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做農民還是市民?

西北農村祥哥


“農民”和“市民”是新中國成立後,戶籍歷史上專有名詞。

上世紀五十到八十年代末,“農民”是社會的最低層,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部自已搞定,在社會上一切沒有保障,農民兩個字“苦”,“累”,除了苦累外。農民還有一項沉重的負擔交“公糧”,“公糧”是免費送給國家的。當時農村俗話說“農民的子女快快長,長大以後搞雙搶”意思是說農民的子女永遠是農民。

上世紀五十到八十年代末,“市民”是社會的一等公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國家全報,所謂的“商品糧”,這“商品糧”是農民追求的人生目標,當時城市流行語“市民的子女快快長,長大以後進工廠”,這說明市民的子女工作包分配,無後顧之憂。

兩者對比,顯而易見,首選市民。

上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全面打開,市場經濟走向全國各地,計劃經濟逐步退出,“商品糧”,“交公糧”,“鐵飯碗”“包分配”等名詞慢慢的消失的人們的視野裡。“市民”的“鐵飯碗”沒有了,一等公民的待遇沒有了。農民這時得到很多的自由,卸掉了很多負擔如“交公糧”,在市場經濟舞臺上,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勤勞的農民們富起來,過上好日子

隨著社會的進一發展,城市出現了“城市病”

交通塞,環境汙染,資源匱乏,就業困難,房價巨高,生活壓力巨大。市民生活遠遠的比不上農民,這時就要當農民了。

由此可見,做市民好還是做農民好必須與時俱進才能確認。


長沫xu


從人類的發展史來看,市民肯定比農民強。但命不由人,常言道:“生著舅娘命,要做外婆不可能”;還是“井裡蛤蟆井裡好”,我喜歡做農民而非市民。

現在農村的農民個個都有錢,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讓我們年過半百之人特別眷戀。生活充滿陽光,可以說人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樣樣俱全。農村有田有地有菜園,老了在菜園種菜,相當於體育鍛煉,既可強身健體,又可打發時間。農村環境優美,春天鳥語花香,秋天果實累累,天天呼吸新鮮空氣……

現在農村的農民豐衣足食是無足掛齒之事,住的是三層的樓房,農村現在又在振興鄉村經濟,村村將通4米寬的水泥路,交通便利,出出進進開小車,不為停車而發愁,不交停車費。農民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上方便、自由和快樂,在農村我們農民對情感上的喜怒哀樂懼都順其自然。

我發自內心深處地喜歡當農民。生是農村人,死為農民魂,活著勤儉做,逝時葬祖墳。


大王19966


一,社會最低層的就是農民,沒知識只能做農民,我記得小的時候也就是八五年左右,剛記事,我們村在西北一個山區,地少,大多山地,打不了多少糧食,還靠天吃飯。每年打的糧食不到來年就不夠吃了,每天母親把飯做好,先給父親盛一大碗,我們後面盛一小碗,父親乾重活每天吃不飽的話,幹不動農活。我們兄妹是經常吃不飽。一個月吃不了幾次白麵饅頭,主要吃,高粱面擀的麵條,玉米麵做的饅頭,小麥麩子做的饅頭,俗稱黑麵饃,難以下嚥。養的畜牲,雞,豬。不值錢,沒糧食喂,只能給吃青草,冬天吃小麥杆粉碎給豬吃,過年前給喂點玉米。豬都長不大,殺了自己留給豬頭吃,別的都買了過年置辦年貨。那時候過年才能吃上肉,平時一點肉都沒有,所以農民很苦,在我的記憶裡,那時候真是窮。

一,現在農民生活提高了,機械化種植農作物,沒有那時候那麼苦了,但是還是有好多地方沒有脫貧,農民的收入還沒提高。相信未來農民的生活一定會小康。

二,城市人不懂的農民有多苦,農作物賣不上價格,養殖業不怎麼景氣,好多農民來城市務工,來增加收入,如果農民收入高了,誰會背井離鄉出來打工。生活就這麼現實,逼的農民沒辦法。

三,我還是喜歡做農民,喜歡農村,想用自己的一點力量來改變農村。





一杯子27


我感覺,每個人的喜好不同,俗話說得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農民和市民是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各有各的有利條件,我們做判斷好壞對錯都是基於自身的條件出發的。個人喜好得話,目前我感覺市民比較好,最起碼上班不用交房租,社保醫療這些也比較完善,城市對年輕人來說發展的空間比較大,上升得機會比較多。

但是農民有房,有地,受到政府的管制相較於市民來講要小,青山綠水的,環境也不錯。市民面對高房價,高物價,空氣汙染,周圍人攀比,本來就生活在一個相對複雜一些的社會圈子裡,面對的壓力,採取的行為方法跟農民相比肯定有所不同。

但是客觀的說,這是個很矛盾的話題。兩種身份的人根本沒什麼可比性,起始條件不一樣,人生髮展軌跡也就不會相同。

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排憂解難,有不同的想法請評論。喜歡的話請關注,祝你身體健康,事業有成。謝謝



鄉村手藝人中華


回不去的農村、融不進的城市!農民和市民我都喜歡,可都做不了!

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

多少年輕情人拼命賺錢不是為了在城市買一套房?

多少農村孩子拼盡了兩代人的心血還是在城市難以找到一個真正的歸宿?

又有多少農村孩子不想在城市安家,同時又能陪伴年邁的父母親人?

現實呢?

窮盡兩代人、一輩子的努力與“市民”還是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父母的養老錢、自己的加班費扔就難能填補“房價”的“虧空”

一年四季、三代人、一個團圓日!

近不能陪下、遠不能養老!整日忙碌,卻換的“孩子不識父母貌”“爹孃難懂子女苦”的尷尬境地!

哪個農民不想體面的做個農民?可哪個城市有容得下沒錢的農民呢?

所以,農民和市民我都喜歡可都做不了!!!


牧遠年


歷朝歷代農民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想當農民,你體驗過農民真正的生活嗎?生活質量能體現一切,市民五十多六十退休了,全世界的旅遊,你們旅遊團裡有幾個是農民,現在五六十歲的農民是種田的主力,生力軍,七十多還下地幹活呢。市民有退休金五六千,農民也有八十多塊錢,不幹活怎麼生存,農民種地也應該算是一種工作吧,為什麼跟市民差距這麼大,明顯的不公平。市民感覺農村好的,自己體驗一年試試,沒準熬不到一年就打道回府了。都說草原空氣清新,風景好,你是沒被蚊子叮過,都說山上是世外桃源,你是沒背水生活過。如果我有機會,我願做市民,一輩子不想當農民。


江雨朦朦


農民想當市民,市民想做農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農民想擺脫貧窮,走出山區;市民想回歸自然,世外桃源。然而許多農民辛苦勞作一輩子也買不起樓房,許多市民也有太多牽掛和不捨不能超然物外。

農民也好,市民也罷,做好自己最重要,你努力奮鬥的樣子雖然有些狼狽,但真的很帥。

最好記住你是中國人併為之驕傲就可以了。




霸氣迴歸VIP


我喜歡農民也喜歡農村生活,在外漂泊這麼多年外面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又大,現在的農村生活基本也沒什麼壓力,比較安逸吧!

以前的田地都是靠人力,現在全部基本機械化,居住環境我們那基本家家也是二層小樓,藍天白雲空氣好,生活水平與城市基本無異。




西北小啾


現在這個年代在哪裡都一樣,有了本事有了錢農民跟市民沒什麼區別,我選擇農民。有些東西是錢買不到的,當資源缺乏的時候,你的錢再多,也只是廢紙一張。農民每天無憂無慮,有良田,一年四季豐衣足食,社會地位雖然低,但是活的灑脫。可惜沒有陶淵明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小市民活的挺累挺辛苦的,每天為了三頓飯能吃飽而奔波,雖然一身"清白",但是心裡無窮的空虛。還不如一個農民呢!有朋友說:放棄一窮二白的"白領"做一個豐衣足食的農民吧!玩笑話,好好領悟!


小會子的春天


我選擇農民。有些東西是錢買不到的,當資源缺乏的時候,你的錢再多,也只是廢紙一張。農民每天無憂無慮,有良田,一年四季豐衣足食,社會地位雖然低,但是活的灑脫。可惜沒有陶淵明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小市民活的挺累挺辛苦的,每天為了三頓飯能吃飽而奔波,雖然一身"清白",但是心裡無窮的空虛。還不如一個農民呢!有朋友說:放棄一窮二白的"白領"做一個豐衣足食的農民吧!玩笑話,好好領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