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為什麼要掃北?

品明鑑清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於元末的窮苦人家,深刻體會民間疾苦,對元朝的殘暴統治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在建立明王朝以後,雖然元朝勢力退出中原,但是仍然對新生的明朝政權有很大的威脅,為永絕後患對北元勢力窮追猛打。從1370年到1396年,二十六年間連續發動八次北征沙漠之戰,平均三年左右一次。

朱元璋前期派徐達、李文忠、馮勝、沐英、藍玉等名將一次次的北征大漠,後期又派晉王朱棢、燕王朱棣等征戰沙漠。北征之軍往北犁庭掃穴,一直打到肯特山脈以北的阿魯渾河(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西北的鄂爾渾河)一帶,就快到貝加爾湖了;西邊一直打到杭愛山以西的吉爾吉斯湖(今蒙古國西北部大湖盆地內的湖泊)附近。

據說,朱元璋曾經對徐達說,不要讓漠北看到有立著的房子。可見,老朱對消除殘元的威脅是非常重視的。不過,這樣做對後來的漠北征戰也造成了一些困難。要知道沒有城池的蒙古部落,繼續過起了遊牧生活,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在茫茫大漠草原,要想再找到他們的主力所在就非常困難了。

朱元璋死後,孫子朱允炆繼位,為建文皇帝。因怕各藩王勢力越來越大,對朝廷構成威脅,遂開始著手削藩。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發動靖難之役,將侄子朱允炆趕下臺,1402年朱棣當了皇帝,為永樂皇帝。

雖然朱元璋給予北元勢力以毀滅性的打擊,但是連年征戰對國力造成很大的消耗,後來就罷戰修養生息,也是沒辦法大部隊開過去找不到人打。

蒙古各部之間沒有了外患,也開始通過不斷的內戰,韃靼、瓦剌等部逐漸先後崛起,不時騷擾明朝北部邊境。如果讓蒙古勢力完成統一,發展壯大,將對明王朝造成莫大的威脅。對遷都北京後的朱棣來說,估計睡覺都睡不好。

永樂八年,即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棣決定御駕親征,進行他繼位以來的第一次北征大漠。朱棣率50萬大軍,由京師出發,經居庸關、宣府(今河北宣化)、興和(今河北張北)。進軍途中得知韃靼內部出現分裂,本雅失裡率軍西逃至兀古兒扎河(今蒙古國東北部東方省內的烏勒吉河,也叫烏勒茲河),遂率兵追擊,在今石勒喀河(在今俄羅斯境內)附近大敗本雅失裡。韃靼就此衰落,但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瓦剌又崛起。

1413年,瓦剌進軍韃靼阿魯臺部,如果成功,瓦剌勢力勢必更加強大,對明朝將有巨大威脅。朱棣再次率軍北征,在忽蘭忽失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大敗瓦剌部首領馬哈木所率3萬兵馬。瓦剌被打下去了,韃靼卻又強大起來,真是陰魂不散。韃靼開始襲擾明朝邊境。

1421年,阿魯臺率部襲擊了興和(今河北張北)。第二年開春,明成祖朱棣決定第三次北征,經獨石、開平、應昌(今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旗境內的達裡諾爾湖西南)進至殺湖原(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呼倫湖一帶)。阿魯臺狡猾大大的,自知不敵,倉皇北逃。成祖遂退兵。

韃靼是記吃不記打,到了1423年,阿魯臺又來襲擾明朝邊境。朱棣開始第四次北征,結果兵至萬全西陽河(今永定河支流洋河),就得知韃靼部已經再次被瓦剌部打敗。韃靼王子也先土幹率部歸降。朱棣封他為忠勇王,並給他賜了個漢名:金忠。這個金忠本是被排擠而落魄的蒙古王子,在明朝這邊受了優待,後來比較忠心。

1424年,韃靼阿魯臺又來了,兵犯大同、開平等地。明朝的皇帝哪能受這般鳥氣,成祖朱棣決定第五次北征。這次北征以金忠為先鋒,阿魯臺逃至答蘭納木兒河(也叫達蘭納穆爾河,今蒙古國和林東北),急追未果,遂班師。明成祖朱棣不知道是不是被狡猾的阿魯臺氣的,班師途中病亡於榆木川(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東北)。

明成祖朱棣14年間發動了五次北伐,重創韃靼、瓦剌,迫使他們前來朝貢,北方邊境暫時處於安寧,為明朝消除了巨大的隱患。但是在朱棣去世以後才過了25年,1449年瓦剌部又捲土重來,明朝遭遇土木堡之變,從此由鼎盛開始轉向衰弱。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想知道朱棣為何要掃北首先要搞明白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並且當時處於一個什麼國際環境。

首先,朱棣是一個歷史上少有的偉大君主,軍事天分和指揮水準極高,在同時代基本無人出其右。他雖然當上皇帝,但是屬於奪權篡位,不少人背後戳脊梁骨,所以他要極力證明自己的英明偉大,就必須做出偉光正的歷史性功績。

其次,朱棣本人是非常熱愛戰爭的,從小就和大頭兵混在一起,不愛讀書做學問,喜歡舞槍弄棒。甚至在他五十多歲高齡時還親自帶兵衝鋒陷陣,手刃敵人。

再來看國際形勢。當年被他奪走皇位的建文帝朱允文並沒有確鑿死亡,不論這個好侄子在哪裡,總是一顆定時炸彈,必須把能夠威脅到自己以及子孫統治的外部強鄰幹掉,朱棣才能安心。

而且,朱棣時期蒙古勢力客觀上還比較猖獗,騎兵機動性極強,經常在邊界幹搶劫生意,朱棣從小欺負別人,從來不肯吃虧,自己身負絕技,又怎麼會讓小小的一幫蒙古兵欺負?(ง •̀_•́)ง


清晨五點半JamesBai


確切地說,明朝並沒有把元朝滅亡,只是把元帝國的漢地部分佔領了而已。

因此,終明一朝北方的威脅一直是困擾明朝的存在,因此明王朝的歷代帝王都把防禦重點放在北部地區。

明成祖篡位前的封地正好是直接面對蒙元,因此出擊是必要而且是唯一的選擇。正所謂最好的防禦是進攻。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朱棣本人確實雄才大略,不然也不會有後面的靖難之戰。


看電影的仙人


原因是北方元殘餘勢力韃靼、瓦剌,兀良哈部常年的侵擾內地嚴重的破壞了內地的農業生產擾亂、百姓生活。使得民心動盪,北方元的殘餘勢力各部野心極大窺視中原影響到中央政權統治地位。所以必須行之有效的解決邊患問題,朱棣對內統一認識堅決通過軍事打擊解決邊患問題。

他的皇位算是篡位而來,也許掃北也有點分散大家對他篡位這件事的分散


雙子叮叮


燕王朱棣非池中物,但是這樣一個梟雄讓它給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叩頭下跪,俯首稱臣?他是不甘心的,但造反得有理由啊!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所以掃北只是為了給自己的行動找一個藉口!


玖易飛揚


自古以來,皇帝要坐穩江山,先得掃除最大的絆腳石,到了朱棣當皇帝,才35年,外部殘餘勢力主要是大元,是相當大的威脅,而且朱棣是一個文武兼修的皇帝,考慮非常周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