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師的教齡、職齡在晉級打分中被封頂9分,那可是老教師的唯一優勢啊,為什麼呢?

向彭1


提供我們這裡的職稱晉級評分標準(總分100分),供比對參考:

一、教學質量:35分,按最近一屆高考成績的排名計分。學校配套有教學質量考核辦法,一視同仁。

二、教齡與任職年限:35分,其中,教齡每年計0.5分,15分封頂;任職年限每年計1分,20分封頂。

三、年度考核:27分,計算最近三年的年度考核得分,優秀每年9分,良好每年8分,合格每年7分。學校配套有相對科學的年度考核辦法,多數教師能夠接受。

四、班主任:3分,計算最近5年的班主任工作時間,每年計0.6分。

其他項目,如論文、獲獎等,評職各計5分,晉級不計分。

這個辦法的可取之處在於:

一是教學質量佔大頭,符合教學以質量為中心的原則。同時,對評職後便退出教學崗位或評職後就不努力工作的教師,形成制約。

二是教齡和職齡計分較高,較好地照顧了老教師和先評職教師的利益。人人都曾年輕,人人都會年老,越是年老的教師,面對的教育環境相對惡劣,吃過的苦頭越多,所以在評職晉級上向他們適當傾斜,是有情理依據的。

三是最近三年的年度考核計分,也是為了制約倚老賣老或評職後就不努力工作的教師,引導每個教師在退休前都要努力工作。這個辦法的前提條件是,年度考核辦法要科學合理,不是舉手式考核或一言堂考核。

四是班主任計分是為了鼓勵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

至於論文,不是教師的主業,不是優秀教師的必要條件,評職時因為上級文件對論文有要求,所以適當計分。晉級不計論文分,也在於引導教師重教學,輕論文,不能顛倒重心。

獲獎不計分,因為獲獎覆蓋面很小,像優質課之類的活動,年輕人參與的機會較多,他們獲獎後可供評職使用,他們也沒吃虧。至於其他政府類的表彰,機會更少,且帶有偶然性,所以這些項目不計分,有一定道理。


金哥漫彈


我們這兒十二分。過去三分時,成果12分。我們寫論文,寫到手軟。

到我有資格評時,改成教齡十二分,成果三分。成果只記錄近三年的。

老師們基本只能拼工齡,教齡。

我剛剛上崗,大學本科四年算工齡,我工齡較高。可以從文憑(本科),工齡加分,至少超過同年齡的中專老師。

後來學校大部分中專老師取得成人,電教本科文憑後。直升大學4年不算了工齡了。文憑相同的情況下,我只能和小我4歲的老師來比。因為我工齡,教齡無法比同齡人(少4年)。

至今已經41歲,小教11級別。

入職本科12級,幹了17年,升了1級。

我早就不指望職稱了,得過且過吧😄


yyyysssswwww


中小學職稱本來水分很大,它撕裂了純樸的教師團隊,打擊大多數教師從教積極性,僅維護了少數人的利益,在當今高消費高物價時代,工資是生活必需,遠遠勝過教師榜樣的魅力,職稱評定設置條件越多評上的就越少,越難評老師們意見越大,矛盾越深,長此以往誰還給你安心從教?建議國家儘快出臺政策取中小學消職稱與工資掛鉤,縮小教師收入差距,安撫教師人心!


王振軍2


在中國沒有人研究教師評職稱標準,都是各地、各學校自己亂整。本來教師就業務能力行,年頭夠了,沒有違紀錯誤,就應該晉職稱。但總要加上一些個與業務無關的亂七八糟的東西,限制老師晉職稱。原來是論文作為為一項指標。現在不算了,必定有論文比沒有強啊…弄一些沒用的,像給領導幹部考核似的,一項一項的,哪項都不能少,每一項還都有那麼多分…結果把教師的業務能力衝沒了,比如你在全國核心刊物上發表10餘篇教學文章(論文),但對你晉職稱沒用。論文不算了。評職稱打分的都是花架子,能評出個屁來?誰給你研究教學吧?不研究你怎麼教的更好?弄了一些個250領導瞎指揮,你就混吧


用戶8796224724305


首先,誰沒有青春,誰沒有老去,誰生來見風就長,支持給老教師們無條件評職!

因為,以前沒那麼多機會評優質課,也沒有技能比賽,信息化教學更沒有,課題也是這五六年前,普通老師才有機會,不考計算機,那幫老師已經退休了,我們年輕時候先進也不是評的,是領導指定的,埋頭苦幹的老師甚至不知有先進,而不上一節課的人竟偷偷弄了優秀教師。那時候的教師怎樣任勞任怨不計報酬、老了卻沒有機會評職稱的冤屈。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教齡能證明工作時間長,工作辛苦。而職齡卻不一樣,職稱評定本身就脫離工作實際,存在弄虛作假的問題,職齡加分多自然就是不合理了。

2 老教師也是從年青時候過來的!難到這些年青教師就不老了嗎?

3 教齡長說明貢獻大!當不象年青人成天搞什麼論文!公開課!這榮譽那證書!玩虛的!年青人還是把精力放在教學上吧!

4 說毀人30年的,那是他們自己。哪裡任教多年的教師都對教育對學生一汪情深。不這樣教不了這麼多年。

5 所以老教師,接下來您的重點在於寫論文,不要把精力放在教學上。

6 要看教師對教育事業的貢獻大小,從事教育工作時間長的和所教育的群體對象有突出成績的應優先普級。

7 高級第一個指標按正常業績評,第二個指標按資歷評定,以照顧老教師。不少學校是這樣評的,那種限制教齡分數的做法是不合理不人性的。

8 教3年書不如抄(買)一篇論文。奇葩的教育職稱評審!

結束語:評職,所有老師的痛!


遊戲大咖王


職稱分等級,一是獎勵,二是競爭。職稱和職務做為一種等級制度,都是為了激勵同一體制內的人通過努力得到更高的等級,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做為一項評價標準,要的是你的業績。沒有任何制度會因為老而上。做為教師職稱,在評委會的確會照顧一些老同志,但絕不能上不封頂,9分不少了,年輕教師同一工作相對為啥要減9分?如果看業績和獎勵,你上班年限長為啥會比年輕人少?誨人30年和毀人30年,你做到那項了,老不是你晉級的理由。

本人從事教師職稱工作多年,經手職稱晉升早愈千人,一些年輕教師更容易評上,因為人家工作更努力,一些教研活動,課題研究更能積極參與。前幾年有職稱計算機,年輕人都考老的等免考,學歷上年輕人最少大專且大多自學本科,老的真有一輩子老中師,評高級這一條就不達標。

說多了啊,做為一項制度,不可能讓你因老而上,那樣只會鼓勵人混吃等死。但職稱改革,己逐步縮小了職級差距而突出了星級,工齡長不就星級多嗎?為了激勵人們奮進,職級和星級並行必將長期存在。

建議取消職稱,你想多了吧,同行之間是赤裸裸的仇恨,郭德綱說的。你上不去就把別人拉下來?國家會支持禰?


飛筆迅藏


分數怎麼打,那是領導們決定的。——領導們是要維護領導們的利益,而不是要維護普通教師的利益。只要明白這一點,就難理解如今的老師們為何那樣鄙視和憎恨學校領導了


手機用戶51253557828


打分可以打,到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現在職稱評定,職稱晉升,各個學校有一套方案,就是讓老師同事之間搞經濟鬥爭。文革搞思想鬥爭,現在搞經濟鬥爭,一樣的殘酷!


芝麻開花157532482


這正是教師團體的悲哀!在這隊伍裡嫌棄老人!這也是制度、法規所造成的!


彪駿49


九分很合理,優勢不是以教齡多少定,職稱優勢應該是你的業務,而不是倚老賣老。

難道越老分越高就好了?那還憑什麼定職稱,直接就按教齡排號就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