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古詩不押韻?用粵語讀來試試!

什麼,古詩不押韻?用粵語讀來試試!

猶記那一日,天色晦暗,風雨欲來的樣子。是週末,宅在家裡已半天有餘,備感無聊,便翻起了朋友圈。

突然,朋友的一個動態驚豔了我。嗯,是詩,一首頗為應景的詩:

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朋友是南方人,莫不是她們那邊已風雨大作,看這情況,她可能與我一樣,也在家裡宅著,不過,人家竟也宅出灑脫詩意了。

什麼,古詩不押韻?用粵語讀來試試!

But,對老朋友,不挑點兒毛病,不是我個性。於是,我在動態下評論道:

“詩,是好詩,只是,是不是忘了押韻的事?”

剛發送出去,朋友秒回:

“哈哈,陸游的。”

啊?!嚇得我趕緊百度,還真是,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一個風雨天,老病在家的陸游,藉著風大雨大,颳起了內心的詩意風暴,寫下兩首詩,其一便是這首,知者少,而另一首,就知者眾了: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只是,這韻的事兒呢,明顯,鐵馬冰河這首,押韻就嚴謹多了,與狸奴不出門那首,也有點兒太放飛自我了。

很顯然,作為一代詩詞大家,陸游不會犯這種低級失誤,一個解釋,只能是古今某些字音韻發生了變化。

什麼,古詩不押韻?用粵語讀來試試!

因為這個,我被忽悠著進了一個群裡聽詩詞格律音韻,聽古詩賞析,只是,斷斷續續聽了一年,水平還是老樣子,這是根本就聽不進去的節奏呀。

其實,很多文字音韻的變化,不僅是押韻的問題,對詩意本身也有影響。比如,王維的那首著名的《觀獵》裡的兩句詩: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用普通話念下來,你會覺得,哦,就那麼回事,但是,用粵語念一遍,感受立馬不同。

在粵語發音中,十個字,四個字是g打頭的舌根音,七個字是ng韻母,這叫舌根濁鼻音。

在廣東話中可以感受到那種強勁的風聲和打獵時候拉弓放箭的聲音?但是,一旦回到普通話,這個意境就沒有了。

只是,我不太會粵語,也不想去懂古今音韻的異同。以上,只為笑談。

什麼,古詩不押韻?用粵語讀來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