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會二年級的孩子做鐘錶題?

溫歡1


二年級認識鐘錶,實際上是有個認知過程的。時間概念的認知,半點整點,再到分秒 。所以孩子沒有具體經驗,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

不理解何談做題?我們教育往往過多消耗孩子腦力,比如強記硬背,而忽視從生活中去累積認知經驗。為此王老師一年級趣味數學專欄,增加了很多數學實踐活動,針對鐘錶認知,製作了( )的一天實踐模板,讓孩子認知時間的同時,懂得時間和他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低年級孩子需要大量情景導入,這樣也是為了喚起孩子的經驗。知識不是你教的,而是孩子通過自己經驗內部消化的。以下知識點詳解,供您參考!

選自王老師一年級趣味數學專欄

鐘錶數學

基礎知識點

單位換算

基礎概念掌握明白了,剩下就是勤加練習,在練習中逐步運用60進制來思考解決問題。所以又引出了十進制,數位等知識概念的理解。附小學單位換算關係,供參考。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一學堂王老師


上二年級孩子開始學鐘錶知識有幾天了,昨天邊做著鐘錶練習邊興奮的跟我說:”媽媽,我今天鐘錶題全都做對啦,我好象明白了什麼!“ 看著孩子自豪的小臉蛋我由衷的笑啦。


就在前幾天,還因寫鐘錶作業一臉懵圈被我批評委屈爭辯說:才剛開始學,不會很正常。而且鐘錶很難學。"把我氣得沒話可說。

沒想到短短几天,孩子憑著這幾步驟不僅快速學會,還找回了自已的小自信:


1)認識時針與分針


先教會孩子鐘面上重要的兩根針:時針與分針。短而粗的是時針,時針是個慢性子,走得很慢慢,肉眼幾乎看不見在走動。比較長的是分針。


為了讓二年級孩子最簡單化的識別與時針、分針,秒針的知識建議先不加入。


2)認識鐘面上數字意義


讓孩子瞭解鐘面上分成了12大格。時針走一大格,經過1小時。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總共有60個小格,分針走一小格,經過1分鐘;走60小格,就是60分鐘。分針指向3時,表示經過15分鐘,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刻鐘。


3)認識鐘面上時針與分針關係


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剛好走60小格,走了60分鐘。也就是說:1小時=60分鐘。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對應的數字,就表示是幾點整。比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時,表示1點,以此類推,走完一圈是12個小時。


分針走60小格,時針才走一大格,所以分針一直不停走。當時針指向1時,分針指向6,表示1:30分。


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說,先從整點教,比如:3:00、3:30、4:00、4:30....讓孩子先充分掌握鐘面上的最基本的認讀後,再深化。


另外要特別孩子在書寫時較容易出錯的地方:分一定要寫兩位數。比如:8:00、8:01。

當然在教孩子鐘錶知識時,一定要用比較大刻度鐘錶模擬物作說明,因鐘錶是60進制,要理解起來會有些困難,用實物作講解,孩子理解的障礙也會大大降低。還要明確讓孩子知道:時針與分針都是順時針走動的。


依照這個簡單易懂的方法學起來吧。不知對於鐘錶認識學習,是否還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歡迎一起來討論唷。


作者:南腔北調。頭條育兒領域達人,業界精英。在育兒同時,寫走心文章,願為後來者鋪路搭橋,攜手同行。


對此問題你還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點贊、轉發,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育!


有書教育


我也是二年級家長,也談談孩子怎樣瞭解鐘錶

重點是讓孩子掌握鐘錶的常識,我給孩子總解了幾點

1.(時針短,粗;分鐘長,細)

2.(1小時是60分)(半小時是30分)(一刻鐘是15分鐘)

3.(鐘錶有12個大格,1大格是5分鐘)

4.(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走一圈是12小時)

5(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1小時)

(孩子看分針指向幾,從鐘錶數子12開始數格子,利用剛學過的乘法,5乘幾算)

這是我給自己孩子的方法,現在孩子基本上懂了!


憂鬱哥A


先放上幾張二年級鐘錶問題的習題吧(因為有點多,就沒用“排版模式”,圖在回答的最後)。

我在教孩子學數學的時候特別注重“實物演示”,無論是方位還是長短又或者是距離還有人民幣,當然也包括學鐘錶的時候我都會給孩子進行實物演示以加深理解。

比如我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教會他如何去讀指針鐘錶的時間。隨著孩子對“算術”掌握的水平越來越好(幼兒園階段已經會大數乘法),我開始給孩子將“十進制”,“二進制”以及鐘錶的這種“六十進制”等等。為此我還專門又買了一個鬧鐘,用來演示60秒之後的變化等等。

這裡特別分享一個心得:我給孩子講數學的時候特別注意“量”的概念!也就是我很多時候是“不規範講題”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會給孩子帶著單位去講題:例如5個+5個=10個;5個×5=25個……並且同樣會儘可能的用實物給孩子演示,因為我想讓孩子感受到的是“量”的變化,而不是“數字”的變化。

至於數學的“抽象”這兩個字,我是在孩子已經四年級開始學C++編程的時候,才給他講到底什麼是“抽象”。

結合實物的好處就是孩子不會依賴記憶,而會很容易的從物理的變化上感受到量的變化,這樣會更加容易理解“過程”。

不光是時鐘,實際上大小、長度、方位、錢等等都是可以參考這種方式的。題主可以試試,我認為還是非常不錯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一點對於很多小孩子來說確實有一點難以理解,一般是從兩種方法去講解的。

第一種就是整點法。就是去找現在時間的上一個整點或者下一個整點。

比如4:47分,經過38分鐘後是幾點?

先找4:47的下一個整點是5:00,從4:47到5點需要13分鐘,總共是38分鐘,還需要38-13=25分鐘,那麼5點後再過25分鐘,就是5:25分鐘。

如圖所示:

如果是往前推算,比如現在是4:15,那麼43分鐘之前是幾點鐘?

仍然採用整點法。即4:15的前一個整點是4:00,這段時間是15分鐘,還有43-15=28分鐘,那麼拿一個小時出來,4-1=3,一個小時60分鐘,用60-28=32分,那麼就是3:32。

第二個方法就是直接相加減,滿60進1,即增加一個小時,不夠減就借一個小時換成60分鐘。

仍然以上面的兩個例題例:

4:47分,經過38分鐘後是幾點?

47+38=85,85-60=15,因此4+1=5,最後是5:15

現在是4:15,那麼43分鐘之前是幾點鐘?

15-43不夠減,那從4裡面拿一小時出來是60分鐘,一起是75分鐘,75-43=28,即多了28分鐘,再用60-28=32分,因此最後是3:32

這個地方用60-28不太好理解,很多學生都理解不了,需要仔細解釋,時間是往下一點走的,因此我們在知道缺口的時間後,需要讀的數卻是從前面已經走過的時間來讀。

相比較來說,整點法不容易出錯,直接加減法容易出錯,很多小孩比較容易理解加法,不太容易理解減法,所以總是出錯。教的時候我都是主要講第一種方法,整點法理解時思路會更清楚一些,第二種方法偏向於數學計算, 對於時間的理解不夠直觀。因此我比較推薦整點法。


喵二少的中學課堂


我家孩子五歲知道整點和半點,也沒有怎麼教,自己就慢慢會了


駕考車神


首先看孩子能不能夠理解鐘錶,時間的概念。家長做相對的理解方面的輔導,灌輸正確的概念。其次能夠理解題目之後按照正常的解題思路就可以幫助孩子做題


老金講乾貨


有個繪本故事《時鐘的書》兩本,專門講這個的,小年齡段可以看看,更形象的認識


__y4011481


😂二年級還真不知道怎麼辦。我孩子5歲多一丁點。明天我問問她會不會。我猜她應該都會看了。😳二年級不會看錶???


3502199


二年級孩子對鐘錶的認識不能要求細緻,只能從概而論、從簡單開始。1,首先認清6點、12點。2,再認知正點、幾時半,剛過幾時,快到幾時。3,多加練習、熟能生巧。4,日常生活中的講解,加入孩子玩耍和看電視、玩遊戲中介紹,增加孩子的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