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企業才是一個好企業?

且行且珍惜177290328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看舒君(本人)其實探尋過很久,直到自己真正創業帶團隊才自認為有一點小小的感悟。說來慚愧,別說是好企業,以前對企業的概念都是模糊的,只知道國企、私企,甚至都不知道華為是這麼優秀的企業。記得當年去華為面試,到了終面傻兮兮得和大區的負責人在那裡聊創業,聊著聊著到現在為止真的一直在創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那到底怎麼才算是一個好企業呢?估計像華為那樣充滿狼性,大家都擁有股份的企業就是吧。之後接觸到了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老先生的經營哲學:勤勞(腦力加體力的勤勞)樸(儉樸的生活習性)實(實事求是的生活態度),止於至善(經營管理永無休止的合理化),永續經營(這並不是願景,而是社會責任,企業的倒閉其實是對員工、對股東、對社會的不負責),奉獻社會(社會把資源交給企業,那麼企業有義務去回報社會,同樣的社會也會反哺企業)。那時我在想,抱著這樣的思想在做的企業才是好企業吧!之後開始自己創業,看舒君自認為是一個知識分子,公司目標的設計,行為的方式在很多老一輩的企業家看來顯得有些理想化,自身也曾經動搖過,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理想化了,結果發現並不是這樣的。當一個人理想化的時候,大家覺得你是天真,但當一群人理想化的時候,原來理想真的能成為現實!我們逐漸建立了公司的考勤制度,討論了公司的價值觀,完善了公司的接單及出貨流程,瀟灑基金、團建、PK、狼人殺,我們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點點滴滴。慢慢的,我發現了自己理想中的好的企業的定義:在一個公司中員工不是為了上班而上班,大家能同心同德,一起成長,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意義。公司的收益大家能公平分享,在這個公司中奮鬥的同時還不忘記歡笑。希望對你有幫助。





雁群遇上職場


怎樣的企業才是一個好企業?

相信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與見解!

站在員工的角度考慮,一個好企業應具備:

1、優良的企業文化

以人為本、尊重他人、愛護環境、關愛員工、建立起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2、完善的管理體制

明確的組織結構、合理的獎罰制度、獨特的管理方式

3、優厚的薪資待遇(這個最重要)

社保繳納的健全、高水平的薪資待遇、廣闊的發展空間

吃住的滿足

4、人文關係的和諧

領導與員工的間的無縫隙溝通、公平公正的管理方式

站在企業的角度考慮,一個好企業應具備:

1、行業領域的前景廣闊

所屬行業的前景坦途、相關部門的扶持、資金的充裕

2、行業技術水平的領先

領先於世界同行的技術、優秀的技術團隊

3、優良的企業文化

與自然和諧相處、傳承百年的信心

4、高水平的領導團隊

高水平的領導班子、協事共商的工作氛圍、完善的體制

5、優秀的員工隊伍

高技能的人才、高素質的團隊、優秀的個人

以上是個人的觀點,無論如何怎樣,不管是站在任何一個角度考慮,其前提條件是企業在盈利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各方面的滿足與需求!(不乏有些黑心企業,在此不提)

重要的是努力做好自己分內之事,提升能力才是重點!


家是一種信仰


1、給予員工成長的機會,滿足員工的成長性

好的企業不是把人招過來幹活就OK了,現代企業應該具備替員工規劃職業發展道路的能力。這不單單只是升職加薪,也包括培養員工的價值觀、工作能力、技術水平、職業道德等多方面現代職業人的需求。

就算是招聘簡單的配送員,也要培訓他待人接物的禮儀,如何更周到的服務用戶,這能讓他就算以後換了別的工作也能獲得個人的成長。

2、制度像母親,領導像父親

前半句話就是保證員工的個人利益,薪酬、福利得到有效的保證,在制度層面給予員工無微不至的關懷。包括婚喪嫁娶等諸多事宜都要照顧到,有響應的制度保障。

後半句話則是保證員工的發展,比如說針對員工出現的問題能夠實事求是的指出,嚴格要求員工的工作質量。筆者曾經有過這麼個例子:曾經有個領導特別要求編寫報告的格式規範、用詞用句,經常把員工給的文字報告打回去要去重寫。雖然下面的員工很反感,很討厭,但是時間長了之後,旗下員工的報告編寫水平都要明顯高於公司內其他部門的同事。

3、有清晰明確的價值觀及理念的企業

雖然說獲得經濟利潤是企業的第一追求,然而並不能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和方法。舉個例子,生產環節發現旗下產品存在小問題,就算到用戶手裡也不一定發現,並且無傷大雅。此時也能及時改正,保證消費者的利益等等。

張瑞敏砸冰箱就是非常值得稱讚的典故。


科技真探社


一個好的企業的判斷標準和判斷維度有很多,在這裡簡單說幾項。第一方面,企業的方向;第二方面,是否創造價值;第三方面,員工是什麼樣的狀態,也就是說企業對員工的態度;還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先說企業的方向,一個企業處於什麼行業,有什麼戰略方向,以判斷這個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和發展空間,進而可以分析這家企業是否為社會創造價值。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只是在資本的湧動下想圈錢,是否給社會創造價值從來不在意,以及創造的是正價值還是負價值,這個很重要。員工在一家公司的工作狀態就可以反應一家公司的的文化,一家好的公司應該讓員工感覺到幸福,感覺到動力。其實說到底,企業處理的還是人與人的關係,至於產品也是在人與人的關聯中產生的,好的公司會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公司就不會缺乏創造與創新。最重要的是企業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這是一家公司的核心。


家族企業雜誌


怎樣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縱觀我國各大企業,很多企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個問題:老闆員工缺乏幸福感,老闆過勞員工壓抑,企業面臨"幸福"危機。本人便在此大膽提出觀點:可以讓老闆員工乃至讓社會擁有"幸福"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幸福企業"的核心即是"以人為本"

"人"是各種上層建築的基礎組成部分,也是一個企業不可忽視的"基礎"。企業即是一個國家的縮影,員工即是人民。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就曾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治國之道,勸說君主要"愛民"。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說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國之道,確實他也做到了,換來了"大唐盛世"。

因此,"以人為本"是讓人擁有幸福的關鍵,營造幸福的企業環境,就要讓每位員工獲得公正公平的待遇與機會。該得的待遇要給,該給的機會也不容剝奪,讓員工享有平等參與競爭的機會。

企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員工、關心員工的工作條件,以改善員工的生產生活條件、維護員工合法權益、儘量實現員工的合理要求,努力建立和諧的勞資關係,把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用工制度、機構設置、人員聘用、薪資設定、教育培訓、職務升遷等方面,企業要做到人人平等,讓員工獲得生存需求的滿足感、崗位創業的榮譽感、生活工作的安全感、工作環境的愉悅感、利益分配的公平感、精神生活的充實感,以及企業如家的歸屬感。

企業都有許多年輕的血液,這些年輕的血液有剛畢業上崗的青年與較為年輕的在職工作者,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慾望普遍很強烈,所以企業要以人為本,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讓年輕的血液在企業活躍起來,不僅可以使企業年輕活躍化,還能讓年輕的血液發現更好的想法。雖然企業的直接經營目的是盈利,但只有重視以人為本,使員工感覺到被尊重、被關懷,他們才能真正接受企業並願意為企業貢獻技能和才智。這樣的企業,最終會盈利,並且會持續盈利。

幸福不是給員工畫藍圖,而是要給員工當下的幸福。

很多企業老闆總喜歡給自己的員工畫藍圖,灌輸未來是美好的思想,從而激起企業員工的奮鬥意志,達到自己的目標利益。不,這並不是值得歌唱的。人的一生就是渴求幸福快樂的一生,人們為之奮鬥的東西,包括金錢、地位、權力、自由、民主,都是實現這個終極目標的手段。某些企業僅以經濟效益為目標而忽視人性的做法,最終只能讓員工日益感到糾結、鬱悶、壓抑和痛苦。員工來到企業,他們不僅要在這裡解決吃住溫飽,以及個人成長、事業發展等問題,還有婚戀、家庭、社交、技能學習等需求,企業有義務、有責任遵照有關規定,儘可能創造一些條件,提供一些方便,讓員工在全心全意做好工作之外,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休息娛樂、發展愛好、豐富生活。在教育員工遵守制度、認真工作,積極、主動完成各項指標任務的同時,時刻注意不斷提升員工的滿意度,給員工當下的幸福。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建設幸福企業的關鍵所在,會直接、有效地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

幸福力=競爭力

加拿大經濟學家馬克·安尼爾斯基預言:幸福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幸福力=競爭力。在現今的社會,企業早已不是靠壓榨勞動力來生存發展了。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說"得民心者得天下",經營企業就是在經營人心,得人心即可贏來財富。而只有幸福感才是贏得人心的"磁鐵"。企業有為員工創造幸福,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回報,為社會創造福祉等責任。誠然,企業的直接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但根本目標應該是幸福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是幸福最大化的物質基礎,幸福最大化是利潤最大化的根本保障。企業只有承擔並很好地履行社會、經濟、文化等各種責任,對員工負責,對社會負責,才會成為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好企業,才會讓員工幸福地工作。

"幸福"指標 : "樂" "同" "共" "敬" "康"

1.愉快工作:通過建立一套科學、人性的機制,激勵員工始終積極主動、充滿激情地工作。

2.同富裕:就是逐步提高員工收入,使員工可以共享企業利潤增長的成果。

3.共發展,就是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有計劃地為員工提供一些提高素質、施展才能、實現價值的機會,使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

4.受尊敬,就是企業得到社會的尊敬和認可,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員工有自豪感和榮譽感。

5.龜齡健康:指企業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能力。一個有著良好發展潛能的企業能夠給員工帶來安全感和依賴感,有利於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強。

愉快工作是幸福企業的基礎,同富裕和共發展是幸福企業的核心,受尊敬是幸福企業的關鍵,龜齡健康是幸福企業的保障。只有企業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企業才得以"人心",員工才得以"幸福"。只有員工獲得"幸福",企業才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如果您看了本文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共同探討。


任你敢想


第一,懂得傾聽別人的意見,善於與員工交流。傾聽員工心聲。舉個例子,唐太宗是古代帝王中少有的願意接受別人納諫的君王。他十分欣賞魏徵的“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說法。太宗主動要求臣下就政事得失發表意見。十分難能可貴。古也有鄒忌諷齊王納諫一事等等,其實說到底就是“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第二,創新。有句話這麼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所以企業要發展,就必須要創新。把過去不好的摒棄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琦蔭殤蒔


站在平民百姓角度的我,認為一一好企業首先保證員工生命安全,身體健康,依時發工資,月月有獎金,年尾發雙糧。年年有年終獎。依時放假,少加班,加班補雙倍時工。有激勵,十年工齡每人送三房二廳的房屋一間。讓員工學到好本事,好員工有升職加薪機會。對企業特別有貢獻員工獎勵。每年勞動節,免費出外遊一次。這基本上可以稱為好企業。


真是頂瓜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