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身為人臣為什麼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藍星永恆


霍去病“封狼居胥,禪於姑衍”之事,確實讓人費解。要知道,封禪在那個年代是非常鄭重的大事情,只有帝王才有權力封禪,只有在泰山和梁父舉行的儀式才敢叫封禪,只有出現了祥瑞才適合封禪。霍去病一介臣子,而且當年他才21歲,雖說斬獲匈奴7萬人,遠追匈奴2000裡,但是畢竟沒有什麼祥瑞出現,他有什麼資格封禪?又怎麼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封禪呢?

(霍去病"封狼居胥")

先說封禪在那時候為什麼是非常鄭重的大事。

《史記》專門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記載封禪之事,可見這事多麼重要。

我們來看看之前有哪些人封禪過。《史記·封禪書》記載,古代封禪過的帝王,有七十二位,不過都是堯舜湯武這樣的人。像孔甲桀紂這樣的,是沒有資格封禪的。

後來齊桓公覺得自己的功業巨大,想封禪,管仲反對他,說古代只有受命於天的帝王,才有資格封禪。齊桓公還要堅持,於是管仲就給他列舉了封禪所需要的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都是世上沒有過的“祥瑞”。管仲說,只有這些東西齊備了,才能封禪。齊桓公一看這麼複雜,也就算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鄭重其事地要封禪。召集了許多儒生研究如何封禪。結果那些儒生各說一套。秦始皇生氣了,不聽儒生的,自己上泰山、下樑父去封禪。在封禪過程中,遇到下雨,秦始皇跑到樹下去躲雨,當時儒生還嘲笑他。

《史記》寫秦始皇這樣做,其實隱含著他德行不夠,沒有資格封禪的意思。

(霍去病前往狼居胥山)

既然《史記》認為,齊桓公、秦始皇都沒有資格封禪,霍去病怎麼會有資格封禪呢?

我覺得,這件事,應該是霍去病事先請示過漢武帝,漢武帝授意他這麼幹的。

漢武帝之所以授權霍去病幹這件事,應該有以下一些考慮。

一是路途太遠,漢武帝想去無實現法。漢武帝當然想親自前去封禪,但一來路太遠,去不了;二來天子出行,陣仗太大,不現實;三來霍去病雖然驅逐了匈奴,但是狼居胥山那些地方還不太平,漢武帝也不敢去。

二是漢武帝要找一種辦法宣揚自己的功績。對匈奴取得了如此大勝,不能就這樣算了,總得要有個儀式吧。顯然,漢武帝能想到的最重要的儀式就是封禪。用最重要的儀式來紀念,也說明漢武帝對自己的功業很得意。

三是封禪之事雖然鄭重,但是並沒有明確的禮儀說明。

比如說在泰山樑父封禪,那是在戰國後期,齊國的儒生為了誇耀齊國搞出來的,古代的帝王封禪並不在泰山樑父。而且封禪需要什麼禮儀,歷史上也沒有記載。孔子在研究“六藝”的時候,就老老實實說過,封禪的禮儀他搞不清楚。秦始皇封禪,諸儒生各說各的,也說明大家都說不出個所以然。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可以安排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禪呢?

(漢武帝封禪)

四是霍去病深受漢武帝的寵愛。霍去病與漢武帝是親戚,少小年紀,就能建立莫大的功業,幫助漢武帝實現遠逐匈奴的夢想。所以,漢武帝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他。再說了,他也不擔心霍去病造反。霍去病如果在那些不毛之地造反,也沒住的地方,而且會受到漢朝和匈奴的兩方夾擊。得不償失,所以他絕對不會這麼幹。

五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禪於姑衍”與帝王的封禪意義是不一樣的。霍去病這樣做,只是為了告知天地,這一塊土地被漢朝拿下來了,同時也是為了震懾匈奴,讓匈奴從此不敢再南犯,沒有“君權神授”這樣一個意思在中間。

六是漢武帝自己會重新到泰山以及梁父封禪一次,以正視聽。霍去病的封禪在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的封禪在公元前110年。這也說明,漢武帝要通過自己親自搞一次封禪,來抹去霍去病的歷史影響。

(參考資料:《漢書》《史記·封禪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古代中國,不管是文人還是軍人,都有他們自己心目中的最高榮譽。一個文人的最高榮譽,莫過於大門口掛著“狀元及第”的御筆親屬匾額;一個軍人,他們的最高榮譽絕不是皇帝的讚賞,亦或是位高權重,而是封狼居胥。

狀元及第這裡暫時不提,咱們重點講一下封狼居胥。

什麼是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大破匈奴,將盤踞漠南的匈奴一直打到漠北。這一年秋天,霍去病所率領的漢軍追趕匈奴至狼居胥山。

按照匈奴人的慣例,每逢春秋兩季是要舉行祭天地儀式的,祭祀地點就在狼居胥山。可以說這座大山是匈奴人的聖山了,不過此時卻變成了漢人的戰利品。

為了羞辱匈奴人,更為了揚我軍威,漢軍主帥霍去病決定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儀式。

此時,距離華夏民族上一次封禪儀式,已經過去了將近百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的影響下,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儀式。沒過多久秦朝滅亡,漢朝的皇帝雖然也動過這個心思,終究沒有施行。

霍去病的這場封禪儀式,開啟了大漢王朝的一個新時代,所謂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便是封狼居胥的意義所在,也成了所有軍人心中的最高榮譽。

封狼居胥之後,漢武帝對霍去病大加讚賞,能看到自己心腹愛將取得這樣的成績,漢武帝絕逼可以吹一輩子的!可是,還沒等漢武帝吹,霍去病便在兩年後去世。一顆將星轟然墜地,對漢武帝的打擊可想而知。

十年之後,漢武帝在泰山開啟了第一次封禪儀式,或許是致敬霍去病,或許是致敬對外戰爭中死去的大漢將士。

也許,漢武帝也想來一次封狼居胥的,可是當他展開地圖的時候,又默默的把地圖合上了。狼居胥山,對於漢武帝而言,終究是一場美麗的夢。這場夢,無數大漢兒女為之拋頭顱灑熱血,夢醒來時,誰敢犯我中華?

如果說泰山是中國人的帝王之山;那麼狼居胥山,則是中國人的將軍之山。以至於後世子孫,每當請纓殺敵,都會把封狼居胥作為自己的志向。既如此,霍去病又何罪之有?













祗樹


不管是霍去病有著什麼理由,他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這就是大不韙,但是他在之後很快就死掉了,漢武帝也就沒有了找他麻煩的理由。一代雄主不可能和死人計較,何況他還是自己的外甥。

但是如果他不死,漢武帝肯定會找他麻煩。要知道漢武帝在未清死後還能把衛青一家殺了,自己皇后廢除。所以說漢武帝對權利的慾望很重,霍去病如果不死,肯定沒有好果子,因為他越權了。

但是在網上還看到其他的理由,一塊分享給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8d8f00086df64f642a43\

歷史鹹談


小僧根據所學所知,又查閱了有關史料,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

時代背景

首先這個成語應該讀成“封-狼居胥”,是指霍去病在狼居胥(今蒙古國肯特山)這個地方進行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所以霍去病的行為是當時的歷史背景,霍去病封狼居胥是時代因為所需,哪怕到了唐代,匈奴等再煩,有將軍在做“封狼居胥”的行為也是可行的,皇帝會理解的。

具體內涵

“封狼居胥”不僅象徵著功績,也是對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諷刺。南宋辛棄疾詞中寫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教授解釋

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對此做過一番解釋,大家可以來看一下:https://v.qq.com/x/page/q0395e2a34q.html


小僧說歷史


按理來說,古代封禪祭天是帝王才能做的事情,為什麼霍去病也敢封禪祭天?難道是因為漢武帝寵信他,舅舅衛青一家地位顯赫的原因?

當然不是,雖然漢武帝很欣賞霍去病的才能,但如果他敢做帝王才能做的封禪祭天,漢武帝不可能不懲罰霍去病。當霍去病班師回朝後,漢武帝重重封賞了霍去病,因為他的“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跟漢武帝的登泰山封禪有本質的區別。

古代帝王宣稱代表上天統治萬民,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正式確立了封禪的基本儀式,帝王封禪的地方一般首選泰山。按照司馬遷《史記·封禪書》裡面的要求,帝王封禪的條件是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皇帝就可以前往泰山祭天封禪,祈求上天保佑!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不同於帝王的封禪祭天,這是古代武將的一種崇高榮譽,一般只有在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才會這樣做,而漢朝時也認為一戰而定之後應該告知天地

,所以霍去病在把匈奴打得落慌而逃後,舉行封禪祭天儀式符合漢朝的規矩。

既然符合漢朝的規矩,那麼霍去病在大敗匈奴的情況下,還在匈奴腹地2000餘里的地方舉行封禪祭天儀式,是一件長漢朝志氣的事情,漢武帝高興還來不及呢!


小凌說史


漠北一戰,首功應推衛青而最關鍵的任務就是霍去病,霍去病自首戰至此堪稱匈奴剋星,掃蕩王庭,斬首三千餘包括單于祖父若侯產,俘獲匈奴國相、王子金日磾,一戰成名,年紀輕輕便能決勝千里,深得漢武帝寵信,之所以敢以人臣身份封狼居胥,個人認為如下兩點:

1、屢次對匈作戰的勝利,在匈奴人心裡是名副其實的剋星,也是其攻佔狼居胥山,在漢武帝眼中匈奴不過一蠻夷之邦,天子封禪祭天自然要去泰山,蠻夷眼中的聖山根本不入漢武帝法眼,何勞天子親往,讓征服狼居胥山的將軍替天子祭天,對匈奴的心理打擊是更大的。

2、霍去病政治資源的優越,本身是當朝大將軍的外甥,姨母是當朝皇后,姨夫更是大漢天子,而自己又是戰功顯赫,所以漢武帝於情於理都沒必要計較。


炥靈公子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一、霍去病當時是漢武帝的寵臣又是他的外甥,霍去病又是漢武帝從小教導長大的,漢武帝絕對欣得過。

二、霍去病本身的政治資本,他姨夫是皇上,姨母是皇后而舅舅又是當朝大將軍,不算上霍去病自身的成就,就憑他哪個運氣好的沒邊的身份就算當時的朝臣想說點什麼?也得好好掂量掂量呀!

三、霍去病給當時的漢朝帶來了什麼?都知道漢朝從建國以來就一直被匈奴侵犯而採取和親政策。一用就是60幾年,到了漢武帝時期才停止。而漢武帝敢這樣做就是因為倆個人衛青和霍去病,都知道衛青七戰匈奴七戰七捷,而霍去病16歲就隨舅舅衛青出征,十八歲封冠軍侯。對匈奴四戰四勝,驅逐匈奴2000裡趕致歐洲等地這是漢朝需要的。

四、政治意義,有著宣示主權的意義,告訴世人從此這個地方是我們的了,你們千萬不要打這裡的注意。

五,人家史書上寫得很明白,人家是代表漢武帝祭天的,肯定不會有人出來找事呀。


蜀地家常菜


題主問的這個很好,看起來霍去病的這波操作是搶了天子的風頭,故而應該犯了大忌,所以漢武帝應該怒而殺之。

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實際上這句話是漢武帝誇獎霍去病的原文,為何漢武帝並沒有生氣呢?究其根源,其實這種事情並不是什麼避諱。

1、封禪聽起來是帝王才能做的事情,那是對於在太平盛世,一般在相對應的高山之上而舉行的儀式,大多數都會選擇泰山。因為古人認為,泰山是最高山,同時也處於古中國的中心,而皇帝的地位也是最高的,所以要登上最高山舉行祭拜天地(封禪)儀式,宣揚自己的功績,強化自己的統治。對於狼居胥山,在哪裡?是在如今蒙古國的北部的肯特省。那裡說白了,當時是一個偏僻的邊陲,而武將舉行的這個儀式,是向世人宣佈,從這裡開始,都是我大漢的國土。就像現在的邊境線一樣,霍去病的做法,就是為了說明邊境線的存在。

“有大功,故增山而廣地也。”


試問,這樣的做法,如何會讓漢武帝不滿?

這種儀式,和帝王舉行的並不相同,規格也不同,就像古代坐馬車,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駕三、士人駕二、庶人駕一,規格代表身份。只要不要僭越,就不會觸犯什麼忌諱。當然霍去病也不可能去泰山封禪的。



2、歷朝歷代的武將和有抱負的帝王,無一不是以封狼居胥為最高榮耀。那是因為,漢武帝憑藉著霍去病的這份功績,開疆擴土,將大漢的氣勢打了出去。經過這一戰,“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這是何等的何等的氣勢恢宏,在以後的歷朝歷代,哪個朝代又沒有這種異族為患呢?包括盛唐。而最悲慘的東晉,南北對立,異族崛起,那個時候,更是眾人都迫切需要封狼居胥的功勞。桓溫北伐,劉裕北伐,甚至到了宋文帝劉義隆北伐。大多數都失敗了,其中以劉裕北伐最為成功,但是因為劉裕過早去世,大業沒完成,封狼居胥也未能實現。最失敗的就是劉義隆,北伐失敗後,幾乎相當於斷送了劉裕創建的劉宋。這也是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裡寫到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就是劉義隆北伐。



3、後世朝代,這種功績,大明藍玉曾經為了滅元,在1388年領軍十幾萬,深入漠北,在捕魚兒海和元朝殘部進行了決戰。取得了大勝,這裡也相當於當初霍去病封狼居胥差不多的地方。後來藍玉因謀反被滅族,歷史上沒有記載他有過封狼居胥的情況。所以不確定是否會被朱元璋所不容,朱元璋的殘忍,對待功臣的手段可謂是歷史前茅,所以我猜測,若是真有人敢做這種事情,一定不會有好下場(因為不做也沒有好下場啊,哈哈哈)。


半醉詩詞


這才是帝王的封禪

帝王封禪自秦始皇之後都有受命於天之意,而所謂帝王的封禪應該是這樣解釋的: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言禪者,神之也。

這種形式的封禪應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帝王封禪,這種只能是天子做的事情,霍去病是不能逾越去做的是這種類型的封禪。


霍去病的封禪是什麼?

霍去病的封禪和天子的封禪有點不一樣,霍去病的封禪應該是這樣來解釋:

積土增山曰封,為墠祭地曰禪也。

這個與前面天子封禪略有不同,雖然一樣的都是祭天地,但不同就是帝王封禪基本上把泰山當做必選之地,而且還得用上一系列的禮制來封禪。至於霍去病的封禪來看看以下怎麼說。

霍去病為什麼敢封禪

霍去病為什麼有膽子去行封禪之事,先得看戰爭背景,戰爭背景是漢武帝發動漠北大戰,霍去病不僅一路殺敵前進立了大功,更是衝到了這匈奴人的聖地狼居胥山。

霍去病這次伐匈奴有大功,有大功著當然就得告訴天地,所以霍去病就帶著一群人在狼居胥山和姑衍進行了封禪儀式,這個和帝王封禪泰山並沒有衝突之處。


所以霍去病並沒有做逾越規矩之事,只是因為立了大功才這麼做的,這是合理的做法。畢竟在匈奴人的聖山做這麼一件前所未有之事,這樣大快人心的事情漢武帝怎能不答應。


淡看天上月


門外亂彈:霍去病敢為 漢武帝默認

這個問題網絡上帖子很多,作為門外者,不敢妄評。個人淺見,可從當事者:臣子霍去病與漢武帝劉徹兩個方面來看:

一是霍去病當時宣示決心,振奮軍心,乘勝追擊的現實需要與個性使然

漠北大戰與匈奴左賢王部一役,霍去病以一萬之損,斬敵七萬多,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此次封狼居胥後,乘勢揮師,兵鋒直逼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至於為何敢於封禪,除了狼居胥山並非帝王固定封禪之地外,還應與霍去病的少壯氣魄有關。要知道當時的霍驃姚僅21歲,可謂家國抱負,英氣逼人!

二是漢武帝實現開疆拓土宏圖偉業的歷史需要與珍愛人才使然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戰時,武帝37歲,可謂正當壯年,宏圖大展正堪時,霍去病封狼居胥,無疑大大契合了武帝雄懷遠略。此後至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天山南北完全擺脫匈奴的統治。漢朝置西域都護府於烏壘城(今輪臺東)。武帝時漢朝疆域達到空前遼闊: 東抵日本海、 黃海、東海暨朝鮮半島中北部,北逾陰山,西至中亞,西南至高黎貢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漢武帝作為偉大的政治家,以愛惜人才著名於世。對於霍去病,更是珍愛有加。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武帝極其悲傷。他下令陪葬茂陵,諡封“景桓侯”,將霍去病墳墓外形修建為像祁連山之狀,取義“並武與廣地”,還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豐功偉業。


[七絕] 贊霍去病封狼居胥

狼煙滾滾殺聲飈,所向披靡鐵騎驍。

耀武揚威天地鑑,千秋彪炳霍嫖姚。


最後,糾正出題的一個說法:“封禪祭天”應為“封禪祭天地”。所謂“封”,即在高山之頂聚土築圓臺,增山之高,以祭天帝,表功歸於天;所謂“禪”,就是在高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積土築方壇,增大地之厚,以祭地神,報福廣恩厚。《漢書·霍去病傳》載“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是為完整而準確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