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夜間市長:改變遊戲規則

域外|夜间市长:改变游戏规则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我們~

域外|夜间市长:改变游戏规则

全世界醉心於夜生活的年輕人,大概想不到近幾年來一個新職位正在倫敦、紐約、蘇黎世、巴黎等大都市悄然出現。這個名為“夜間市長”的職位,通過聘請專職人員,或是設立專職部門來負責管理城市的夜間秩序。

“夜間市長”這一概念興起於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以自由開放的夜生活聞名的城市。21世紀初,性產業、賭博及大麻在荷蘭合法化,由此,遊客數量年年增多。與之相隨的,是遊客、居民、商戶和政府之間不斷激化的矛盾。

然而,政府通常只放眼於白天事務的管理,對城市夜晚的狀況並不瞭解。“夜晚和白天不一樣,當問題發生時,政府的第一反應是禁止,而不是將人們集合起來,共同商討出讓城市更好的解決方案。”阿姆斯特丹的首任夜間市長米瑞克·米蘭表示,“一些亞文化活動被簡單劃定為非法,年輕人被趕出城市,或者只能被迫轉成地下運營。”

域外|夜间市长:改变游戏规则

完全禁止夜生活不可能,因為夜間經濟為城市運行加註了巨大的動力。由此,“夜間市長”的需求便孕育而生,其職責要求很簡單:調解夜間活動者和普通市民之間不可避免的摩擦。夜間市長由公眾和專家投票產生,雖稱為“市長”,但並無行政權力。

除了調解矛盾,建立移動的投訴網點等項目,米瑞克·米蘭另一項為人稱道的成就是設立24小時營業區,即授予阿姆斯特丹人口稀疏區域的商店24小時營業許可,商家可自行決定營業時間。

設立“夜間市長”的效果顯著。兩年內,阿姆斯特丹的滋擾行為減少了30%,醉酒引發的意外事件也減少了25%。由此想要追隨荷蘭腳步的城市越來越多。2016年,“夜間市長”峰會在阿姆斯特丹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於此,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管理城市夜生活,以及夜間管理模式的“本土化”。

域外|夜间市长:改变游戏规则
域外|夜间市长:改变游戏规则

倫敦的“本土化”是設立“夜皇”一職。“夜皇”雖然職責與“夜間市長”類似,但實質上由倫敦市長指派任命,在市政廳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大多數時間都在和副市長們探討相關政策。

紐約則是北美地區首個成立“夜生活辦公室”的城市。為減少政治干預,借鑑荷蘭和英國經驗,紐約的夜生活辦公室由藝術家,城市規劃專家,夜生活工作者等12位成員組成,其中4位由市長任命,8位由城市委員會選舉而出。

各大城市對“夜間市長”具體職責的規定雖各不相同,但目的類似:無論是生活在黑夜還是白天的人,他們的訴求都會被聽到、被重視,並獲得同等的尊重。

為了吸引更多人主動加入到夜生活的管理中來,米蘭曾在一次電視採訪中說,“通過對話,你也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只有充分交流,才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摘自《領導文萃》2018年12月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