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五附院成功開展多影像融合引導下皮穿刺肝癌納米刀消融術

多影像融合穿刺導航系統能夠將CT/MRI影像資料與術中實時超聲完美融合,將不同影像檢查的優點結合起來,更精確定位腫瘤及周邊結構,是一種全新的影像引導定位系統。

鄭州大學五附院肝膽胰腺外科,自2015年12月省內率先引進納米刀腫瘤消融技術至今,已成功實施60餘例納米刀消融手術,臨床療效十分滿意。近日,肝膽胰腺外科再次將微創手術提到新的高度——引進多影像融合穿刺導航系統併成功實施一例高危部位肝癌納米刀消融手術。

患者孫老先生今年67歲,患有乙肝25年,7個月前體檢時發現肝癌,曾接受肝癌射頻消融術治療,本次複查CT提示肝癌復發,且病灶位置極為特殊,位於門靜脈右主幹的右前支、右後支分叉處,與血管關係緊密。李曉勇主任醫師閱片後,召開科室病例討論會,詳細討論手術方案。第一,腫瘤侵犯血管,如手術切除,風險極高,需要切除右半肝,病人肝硬化程度很重,切除右半肝後會出現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第二,腫瘤消融,傳統的消融方式如微波消融、冷凍消融、射頻消融等,優點是技術成熟,但熱沉效應會使部分能量損失造成腫瘤消融不徹底,而且會損傷腫瘤附近血管及膽管,易造成術後膽瘻及腹腔內大出血。

經過科室術前討論,考慮到以上兩種傳統手術方式風險高,病人一般情況差,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於是決定在多影像融合穿刺導航系統的引導下,為患者實施經皮穿刺肝癌納米刀消融手術。該導航系統能夠將多種影像手段融合,術中彩超實時引導,精準穿刺腫瘤,實施消融。

鄭州大學五附院成功開展多影像融合引導下皮穿刺肝癌納米刀消融術

▲ 多影像融合穿刺導航系統確定腫瘤位置

2018年11月20日上午9點,手術如期進行,李曉勇主任團隊在麻醉科胡強夫主任團隊,超聲診斷科楊青主任團隊縝密的配合下,克服種種難題,通過術前增強CT與術中實時彩超融合引導,精確定位腫瘤位置,嚴密佈針,精準穿刺,納米刀消融時間約3分鐘,術中彩超提示腫瘤消融徹底,效果滿意。

鄭州大學五附院成功開展多影像融合引導下皮穿刺肝癌納米刀消融術

鄭州大學五附院成功開展多影像融合引導下皮穿刺肝癌納米刀消融術

▲ 納米刀穿刺針

多影像融合系統引導下經皮穿刺納米刀消融術是真正的微創手術,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注:應用一系列的圍手術期優化處理措施,減少手術應激反應及併發症,加速患者術後康復)一致,術後第3天,患者即康復出院。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微創技術大大減少了病人痛苦,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

鄭州大學五附院成功開展多影像融合引導下皮穿刺肝癌納米刀消融術

▲ 經皮穿刺納米刀消融術後的傷口

鄭州大學五附院成功開展多影像融合引導下皮穿刺肝癌納米刀消融術

▲ 傳統開腹手術的傷口

鄭州大學五附院肝膽胰腺外科率先在省內開展在多影像融合穿刺導航系統引導下的肝癌納米刀消融術,開創了省內該領域的先河,納米刀消融技術與多影像融合穿刺導航系統的完美結合,是一種治療高危部位肝惡性腫瘤的全新方式。

科普

納米刀是一種全新的腫瘤消融技術,它通過釋放高壓脈衝在腫瘤細胞上形成納米級永久性穿孔,使細胞快速凋亡,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凋亡的細胞碎片。

納米刀的優勢

1.消融時間短,一般不超過5分鐘,經皮穿刺的納米刀消融術,創傷小、恢復快。

2.治療區域的血管、神經等重要組織得以很好保護,尤其適用於特殊部位的高風險腫瘤手術治療。

3.治療徹底,消融邊界清晰,複發率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