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華為,哪個公司更厲害?

體育健身培訓


騰訊和華為目前算是中國互聯網中家喻戶曉的幾個公司之二了,乍一看,似乎這兩個公司都挺牛逼,騰訊的微信超過 10 億用戶,而華為的通信和手機,也是排名中國前列。

但是事實上,這兩個公司沒什麼可比性的。騰訊擅長社交,而華為則以通訊基站和手機而聞名。如果非要比一下,我覺得騰訊和華為都有更厲害的地方。

1、首先,從兩者創立以來的輝煌歷史來看,我以為華為更加厲害。華為在深圳創立於 1987 年,到今天已經超過 30 年的歷史了。

而騰訊同樣也是創立於深圳,成立於1998 年,到今天也不過 20 年的歷史,前後整整差了 10 多年。從這點來看,騰訊能不能活夠 30 年,真不好說,可能明天就倒閉了。

所以從創立的歷史來看,我以為華為厲害點,其他的等騰訊 30 歲生日的時候再說吧。

2、其次,從兩者的主營業務來看,我以為騰訊更加牛逼點。騰訊的社交,以 QQ 和微信為代表,創立的一個個神話,不計其數,不管是從用戶數來看,還是從日活量來看,都是國內頂尖,阿里巴巴都望塵莫及。

而對於華為來說,雖然歷經 30 多年,從互聯網的誕生到如今的繁榮,但是經過多次的轉型,主要的業務其實是不斷變更的,儘管都成功了。

實際上主營業務方面是沒法對比的,騰訊做遊戲,華為做手機,但是非要對比,我想還是騰訊厲害點吧。

最後,從市值上來說一下,雖然華為任正非堅持不上市,但是毫無疑問是騰訊厲害點,畢竟馬化騰憑藉騰訊已經多次成為中國首富了。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你覺得騰訊和華為有可比性麼?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stormzhang


騰訊和華為是兩家同樣處於深圳的企業,是深圳的雙子星,每天加班最多的也就是這兩家公司。可以說兩家公司難分伯仲,同樣非常優秀。馬化騰和任正非在各自領域都做到了中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一、市值上騰訊超過華為,但營收華為高於騰訊

騰訊目前市值5000億美元,而根據預估華為估值只會在3000億美元以下。所以資本市場更認可騰訊的價值。

從營收上看,華為銷量超過6000億元,而騰訊收入只有2000億元,可以說騰訊的銷售額遠遠不如華為,但是利潤遠遠高於華為,騰訊利潤724億元,而華為425億元,說明騰訊的利潤率比華為大的多。

二、華為員工數大於騰訊

華為有18萬多名員工,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騰訊有4萬名員工,主要業務在中國。

三、華為納稅遠遠高於騰訊

華為2017年納稅1000億元,騰訊2017年納稅70億億元,華為納稅佔據了整個深圳的20。非常厲害。

四、行業決定華為重研發,騰訊重產品

華為2017年研發投入14.9%,投入金額1000億,是名副其實的研發大戶,而騰訊研發金額17億,但這不是說騰訊不重視研發,而是騰訊產品太強了,通過研發直接產品落地實現。

所以,兩家公司各有所長。

你更喜歡騰訊?還是華為?


毛琳Michael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華為和騰訊不好類比,兩者擅長不同的領域,一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大量便利,也給國家稅收做了很大的貢獻。


騰訊是產品驅動型互聯網公司


騰訊做社交起家,在探索變現模式的過程中,延伸了遊戲、會員、文娛等等各種領域。不過大本營還是社交,並且由於騰訊的社交流量巨大,導流效果非常好。

大量社交用戶在QQ上無處可去時,騰訊推出遊戲平臺,大力推廣遊戲,此後,遊戲也成為騰訊的一大業務支柱和收入來源。

之後的微信、王者榮耀、絕地求生、騰訊視頻,騰訊的產品有一大特點,就是依賴社交導流,同時社交屬性也非常強,微信就不說了,社交必備。王者榮耀日活數據下滑,用戶自主拉朋友開黑為其貢獻了巨大的活躍用戶數據。

除了電商做不好,騰訊流量驅動單個產品都是非常成功的。



華為是硬件技術型公司


華為給我們最大的印象是賣手機的,但其實華為是做交換機起家,是那種通常被人稱為“小總機”的用戶交換機,就是早年間裝電話座機需要用到的,當時很多企業、單位有這種需求。

由於當時國內郵電系統尚未分家,郵電部下屬的企業效率較低,因此市場在1987-1989兩年當中,沒有國內廠商供應小交換機。因此鉅額的需求都被集中到了香港和與之毗領的深圳,以轉口貿易的形式出現。

到現在,華為做手機、研發芯片、為運營商供應移動終端、甚至在2018年咪咕視訊公有云採購項目中擊敗騰訊、阿里,成功中標。

可以說華為的硬件和技術實力是非常強的,並且華為的海外市場,無論是手機領域,還是通信技術領域,護城河也是很深的。


華為和騰訊合作


華為雖然手機市場份額很大,但是它並不擅長研發和運營軟件產品,騰訊同理,騰訊雖然技術也不差,但讓他做手機,它不一定能拼得過華為。

華為和騰訊雖然擅長領域不同,以往似乎並沒有什麼交集,並且還經常作為競爭對手,比如上文提到的競標2018年咪咕視訊公有云採購項目。說來,華為和騰訊當年也沒少在移動手底下討生活。

如今,它們由於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網絡傳言,華為騰訊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騰訊為華為機型進行王者優化。

無論消息真假,相信未來如果有機會,二者合作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騰訊和華為比較,當然是華為厲害,拿騰訊跟華為比,簡直就是在侮辱任正非。可以這麼說,中國可以沒有騰訊,但一定需要華為這樣的,擁有夢想的企業。

騰訊:看誰做的好就去抄襲山寨人家;華為:努力自主創新。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句話送過騰訊是比較合適的。作為互聯網企業的巨頭,騰訊走的就是山寨和模仿路子。

聯眾遊戲一火起來,QQ遊戲上線了;靠收點廣告維持生計的暴風影音一出街,騰訊視頻免費出場;美團做的剛有點眉目,QQ購物登臺亮相……

在每一個創業的風口上,都站著那隻嗜血的企鵝。在網友眾多的評論中,他們送給騰訊的一句話是:“一直在山寨,從未被起訴”。

反觀華為,這麼多年來,爆出紛爭最大的就是與出走華為的李一男的恩怨。這個曾經被視為任正非的接班人的李一男,離開華為後,自主創業的產品直指華為的要害,任正非自然不會妥協,在收購不成的情況下,華為奮起反擊,最後勝出,但任正非用了“慘勝如敗”四個字來形容與李一男的戰役,可見任正非是不願意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騰訊:只知道在國內嗜血收購創新企業的資本怪物;華為:默默耕耘力圖走出國門賺取外匯的良心企業。

被輿論批評抄襲、模仿和山寨的騰訊,通過碾壓幾乎互聯網上每一個賺錢的遊戲生意之後,騰訊當之無愧地成為互聯的遊戲巨頭,寡頭地位形成的同時,也積累的鉅額的資本。

騰訊的專橫導致了很多創業者紛紛避開與騰訊的行業衝突。據聯眾的創始人親口所說,在敗退聯眾之後,就去投資醫療器械之類的領域,只能繞著騰訊走。

也許是被質疑多了,又也許是互聯網遊戲領域沒有了更好的目標,後來騰訊也慢慢調整了思路,實現了由抄襲,模仿到股權投資的畫風轉變。

收購美團,併購摩拜單車,開展搜索業務等等無所不去涉獵。在騰訊涉足的領域,基本都是等你做的差不多成熟的時候,他就出現了,摘了桃子之後,再圖謀整個市場。

“沒有它不染指的領域,沒有它不想做的產品,這樣下去物極必反,與全網為敵”,新浪網總編陳彤如此評價。

而華為,則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2017年華為不僅把通訊設備市場份額做到了世界第一,還在智能手機領域,在全球賣出了1.53億部,位居全球智能手機前三位。


騰訊:創新能力在逐步喪失;華為:每年百億美元的研發投入。

前不久,一篇《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傳遍互聯網,不少觀點切中了騰訊的痛點。

簡單地說,騰訊憑藉社交用戶的流量,通過門戶網站、視頻、朋友圈、公眾號、遊戲、文娛等業務獲取了豐厚的收益。但這種賺錢的方式,拼的是流量,跟技術創新,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似乎毫無關係。

如果騰訊繼續以這種方式存在下去,互聯網的特性決定了某個出奇制勝的創新,一不小心就在某一天突然地幹掉了騰訊。因為你並沒有核心技術,所擁有的僅僅是流量,流量是可以通過創新的模式予以分流的。微信公眾號,就是一個是行將死掉的業務。

華為走的則是一條更為艱難,卻心安理得的道路。每年上百億美元的研發投入,企業在一點點的積累起技術的制高點,或者正在走向制高點的路上。


布穀公社


先說華為:

1,納稅大戶,每年廣東納稅第一,民營企業納稅第一,科技企業納稅第一!主動納稅,從不避稅,把納稅作為對國家和人民最大的回饋!對比註冊地在海外的某米、某鵝,滿滿的正能量!

2,利益分配,所有利潤分給員工,員工消費帶動內需,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這一點深圳上海北京西安武漢南京等有研究所的地區都有明顯的感知!對比哪些大股東都是外國人,在海外上市的科技企業,掙中國人的錢,利潤分給老外,華為對國家貢獻大多了。

3,回饋社會,每次搶險救災都衝在第一線,積極捐贈,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從來不掉鏈子,對比美帝良心企業,他靠譜多了!

4,科技創新,把握自己的命運,不把希望寄託在國外企業身上,堅持可持續的創新,為中國企業樹立了科技企業的榜樣和標杆。

5,打破壟斷,通過技術創新打破國外巨頭對中國通信業的技術封鎖和高價壟斷,讓中國人用的起廉價的通信和流量,這是現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華為貢獻巨大!也打垮了北電、阿爾卡特、朗訊、摩托羅拉等巨頭,國外現在只剩下愛立信和諾基亞還在苦苦支撐,美國思科也被拉下神壇!華為貢獻巨大!

6,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華為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是國內每一個企業高管的必修課,任正非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帶來很大的觸動和啟發!

再說騰訊:

1,即時通訊壟斷:不論是互聯網時代的QQ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信,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也形成了壟斷。

2,抄襲與打壓:每一個互聯網創業公司都會思考同一個問題:如果被騰訊盯上了要怎麼辦?只要創業公司稍微發展起來。就會被騰訊盯上。要麼被收購,要麼被抄襲。多少企業被抄襲後乾死。騰訊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有巨大的負面作用!多少創業人才被逼的走投無路!

3,遊戲:騰訊遊戲收入佔70%,提升了中國遊戲行業競爭力,殺入世界遊戲產業。也帶壞了很多小孩子沉迷遊戲,甚至花光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的積蓄。

5,隱私安全:騰訊收集用戶各種信息,還收集指紋,不尊重用戶的隱私安全。前一段時間進入歐洲市場因為不遵守隱私條款被罰了。

6,王者榮耀對手機廠家收保護費,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華為和騰訊一路走來,都是一部殺戮史!不同的是華為以弱勝強,殺的國外壟斷巨頭節節敗退,騰訊恃強凌弱,殺的國內互聯網行業民不聊生!

親愛的你們會支持誰呢?歡迎點贊轉發評論!


老油條鑫哥


誰更厲害就是誰更多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是華為還是微信,我們不妨分別看看。

首先華為作為世界通訊方案提供商,在通訊行業耕耘多年,無論技術還是市場都處於世界領先位置,特別是近期的5G標準,華為的技術仍舊處於領先地位,華為手機的成功大家也有目共睹,可以說華為在技術上的創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從而也改變了華為自身。

再說騰訊,圍繞信息流開發應用,通過對社交的模式創新改變了信息時代人們的社交模式,方便了信息流動。

可以說華為偏重於實體制造,而騰訊是建立在硬件之上的應用,華為是信息化的基礎,而騰訊的應用反過來促進硬件基礎的發展。

但是需要強調一點的是,我認為華為的技術創新難以替代,而模式創新只要有足夠的資本,時機成熟,就有可能被替代。




行者啊


“斷了我們的糧食,備份系統要用得上!”

做研發,任正非是認真的;

“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做移動支付,馬雲是玩真的。

任正非和馬雲牽手?

畫面太美妙!

國內估值前兩位的非上市公司聯手!

低調!一如既住的低調!

國內估值前兩位的非上市公司——華為和螞蟻金服,選在五一小長假期間搞了個事: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

現在想起來,這事怎麼也低調不起來!

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華為是構建萬物互聯的世界級移動終端企業!

這兩家企業有很多共同點:務實、開拓、國際化視野,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此次二者宣佈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要做一個東西:手機盾。

這個產品問世後,第一個可能受到傷害的,是銀行!

對企業和商業人士而言,在和銀行處理現金業務時,電腦裡會被要求種入各大銀行的各種控件和數字證書,有時甚至影響到電腦運行的速度。但是儘管如此,有時還得“請君入甕”,親自去櫃檯處理業務。

華為和支付寶合作的手機盾出來後,手機使用支付寶可以進行百萬級別的轉賬業務,而且安全指數比央行還要高!

這意味以後我們不需要去銀行,只要動動指尖就可以輕鬆解決企業給員工發工資等大批次轉賬的問題了。

多年前,馬雲說過:“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這一次,他還拉著華為一起改變銀行!

雙方為什麼能實現合作?

其一,麒麟芯片強大的智能處理能力和安全可信的執行環境是支付寶一直渴求的。

其二,支付寶龐大的用戶流對任何一家企業都是不容忽視的。

這次雙方的合作發生在“中興事件”後,還有一個特點:更像是企業家精神的相互映照!

比如說,升級支付寶的技術一般都是由阿里系自己完成的,因為其中可能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問題,所以此次支付寶和華為的合作,是需要很大勇氣的;而華為不但將最新的麒麟芯片處理技術無保留地分享出來,還會專門組織核心人員投入創新升級。

為推動技術發展不遺餘力,而不是為了爭搶一小塊蛋糕頭破血流,我們還用擔心在芯片等核心技術上被別人卡住脖子嗎?

阿里強勢殺入芯片硬件領域

事實上,美國依照所謂的國內法,以莫須有的罪名制裁中興後,受到衝擊的不光是中興,整個中國科技界都感同身體。

而早在6年前,任正非就說過:

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得考慮,如果他們斷了我們的糧食,安卓系統突然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並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主要是為了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無獨有偶,在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也表示:達摩院一定也必須超越英特爾、微軟、IBM!

中興事件後,馬雲第一個表態:大企業要有大擔當,中國需要一大批超越BAT的大公司。

說到就要做到!

4月20日,阿里全資收購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

為什麼要收購中天微?IP 核是基礎芯片能力的核心,進入IP核領域是中國芯片實現“自主可控”的基礎 ,基礎打牢實了,萬丈高樓憑地起。

在此之前,阿里已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鑑、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多家芯片公司。

與此同時,阿里的達摩院正在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

按照設計,Ali-NPU的製造成本和功耗僅為目前市面上主流CPU、GPU架構AI芯片的一半,但是性能是他們的10倍,性價比超過40倍!

這也意味著在將來和歐美主流芯片的競爭中,阿里的國產芯將擁有很好的性價比和極強的競爭能力。

而在支付寶和華為合作後,一個更嚴峻的問題出現了:微信支付會不會邊緣化?

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自從2014年第三季度開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

目前,支付寶的全球用戶接近9億,2017年第四季度,在國內市場更是以近54%的市場份額坐上移動支付的頭把交椅。

為了推廣移動支付,馬化騰有一段時間基本上是連軸轉,到全國各地的銀行、公安局、公交公司、地鐵公司當推銷員,事實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支付寶的反擊更凌厲,也更有效。

比如說,和李嘉誠旗下的商超等合作,將支付寶裝上香港的生活超市甚至是出租車,通過高德地圖順風車業務捆綁支付寶,最近又投資“立即出行”,搶佔共享汽車的移動支付市場。

而在和華為合作後,華為的5G技術可以更快地支持支付寶升級換代,從新的起點來說,支付寶已經領先微信支付一代了!

也就是說,無論從識別速度、使用功能、使用體驗各方面看,不久的將來,支付寶可能全面超越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邊緣化的時代已越來越近了?——留給馬化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電商報,中國電商影響力媒體!歡迎關注我們!】


電商報


如果騰迅和華為作民調,相信華為支持率超過80%,騰迅低於50%

華為受到美國政府打壓,激起國人的憤怒,會更加堅定支持華為。

騰迅因“王者榮耀”成功地喚醒所有孩子家長的鬥志,全面抵制騰迅遊戲對小孩的洗腦,騰迅支持率會很低。

得民心者得天下,華為得到了民心,未來會前途光明,現在又與馬雲結盟,將會對騰迅造成壓力。

騰迅和華為總部都在深圳,本應該成為好基友,不想卻成競爭對手,讓人想不通。

華為可以和阿里,支付寶結盟,用5G標準打天下,騰迅卻不能,未來發展會因5G技術應用不行,被阿里全面超越。


光芒萬丈34957


村裡定了個規矩,不許其他村的人進來公平做生意,很多外村的好東西村裡人都用不上,於是村長家的傻兒子就在村裡作起了生意,很快就成了村裡的成功商人,別人家誰有好創意他就抄襲過來,反正村裡大部分人也不清楚外面的世界,就算有個別了解情況的也沒用,反正他老爹不會讓外人來公平競爭,獨家生意!

但有幾樣東西村裡是做不出來的,不用外面的也不行,所以原來這塊生意都是外人在賺錢,全村人眼看著人家賺錢也沒有辦法。

後來有個窮小子靠自己努力居然照著人家的樣子把這幾樣做出來了,而且還越做越好,慢慢把被外村人把持的生意搶過來了,甚至還跑去人家的村子裡搶了一部分生意,這下厲害了,窮小子給全村長了臉,村長也覺得有面子。

就這樣,窮小子也成功了,整天和外村人在商場上爭鬥,為村裡爭光。牆裡的那些窩裡橫也還繼續在牆內創造一個又一個成功的神話。


Loong精選


華為和騰訊都是深圳的企業,也被稱之為雙子星,那麼這兩個公司究竟是誰比較更勝一籌呢?其實我認為真的沒有相比較的必要,騰訊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華為則是一家科技公司,我認為這是兩家公司最大的一個區別。不過我們也可以仔細的分析一下這兩家公司的綜合實力。

我們先來說說騰訊,說起騰訊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畢竟現在日常使用的微信還有QQ都是騰訊所開發的,其實騰訊主要的業務還是虛擬的網絡,還有騰訊旗下開發的遊戲,說起遊戲,我認為騰訊做的不夠妥當,不能只顧著用遊戲賺錢啊,也要注意遊戲帶給大家的一些影響呢,還有就是及時通信了,那就是微信還有QQ了。

騰訊這個公司怎麼說呢?在以前的作法做是,看到比較好的產品就抄襲去借鑑,依靠其強大的流量去搶佔市場,但是這樣的作法也確實讓騰訊的名聲不好聽啊,後來馬化騰改變了策略,那行吧,我不抄襲了,我可以親自去摘桃子啊,何謂摘桃子,就是等人家把這個產品做得快要成熟的時候,這時候騰訊就出現啦,要麼收購你,讓他對你進行投資入股,換句話說,你就變成騰訊的人了,所以現在騰訊可以說在各個領域,各方面都在投資,可以說只要能有威脅到騰訊的可能就是進行收購你。

我們再來看看華為公司,主要做的是實體業務,也就是經營和生成銷售通信設備,同時華為也是一家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所以說華為做的是實業,也只有實業才能真正興邦,雖然說互聯網公司的市值要比華為的要高,但是華為公司一年的營業額可說都是BAT這三家的總和了,而是在上稅方面,華為也是要比騰訊要高出很多的。

最後,我想說一句就是這兩家公司真的沒有什麼可比性,因為公司的屬性不一樣,華為以實業為主,利國利民,這是值得我們大家所尊重的。而騰訊則是比較典型的互聯網公司,還是以互聯網經濟和虛擬經濟為主。大家對於華為和騰訊誰比較厲害,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