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彈群VS.美國激光武器和軌道炮,鹿死誰手未可知!

中國導彈群VS.美國激光武器和軌道炮,鹿死誰手未可知!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25日報道,美國空軍擁有超過5,000架各種類型的作戰飛機,從而對其他所有的競爭對手形成了無可匹敵的優勢。而美國海軍則憑藉3,700多架作戰飛機和273艘可隨時部署的作戰艦艇成為了目前實力最強大、技術最先進的海上力量。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任何國家想要在全球範圍內,以軍事手段挑戰美國並取得勝利,無異於痴心妄想。

中國導彈群VS.美國激光武器和軌道炮,鹿死誰手未可知!

但是,美國保持全球實力的基石是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海、空軍基地。在規模有限的地區戰爭中,這些基地極易受到大量精確制導武器的壓制和破壞。如果中國目前部署有足夠多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那麼美國海軍在面對它們的飽和攻擊時,也無法指望自己的艦船能夠絕處逢生。雖然艦船比規模龐大的陸上基地更易於保護,然而目前的技術和作戰理論仍無法彌補這一弱點。

因此,五角大樓必須從根本上重新審視美國目前的導彈防禦系統,否則在未來衝突爆發數小時內,美軍部隊將面臨遭受嚴重損失的風險。但據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能夠在相對較短的距離內對抗大量來襲導彈和無人機的激光武器、軌道炮和電磁武器可能會成為未來的解決方案。

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分析師馬克·岡津格和布萊恩·克拉克在這份報告中稱,“自冷戰結束以來,五角大樓就一直假設對美軍基地及部隊的空襲和導彈攻擊要麼不會發生,要麼其部署的有限防禦能力也足以應對。但是,這些假設現在已不再有效。”

對於美國的軍事規劃人員而言,岡津格和克拉克的報告並無新意。俄羅斯、中國和伊朗都在大力投資研發能夠打擊美國基地的導彈,但中國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北京正在大量生產高精度遠程導彈。

更糟糕的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無法像在歐洲或中東那樣較為靈活地分散部署基地,其在這個地區的基地主要集中在一些島嶼上。而北京已經部署了數千枚巡航導彈和數百枚彈道導彈,這些導彈都可以用來攻擊位於韓國、沖繩和關島的美國基地。儘管美國空軍已經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了“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但是該系統的預定目標是朝鮮為數不多且技術落後的彈道導彈。在面對大量中國先進導彈的攻擊時,保衛美國基地的“愛國者”可以說毫無回天之力。

美國水面艦艇也面臨著類似的威脅。美國的大部分巡航導彈防禦系統都安裝在軍艦上,例如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安裝的“宙斯盾”系統。這個性能強大的防禦性武器系統由先進的雷達、指揮與控制計算機和“海麻雀”、“標準-2”、“標準-3”及“標準-6”等防空導彈共同構成。事實上,美國海軍研製這類防禦系統的初衷是為了在較遠距離上抗擊敵人數量有限的來襲導彈。這就使得“標準”系列防空導彈不僅體型巨大,而且價格不菲。另一個更為致命的問題是,美軍艦艇上的Mark-41垂直髮射系統無法在海上進行導彈再裝填。

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裝載有大約90枚防空導彈。問題是,這些導彈不可能百發百中。岡津格和克拉克在報告中指出,攻擊者只需使用

32枚反艦導彈(總價不足1億美元)便可將一艘美國驅逐艦上總價約為3億美元的“標準-6”防空導彈消耗殆盡,這還是在“標準-6”的命中率達到70%的情況下。只要有一枚反艦導彈能夠命中目標,就可將這種價值20億美元的驅逐艦送入海底,或使其喪失作戰能力,不得不在船塢內進行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維修。即使是倖存下來,它也不得不返回港口重新裝填導彈。總而言之,中國可以憑藉這種戰術逐漸拖垮美國海軍。

中國導彈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鷹擊-18”這種極為致命的反艦導彈。中國新近裝備的這種導彈射程可達290海里。在大部分時間裡,它都以

0.8馬赫的速度飛行,而一旦進入敵艦防禦武器射程內,就會將速度陡然提升到2.5馬赫,從而使敵艦難以追蹤並摧毀它。然而,有一種方法可以阻止中國導彈在西太平洋對美軍進行致命打擊,但這還需要數年的時間和大量的投資。

從這份報告中得出的結論主要是,美國再也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遠程導彈攔截系統會按照預期的那樣發揮作用。相反,岡津格和克拉克建議應將戰術策略和能發射高速制導炮彈的電磁軌道炮、防空激光武器等新技術結合使用。為了降低受到打擊的風險,這個報告建議美軍應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分散建立新的基地並強化現有基地的防禦,迫使中國使用體型更大、射程更遠也更加昂貴的武器。為了能將這類武器摧毀在發射裝置中,岡津格和克拉克希望美國裝備大量能夠穿透中國防空系統的無人機和隱形轟炸機。同時,美國也不必放棄防空導彈,只是不能完全依賴各種射程更遠、更加昂貴的衍生型號。電磁武器的研發成本極高,因此它們可能不會像激光武器、大功率微波武器和可以密集發射的中短程導彈那樣大量裝備部隊。

如果這一設想得以實現,那將是五角大樓在反導防禦系統概念上的重大轉變。目前,海軍艦艇在受到攻擊前的幾秒鐘內,會使用“密集陣”等近防武器抗擊來襲導彈,但這也是最後的防禦手段了。這份報告提出了一個幾乎完全由短程武器組成的網絡化防禦網,其中的軌道炮和價格較為低廉的導彈負責抗擊中程目標。激光武器不僅可以使防禦方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對抗大量的來襲目標,而且再也不用為彈藥不足而發愁了,因為只要能夠提供持續的電量,這類武器就可以進行無限次射擊。但電量問題只是相對於艦艇而言,陸上基地則不必過多地為此擔心。這一設想是否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目前尚不得而知,除非戰爭真得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