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弓箭和英國弓箭有什麼區別?

紅楓似血


一般來說,英國弓箭的代表是英國長弓,而中國弓箭雖然也有單體弓的存在,但還是以複合角弓最為著名。

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材質、形狀、製作工藝和射法上。

從材質區分,弓大體可以分為兩種,即單體材料和複合材料。其中單體材料即使用一種單一的原料(比如廣泛存在於歐亞大陸的木弓,包括英國長弓),複合材料則是使用不同的材料或者源於同一種原始材料的不同次生材料的組合(比如角木複合弓,包括中國傳統弓)。

從形狀區分,英國長弓榆樹直拉弓(弓身較直)、中國傳統弓是反曲弓(弓身彎曲)

1967—1971年間,英國考古學家發掘出都鐸王朝時代(1485年-1603年)的著名戰艦“瑪麗·露絲”(Mary Rose)號,在其上發現了大批英國中世紀長弓。

從材料來說,瑪麗羅斯號上的弓全部為單體材料製作,木料為紫杉木,並發現有少數牛角弓稍頭,所以這肯定是單體弓。

從尺寸形制上來說,全部為兩米左右(6.5英尺左右),曲線狀態呈現三種模式,一種是正曲(正C)狀態,一種是木棍一樣的直線,還有一部分呈現反C狀態。

從工藝來看,除了粘合牛角梢頭,弓體其他部位沒有使用膠水粘合的痕跡,整體單塊木料加工成形,大量的木節顯示這些弓經過了良好的打磨以順應木材紋理。

根據瑪麗羅斯號項目組成員對打撈長弓的部分復原和估算,這批長弓的拉重在30英寸時150磅左右。


中國傳統複合弓由四種材料(筋角木膠)構成。

製作角弓的大致流程如下:

首先加工木塊(或竹塊),使用切削,燻蒸等方法制成特定大小,此為四材之木。切削牛角(少數地區因為牛的匱乏,也有使用羊角的方式)以迎合弓臂木塊形狀,此為四材之角。把動物的筋腱通過去除油脂,乾燥,反覆捶打等過程處理後,用手撕成極細的筋絲,此為四材之筋。用低溫水解法,從海魚鰾(在不易獲得海魚的地區也使用牛筋或鹿筋)中熬煮出大分子蛋白膠(魚鰾膠),此為四材之膠。

木材又分為三部分,弓把,弓臂,弓稍,這些木材稱之為弓胎。

弓胎做好後,弓臂內面(射箭時朝向射手的那面為內)使用膠水粘上切割好的牛角片。弓臂外面(射箭時朝向靶子的那面為外)用膠水粘好筋絲。這個工藝稱之為“鋪筋”。

最後做好防水(上漆)和裝飾(樹皮或動物皮包裹並描繪),一把的角弓就這樣誕生了。


最後說一下射法。

英國長弓使用的是地中海射法(也稱為三指射法),是兩根或兩根以上手指扣弦,並且不包括拇指。依靠扣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的第一關節(遠節與中節的關節),或者這三根手指的指肚,來扣住弓弦,以此施力並拉開弓弦,最後三指同時放鬆或故意用力以鬆開弓弦。


中國傳統弓箭使用蒙古式射法(也稱拇指射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隻使用拇指加扳指扣弦,除拇指外其他所有指頭都不參與扣弦。

這主要是因為單體弓的弓身一般較長,拉滿時、弓弦的角度比較大,適合用多個手指勾弦;複合弓的弓身一般較短,拉滿時、弓弦成銳角,只適合用拇指單個勾弦。


冷兵器研究所


題目中的中國弓箭和英國弓箭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弓箭。英國長弓使用的是單一材料製作而成,製作週期低,成本低,屬於早期弓箭類型。這種弓箭雖然是早期弓箭類型,但是有其採用材料較好,最有名的就是紫衫木,使得其具有較大的殺傷性。

其實,同樣作為島國,日本的也有類似的長弓,也具有很大的特色。最重要的是日本還把這些傳統的東西,傳承下來了,將這些東西進行改進,使得能夠存在於現代社會。什麼弓道,劍道等等。中國傳統文化很多很難融入到現代社會中,以至於最後很容易導致失傳。

至於說中國短弓,其實有很多種。最為有名的叫牛角弓。牛角弓由牛角,竹木胎,牛筋,動物膠等材料經過百十道工序加工而成,技術難度高,製作週期長。


歷史是什麼


因為在中國長弓根本沒必要,是淘汰品。

從秦朝開始就有標準化的弩,射程300米左右,十石弩這類特殊的有600多米;短弓則是短距離,100以內,關鍵是方便攜帶,作為輕騎兵的遠距離殺傷兵器;相對來說長弓對於弩的殺傷力和距離並沒有優勢,對人要求確更高,製造因為不清楚有沒有像神臂弓那種特殊選材,但是因為中國古代科技領先,弩已經使用標準化構件,並且學習容易,因此從當代人視角來看弩的技術含量和容易度,方便攜帶等都是遠強於長弓的。可以想象隨便臨時找幾個農民訓練幾天讓他們那弩,另外一方用長弓互射,肯定是拿弩的獲勝,在古代大部分時期職業軍人很少,大部分是臨時徵召的農民的情況下,弩的意義遠大於長弓,因為可以說長弓不是不行,而是因為中國科技發達被淘汰的。因為弩需要用腳來上弦,因此和長弓一樣是步兵用的

短弓則是作為步兵和騎兵的通用裝備,因為便於攜帶,特別是馬鐙發明後,基本騎馬射箭可以說是騎兵的基本技能,因長弓不變攜帶,另外是通用性的問題,肯定短弓也更加經濟。

另外,提一句英國也只是工業革命開始領先中國而已,其他時期其實在整個歐洲也是落後地區,要不然也不會被各種入侵,原住民被趕走好像也殺的差不多了,因此沒必要吹捧英國的長弓。


虐貓達人——薛定鍔


當然不是這麼簡單的區分,中國的弓箭和英國的弓箭有很大的區別的,這根本就是兩種制弓體系,下面我們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中國弓

中國的弓箭歷史非常悠久,按照傳說,是上古時期東夷人所發明,剛剛誕生之際,中國的弓箭是單體直拉弓,到了商朝,中國的弓箭變成了複合反曲弓,也就是這個樣子

經過了商周時代的發展,中國的弓箭到春秋時期已經發展成熟。在《周禮·考工記》中記載,弓所用材料為幹、角、筋、膠、絲、漆六種,通過壓片纏繞粘合的方法,製作出複合弓,另外弓體的木頭用火烤制彎曲,是為反曲弓。那中國的這種弓在分類上就是複合反曲弓。中國的弓箭也有長短之分,通常步兵弓為長弓,騎兵弓為短弓,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弓的特色,可根據弓梢和弧度來區分。中國弓的優勢在於力道足,穿透性強,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的軍隊還依然在使用弓箭。

英國弓

英國的弓箭自來就是直拉弓,早期凱爾特人時代,英國弓是單體直拉弓,威力不是很強。撒克遜人佔領不列顛之後,英國的弓箭變成了複合直拉弓。此時在整個西歐世界,基本上都是一種類型的複合直拉弓,所以此時的英國弓箭並不出眾。真正讓英國的弓箭出名的是威爾士長弓,所用材料是紫杉木,貼以樹膠,長度大約有2米,是迄今為止威力最強的直拉弓,仰角射程非常遠,弓箭手的平均升高超過1.7m,其中最為出名的戰役便是英法百年戰爭,英軍憑藉長弓大破法蘭西重甲騎士。到了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火繩槍技術已經發展成熟,相比於長弓手,火槍手的訓練經費更少,所以伊麗莎白一世直接在法律上廢止了軍隊中對長弓的使用,從此英國進入火槍時代。


火器工坊


中國古代也是有長弓的,傳統漢弓就是一種單體長弓。


長弓因為戰爭得到發展,唐朝弓有四制:“弓之制有四:一曰長弓,二曰角弓,三曰稍弓,四曰格弓”

我們可以從壁畫一窺唐朝長弓的風采



武士腰間超長的就是未上弦的單體長弓。


light47284475


不同的發展軌跡

弓箭,在文明史之前就已為人類所掌握的武器。文明以來,東西方對於弓箭的利用卻是迥然不同的。在東方戰場上,弓弩一直在戰場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古代西方戰爭史上,弓箭似乎很少作為一個主力兵種來利用,戰爭的主力往往是重步兵方陣,一般由城邦公民兵組成,在馬鐙與高橋馬鞍出現後戰場主角成為騎士,多為貴族,而弓箭手多是輔兵,由平民甚至奴隸來擔任。尤其在中世紀,出於對騎士的保護,教廷甚至一度禁絕弓弩的使用。

長弓真的很長

英國長弓在西方弓弩史上是一個異類。其本質上是一種單體弓。是用一整根平滑直順的木材製成,取材於密度較大的樹種,如白蠟木、紫杉等。取樹幹中靠近樹芯的部分,削成一根近圓柱,樹芯一側削平的形狀,要求兩端漸細。英國長弓的弓背很長,一般要求1.5米以上,部分可以長達1.7米,最長2米,因其長,故名長弓。糾纏用膠合的植物纖維製成,一般是大麻纖維。長弓所用的箭矢長約90釐米,粗1.3釐米,配多功能鐵製箭頭。

長弓的射程非常可觀,最大射程可達360米,最佳作戰射程為180米,幾乎已經達到了個人弓弩的最大射程,尤其是超大的箭矢尺寸,殺傷力十分驚人。

英國長弓的箭桿及多功能箭頭

尤其重要的是,長弓採用加長弓背的儲能方式,在拉弦時不需要太大的拉力,這樣的設計使弓手在戰鬥中能夠更多次的射擊,且射擊頻率更高。成熟的長弓手能夠始終保持空中有兩支箭在飛翔,也就是說第一支箭尚未落地,第二支箭已然發出。

英國長弓手的常規裝備

可以進行肉搏戰的長弓與長弓手

英國長弓手採納的是一種防守反擊的戰術,往往是在己方騎士背後列成箭陣,以箭雨洗刷進攻的敵人。某些時刻弓手還要參加肉搏,因此他們往往會配短劍,或者為長弓配上矛頭,當接敵時,長弓卸弦,恢復成一根木棍的樣式,裝上矛頭就是一根不錯的近戰格鬥矛。在1415年的阿爾庫金戰役中,英國長弓取得了對法國騎士的絕勝,當湧至近前的法國騎士與英國的下馬騎兵絞成一團時,英國長弓手就採用了以弓背裝矛進行肉搏的戰術。

依託拒馬進行戰鬥的英國長弓手

中國反曲複合弓

而中國很早就進入到了複合弓的時代——大約是在商朝。複合弓是用不同材料組合成為弓背,用膠漆粘合,而且大多為反曲複合弓。何為反曲?即將粘合後帶彎度的弓背,反身拗彎,再掛弓弦而製成的弓。這樣製成的弓可以獲得更大的弓力,在射擊時賦予箭矢以更大的功率。但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即要求射手有更強的臂力,否則便無法開滿弓,由此導致另一個缺點就是射手容易疲憊,難以持久作戰。

反曲複合弓的弓背

進步的中國弓

於是,很快有另一種武器走到了臺前,那就是弩。

弩其實就是一種在弓背上裝了一個用來掛弦上箭的支架的弓。支架的另一個作用方便手持瞄準。弩的設計極好的彌補了複合弓拉力太大易疲勞的缺點,而蹶張,腰張的設計更使得上弦輕鬆了許多,這也意味著弩可以設計出比弓更大得多的弓力。最有代表性的弩當數宋朝的神臂弩。神臂弩是一種踏張弩,《夢溪筆談》記:“以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札,謂之神臂弓,最為利器”。神臂弩射程同樣可達300多米,在戰鬥中的表現比英國長弓大概不遜,尤其有類似“三段擊”的進弩法,可以彌補弩發射頻率不高的缺點。

宋踏蹬弩,類似神臂弩

兵器源於戰爭需求與技術的可能性

需要明確的是,弓在東西方的不同發展軌跡,於發展水平無關,更重要的是技術提供的可能性滿足了戰爭提出的需求。如果刻意要比較雙方兵器史的優劣,而或自大或菲薄,則大可不必。


海子蔚藍


這是個專業性強的問題,只有從專業角度來講一下。

弓箭的常識:弓箭的基本分類。

單體弓,弓臂的結構為單一材料的弓,比如英國的長弓,尼泊爾的竹弓。單體弓的的優勢在於製作成本低,製作週期短,環境適應性強,缺點在於機械效率低下,弓體太小則威力不足,弓體太大拉力太高難於操控。(單體弓在原始社會之前就以存在)。

複合弓,弓臂結構為動物筋角,動物膠複合而成,所以在中國,複合弓一般叫角弓。複合弓的優勢在於機械效率高,弓的拉力與實際威力接近,同樣拉力下比單體弓較巧靈活的多,且複合弓多為反曲弓,(下弦後弓臂向前彎曲),拉距(開滿弓後拉弓手與弓把的距離)相同的情況下,實際拉距(算上向前的反曲)要小於單體弓弓體的振動,比較穩定,缺點在於製作成本高,製作週期長,環境適應性差,潮熱天氣容易開膠損壞。現在一般認為複合弓是斯基太人發明的,但是還有一些證據證明覆合弓的發明還得往向推。

而我們國家古時用的弓箭為複合弓箭,在秦朝時複合弓箭的製作以達到了當時世界的頂峰,(從秦始皇陵出土的弓箭以證明了當時秦軍的複合弓箭以一成批量生產了),

以上就是我國的弓箭與英國的弓箭的不同之處。


與風互語


中英弓箭的區別是什麼?

弓箭是中國的特色文化。考古發現,3萬年前的中國就有很多黑曜石和骨制的箭頭,而古埃及5000年前還沒有弓箭。這個時候中國應該有了弩機(考古發現7000年前中國一個女孩的身體被弩多處射入骨頭)。

那麼,中國就有了弓和弩的區別和分工,步兵多用弩,射程遠大於弓,弩床車更是如此。這樣就比長弓好啦,沒必要搞長弓啦。也就是說,英國步兵用的長弓與中國的弩是比較對象,而不是中國的弓。而中國弩還可以用於少於訓練的騎兵,英國長弓就不行,任務面比較狹窄。如果在中國,面對堅壁戰車,既無法穿透,又頂不住碾壓,死路一條,因此只是在軍事弱小的古代西方可以使用。

而中國的短弓設計成複合材料反曲弓,目的是拉弓作用距離很小就可以蓄能圓滿。這樣拉弓射箭就很快。又因為中國有扳指(最早的出土扳指是商代婦好墓中精美的扳指)。這樣就可以大拇指拉弓,便於快速又大力,因為拇指發力是整個手臂發力,扳指又代替手指承受了壓強,承受力大幅度提高。拉弓姿勢便於鬆開,這樣就便於擊發時的放鬆,提高精準度。

有了快速連發、大力、精準拉弓的優勢,就可以用馬鐙騎射結合,藉助騎兵機動性,把威力發揮到極致。波蘭克拉科夫城至今還保留著吹號示警的儀式,吹號半截嘎然而止,讓人特別難受。因為當年號手發現了蒙古騎兵,吹號示警,可是被一箭封喉,號聲嘎然而止。至今還在模仿這個讓人難過的聲音,對歐洲人做一種警醒。


銀杏智庫


英國長弓是步兵弓,中國短弓是騎兵弓。騎兵弓是軟弓,射速快,距離短,適合馬上使用。是騎射的核心。把騎兵弓用作步兵,是不合理的,也只有清朝才這麼做。英國長弓是步兵弓,射程遠,威力大,但射速慢。不適合馬上使用,太長了。中國有步兵弓嗎,沒有,因為傳統步兵使用的是弩,弩的威力比弓要強大很多。英國長弓製造簡單,成本低,而弩製作要複雜很多,不可同日而語。宋之前,弩是步兵的主戰武器,蒙古佔領中原,倡導騎射,短弓流行。明朝重點發展火器,清朝繼承了蒙古的騎射傳統,影響到步兵武器裝備,是一種倒退。


鳳凰花兒開


個人意見,在頭條討論這個東西不太合適,看了很多的回答和回帖,大部分都是想當然的不說半桶水吧怕是就能溼個底的水平而已。想了解弓箭,最好能上專業的網站或者論壇,比如*箭沙龍,尖*戶外,強*勁*論壇。等等,不方便直說。或者能上附近的射箭俱樂部看看,複製粘貼沒意思,切身體會才是正道。

煩請沒摸過弓箭的鍵盤俠免開尊口,丟人現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