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什麼時候寫垂露什麼時候寫懸針?

雲捲雲舒80156


我是書法專業的,其實只要多臨帖,這個問題很簡單。

在書法中,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書寫必須是相連的,即起承轉合嚴絲合縫。所以,一般情況下,豎畫是字當中的最後一筆,就用的懸針豎。如果不是最後一筆,那就必須連接下一筆,在連接時自然會形成垂露豎的形狀。

現在很多人寫垂露豎,都是故意向右上繞個半圈(如圖所示),這就成畫字了,根本不是寫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連筆,都走外繞路線的。比如“同”的第一筆豎畫連接下一筆橫折鉤,是從豎畫左上角出筆,繞一個弧形連接橫畫。而不是直接往上走筆,連接橫畫。這種用筆是有利於整字結構成團狀,不至於散掉。這就是垂露豎形成的原因。其實,隸書到楷書的轉變,出現了鉤,也是因為連筆帶出來的,後來楷書定型,這種鉤就成為楷書區別於隸書的一個特徵了。



說文解字99


懸針豎指的是豎畫收筆是尖的,像針一樣,一般作為主筆出現在一個字當中,往往一個字最中間的豎畫會用懸針豎。比如說“中、幹、甲、平、”字。

垂露豎也是一個很形象的筆畫,垂露豎的收筆需要回鋒,最後在筆畫的末端形成一個露珠形狀的收筆,所以稱為垂露豎。垂露豎的寫法就比較隨便了,基本上可以用到任何地方。比如“木、來、門、內、未”還有很多字,既可以使用懸針豎,也可以使用垂露豎。


總之,關於豎畫的寫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於豎畫並不牽扯到整個字的結構,同樣一個字的豎畫,換成了懸針或者垂露,對於字的改變並不是很大,更不會影響字的識讀。

而通常來說,一般的懸針豎都可以寫成垂露豎,一般不會把垂露寫成懸針。不過這種說法僅僅限於楷書和行書,隸書、篆書少有這種說法。


不二齋


簡單講這兩個都屬豎,既有聯繫又有所區別。簡單把豎分三,短豎,垂露,懸針。

1.寫豎時,一般底下有橫劃攔住,攔過來的,必定是上重下輕(前提條件為頭部是露出的),簡單概括為伸頭擋腳的,必定是上重下輕。

2.反之頭擋腳露的就應上輕下重。


3.如果較居中的穿頭穿尾的就常規寫(垂露的標準形)。意思為在橫的上方為上重下輕,在橫的下方,下半部為上輕下重。

而懸針豎呢?底尖,用在字的最後一筆。垂露豎與懸針的聯繫區別為:能寫懸針豎的地方都可以改成垂露豎,但是能寫垂露豎的地方不一定能改懸針豎。




如果按大的歸納:凡是靠近四角的筆劃較重,中間的比較輕。這也就是寫字自然節奏的形成。


墨影隨行


懸針和垂露是兩種不同豎的寫法,一般在楷書中應用較多。其規律性比較明顯。現將我在教學中總結的如何使用垂露豎和懸針豎的幾種情況說明如下。

垂露豎的三種使用情況:

1,不出頭的中豎,如干,甲,下,午,不,平;

2,漢字的左豎。如左耳旁,單立人,雙立人,木字旁,門,問,間,等等

3,特例,如獨體字木,術,本(等出頭的中豎)

懸針豎的三種使用情況

1,出頭的中豎。如十,中,申,牛,半……

2,右耳旁(亦可視為出頭的中豎)

3,特例:如羊,千,卜等個別字。

(注意帶有規律性的,但不是絕對的)




周明書法146506711


看一幅書法的美,豎畫因收筆不同,有“懸針”、“垂露”的區別,它們的形式美各領風騷。個人書寫習慣則是懸針豎多用於筆畫較單薄的字,如“千、牛、十、車”等單腳獨立的字,垂露豎則相對顯得厚重,用途也相對廣泛,當然這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根據作品篇幅和格式的不同,還要靈活運用和富於變化。





吳林富167633947


'懸針'與'垂露'是對唐以後楷書中長豎畫的形象描述,'懸針'的意思是長豎的收筆尖細如吊著的縫衣針;'垂露'的意思是長豎的收筆處如掛於葉尖的將滴未滴的露水。這兩種筆畫在其他書體中鮮見,行書中有,但也可說是借用來描述其中出鋒收筆的長豎和回鋒收筆的長豎,形狀並不典型。

'垂露'與'懸針'都是針對長豎而言,用'懸針'必須是一個字的末筆,'垂露'沒有這個限制。可以簡單地概括二者的使用:左豎垂露右可懸,中豎穿頂收筆尖。這句話的意思是左豎都用'垂露',右豎可用'懸針'也可用'垂露'。中間的豎畫如果是頂端沒有被其他筆畫蓋住的就'懸針',如'中'、'牛'等,如果有其他筆畫蓋住就用'垂露',如'幹'、'午'等。

必須強調的是所有用'懸針'的筆畫都可用'垂露',反之則不可,道理就不細說了。


一連二


書法豎筆何時寫懸針,何時寫垂露。有一定規律,卻也書無定式。

懸針、垂露在楷、行中較為多見。多數情況在一個字主筆為豎筆且沒有撇捺時用懸針,如中,十,軍,華;有撇捺的筆畫用豎鉤或垂露;如東,來,木;垂露也多用見於左側偏旁,如亻,阝部,當然書無定式,也有主筆用垂露。

至於在創作中用垂露還是用懸針,這需要臨帖,讀帖,體會古人寫字的思想,融合於自己的創作實踐。

以上是末學對臨寫中懸針垂露寫法應用的一點淺見,還望諸位老師、同修多多指正。


泊雲堂


豎畫在一個字的中間的時候一般會用懸針的寫法,其他時候都可以寫成垂露豎。





書法初學


本人是書法愛好者,對書法理論不通。只能憑在綀字過程中的體會,說幾句外行話:書譜有《懸針垂露之異》的說法,顧名思義:懸針,在寫字中,一些筆法,如同一根針落在宣紙上,而且要露出鋒來。這種筆法一般用在字的主筆上,或字的最後一筆上。垂露如同水柱由上面滳下來那樣,落在紙上,不能露鋒,給人一種停頓的視覺。因此,在創作書法作品中,根據夲人的意願來應用。如寫行書,可交替使用,在作品最後一字中,用得比較多。


助人是德


看啟老的字,豎即不是懸針也不是垂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