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具有超前戰略意識,韜光養晦,持久戰,最後一項很重要!

提起司馬懿,大家對他的印象肯定不會太好,被描述成一個奸詐、狡猾、老謀深算纂奪曹魏的人,特別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使他被歷代人所黑化。其實,歷史上擁帝纂位人大有人在,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就利用周天子“九合諸侯”。在司馬懿之前東漢末年群雄爭霸時,還有袁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有朱溫挾持唐昭宗,纂唐立後梁等等比比皆是。

司馬懿具有超前戰略意識,韜光養晦,持久戰,最後一項很重要!

即使同時期大權獨斷的諸葛亮,都比司馬懿名聲好多了。這不得不說,史學家的歷史侷限性。我們從現在的歷史觀看,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成為三國時期最後的贏家,這與他高超的謀略是分不開的,司馬懿能夠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他活著長,善於偽裝,心狠手辣,謀略過人等特性。編者總結起來最重要有以下三點:

司馬懿具有超前戰略意識,韜光養晦,持久戰,最後一項很重要!

韜光養晦,忍辱負重 司馬懿能在多疑曹操眼皮底下做事,還能生存到最後,這與他小心翼翼,忍辱負重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不會表現太多,原因很簡單。魏國集團人才濟濟,司馬懿沒有絕對的優勢勝出,曹操本人就是雄才大略的曠世英雄,能征善戰,還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這也限制了司馬懿的發揮。但是曹操具有高超的識人之術,對司馬懿的才能是十分賞識的。司馬懿也為曹操貢獻了兩個計策,一次是曹操攻取漢中後,取成都,沒有被採納。一次是司馬懿提出不遷都,建議聯吳伐蜀,被曹操採納。

司馬懿具有超前戰略意識,韜光養晦,持久戰,最後一項很重要!

​曹丕對司馬懿感激涕零時,他仍然韜光養晦,這不得不說,司馬懿具備了帝王所具有的胸懷和氣魄。最重要的是,司馬懿懂得明哲保身之術,他知道,槍打出頭鳥,功高震主惹來殺身之禍。在矛盾錯綜複雜的魏國,司馬懿不得不低調,低調,再低調。直到後來幼君即位,司馬懿才充分發揮表現機會,而此時,曹魏政權已經搖搖欲墜了。

司馬懿具有超前戰略意識,韜光養晦,持久戰,最後一項很重要!

堅持持久戰 司馬懿無論在戰役中,還是在政治方面,堅持持久戰是他最高明的策略。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鬥爭,諸葛亮經常是技高一籌。其實,這是偏頗的觀點。在空城計,火熄上方谷中,司馬懿都是堅守不出;除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外,還有司馬懿堅持持久戰的戰略方針,導致蜀軍軍備糧草供應不足,不得不退軍。司馬懿的戰略,成功拖垮了諸葛亮,最終使其隕落五丈原。司馬懿的持久戰,還表現在政治方面,他生生拖垮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等四朝皇帝。

司馬懿具有超前戰略意識,韜光養晦,持久戰,最後一項很重要!

人民路線 司馬懿後代能夠取代曹魏,這與司馬懿所走的人民路線是分不開的。司馬懿曾經告誡兒子,得民心者可為天子,得天子之心者可為諸侯,得諸侯心者只可為大夫。要想一統全國,必須籠絡人心。司馬懿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恢復經濟發展得到了民心的擁護,反觀諸葛亮北伐,不但勞民傷財,徹底失去了民心。說白了,司馬懿的最關鍵的核心戰略意識就是堅持打人民戰爭,這是一個多麼超前的觀點。

司馬懿具有超前戰略意識,韜光養晦,持久戰,最後一項很重要!

曹芳被廢后,曹奐徹底成了司馬昭的傀儡。司馬昭早逝後,其子司馬炎纂魏自立,史稱西晉。歷史總是那樣的相似,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一代豪傑曹操,打下江山後,其子曹丕纂漢自立,建立魏國。司馬懿也同樣是苦心經營幾十年,其後代又重複了曹丕的劇本。天道輪迴何其相似,千百年後,五代十國時期,類似三國的劇情多次上演。

司馬懿具有超前戰略意識,韜光養晦,持久戰,最後一項很重要!

不得不說,司馬懿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他在與諸葛亮的交鋒中,雖然在戰役上敗多勝少,在重大戰略上,諸葛亮很少能佔到任何便宜。韜光養晦,人民戰爭,持久戰,大家覺得這些詞語是不是很熟悉呢?這足以說明了司馬懿超前的謀略意識,再加上強大的堅韌之心,忍辱負重的性格,使他最終笑到了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