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該何去何從?

工地最帥小夥


謝約,正好小編在一所農村支教,對農村學校有所瞭解。

先說說我所在支教學校的情況:學生有70多人,正式教師兩人,九月初開學,因為學校師資嚴重不足,約有半個月沒法開班,有的班學生上課時間沒有老師,不少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只能組織村民到教體局鬧,還發視頻到網上。這樣一鬧,問題稍微強點,中心校馬上到派幾個中層幹部來臨時代課,教體局答應調兩位教師過來。後來學校請了四位代課教師,工資由本村的一個建築老闆私人發放。調來的只有一個老師,另一個聽說不願來,到鎮一所中學去了。

現在城鄉學校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學校的學生急劇減少,有的學校聽說只有幾個學生,老師也不願意留在偏遠學校。而城鎮學校人滿為患,有的班級學生人數超百人。一少一多形成鮮明對比,都給教育帶來困難。偏遠學校生源流失嚴重,師資不足,條件簡陋,教學資源匱乏,情況堪憂。

國家教育部門已經引起高度關注,提倡均衡發展,讓所有的孩子得到一優質教育。希望教育均衡發展儘快得到落實到位,解決偏遠地區孩子教育困難的問題。




永恆的桃花源


謝謝!我可能回答不好這個問題。因為種種原因才使農村學校失去了學生。下面圖片中的農村小學,全校五個老師四個學生。昨天放學,我看到還是,四個學生。這所小學歷史悠久,你看到的學校大門是民國時期的標準大門,很少有了。這樣有歷史的學校只有四個學生,無奈吧!

城鎮化建設,家長都進城了,老師也進城了。學生留在農村是不可能的。你無論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的師資水平,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沒有生員了,你還耍什麼!

也有逆流而上的家長。我給你講個今年八月的事情。你可能會笑,笑了以後你再想一下,他的做法是超前還是落伍了。我有一個朋友從省城到我承包土地的農村,我這裡距城區二十公里。一週我來這裡勞動兩天。他找我是讓我幫忙租一個農家小院,再把自己小兒子(上三年級了)轉到這個村莊的小學上學。我當時就感覺他“發燒”了,並且“燒”不輕。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想給孩子減輕壓力,增加孩子的童趣。就這兩個理由。我理解他的意思了,但不知這樣不如流的做法是否正確,會不會害了孩子。後來他嫌我在的村莊小學生員少(全校就四個學生),孩子沒有玩的朋友。就到距省城十公里的另一所小學了。他前幾天講,這樣做孩子很幸福。我這個朋友是一位高級工程師,我不敢評價他的做法是否正確。如果家長都象的想法,農村學校成了香餑餑了。

農村小學何去何從,我感覺可能要整合了。整合的條件是,只要有生員就會有學校,第二方便農村孩子就近入學。距離近的小學可能要合在一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呢!

下圖是此校保留的老大門。就修的大門和教學樓不比城裡差。



柯子28


在當今社會,由於我國山區耕地面積小,農業經濟效益低,導致很多孩子的父母親均雙雙背井離鄉打工,來補貼家用。由於孩子重要的人生教育階段缺乏父母的管教,造成孩子的品行極差,光靠學校教師的力量很難糾正,孩子相當難管,行為習慣糾正不了,想把成績搞好完全是天方夜譚。由於鄉村條件比城市條件差,導致年輕教師不願來,即使來了也不安心,年輕人只是以此為跳板,隨時有離開的可能,導致苦苦堅守的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他們年邁體衰,知識層次老化,對新的多媒體教學非常陌生,完全適應不了新的教育趨勢,這樣下來,最終結果是城鄉教育水平差距是越來越大,一些有條件的家庭把學生通過各種關係弄進城裡就讀,造成優等生源的流失,這樣一來,鄉村學校的學習氛圍越來越差,根本看不出好大希望。當地政府應該做到一下幾點:首先,大力發展當地經濟,利用城市產業下鄉的趨勢,招商引資,為農民工拓展就業渠道,讓農民工實現家門口就業,讓孩子的父母和學校老師共同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第二,營造曾師重教氛圍,讓年輕人呆的住,留得下,在評職晉升方面向年輕人傾斜,鼓勵年輕人脫穎而出。第三,鄉村教育管理者公平管理,公平競爭,少打內耗,注重教學團隊的打造,加強對教材、教學和學生的分析,把握考點和題型研究,層層把關,做好校際交流。第四,國家應儘快立法,嚴格規定教師對孩子的懲戒權力,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畢竟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遇到師生糾紛,立法機構應積極介入,維護教師權利。


天山怪客3


城鎮學校人滿為患,一個班級70-80個學生,一個年級段就有10幾個班,而農村學校則是所剩無幾,一個班級才10多個學生,很大一部分學校年級段不全。雖然近幾年國家對農村教師的政策越來越好,但生源的減少,教師的流失卻是愈演愈烈。

鄉村教育該何去何從?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1、學校佈局要合理,不可輕言撤校合併,造成一些小學生上學距離增加。學生應就近入學,可以考慮劃片區招生。既然城市可以劃片區,農村小學為什麼不行呢?劃了片區要嚴格落實招生政策,不能無序招生,亂招生,特別是部分師資條件好的城鎮學校。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實驗小學一年級計劃招生6個班,每個班級45人,結果招生了12個班級,每個班級80人左右。如果是這樣發展下去農村小學談和發展?相關部門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視而不見。

2、要能留得住優秀老師,合理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差距不斷加大,城市各方面的條件比較好,很多農村教師走向了城市。如果能夠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加大農村教師職稱傾斜,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質量,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有人會說老師有寒暑假,工資已經很高了,其實老師寧願不過寒暑假,能把工資漲上去。在這裡我也希望不瞭解情況的朋友不要一味的羨慕老師的寒暑假。我的地區老師工資大部分一個月所有項目加一起4000左右,發到卡里的工作3500左右,還有一部分人低於這個數值。如果是一個男教師你認為他能養家餬口嗎?當然不排除有些地區比這個高。

3、提高教師素質,合理分配教師資源。國家政策支持下鄉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然而,師資的差距卻改觀不大。要解決鄉村學校生源不足的問題,我認為老師是根本。農村教師在接觸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學技能方面有所滯後,所以應該加大對農村教師培訓力度,提高農村教師各方面素質。農村學校學科教師分配不平衡,特別是音樂、美術、體育、英語、科學這幾個科,一般會有語文老師代課,當然這個只是我們當地的情況,但是不管怎樣這種現象是存在的。

最後,希望國務院頒佈的《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能夠落實到位。

歡迎大家討論一下,你所在地區的鄉村教育現狀。


我的宋老師


鄉村教育,相比於城市教育,無疑落後很多。

原因有二,一是教育設施落後,二是師資水平落後。

如果讓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起競爭大學錄取名額,顯然鄉村教育處於不利的地位。

鄉村教育何去何從?

我認為應該主抓兩點:一是人品培養,二是技能教育。

首先要把孩子培養成“人”,從最基本的人品開始培養,養成正直、善良、誠信、友愛、團結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行為舉止文明得體。

總之,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好人”。

另外一點就是要多抓技能教育,少學一點數理化課本知識,多學一點生活技能,生存技能,交往技能。比如做飯洗衣的生活技能,學會基本的勞動技能,學會與各種人打交道的交往技能。

總之,實用技能讓位於課本知識。

有人會說會說少學課本知識就更考不上大學了。

確實是。但是對於絕大多數鄉村孩子來說,和城市孩子競爭,就不能用文憑來競爭,只能在情商、人品、動手能力上競爭才有勝算。


素質的革命


當今中國🇨🇳的農村教育面臨著三大難題:

第一是農村城鎮化,大量的人口向城鎮集中,農村生源也就順勢而為集中到城鎮!

第二是農村教學環境條件艱苦,留不住學生,更留不住教師!

第三是農村教師繼續教育條件不具備,職稱晉升,工資收入,子女升學,住房條件,就醫養老同城鎮教師差距太大!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

第一是城鄉學校合併,一體化管理和發展!教師輪崗,貢獻均衡!學生和教師及領導自由流動!

第二是改善農村的辦學條件,縮小城鄉差距!

第三是經濟上補貼教師和學生!

第四是給農村退休教師提供在城市養老的待遇和條件!


綜改1


鄉村教育是歷屆黨委和政府最頭疼和無奈的事情,國家花大力氣剛剛解決全國各地教師師資的問題。隨著各地的民辦教師和代課老師相繼退出教育舞臺,各地的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山區(欠發達地區,大小涼山,革命老區,康巴藏區,黃土高坡,滇黔地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的基礎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艱難困苦。各地的人居分散和城鎮化不斷提升,邊遠山區貧困地區的適齡兒童留守兒童的基礎教育薄弱是不好處理而相對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偏遠貧困山區的生源分散不集中,偏遠村小鄉小的遷建合併,直接影響到政府教育主管決策部門對偏遠山區貧困地區教育的投入和師資的安排,隨著國家對教師隊伍的投入逐步加大,師資力量有所提高。邊遠山區貧困地區的基礎條件無法適應教育和教師有利的發展,農村特別是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區域存在著基礎教育的出現真空和投入的嚴重不足。建議各級黨委政府放寬對偏遠山區貧困山區的基礎教育的設置和設施的投入,有關部門對偏遠山區貧困地區的政策性的傾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師隊伍的投入。讓所有適齡兒童都享受到同等教育,所在區域的人口素質,文化教育有所的提升。


明天更美好2019


鄉村教育應該加強網絡教育,名師通過網絡平臺進入鄉村學校課堂,第二是加強大學生志願者進鄉村學校的條件和號召,第三是要發動社會上教育領域內優質團隊志願進鄉村學校。


創盟雲


讓鄉村教師安貪樂道吧。


曉風殘月190832152


隨意時間的推移,也許鄉村教育會消失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中,從出現到發展,從發展到興盛,又慢慢的從興盛到沒落。是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再也看不到鄉村學校,因為人走了,學生沒了,老師都就不需要了,鄉村教育也沒了存在的理由,消逝在歷史的塵埃中,變成了回憶!所謂存在即合理,消亡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