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外貿B2B平臺推廣效果越來越不如以前了,這是什麼原因?

富通天下小曹曹


首先,互聯網最初是通過技術革命或軟件升級來完成的一個創新性的,交流渠道。最開始的紅利已經沒有了,該建立的渠道過程已經建立完成,所以它的增長不會太大,還是其他形式的出現B2B自然會出現衰落,但並不等於B2B,不需要成長,只能說沒有更好的適應它的發展方式,隨著網絡的整體逐步的升級,它的空間還是有的,需要行業的同步進步才能夠提升B2B的成長空間。這是一個極其系統的工程,所以B2B依然會存在,但是他的成長是由整個互聯網產業決定的。互聯網產業還只是處於初期發展階段,還是一個嬰幼兒?法制和文化的建設是極度滯後的。規則都是潛規則的,所以B2B他暫時需要等待吧。要看清楚他們的發展規律才能夠知道你現在該做什麼?


弄潮堂


我十幾年前在環球資源上做過,那時候環球資源主要是以雜誌為媒介,國外的老闆或者採購經理都會訂閱,所以投放效果是很不錯的。後來阿里巴巴的線上B2B崛起,網絡電商平臺的好處是供應商更多,每個細分品類下都有非常多選擇,比起一本雜誌來說更加方便和詳實。所以我也停了環球資源改為阿里國際站。這幾年阿里國際站上的訂單數越來越少,新客人也變得越來越小,所以大家感覺變困難,原因有以下幾點:

1. 這幾年中國國內的生產製造成本增長太快,租金與人工比翼齊飛,但是外國並沒有這麼高的通脹,所以訂單的客單價不會上漲那麼多。如此導致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2. B2B 平臺建立之初吸引了很多優質採購商,這些採購商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後並不會輕易更換,而且供應商自己也會越做越好。而國外經濟比較穩定,好的企業增加的不如中國供應商增長的速度,於是後期再進入平臺的獲客難度加大。

3. 平臺自身的錯誤做法導致企業的困難:一味使用競價排名導致平臺運營成本迅速增加;平臺自身沒有發力在如何拓展流量引入環節,如購買更多谷歌流量,去海外拓展平臺影響力,消除國外客戶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顧慮等等,而是學習國內B2C平臺的做法,做很多對於供應商的活動,比如造節,寄希望於供應商互相競爭來獲取有限的流量;某些平臺甚至使用惡劣的手段幫助那些在平臺上投入大量資金的如KA商家不正當獲取客戶信息,比如通過一達通交易,客戶信息會洩露,平臺將這些信息賣給KA商家,如此做法更讓中小企業雪上加霜。

以上便是我總結的B2B平臺為什麼越來越難做的原因。希望對提問者有價值,謝謝!


wayne91246482342


我是外貿十年陳,做過幾年業務,也做過幾年管理,從組建團隊,團隊管理,再到運營B站,我都比較熟悉。從我個人的經驗出發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B2B推廣效果差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工作是否做到位:

1.B2B的運營團隊分工協作是否到位。

一個完整的外貿團隊需要包含經理、業務、美工和推廣。那種想招全能型的業務的老闆還是別為了省幾個人的工資了吧。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要麼就是你沒有按幾個人的工資給了他一個人,要麼就是你覺得他工作沒幹好。人的精力是有限,分工就是為了讓每個職位的人的精力花在自己的主要工作上。每個工作都不是隨隨便便每天分散精力兼職做就能做好的。

2.大客戶採購更傾向於在領英和谷歌上篩選供應商。因此,全網營銷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也跟B2B推廣相聯繫。

這裡的全網營銷不是單單指領英和谷歌,還有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湯博樂等,具體的可以看看谷歌視頻下方的可分享的第三方平臺鏈接,把這些平臺都註冊,可以一鍵分享到這十幾個平臺。

利用好互聯網做好全網營銷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敦煌網,亦或者是其他的B2B平臺,單單靠直通車做引流是遠遠不夠的。

3.全網營銷的內容是否足夠好,業務不僅僅是等待詢盤,應該積極優化產品關鍵詞、描述,客戶資料查找及存檔,以及做好B站引流,並將這些工作列為日常任務清單,並定期檢查後臺數據。這個是日積月累的工作。前期會辛苦些,後期會越來越輕鬆。

視頻的拍攝以及內容營銷(不是硬廣告)是否足夠吸引人。推廣的工作也不輕鬆。

比如Mint(個人在線理財軟件)做的營銷不是硬廣告,而是做內容博客,基本都是教人們理財的文章。

營銷的內容儘量做得有趣有用,效果會很好,特別是視頻。

4.B2B只是公司的其中一個展示平臺,除此之外,展會也是國外大型採購商經常光顧的,他們在展會上可以比在B2B上更直接地與供應商接觸並瞭解供應商。展會也是展示公司實力的一個重要方式,經常性地參加行業展會,也有助於B2B外貿網站的推廣。

總之,B2B外貿站的推廣效果不能單靠直通車做站內引流,還需要做好團隊分工、全網營銷、內容營銷,以及展會宣傳等工作,才能將B2B效果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