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中小學老師評職稱能調動老師的積極嗎?

用戶阮泗川


就目前的教育實踐來看,中小學教師的職稱似乎並沒有在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方面起到多大的作用。國家在教師隊伍中設立職稱制度的初衷,是想在教師隊伍中形成良性競爭環境,激發廣大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但隨著職稱制度的深入推進,似乎在實施的國儲中出現了與初衷相左的現象,甚至在教師隊伍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要求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

網友一:教師職稱的設立是為校長等領導謀福利的,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講,根本不會得到什麼實惠,我們就盼著早點將職稱取消,別再給我們繁重的教學任務上再添堵。

網友二:全鄉鎮一共一百多號教師,副高級職稱就十個左右,我們得什麼時候才能輪到,現在已經工作十年了,別說副高級職稱,就連中級職稱也沒見在哪啊!看來那些職稱根本就不屬於我們這些只知道幹活的老實人啊。

網友三:還有兩三年就退休了,自己的學歷不高、職稱外語、論文等也沒有通過,並不是不想去考,因為年齡太大了,實在是有心無力。別說現在沒有名額,就算是有名額,咱也不可能聘上副高級職稱了。算了,也不去想這些事兒了,就想著當好這兩年班,退休享福去吧。

我們從網絡上教師們對職稱的各種看法來講,確實存在不小的爭議與不滿。目前教師職稱評聘制度存在的問題是不少,必須儘快進行改革和完善相關制度,以確保認真工作、教學成績好的教師能夠儘早聘上職稱,享受到職稱紅利。


東愛雨小公


不能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但可以調到行賄受賄積極性。職稱績效猛於虎,少勞多得管理成本高企的教育體制一定會走向終結。

職稱改革的方向是淡化乃至取消,國家層面只認可為社會的服務年限才是國家教師待遇的終極目標。

我是一名年屆不惑,任教32年的初級教師。依自己對近20年的職稱評審實踐和觀察,我的結論是:職稱和績效的操作社會收益為負——但凡行政管理者都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搶了高級頭銜,但凡績效必是體現官效最準確。在編教師早已經把不教書當成榮耀的最高境界。

如果任由現今的職稱績效制度強化,這種多勞少得少勞多得的分配製度,必定是以一線教書為恥,非教學人員進一步擴張,遲早會毀了教育本身。

依筆者看來,取消職稱才能減少尋租腐敗和人員浪費/職稱抑或由民間行業機構評選成為一種榮譽稱號。

為了鼓勵教師終身從教,應當大幅度提高教齡津貼。在學校應依周課時發相稱任課費,依班級人數發可觀班主任津貼,使當前學校排課難、班主任沒人願意當得到緩解。這樣一來,老教師靠資歷收入不低,年輕教師靠挑重擔提高收入。教績的好壞可以通過年終獎多等次差別實現。對後勤保障可以充分實現社會化服務,實在無法剝離的應嚴格其佔比量(以班主任工作量為參照)。


潛規則為王


關於中小學老師評職稱的問題,已經是困擾中小學老師多年的問題了,不但不能提高老師們的教學積極性,反而會讓老師們對教學失去興趣和熱情。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中小學教師的職稱評定是有指標限制的,夠資格評職稱的老師多,指標少,這樣就會導致一些人會走捷徑,引起職稱評定中的不公平存在。大多數領導們那些沒有教學能力的親朋好友優先評職稱,從而使得一部分有能力的老師怨聲不斷,從此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就失去了往日的熱情。

2、一旦評上職稱的老師,大多都覺得反正職稱已經評上了,也沒必要再拼命教學了,因此在教學上也放鬆了自己,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3、沒有評職稱的老師們也在看,覺得評職稱就是要巴結領導才能評上,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討好領導上了,也沒有心思鑽研教材、認真教學了,這樣也導致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總之,由於現在的職稱是跟工資掛鉤的,工資差額還比較大,導致了評上的覺得已經高枕無憂了,沒有了教學熱情,沒評上的沒有希望,幹勁不足,每到評職稱的一段時間,所有的老師都會把主要心思都放在評職稱這件事上,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所以說,中小學老師的職稱評定,已經成了阻礙教學質量提高的絆腳石。必須要通過改革來解決職稱評定的問題。


啟點志願高考諮詢


不能、不能、不能。中小學教師評職稱不能調動老師的積極性。
看看這血淋淋的教訓,你覺得職稱能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嗎?

我們這裡現在職稱的三塊入門磚是:優秀課題、優秀教師、優質課。

就單單看這三道門檻,你覺得對老師的教學有什麼提高和幫助嗎?對老師的積極性有所影響嗎?
就說優秀課題:
課題對老師的教學有幫助嗎?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各位:沒有絲毫幫助。我曾經為了職稱報了一個課題,然後從網上東拼西湊找了許多材料去複製粘貼,然後在評定過程中撒了點面,於是就獲獎了,嘿嘿。大家也可以搜一下某寶,做這個課題買賣的大有人在。這樣的東西對老師的教學有提高嗎?這樣耗時耗力又耗錢的過程對老師的積極性有提高嗎?

至於那個優質課,有誰不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打磨,試講然後才拿到檯面上去的?
也就這個對教學有用,可是,又有哪個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真的像優質課那樣自帶演出性質,而不管學生的接受程度呢?

至於那個優秀教師,呵呵呵呵呵😊!
職稱制度有它不可取消的特性,但是也有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緊迫性。


鑫鼎賽亞


若說積極性,還真調動了許多。拍馬務虛,投機鑽營,尋租腐敗灰色產業鏈,真是快馬加鞭。幾十年中,借評職稱細化分工管理東風,逃離講臺的人力擴大了幾十倍。80年代初,每週上20節課的老師佔比75-80%,如今每一週上15節課的教師佔比僅45-50%.整個教師隊伍中用於教學的人力也就在20%上下吧,全是些務虛的“痕跡工作”讓一線教師疲於奔命。

為升職稱相互拆臺擠兌早已經司空見慣,往日知識分子之清高尊嚴蕩然無存,說謊拍馬、投機取巧之能事蔚然成風。評上者一勞永逸坐等退休誰也休想讓我挑重擔;評不上者怨氣沖天得過且過只願當撞鐘的和尚。

說職稱能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那真是笑死閻王爺了!調動了拍馬務虛、投機鑽營積極性,倒還不虛。造成全社會人力資源浪費,這千真萬確!規則應該假定都是貪婪逐利者來操作,規則才能管住魔鬼。讓高喊不謀私利的來運作職稱,與公平效率進步的社會只能漸行漸遠。


來吧炫彩


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積極性?以前不曾有,現在不存在,將來也不會有。

若說積極性,還真調動了許多。拍馬務虛,投機鑽營,尋租腐敗灰色產業鏈,真是快馬加鞭。幾十年中,借評職稱細化分工管理東風,逃離講臺的人力擴大了幾十倍。80年代初,每週上20節課的老師佔比75-80%,如今每一週上15節課的教師佔比僅45-50%.整個教師隊伍中用於教學的人力也就在20%上下吧,全是些務虛的“痕跡工作”讓一線教師疲於奔命。

為升職稱相互拆臺擠兌早已經司空見慣,往日知識分子之清高尊嚴蕩然無存,說謊拍馬、投機取巧之能事蔚然成風。評上者一勞永逸坐等退休誰也休想讓我挑重擔;評不上者怨氣沖天得過且過只願當撞鐘的和尚。

說職稱能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那真是笑死閻王爺了!調動了拍馬務虛、投機鑽營積極性,倒還不虛。造成全社會人力資源浪費,這千真萬確!規則應該假定都是貪婪逐利者來操作,規則才能管住魔鬼。讓高喊不謀私利的來運作職稱,與公平效率進步的社會只能漸行漸遠。


逢時而生


一些人認為取消職稱又回到大鍋飯,幹好幹壞一個樣,這種說法是荒謬的,也是站不住腳的。首先職稱制度並沒有解決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真正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恰恰相反,一樣的工作不一樣的工資待遇,偷工不同酬,多勞不多得,違背了現行的分配政策,由於高級職稱和中高級職稱工資差距過大,又由於高級職稱名額限制,申報評審的過程不嚴謹,不合理,有太多的人為因素,充斥腐敗造假等不正之風,許多有能力,有水平工作業績優秀但不善於搞關係的教師擋在門外,流汗又流淚,也極大的挫傷了許多教師工作熱情,也損害了黨的形象。目前學校也和一些機關單位,國企等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人浮於事,不思進取,不務正業的人,那是體制問題和管理問題造成的,為什麼私營企業很少有這種現象?國企和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國家的政策和資源的壟斷,如果國家全部放開,允許私營企業和國企,公辦學校公平競爭和發展,那麼全國還有幾所公辦學校能站穩腳跟,生存和發展下去呢?


用戶92764109636紅巖


不能,因為在職稱評審過程中,都是有套路的,評上職稱的老師95%的人沒有沒評上老師的事業認真,都是些整個禮拜沒什課的校長領導等,而每個禮拜二十多節課的老師根本別想,所以,評職稱不但調動不了老師的積極性,而是打擊教師的積極性。


忍怒裂心燃滅誼


如果反過來想,不評職稱你怎麼看。大家都吃大鍋飯,蹭工齡,二年加一級,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時優也不評了,更好。只要不開除,你幹再差,照樣晉級,我幹再好,也只晉級。教師旳頭腦裡只有量的概念,沒有質的意識了。早晚自習無人去了,斑主任費不高無人當了,學生思想工作,軟工夫,更無人做了,課外輔導費力不討好,蠢子去幹吧……學校還有許多良心事誰去做?最後,“劣幣驅逐良幣”,師將不師,校將不校了。

舉張評職稱沒有促進學校工作的,大多是競爭性不強,業務水平一般,又缺乏自知之明的老師。這樣旳老師如果思想偏激一點嫉妒心強一點就會生出否定職稱的想法,生出評職稱不公平的念頭。

其實,評職稱是有不公平的地方。但它的方案百分之九十還是公平的,有那麼些條款可能對你不公平,但對別人來說是再公平不過旳了。比如當班主任這一條是加分的,你沒當少了2分,另一人,別的項目或許比你少1分,但他當了班主任,總起來比你又多了1分,他評上了,你掛了。因此認為不公平,班主任分值太高了啊,班主任拿了錢就不要加分了啊,各種不公平都冒出來了。就是不怪自己沒當班主任,而且也知道班是加分的。

總而言之,學校職稱是要評的,當了老師這關是要過的。就如騎上了老虎背,該闖的關是要闖的。真的想輕鬆,自由,就不要計較職稱高低,一個月也就3-5百塊錢。什麼事不管,下課走人,作業不改,試卷不評,憑印象給分。每校都有那麼一、二人。你願意作這樣的老師嗎?


胡雪生1


破壞老師團結,本來就有文人相輕,再把職稱評聘作為釣餌,流氓行為,流氓作風在職稱評聘中大行其道,互不讓步,簡直弄得學校烏煙瘴氣,要麼去掉不評,要麼設置成軟件,照本宣科式,把人為因素降低到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