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尋黃金,他們收穫了三五噸

幾年前,有這樣一則「沒品新聞」:一對夫妻半夜睡不著,躺在床上聊天。丈夫是個彩迷,每天都會買張彩票,只是從未中過大獎。閒聊中,丈夫幻想萬一中了 500 萬,該如何改善生活。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500 萬大獎的使用問題」,結果在獎金分配方案上產生分歧,從床上吵到床下,大打出手。

看似荒誕不經,其實這樣的事情不斷上演。今年 7 月,一家名為 Shinil Group 的韓國公司對外宣佈,公司在韓國東海岸的鬱陵海底發現了一艘可能載滿黃金的沉船。這艘船被認為是一艘在日俄戰爭時期因受損被鑿沉的俄羅斯裝甲巡洋艦。Shinil Group 公司推測,船上的金條和金幣加起來重 200 噸、價值 1320 億美元,相當於韓國國家黃金儲備(104.4 噸)的兩倍。

消息一出,雖然誰都沒有見到金子,各國網友因為黃金的分配問題吵作一團。韓國網友覺得,「船是韓國公司在韓國海域發現的,黃金當然歸韓國所有」。俄羅斯人提醒到,「別忘了,是我們的船」。日本網友說,「不好意思,那一仗我們打贏了,該當做我們的戰利品」。中國網友則認為,「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在中國,這些黃金八成是從我們中國的土地上搜刮的,必須還回來」。

網友沒吵出結果,歷史學家光速打臉,表示這艘船上有黃金的說法毫無根據,只是傳說。隨後 Shinil Group 公司也因為此事遭到韓國警方調查。幾個月過去,打撈黃金的事再無進展,倒是當時高價買了 Shinil Group 公司股票和加密貨幣的人們賠了不少,叫苦連天。

雖然 Shinil Group 公司沒打撈出黃金,但從沉船中「撈黃金」確實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生意。在商路發達的海域,不管是從中國沿海出發,經過南海、馬六甲海峽,通往印度洋的海上絲綢之路,還是在發現新大陸之後,從美洲出發,向西歐運送黃金、白銀的海上通道,海底都有數不清的沉船,以及船上不可估量的財富。

1985 年,美國人梅爾·費雪在經歷了超過 15 年的努力之後,找到「阿託卡夫人號」殘骸,從中發現了價值 4 億美元的寶藏,其中黃金就有近 8 噸。

費雪是一名「職業尋寶人」,1955 年,他成立了一個名叫「拯救財寶」的公司,專門在美國南加州一帶的海域尋找西班牙沉船。頭 20 年的打撈生涯裡,費雪先後打撈起 6 條西班牙沉船。賺到錢的費雪開始把目標鎖定為「阿託卡夫人號」——一艘在古巴附近海域沉沒的西班牙護衛艦。1622 年 8 月,「阿託卡夫人」號載滿著財寶從南美返回西班牙,出發不久遭遇颶風,連乘客帶財寶一起沉入 17 米深的海底。

海底寻黄金,他们收获了三五吨

《海底兩萬裡》|海底兩萬裡,遍地是沉船

1988 年,「寶藏獵人」湯普森發現了「中美洲號」沉船。1857 年,「中美洲號」貨船滿載加州淘金熱得到的戰利品——滿船的黃金,從南卡羅來納州出發後不久,遭遇了颶風。整艘貨船連同著價值連城的黃金,沉入 2400 米深的海底,425 名隨船人員全部命喪大海。

之後的一個多世紀裡,沉船與財寶一直在水深 2400 米的海底長眠,誘惑著探寶家們去尋找。但一直到 1988 年,世界上都沒有從水深 2400 米的海底打撈出沉船的成功先例。湯普森聚集了一班科學家、船員和工程師,成立了一個「深海探寶小組」。他們製作出深海打撈裝置,經過數年的打撈,尋寶小組打撈出價值高達 5700 萬美元的金塊與金幣。隨後,因為惹上了官司,打撈暫停。到了 2014 年,美國奧德賽海洋勘探公司又從「中美洲號」上打撈出 28 公斤黃金,包括 5 根金條和 2 枚面值 20 美元的舊幣「雙鷹金元」。

海底寻黄金,他们收获了三五吨

「中美洲號」沉船出水的金塊

當然,打撈出水的黃金並不一定就能歸打撈者所有。2007 年 5 月,奧德賽海洋勘探公司宣佈,他們通過先進的遙控小型潛水艇,從一艘殖民時代的深海沉船上打撈出了約 50 萬枚銀幣、數百枚金幣,以及其他黃金飾物、餐具和文物,總重量超過 17 噸。他們宣稱打撈上來的金銀古幣價值高達 5 億美元,是人類有史以來打撈出水的最大一筆沉船財富。

起初,一些專家認為這批財寶來自 17 世紀的沉船「皇家商人號」。1641 年,隸屬於英國倫敦某商人組織的「皇家商人號」商船滿載金銀財寶,從墨西哥起航,經大西洋返回英國,在駛抵英國錫利群島附近時,遭遇惡劣天氣沉沒。英國政府曾多次派軍艦和漁船搜尋它的蹤跡,但一直沒有下落。

隨後,西班牙政府根據各自資料分析認為,這 17 噸金銀製品為 200 多年前沉沒的「梅塞德斯號」所載。1804 年 10 月,西班牙軍艦「梅塞德斯號」從烏拉圭出發,護送 5809 萬枚金質比索、90 萬枚銀質比索和大約 2000 枚銅錠、錫錠到西班牙加德茲港。在抵達加德茲港口的前一天,遭到正在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英國海軍襲擊,瞬間沉沒。由於沒有人確切知道其沉沒地點,船上所載的那筆被估值超過 5 億美元的鉅額財富一直靜靜地躺在大西洋海底。

為追回這筆財富,西班牙外交部、文化部、國防部、法律部、駐美大使館以及國家考古科研部門等多部門聯合,聘請了美國專業處理國際爭端事務的律師團隊與奧德賽海洋勘探公司對簿公堂。經過 5 年的法律拉鋸戰,根據美國《外國主權豁免法》和《國際海事法》、《國際打撈公約》等的有關規定,2012 年 2 月,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市法院裁定這些財寶應歸還給西班牙。隨後,這 17 噸財寶被運到馬德里。

海底寻黄金,他们收获了三五吨

「黑石號」沉船中的金銀製品

除了西班牙成功追索回的「梅塞德斯號」沉船寶藏,目前被打撈的沉船,還比較少有被所屬國成功追回的例子。這與相關國際制度有關。

按照教科文組織的認定,凡距今 100 年以上的沉船都屬於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根據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針對水下文物的國際性協議《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的規定,水下文物的商業開發在原則上被禁止。同時,公約又規定,對於內水、群島和領海水域的水下文化遺產的發掘、打撈以及形成的糾紛,由沿海國進行管轄。位於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的水下文化遺產,沿海國有權禁止或授權對水下文化遺產的開發活動。而針對位於公海或國際海底區域的水下文化遺產,各締約國享有平等的管轄權。這就造成了公海海域的打撈,在事實上時常出現「誰打撈,財物歸誰所有」的情況。

1998 年,一家德國打撈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島海域發現了一艘唐代沉船,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西亞、北非的中國貨物,包括 6.7 萬件瓷器,以及大量精美的金器、銀鋌、銅鏡。隨後,這艘船被命名為「黑石號」。雖然有機構根據教科文組織和相關國際法的精神,阻止這批文物的拍賣活動,但文物還是通過競拍,被新加坡一家機構以 3200 萬美金的價格購得,最終歸新加坡政府所有。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世界海洋中約有 300 萬艘未被發現的沉船。這些沉船散落在歷史上海上交通較為發達的區域,其中中國南海、加勒比海、地中海是沉船最密集的區域。根據相關國際法和國內法律,在領海、專屬經濟區內的打撈應該由專業的考古組織依法進行。然而,打撈茫茫公海中的沉船寶藏長期成為一門生財之道,不僅沉入海底的財寶得以重見天日,一些專業打撈公司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日進斗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