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指揮決戰東北為何重用林彪?

林彪喜歡獨處。涉縣129師司令部所在地赤岸村,兩側山峰高聳,村前一水淙淙,山風清涼地拂著人面。林彪從赤岸村出發,他自己多數時間騎在馬上,少數時間騎得腿麻木了,下來步行。但無論騎馬還是步行,他都沉默寡言,不理會同行的陳毅等其他高級將領,就那樣一個人走著。他在想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戰爭的形勢,在想七大後中央的人事變動,在想著山東戰場。他非常明白,山東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毛主席指揮決戰東北為何重用林彪?

林彪和毛澤東

1938年底,他到蘇聯治病後,羅榮桓和陳光代師長率115師師部和686團離開晉西,挺進山東。115師的老同志都習慣把686團稱為“老六團”。老六團一直是紅軍的主力,到山東後仍然不負眾望。翌年8月,天氣炎熱,把600多日寇包圍在梁山。羅榮桓在一棵樹下,一面不停地搖芭蕉扇子,一面瞭解戰鬥進程,自己成了諸葛亮,下達命令,指揮戰鬥,取得梁山大捷。1941年11月,行至留田,被數萬日軍合圍。羅榮桓處變不驚,果斷地採取“敵進我進”的策略,指揮部隊向日軍後方突圍成功。山東分局和羅榮桓在山東開闢了大片解放區,又接收了東北軍于學忠51軍的防地,已經成為華北的一個重要戰略基地。老羅在山東干得好,毛澤東幾次表揚。現在,向北可進軍東北,向西可支援華北,向南可威逼南京。有了這一塊基地,大大加強了我黨我軍在戰後的地位。毛澤東曾說:“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山東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東的棋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下活了。……只有山東是我們完整的最重要的戰略基地。”毛主席對羅榮桓一向器重呀。

林彪對這個即將施展自己軍事才能的戰場還有些陌生,還有些隔膜,平生未去過山東,地形地物均不熟悉。但他覺得我軍打蔣介石的部隊還是有信心的。我軍敢同日軍打,還不敢同蔣軍打嗎?他想,無論在新戰場、還是老戰場,都要按照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決不浪打, 養精蓄銳,以多勝少。令原派往中南和華東的部隊和幹部立即折向東北。他想,去的人級別不低,兩個書記處書記,可見東北在中央心目中的籌碼是多麼重。東北是富庶之地,豐沃糧倉,大工業基地,背靠蘇聯和外蒙古,我黨同國民黨爭奪東北,對中國革命有著決定意義,可以作為中國革命的大後方,大根據地。有了東北,我黨我軍進退有據,中國革命勝利的把握就更大了。

東北戰略意義重大,東北戰場誘惑人啊。那真是一個可以縱橫捭闔施展才乾的廣闊天地,他羨慕彭真有這麼一個好機遇。毛主席對彭真信任呀,他去重慶,還把彭真增補為書記處書記。9月19日,劉少奇主持政治局會議,通過《目前任務和戰略佈置》的指示也發給了他:“完全控制熱察兩省,發展東北我之力量並爭取控制東北,以便依靠東北和熱察兩省,加強全國各解放區及國民黨地區人民的鬥爭,爭取和平民主及國共談判的有利地位。全國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只要我能控制東北及熱、察兩省,並有全國各解放區、全國人民配合鬥爭,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最重要的是此電改變了他的去向,決定山東局改為華東局,陳毅、饒漱石到山東,另外成立冀熱遼中央局,李富春任書記,擴大冀熱遼軍區,由林彪任司令員。不到山東去了,到東北的大門冀熱遼去。

即將縱橫冀熱遼疆場的林彪內心激動,興奮不已,他願意到冀熱遼,到東北,到世界矚目的熱點去大顯身手。那一帶現在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國共兩黨都鉚足了勁兒,調兵遣將,爭奪冀熱遼和東北。鹿死誰手,一時成為中國的最大熱點、最大懸念。美國人出於同蘇聯爭奪勢力範圍的目的,不甘心讓東北成為蘇聯的勢力範圍,給蔣介石出主意,鼓動蔣介石派精銳部隊搶佔東北。蔣介石的“國軍”正在分兵奔襲北進,據說,胡宗南部3個軍,先頭已抵靈石、介休。孫連仲部先頭部隊40軍已抵達新鄉,後續約三四個軍,已集結鄭州。湯恩伯亦有沿津浦路北進的消息。目的都是搶佔冀熱遼和東北這塊肥肉。現在彭真、陳雲已到了瀋陽,在張作霖公館開始辦公。

10月份,中央政治局委員張聞天、高崗又乘飛機從延安到邯鄲, 後經承德去了東北。此後,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李富春、李立三、林楓、王稼祥、王首道、譚政、古大存、陳鬱等也陸續到達瀋陽。共產黨在東北已有了領導機關,東北局肩負重任。中央指示:掌握東北是當前黨的最大任務,希望東北局能在兩個半月內組織20萬到30萬能夠作戰的軍隊,在冀東屯集5萬到10萬軍隊,阻止蔣介石軍隊從陸路進入滿洲。任務重大,異常艱鉅,時間緊迫,時不我待,我黨必須從陸路、水路兩路擋住蔣軍,才可在東北大有作為。中央電:“林彪很快到冀東,在林彪未到冀東之前,由程子華主持一切工作。”林彪看罷電報,眼睛瞅著遠方,覺得中央這樣用他就對了。他想,冀熱遼在中央看來,目前為第一重要戰略根據地,是戰略樞紐。東北是第二戰略根據地,華北、華中是第三戰略根據地。退一萬步說,我黨我軍即使把關內的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把冀熱遼和東北拿到手,就是半壁江山。這是誰都看得清楚的。東北地區屬富庶的重工業地區,是一整塊地區,不是被分隔的小塊根據地。戰略資源都在東北,佔有 這一塊,中國革命就等於勝利了一半。

毛澤東在“七大”會議上都講過了嘛。濮陽一帶,叢林盡染,斑駁如畫。林彪想,中央把如此重要、如此重大的戰略區交給了我,倚重之意,十分明確。他才38歲,統領幾十萬部隊,在世界各國密切關注下,施展自己的軍事才幹和軍事謀略,很理想。

林彪走出小屋,到院中的一棵棗樹下,棗樹上結滿了紅寶石似的耀眼的大棗。他在小院裡連發兩電,一電,雄心勃勃報告延安:我們為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的意圖和任務,決定由此間經冀中、直到冀東,佈置冀、熱、遼一帶的地方工作,發動群眾,組織武裝,並準備訓練軍隊、建設炮兵及佈置戰場。因此,我及蕭勁光等,為爭取時間起見,擬不到山東。

山東出征部隊的轉移,留守部隊的組織,幹部配備等問題,都請羅榮桓決定辦理。二電,他再次表示了不負重託的決心,他擔心蔣介石通過津浦路調兵,先我一步到達北寧路。他說:我們將以最大的決心和努力,來完成中央所給之重大任務。山東北上部隊和幹部應迅速北去,先期開展群眾工作和進行擴軍,務望切實加以佈置對津浦路的破路工作,最好立即執行。

除破除鐵路外,必須挖壞路基。鐵路好修,路基難補。我與蕭勁光等現在濮陽軍區,擬有日(即25日)動身,經冀南、冀中、冀東,需時月餘可到。我們帶有原北方局電臺,請富春多帶譯電員去。9月25日,天忽降傾盆大雨,道路積水,泥濘不堪。在冀魯豫軍區鄧克明21團的護送下,林彪冒雨騎馬向冀南兼程進發。忽而山路崎嶇,忽而溝壑橫陳,忽而泥深路滑,豪雨不止。

他騎在馬上,一言不發,微微向前傾著身子,如同泥塑。他滿腦子都是冀熱遼那個戰場,對暴雨如注全然不顧。滑縣,秋雨淅淅瀝瀝,林彪一行人員在過津浦路時,突然打過來一陣亂槍。護送部隊很快搞清了情況,是當地偽軍搗亂。林彪讓部隊還擊,其他人員繼續前進。但沒走多遠,發現一匹馬和馬伕不見了,恰好這匹馬的馱簍裡放著林彪不到兩歲的女兒,葉群著急地哭了。

林彪板著臉,命令部隊馬上返回去找。找了大半夜,在一片花生地裡找到了馱簍,小女孩在裡邊還眨著小眼睛呢。林彪笑了。趕快上路,部隊派專人看著那個馱簍。鬆了一大口氣,林彪的思想又集中到目前的形勢上來了。毛澤東、劉少奇的戰略思想他明白。在蔣軍之前先機佔領冀熱遼,把冀熱遼造成一塊連結在一起的大塊根據地。如果把東北比作一個大院的話,那麼冀熱遼,尤其是冀東熱南就是這個院落的大門。從大門這兒設一個閘門,利用有利地形,不讓蔣軍進入院內。我黨我軍可以在這個大院裡搞根據地,搞建設,辦軍工廠,源源不斷供應前方,訓練部隊,積蓄力量。所以要牢牢地控制住此戰略要地,把蔣軍堵在華北。這是一個大戰略構想。毛澤東大氣,一構思就是大文章。他們快速通過了平漢路。“到南宮縣了。”隨員告訴林彪,“南宮是冀南解放區。”林彪不答話,下馬進屋。吃飯,稍事休息。他坐上一輛汽車,到了固安10分區司令部。然後,他拄著一根棍子,同大家一樣,開始徒步行軍,在黃土塵埃中艱苦地跋涉。

林彪在河間與從河南北上東北的原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1旅旅長文年生、359旅參謀長劉轉連部以及華中幹部隊會合。人多了,熱鬧了,他覺得有一點當司令的味道了,話卻更少了。

他命令各部取平行道路迅疾向霸縣進發。命李天佑、鄧克明、朱光、郭維誠、劉錫五以急行軍速度先走。黃春林、聶鶴亭、鄧華等在河間休息一天。此時,沿津浦路北上的國民黨部隊對我搶佔東北威脅甚大。

延安電令已到山東的華中野戰軍部隊和山東留下的王麓水第8師,在濟南、徐州之間,阻擊沿津浦鐵路北上的國民黨軍隊。電令陳毅親自到前線指揮。林彪知道毛澤東已經回到延安,居中指揮,調兵遣將,安排甚好,很對。一定不能讓蔣軍精銳沿津浦路順利北上東北。

他一行人在河間停留一天後,18日夜,與文年生警1旅、鄧克明冀魯豫21團以及華東干部隊等,分為四路,安全通過平津路,翌日到達了香河以南宿營。冀東軍區司令員,原四方面軍虎將詹才芳向林彪彙報冀東情況,同時把一封毛澤東給彭真並林彪的電文遞給林彪。林彪一看“林彪急至瀋陽協助”幾個字,把電文往桌面上一甩,臉上露出不快。他何時協助過別人?先不管他。

中央已將他的行蹤多次通報給冀東的李富春、程子華及在瀋陽的彭真、陳雲等。冀東熱南的豐潤大王莊,冀熱遼軍區司令部。這位常常喜歡獨樹一幟,沉默寡言城府極深的白面書生,這位沒有一點大帥風貌的林彪,到了自己的帥位。我黨能控制冀、 熱、遼嗎?我黨能獨佔東北嗎?我黨能先機佔領半壁江山嗎?未來東北戰場將是什麼狀態?

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決戰最後是個什麼樣的局面?

部隊,戰場,地形,氣候,武器,通信,群眾,政權,軍需,糧秣,經費,師團指揮員的姓名、秉性、經歷、特長以及過去他們打過的一些可以記起的戰鬥等等,一切與戰爭有關的因素,尤其是老115師的幹部,“老六團”、“老五團”的能打的幹部,虎氣生生的幹部,像一張張資料卡片似的,在他的腦子裡翻騰著。

他盤腿坐在炕上,聽著李富春、程子華的彙報,但從不正眼看對方。他像是在坐著,也像是在聽著,還像是在沉思,更像是根本沒有聽對方的話,只是偶爾有一兩句回話。他一個人在想,連日來國民黨軍隊空運至平津,飛機穿梭往來,嗡嗡聲日夜不絕,但是,對蔣介石的空運,我軍毫無辦法。我軍無法打飛機,只能眼睜睜地叫人家運。

從當前情況看,國民黨軍隊除海、空方面運兵外,津浦路和正太路到北平段,是蔣介石運兵的關鍵路段。石家莊以南的平漢路,經過最近我軍多次的大破襲,毛澤東又安排劉、鄧部隊在邯鄲堅決阻止孫連仲部隊北上,大體上可以做到拒阻敵人從平漢路迅速北進的作用。冀魯豫的楊得志最好現在來冀熱遼。老115的呀。基本情況未變化前,爭取迅速北進,以便應付國民黨目前陸海空各路對冀東及東北的進攻。看形勢冀熱遼將有一場大戰。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中央軍委轉彭真,並且告知,他和部隊到達山海關後,如能乘火車,請預先準備,人數共約8000人。19日,中央指示東北局並告林彪:國民黨已知我黨在東北建立武裝。因此,急於派軍隊及黨政人員到東北和我鬥爭。目前,我在東北工作的部署,應該是全力加強遼寧(主要的)、安東二省的工作,守住東北的大門,爭取時間,以便開展全東北的工作。為此,最近到東北的部隊和幹部,應將其絕大部分佈置在遼寧(主要)、安東兩省,立 即整編30到40個團……林彪仔細看了中央的指示,覺得中央將東北分為主要和次要兩個方向的發展方針甚好。

把這兩個方向的戰鬥打好了,不讓蔣軍登陸,東北就可以為我所有了。這個方針很完整很全面地體現了毛澤東的戰略構想,高屋建瓴,很見領導水平。他進一步想,要完成這兩個方向的任務,執行中央的戰略意圖和方針,必須靠我軍的精銳部隊,黃克誠師、梁興初師、吳克華師、楊國夫師、羅舜初師、劉轉連旅、文年生旅,都是我軍能征善戰、能守擅攻,戰鬥作風為死打硬拼的老部隊,尤其黃、梁兩師部隊,平型關等戰役時,均是115師的部隊,我指揮過,打得得心應手,令人滿意。山東部隊也是115師發展起來的,就是山東縱隊發展起來的,也有115師的骨幹。作為指揮員,手中有兵,心中不慌。他計劃一俟這些部隊來到,即作為自己手中的拳頭部隊,直接掌握,直接指揮。然後捕捉時機,利用這幾個老部隊,出其不意,戰其不備,堅決殲滅進入東北的敵之一部。一方面打擊敵軍氣焰,振奮我軍精神;一方面創造典型戰例,供進入東北的其他部隊學習。他一到宿營地,就找人帶路去看地形,準備在這一帶阻擊蔣軍的北進。風涼了,他覺得身上有些冷,警衛員給他披上一件大衣。他站在平、津、唐三角地帶一座小山的山坡上,望著秀峰疊出、色彩斑斕的山川地物,心想:打仗非有直接經驗不可,紙上談兵不行。戰場選擇,是在冀東這裡呢,還是北寧路一線?選擇戰場是打勝仗的第一關鍵。他在無秩序地想著黃克誠、蕭勁光、萬毅、梁興初、彭明治、李天佑、鄧華、吳法憲、楊國夫、羅舜初、蕭華、程世才、韓先楚、胡奇才、吳克華、彭嘉慶這些率部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的高級將領的脾氣、個性以及戰績。應該把他們每一個人放到什麼位置、什麼戰場上,什麼形式的戰鬥更能發揮他們的作用。這些人多數是井岡山的,少數不是。他想,這些指揮員首要的是對我的決策、我的指揮要有信心,有信仰,必須能堅決按我下定的決心指揮部隊,執行命令不含糊,作戰積極性高,不怕傷亡,不怕艱苦,機斷專行,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作戰任務。指揮員不在於資格多老,能打勝仗就行。誰講究戰略戰術,英勇善戰,戰無不勝,能打殲滅戰,就用誰,就把他放到指揮位置上,放到重要位置上。誰還只是習慣於抗日時的游擊戰術,打擊潰戰,不適應大部隊的運動戰,尤其不能打殲滅戰,就毫不客氣地叫他讓位,到二線部隊去。用指揮員就是這麼一個原則。還有什麼原則?否則,就完不成中央交給的重要任務。他從外面看地形回來,正在一個人琢磨時,秘書送來了毛澤東關於堅決全部消滅從任何方向進入東北的蔣軍的指示電。他知道,中央現在把東北已作為首要的戰略方向。可是,我們的部隊卻還在遠途跋涉著呢。黃、梁兩師月底或下月初才能到冀東呢。我軍遠途跋涉,全靠步行,疲睏不堪,很難說能趕在蔣軍之前到達遼西的北寧路。因為蔣軍是坐美國提供的飛機、軍艦。假如,蔣軍先到北寧路,而我主力未到,如何又能完成中央交給我的作戰任務呢?他焦急憂慮,況且,蔣介石調到北寧的部隊都是他的精銳,他們裝備精良,火炮很厲害。我軍長途遠道而來,以勞待逸,為軍家大忌,恐有失中央的信賴、毛澤東的重託呀。就他個人來說,他似乎也覺得從延安出發,經晉東南、冀魯豫、冀南、冀東、冀熱遼,一步步走向一個未知數……詹才芳找來了一部汽車,但是汽車太老舊,走不多遠就熄火了,詹才芳只好又找來幾頭小毛驢讓林彪一行人騎著上路。10月25日,林彪到了箭樓高聳宏偉壯觀的山海關。10月28日,林彪憂慮不安地帶著一批幹部以及21團乘東北局派來的火車到了北寧路戰略重鎮錦州城。此時,東北的戰略要衝錦州已在我李運昌部隊的手中。李運昌站在站臺上歡迎林彪:“林師長好。”李運昌是李大釗介紹到黃埔軍校學習的,與林彪是校友,林彪學軍事,李運昌學農運。林彪握住李運昌的手問:“你是李運昌?”

“我是李運昌。”李運昌滿臉笑容。林彪在錦州簡要地瞭解了一下北寧路的地理及兵力部署等情況。第二天,他們到了渾河斜貫的東北首府瀋陽。由於蘇軍的阻攔,火車不能直接開進瀋陽火車站,林彪一行先在郊外秘密下車,然後改乘汽車到達張作霖的大帥府。這時,彭真、陳雲、葉季壯、伍修權、林楓、張啟龍、張平化、劉瀾波、陶鑄、倪志亮、程世才、劉錫五、袁任遠、伍晉南、雷經天等500餘名高級幹部已安全抵沈。林彪在大帥府古色古香的客廳裡同他們見了面。按照毛澤東的指示,一俟這些幹部和部隊到達,除仍以舊遼寧及熱河為第一位佈置力量外,對舊吉黑二省首先是吉林省的各重要城市應迅速佈置相當力量。彭真以及東北局各位大員正在不分晝夜日理萬機地調配幹部星馳各地,到東北各地市去接收並建立政權、組織武裝,與潛伏下來的敵偽、土匪鬥爭。此時,林彪作為中央委派往東北的方面軍司令官,中央一時不知其行止,劉少奇代表中央飛電詢問林彪現在何處?“中央讓你即速趕到瀋陽,收到否?你意見如何,久未得復,甚為焦念。阻止蔣軍進入東北,冀東的戰略地位,已不如瀋陽重要。望星夜趕去瀋陽,指揮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