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臺灣的青年”在聯合國完爆“獨派”教授

一位“青年” 自稱“來自中國臺灣”,讓劉教授“當場氣爆”,“難過”不已。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正在波蘭卡托維茨舉行。週三早晨,臺灣媒體爆出了一條與氣候大會“中國角”有關的新聞。在報道中,臺灣交通大學的土木工程劉教授稱,在中國角的活動中,一位青年 “自稱”來自中國臺灣,這讓劉教授“當場氣爆”,“難過”不已。

報道引用劉教授發在臉書上的文章,其中包括劉教授指控“中國代表推廣將竹子種植到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地區,還有以大興安嶺為例的森林覆育問題。”

“来自中国台湾的青年”在联合国完爆“独派”教授

劉俊秀臉書截圖

報道還稱,“主持人僅回應會重視劉俊秀的問題”。

其實,本報記者當時也在現場,目睹了整件事情的經過。在看到臺灣媒體的報道後,感覺未免有些誇張。

週二下午這場邊會是氣候大會“中國角”舉辦的第一場邊會,吸引了不少業內人士前來。邊會展示了中國碳匯市場發展和竹子種植開發相關的成果。中外環保組織,大學教授和林業單位的負責人都進行了演講。

在結束後的提問環節,這位來自臺灣的劉俊秀教授提出了兩個質疑。第一個問題是竹子作為淺根植物,很難保持水土流失,中國為什麼還要在世界其他地區推廣,並且是不是還要把其他樹木砍掉種植竹子;第二個問題是,中國生態恢復所種植的樹木,他懷疑遲早會被砍伐。

來自國內外的幾位專家對劉教授的問題分別進行了耐心的解答。世界藤竹組織的官員回答稱,藤竹組織從來沒有建議各地砍伐原生植物來種植竹子。實際上,不需中國推廣,在非洲及巴西等低緯度地區,目前本來就有大片的野生竹子可以被加以利用。

至於第二個問題,專家就解答說,中國大陸在2017年就已經已經實現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同時專家也提到,由於很多地區現在還處在脫貧階段,經濟樹木的種植也是需要的。

從這兩個問題可見,劉教授對生態保護和大陸現狀的瞭解都十分有限。

之後,另一位參會聽眾林先生髮言,而他接過話筒的自我介紹便是“我來自中國臺灣“,也正是這句話讓劉教授當場氣爆。

“来自中国台湾的青年”在联合国完爆“独派”教授

劉俊秀 圖自中評社

林先生說,自己曾探訪過大興安嶺的井然有序的植樹造林工程,印象很深刻。

隨後,劉教授意猶未盡,首先質問林先生為何講自己來自中國臺灣,然後宣稱生態修復就應該放置不管,讓植被在雜亂的狀態下自然生長。

這個問題顯示出劉教授顯然缺乏對臺灣以外地區的常識。臺上專家也解釋說,像中國的西北地區和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如果沒有人工干預,等待植被長出大概需要成百上千年時間了。

此時,邊會時間已到。在結束後,劉教授還上臺與專家合影,並沒有看出“氣爆”的情緒。誰知當晚在臉書表達不滿,還被臺灣媒體做成文章。

“来自中国台湾的青年”在联合国完爆“独派”教授

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現場

週二,環球時報記者聯繫到林先生。40歲的林先生是臺北人,現在在北京的一家環保企業供職。與劉教授猜測是在大陸唸書不同,林先生今年在臺灣淡江大學取得了碩士學位。

林先生說,大興安嶺的植樹造林是有講究的:樹木之間必須隔出一定的空間才最有利於樹木生長,而每個區域也會規劃處隔離帶,以降低火災損失。

記者查閱劉教授資料發現,他1991年就加入民進黨,曾代表民進黨參選2009年新竹市長。他此次參加氣候大會是以臺灣環境保護聯盟成員的身份。去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會議在德國舉行時,臺灣當局“環保署長”李應元曾被拒之門外。

對此林先生懷疑劉教授此次是不是帶著政治目的來參會的,因為“正常情況下自知是門外漢就不會提出這麼外行的問題了”。“其實氣候大會是應該專注氣候環境治理的,拿去當政治議題的操作,很不適合!”林先生說。

聯合國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3日在波蘭拉開帷幕。在為期兩週的大會期間,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將為敲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的具體實施細則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