乏規律,容易晨昏顛倒,難以形成規律作息。

在這三方面共同作用下,一般人的心理狀態很容易惡化,變得無精打采,缺乏朝氣,精力不濟,與世隔絕。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人如果不上班,那精神狀態一定會很好,其實不然。許多長期不上班的人,反而會因為長期透支自己娛樂遊戲,而傷害身體,表現的頹廢無力。

事實上,真正讓我們疲勞的不是工作,而是錯誤的工作方式和錯誤的心態。良性的工作能幫助我們規律生活,保持人際交往,實現成就感,提高自尊水平。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不良的工作環境也會對我們產生負面影響,我們也需要思考去調節自己,或者離開這個環境。


陳諾


一直不工作的人咱們來分為兩種,一是有家底的,二是沒有家底的。

第一種就不細說了,

我也曾經想過家裡邊要是有個千兒八百萬的

我也不上班,任憑怎麼說我 我自雨打不動

可無奈,今天的磚頭格外燙手...


接著咱們來說第二種人

(並不包括女生,因為女生的腦洞不是我等凡人可揣摩的)

一位成年人,如果長時間不工作,沒有自己的收入的話

那麼整個人就會慢慢變得頹廢

為什麼會頹廢;因為沒車子 沒房子 沒妹子 沒票子。

甚至連聚會都怕AA制而不去

整天嗜睡泡網吧,這不是你的人生。

------------------------------------------------------------

可能這樣的人會覺得我胸無大志,這樣就挺好

但是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價值,和以後要承擔的責任

父母 妻子 兒女。都是以後要扛起的責任

試問,一個人不努力工作,怎麼挑起身上的責任 三角肌扁肌嗎?

所以說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工作,為了自己 為了自己在乎的人!


Panda丶張


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不上班的時候,有些人是短時間的調整,有些人是長期不上班的。

人如果長期不上班,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01 徹底成廢人,啃老一族

現在年輕人中,啃老的情況很多,大部分是邊上班邊啃老,有書君要講的是一個身邊的故事:專職啃老。

有書君父母家的大院裡,住著姐弟倆,姐姐漂亮弟弟帥氣。

開始時姐姐好像是因為感情原因不去上班了。

父親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都不管用,母親又一味護著,父親只好作罷。

後來弟弟畢業後,嫌工作太累,直接呆在家裡了。

他們的母親是大學生,父親是廳裡的離休幹部,早些年日子過得也還可以,姐弟倆也會出門買菜逛街之類的。

慢慢地就不再出門了,一呆就是一二十年,也沒成家。

前年他們的父親過世後,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沒有了,姐弟倆都四十多歲了,什麼技能都沒有,與人交談都成問題了,只能靠領救濟金過日子了。

02 成就感缺失,成為家庭全職保姆

每個家庭有了孩子後,家務事就多了起來。

很多女性選擇做了全職太太,照顧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

條件允許的,可以請一保姆幫忙,反之,就只能自己擼起袖子,做個免費的家庭保姆了。

家務事繁雜而零碎,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又沒有成就感。

時間一長,家人都會習慣於你的付出,容易被忽略。

慢慢地也把自己磨成了黃臉婆,只知道油鹽柴米,沒了進取心和專業的技能,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很難再融入職場。

03 時間彈性大, 自律性變差

從本質上講,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動前,有勇氣讓自己去做必須做的事情。

自律往往和不願做或懶於去做,但卻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聯繫。

上班時,有公司的制度和責任督促你前進,有同事和你競爭。

人都有好勝心,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總是最後一名,外部環境會迫使你努力。

如果長期不上班,可自由支配時間很長,失去了團體監督的力量,久而久之你就會懶散,能夠做到長時間自律的,畢竟只有少數人。

如果沒有足夠的自制力,最好還是把自己放在正常環境中,好歹會被別人擁著往前走。

04 團隊協作精神變差

團隊協作是指通過團隊完成某項制定的事件所顯現出來的自願合作和協同努力的精神。

團隊協作如果運用的好對管理特別重要,可以培養團隊的向心力。

人是群居生活的動物,需要在群體中尋求認同感。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團隊合作,可以做到很多一個人無法辦到的事情,提高成就感。

長期不上班的人,獨來獨往,沒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和合作意識,很難與團隊融為一體。

05心態與人際交往能力變差

長期不上班的人,接觸的人和事都會變少,對外界的感知力減弱。

如果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就會帶來嚴重的不安全感。

也會因為時間浪費,每天渾渾噩噩地度過,愉悅感和成就感嚴重缺失,而使心態浮躁不安,一直處在抑鬱焦躁的狀態。

因為長時間不上班,與人打交道的機會減少,幾乎活在獨行俠的世界裡,長此以往就會變成社交恐懼症,再也融不到集體中。

有書君認為:長期不上班會讓人意志消沉,進取心減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平庸之人。

人的一生中,家人是最無法拋下的,家讓人穩定安適,也讓人有了牽掛和念想,為了自己有個美好的家,為了自己的家人,大家都應該努力進取,認真上班。


有書共讀


上班比十大酷刑還狠,我不上班,我的日常生活小園子種菜種果樹旅遊健身徒步逛街穿時尚美衣化小淡妝,彈古箏拉二胡吹簫單簧管電鋼琴,,丈夫對我疼愛相惜,生活豐富多彩,這一切都是因為我不用上班,






飄逸小笛


90後,只上過兩年班,因為實在是不喜歡上班,前兩年因為上大學欠了助學貸款,硬著頭皮工作賺錢,還完錢之後立馬辭職,自己隨便搗鼓些事情都不願意上班。

其實我工作表現並不差,雖然內心極度討厭,但是起碼的責任心還是有的,工作能處理好,跟同事相處也不錯,很多同事現在還有聯繫。

現在說說一個人一直不上班會怎麼樣,說實話,會很爽!我是一個責任心還挺強的人,工作的時候拿著人家的工資就覺得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然後之前在廣告公司工作工作量還挺大的,每天都睡不好,睡覺前一想到明天有那麼多事要做就不開心,覺得壓力大,總之就是一直不開心。然後辭職後整個人都是輕鬆的,就是那種不欠任何人東西的感覺,喜歡的不得了,以前要擔心明天要起來後要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萬一做不完還得加班,有個棘手的問題還得擔心一整夜想著明天客戶會是什麼反應,總之就是各種擔心。而辭職之後,我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沒錢交房租,其他的全都不用擔心。不過沒錢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可怕的吧,但是我還好,只要掙夠自己花我就沒什麼要求了,辭職之後我做過阿膠糕,每天有單就做每單就騎個單車出去到處轉,生活的還挺開心的,夏天阿膠糕生意不好的時候就做些其他兼職,比如之前的同事有項目人手不夠的話會分點活給我幹,自己在家幹活比在公司幹活自由很多,只要按時把東西給到別人就行,這也能賺到一些生活需要用的錢,然後現在還開始做做自媒體,寫頭條號,也不刻意,能賺多少是多少。

反正我的宗旨是,不用上班隨便做什麼都好,因為我不喜歡被人安排的感覺,上班很煩,要工作,還要跟同事處好關係,還要聽領導指揮,重要的是,錢還不多,那我為什麼不自己在家幹。我不喜歡喝那種打雞血的雞湯,說什麼人一定要有壓力啊,一定要成就一番事業啊,不然會被社會淘汰什麼的,我覺得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也不一樣,只要自己不淘汰自己,社會怎麼會淘汰你呢。反正我就喜歡自在一點的生活,不要那麼多壓力,誰規定每個人都要揹著巨大的壓力的,開心就好。

我不上班兩年了,到目前為止還很滿意這種狀態,偶爾慌過,但開心的時候更多,也沒有不自信,反而有了更多時間去戶外玩,徒步爬山什麼的,認識的人更多,整個人也自信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