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每月生活費1500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魏晉美人


孩子讀大學的時候,家長每個月給孩子生活費1500元,夠不夠?很多老一輩的家長可能會小聲嘀咕——“每個月1500元人民幣還不夠?想當年我們一個月只花……”

這個學期,我的外甥女在我們省的一所二本大學就讀,我大姐每個月給她寄一千五的生活費。第二個月的時候,那孩子打電話告訴我大姐:每個月1500元,錢真的不敢亂花,稍微可以入口的飯菜都非常貴,如果敞開肚子吃的話,每個月的生活費估計不用花費多久就成“月光族”了,因為每個月1500,不用說大手大腳,就是“小手小腳”,都不一定夠花。

孩子就讀大學,一個月生活費到底花在哪裡?

(1)一日三餐至少25塊錢,再加上晚上晚自習之後的點心8塊錢,一個月單單伙食費就990。如果嘴比較饞,飯量又不錯,一個月伙食費估計一千是不夠的。

(2)手機的固定費38元,話費再加上38元,在沒有處對象的情況下,一個月七八十塊錢是跑不掉的。如果社交面稍微廣一點,花費一個月一兩百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3)偶爾和同學聚餐,次數不要太多,一週一次,一次一百,一個月就是400大洋。

(4)每個月買些襪子、衣服、洗衣粉或者洗衣皂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再加上網購一些學習上的物品,一個月保底400塊錢吧。

(5)如果你的孩子是男生,再加上他又在談對象的話,估計上面的那些數據至少要乘以2。

保底估計,大學生不抽菸不喝酒不處對象,偶爾和同學小聚的情況下,在我們地區的大學生一個月的開支大概是:(25+8)*30+38*2+400+400=1866元。如果是正在談對象的男生,那麼一個月的開銷則多不可測。

很多大學生的家庭並不富裕,一個月一兩千的生活費對小康之家而言沒什麼,但對農村貧寒家庭而言卻是不小的負擔。據我瞭解,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採取勤工儉學的方式為自己的生活費“減負”。我認識一位大學生,他的文筆很好,他在一些自媒體平臺寫作,一個月的收益就有好幾千塊錢,最高峰的時候甚至有一萬多塊。他曾對我說,這兩年來他不但沒有讓家長給一分錢的生活費,還偶爾寄一些錢回家。

當然,並非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夠做到憑自己的才華賺到生活費,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誤入歧途,或者被一些詐騙集團所矇騙,最好還是要把足額的生活費按時給孩子,讓孩子的大學生活沒有後顧之憂。


微雨潤苗


大三生在讀,每月生活費1500什麼體驗?沒體驗過!!!從大一到大三,每月生活費都只有1000元的我完全答不出來這該是多闊綽的體驗!

說說我生活費1000的體驗吧!給大家參考參考!

大一的時候沒有女朋友,理科生,班上三個女生,長得都很安全,大一剛開學第一學期還很朝氣,加入社團啊,加入學生會啊什麼的!一學期看透了之後發現學校社團原來大部分都是在苟延殘喘,學生會就是老師的傳聲筒,什麼大權在握,都是狗屁!看清了之後也就都退了。

然後就開始過宿舍的和尚生活,因為沒有接觸女人,所以也就沒什麼大的開銷!平時也都是在學校,一頓飯七塊八塊的,一個月下來居然還能剩下來兩三百塊錢!可以買點衣服啊或者宿舍聚個餐啊什麼的。

平淡的大學生活,不用拍誰的馬屁,不累,但也有些無聊!沒有傳說中的大學生活那樣男男女女出入酒吧,通宵K歌,夜不歸宿,觥籌交錯!由於三流大學重管理的原因,夜不歸宿不準,晚上九點半熄燈,過得比老年人還健康!!!

就這樣無聊燒的慌的我,還在股票開了戶,拿著幾千塊錢生活費(給的生活費是按學期給的,一學期給四五千)投了進去,整天研究k線,做了個光榮的小韭菜!

以我炒股之後沒少吃泡麵的血淚史,告誡大家!如果你嫌錢多,去炒中國A股!!!

然後大二有了女朋友,花銷大了,出去玩一下就好幾百上千,這還是我女朋友很好,不亂花錢,沒讓我買化妝品,買衣服那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但天天一起吃飯我為了面子得搶著付錢吧,週末得出去改善生活吧,碰到假日出去玩就更燒錢了!

一千塊錢生活費半個月就花完了,逼迫得我不得不用各種方法自己掙錢來養家餬口,比如現在就在這兒答這個每月生活費1500是什麼體驗……


狗浩動漫


大學1500元的生活費,生活的會很愜意。

簡述如下:

1.貧困生,生活費400-500元。少數。

2.中等生,生活費500-900元。多數。

3.優等生,生活費900-1500元,少數。

4,特等生,生活費1500以上,少少數。



生活資費標準計算對比事例:

1.貧困生400-500

早餐,一碗粥1元,一個雞蛋1元,一個包子1元,俗稱營養餐。基本3-4元標準。

午餐,一碗很實在的面6元,標準6-8元。

晚餐,饅頭兩個1元,小菜兩元。標準3-5元。

此類三餐雷打不動,雨淋不動,堅決不能超標準,否則月底餓肚子,偶爾還要吃泡麵,饅頭加榨菜(宿舍用餐)。

2.特等生1500

1500除以30天=50元/天

50元/天除以3餐(早中晚)=16.7元/餐



朋友們,這樣對比下來,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貧民一個富翁,一個打工仔一個老闆,毋庸置疑的問題。

經過上述的對比,我從中總結出一個並不是全對的理論。貧困生就相當於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每天要計算自己的生活費,還要保持健康的體魄,還不能影響學業。我想告訴你一聲,他們走出校門絕對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簡單的說都會計劃資金,首先就是財務,懂得如何用最少的錢創造最大的碩果,更加懂得計劃人生,因為這就是我的縮寫版本。



奇怪的是,男貧困生每天都要考慮計劃經濟,而女生即使僅有400-500元生活費,她們也會生活的很不錯,好像是因為胃小,但是我相信減肥有好的身材才是她們女生的追求。

經過上面的基本對比,我想不用我再次強調了,答案已經在你腦海裡,隨時可以脫口而出。


在路上奔跑的行腳僧


不知道題主是嫌多還是嫌少,但是對於我來講,一月1500完全夠用,不會覺得囊中羞澀。

我是一名大四學生,就讀於大連理工大學,每月父親給我的生活費就是1500。

有圖為證,昨天剛轉到支付寶的1500😌

大體說一下消費情況,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學校食堂吃,一天消費25到30,一個月900就足夠了。水果、零食以及偶爾去下館子的費用一個月200到300,偶爾買衣服、買鞋、買藥以及買一些日用品,剩下的幾百塊錢也夠了。事實上我幾乎每個月都會有節餘。

肯定會有一些同學覺得不夠,我大致歸納一下原因:最多的是因為遊戲充錢和交了男女朋友,現在大學裡這兩種現象都很普遍,前者我不是很贊同,畢竟遊戲是一種娛樂活動,玩游泳本來已經擠佔學習的時間了,充錢還要降低生活質量。至於談戀愛的話,就看個人選擇了,畢竟大學生談戀愛也是正當的行為。

另一種就是攀比心重,我最近接觸了潮牌,發現不少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竟然要穿兩三千的潮鞋,問到原因,無非就是“別人都在穿,我也就買了。”



但是不管怎麼講,大多數人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我覺得他們供我們上大學,每個月給1500生活費,已經做到他們能做的極限了。所以如果實在覺得不夠的話,不如想法子去自己掙,畢竟大學生也是成年人了。


小鎮青年說


開門見山,先說結論,以目前的消費水平,大學每月1500的生活費,可以過的蠻體面的了。

本人按浙江一本某大學的生活條件,大致羅列一下需要多少生活費。

1.早飯平均5元,中飯10元,晚飯10元,一個月總計750元。

2.水果一月買4次,一次25元;零食一月買4次,一次25元;總計200元。

3.通訊費50元,網費包月50元,總計100元。

4.生活用品費雜七雜八的統計為每月100元。

以上總計1150元,解決了基本的生活問題,而且吃的已經蠻不錯了,如果你再摳摳,吃的還可以省出一點來。其餘的400元,你可以幹很多事情,比如同學聚會呀、去電影院呀、逛街買點東西呀,都可以了。

所以說,一個普通學生,一個月要有1500元生活費,過的肯定不會差。


阿呆札記


我離開大學校門己經十多年了。雖然,不甚瞭解現在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用,但估計每月1500元在學校應該算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學校學生的生活費應該是主要的。我離校己久。我按在外工作餐下浮的標準估算一天25元,一個月750元。因為我們那時有伙食補貼,估計現在都還有,而且學校伙食團收費肯定低於街面上工作餐。其餘生活必需品,通信費用等750元應該還有剩餘。當然,少數大拋小撒,熱衷於街面下館子的肯定不夠。總之,1500元在大學裡應該過得無憂無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等水平,相比於農村山區大學生每月五六百元的生活費已是天堂。



削你飛刀


當年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學校獎學金是16000元,學費是10000元。

扣完學費,差不多還剩500元/月。

後來我又去外面實習,200/天,我一個月一般出去5-7天,差不多能夠掙1000塊。

這也就意味著,我一個月生活費是1500元左右。

那時候我也沒耍朋友,吃飯都是在學校食堂。

食堂很便宜,國家有補貼的嘛。

葷菜有1.75元、2.5元、3元、5元的,素材有1.5、1塊、甚至是0.75元和0.5元的。

我一餐5塊左右,一天差不多20塊。

還剩下八九百每月,

然後我都拿去買書了。

買的書堆滿了書桌到床的整個空間(下面是電腦桌,上面是床的那種)


感覺,就是倍兒爽啊!!


馮起升


上了近五年學了好像沒有一次不超過1500

心疼的抱住胖胖的寄己

但是!!!對於離家太遠的娃兒們!!!

1500真的沒有浪費錢!!

來來來,我們來算一下!

一日三餐在食堂吃的話:早餐¥4(豆漿+包子或餅子)+午餐¥8(兩菜一飯還吃不著好多肉)+晚餐¥8=20元。 一個月算下來600塊。

外面的一頓飯至少10塊,偶爾改善伙食還得再多添100。這就是700了!

一個月在外出去玩兩次,一次算100。一共200塊。

一個月淘寶一次,算女生買衣服,男生給女朋友買衣服好了😂 算200!哎呀好了好了,算你150!哎呀,你要是再講價你女朋友知道你就給她買個100的衣服她會打你的!哎呀好了好了,你不配擁有女朋友😒

如果一週買一次水果或者零食 一個月差不多150!

女孩子可能突然有一天種草了個口紅,眼霜,粉底液的話。好了,這個月可以吃土了😲

零碎物品200(指不定買啥了)這都是迷🌚

以上是滿打滿算,緊巴過日子的豬精小仙女的日常。

👀如果是小情侶的話,不得沒事喝喝奶茶吃吃飯,再偶爾看看電影發現趕不上二路汽車回來只好.....

求贊哦!😍在這裡給您比心了!


全小凝


我兒子上大學就是每月1500,能感覺到是不夠用的。

每天早餐10元,晚餐10元,午餐15元,這就35元了,電話費,上網費,水果費,熱水費,上街車費,買水,飲料之類的。如果偷偷吸菸的自然花銷更大。

遊戲費,聚會,同學來了請客,等等,偶爾自己網上購物,還有分期買平板的費用,基本上1500根本不夠。但我最多再給交個話費,剩餘不管,自己餓肚子也好,打工也好,家裡負擔不起了。



如果,搞個對象,錢怎麼花的都不知道。孩子們沒有經受掙錢的艱苦,不知道來錢困難,花錢容易。所以,錢對他們好像沒有概念。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錢的重要性吧。

除了有錢任性的,富二代的人,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月1500是一個花銷正常的大學生的生活費,不少,肯定是不多。所以孩子們,懂得家長的辛苦,錢的來之不易,就是孝順含辛茹苦的父母。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好好的。如果,用每月1500的生活費換來的是在宿舍睡覺,打遊戲,和朋友胡喝海吃,或者女朋友閒逛,這錢花的實在冤枉。



在走向成熟的大學生活階段,每個人的生活態度應該是有所轉變的,讀書時期,艱苦未嘗不是好事,鍛鍊自己的能力,多少大學生在學校已經賺的人生的第一桶金。

所以只要是父母給的,你自己不勞而獲的就不能嫌少。

靠自己能力賺取的,也要有計劃地去花銷。靠流汗賺取的錢,才倍加珍惜。


漫語慢文


我大一的時候是2010年,每個月的生活費是800——而且是在北京。

當時我爸對我有一種錯誤的估計,覺得一個月800塊錢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已經足夠了,但是他就是沒有想清楚這是在北京,不是在我們家那個小鎮子上,更何況大學生根本就不是他那個只要學習就好了的時代。

不過我也比較硬氣——或者說有點兒賭氣,說的不給錢就不給錢吧,我沒意見,我還就是要看看我一個月最少可以花多少錢。

伙食費的話,每天每頓飯都是一個素菜加四兩飯,一塊二毛五或者一塊五,早飯喝碗豆漿、吃個油餅、來個雞蛋,差不多兩塊錢,有些時候懶得去食堂就乾脆不吃了,所以一個月的伙食費不會超過兩百,然後北京市每個大學生每個月補貼60塊錢伙食費,所以吃飯一個月就一百塊錢多一點。

交通費,基本上沒有。學校是分校區,在郊區,學習也比較緊張,除了有些時候有特別的需要,要到學校本部去的時候,或者要去昌平採購點兒生活用品的時候才會出門,但是去學校本部可以坐學校的班車(就是要等很久,還不一定輪的上),坐公交的話學生公交卡打2折,兩毛錢一趟,也基本上花不了多少強。唯一是地鐵的學生卡沒有什麼優惠,但是那個時候北京的地鐵還是兩塊錢隨便坐,所以也花不了多少。感覺一個月花在交通上也就十幾二十塊錢,學生公交卡充100塊錢可以用好幾個月。

手機話費,實際上就是學校開學時候辦的學生套餐,一個月38還是多少,後來手欠辦了一個當時比較新鮮的聯通3G套餐,發現一下子就手機話費就要花掉將近100了,心疼,沒用兩個月就停了。

零花錢,這個幾乎沒有,當時不喝飲料、不吃零食,好像當時因為覺得壓縮餅乾比較頂餓所以買了一箱,吃了好久。沒買過衣服、鞋子之類的東西,其他生活用品實在想不到還買過什麼,買過吃泡麵的碗筷還有洗潔精?可能一個月就幾十塊錢零花錢吧。

買書,這個是一個花錢的大頭,當時的噹噹網還沒有像現在這麼不景氣,忙著跟京東和亞馬遜打價格戰,所以經常會有那種書籍打兩折然後折上還滿200減100的活動,一時忍不住就總是買,買回來也看,但是看的不是特別勤快,每次搬家的時候搬書都是累得半死。

當時基本上的情況就是每個月800塊錢的生活費一個月還綽綽有餘,為了犒勞一下自己,買了一個Kindle。要知道當時的Kindle可是一個新鮮物件,即便我是班上花錢最拮据的人之一,但是我還是第一個有Kindle的。當時是Kindle3,淘寶上買是1300塊錢——所以你就知道我一個月800塊錢生活費還能夠幾個月省出來一個Kindle是花錢有多節省。

不過一個最要命的問題就是那段時間人特別瘦,半年的時間我直接從160斤瘦到了120斤多點兒(當然,也跟那個時候每天跑步鍛鍊有關),回家過年的時候我媽看到我都以為我得白血病了,我爸說不然就把生活費提高到每個月1000塊錢吧?反正後面手頭上稍微寬裕點兒,吃飯也不會那麼吃了(其實當時的生活費單是吃飯的話是夠的——五塊錢就夠吃的還可以了,只是我賭氣不吃而已)。

再後來就是讀了博士,也算是自給自足了,國家和老師都給點兒錢,也不用交學費,這個時候才算真的是比較自由一點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