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英流浪者吸食毒品“香料”

精神萎靡 如"行屍走肉"

據英國《鏡報》3月5日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市的一名記者沿著Tib街行走時,發現了年輕人吸食毒品後的慘狀,並錄製了一段30多秒的視頻,向人們展示了毒品帶來的危害。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視頻中,在垃圾遍地的街角,一名穿著黑色羽絨服和藍色牛仔褲的人默默地坐在角落,將頭埋於雙膝間,一動也不動,其身材消瘦,形似女子。就在她的旁邊,一名戴著帽子,身穿紅色外套的男子用頭頂著卷閘門以支撐身體,精神萎靡不振。不多時,似乎因為頭部難以支撐身體的重量,該男子彎下身,用右手肘抵著卷閘門,左手下垂,低著頭,任外界喧囂,他自“巋然不動”。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隨後,該男子逐漸清醒過來,並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吸食“香料”已經有2年了,這東西量大又便宜。”他說道,“不過海洛因的毒癮者稱它很危險。”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幫助無家可歸的年輕流浪者的慈善機構工作人員朱莉博伊爾(Julie Boyle)當地時間3月2日在皮卡迪利花園電車站發現了一名突然暈倒的女子。朱莉在將其送往醫院後才發現,這名女子原來是一名“香料”癮者。

“市中心的有些人看起來渾身僵硬、精神緊繃、一動不動,就像行屍走肉一般。”朱莉說,“你都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活著,就像看電視時按了暫停鍵。我在上週初發現了這種情況,現在好像更嚴重了。”

這種“香料”究竟是什麼?

為何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之所以稱這種毒品為“香料”是因為它的吸食方式和人們使用的檀香等煙燻香料相似。“香料”帶有香氣,製造方便,成本低廉。這給經濟能力不太富裕的青少年們吸食毒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青少年們吸食“香料”後會造成精神混亂,導致他們被販賣、強姦、感染艾滋病,甚至死亡等惡果的發生。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新型香料類毒品,現主要指合成大麻( Synthetic cannabis) 產品,是一種以不同香料和藥草,混合不同化學物質製成不同口味品種的低成本化學合成毒品,以商品名“K2”或“Spice”著稱,另有Genie( 精靈) 、Zohai( 佐海) 、迷幻鼠尾草等多種名稱。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這些香料產品在許多國家目前都是在迷幻商店或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香料”類產品根據它們的法律狀態和宣稱的天然草本製作,常常被認為是“合法嗨藥”或者“草本嗨藥”。這些產品的銷售對於顧客而言沒有年齡限制,因此,流行性很廣,尤其是在年輕人當中。近幾年在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流行,且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

由於新型香料中基本不含天然大麻成分,前幾年世界各國基本未將其列入毒品檢驗範圍,因而流行歐美,擴散亞洲。但“香料”的長期濫用會產生成癮綜合徵的一些跡象,以及在大麻濫用者身上可觀察到類似的戒斷症狀。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逐漸認識到了新型香料產品的危害性,且不少國家都已經陸續將新型香料中發現的多種合成大麻素列為各國的管制藥品進行管制。

“香料”

新精神活性物質

“新型毒品”以香料、花瓣等形態出現

新精神活性物質其英文名為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簡稱NPS。它也被稱為“策劃藥”或“實驗室毒品”,是不法分子為逃避打擊而對管制毒品進行化學結構修飾得到的毒品類似物,具有與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強的興奮、致幻、麻醉等效果,成為繼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後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據瞭解,新精神活性物質濫用社會危害性十分嚴重。吸食此類物質誘發的惡性暴力案件、致幻引起自殺、過量吸食導致死亡的案例屢有發生。比如2012年美國邁阿密“啃臉”事件就是一吸食卡西酮類物質人員所為。日本研究發現,濫用該類物質導致的暴力犯罪案件是管制毒品的7倍。

最近備受關注的芬太尼類物質,也是新精神活性物質的一種,是以芬太尼為代表的人工合成強效麻醉劑,屬於阿片類物質。其中,卡芬太尼是芬太尼類物質的典型代表,上世紀70年代由美國楊森製藥公司首次合成,具有類似其他阿片類藥物的鎮痛作用,其藥效約為嗎啡的10000倍,成人的致死量約為2毫克,強於其他芬太尼類衍生物。

“國內濫用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案例也開始增多。”國家禁毒辦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巡視員鄧明表示,2016年共發現22份可直接吸食的新精神活性物質製品,主要由雲南、湖北、遼寧等地公安機關在娛樂場所繳獲。

“從外觀看,這些製品以香料、花瓣、菸草及電子煙油等形態出現,與海洛因、冰毒等常見毒品相比偽裝性更強。從成分看,它們含有多種合成大麻素成分,具有較強的致幻能力。”

國內新現數十種非管制物質

新精神活性物質管制是國際禁毒領域公認的難題。除新精神活性物質本身品種變化快等管制難點外,開展國際合作也存在各國立法不均衡導致的合作法律障礙等問題。

“新結構的非管制品種不斷出現。”據鄧明介紹,境內外不法分子一旦發現某品種被列入管制,在短時間內即研製出新的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質。一些不法分子改變過去照單生產的固有模式,開始自主研發非列管品種並向外推銷。

“2015年10月以來,國內新出現了數十種非管制物質,其中有10餘種屬於在全世界首次發現。”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對此,我國加強了對新精神活性物質的管控和打擊力度。據瞭解,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質部分在我國生產,主要是一些具有化工、醫藥知識的人員受利益誘惑驅使,根據境外不法分子品種、數量等需求,網上聯繫,訂單式生產,郵寄輸出,利用各國管制差異逃避打擊。

針對上述情況,鄧明表示,2016年以來,根據相關國家執法協作請求,部署有關省核查向境外郵寄新精神活性物質線索,各地共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數十人,搗毀新精神活性物質非法生產窩點8處,繳獲已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質800餘公斤、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質上噸。

4種芬太尼類物質新列入管制目錄

目前,我國對新精神活性物質加強了立法管制。2001年,我國將氯胺酮列入管制。2010年以來,將國際社會反映突出的13種新精神活性物質相繼列入《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目錄》。

2015年10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辦法》,一次性列管116種新精神活性物質。

近日,公安部、國家食藥監局、國家衛計委聯合發佈公告,決定將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戊酰芬太尼等4種芬太尼類物質列入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增補目錄,自今年3月1日起開始實行。至此,我國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質已達134種。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公安提醒:這種“香料”,它能把你變成行屍走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