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县简介

井研县

井研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乐山市东部门户,与仁寿、青神、荣县、犍为、五通桥、市中区等地接壤。自公元553年置县,全县幅员面积840.53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人口约42万(2013年)。井研县是典型中、浅丘陵地貌,最高海拔697米,最低海拔344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2013年上半年,井研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5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8.9%,完成计划目标的43.12%,比计划增速少4.1个百分点。


历史沿革

井研县古为蜀国领域。据《光绪井研县志》记载:“县未开置,禹贡为梁州之域,在汉为武阳县地”。《前汉书》:“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犍为郡领县十二,武阳第三”。

汉置武阳县井研镇。

东晋置西江阳郡,北朝西魏于今地置蒲亭县,属陵州。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立隆山郡,废蒲亭置井研县。

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建县起,经唐、宋至元朝初期的六百多年,县域有所扩大。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将始建县(即今仁寿县彰加地区)并入井研县。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则隆州井研并省为仁寿,人成都路,县境域为仁寿县四乡之一,曰“来凤”。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太祖朱元璋下诏,撤仁寿县的来凤乡,恢复井研县。属成都府。

清顺治初归资州,属成都府。雍正五年(1727年)升资州为直隶州。井研县属资州直隶州。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地资中城关镇)。

1949年后,井研县一直归属乐山市(前乐山地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井研县辖10镇,17乡:研城镇、马踏镇、竹园镇、研经镇、周坡镇、千佛镇、王村镇、三江镇、东林镇、磨池镇、集益乡、纯复乡、三教乡、高滩乡、宝五乡、四合乡、黄钵乡、胜泉乡、门坎乡、石牛乡、高凤乡、金峰乡、分全乡、镇阳乡、天云乡、乌抛乡、大佛乡。 [1]

地理环境

位置

井研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县城北距成都市142千米,西至乐山市37千米,东南至自贡市118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5′—104°00′,北纬28°25′—29°55′,与仁寿、青神、荣县、犍为、五通桥、市中区等地接壤。

地貌

井研县地势低矮,海拔高程在380米-450米之间;丘陵广布,溪沟纵横。茫溪河流域多浅丘,西北部和东部边缘多深丘,丘陵地表组成物质较单一,主要是中生代红层,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泥岩,另有少量石灰岩。按形态分为4类:

深丘和低山:境内西北部,包括天云、镇阳、乌抛全部和石马、周坡、分全乡的一部分,面积135平方公里,占井研县幅员面积15.7%,一般海拔450-650米。境内有龙泉山余脉,铁山支脉。

中丘:范围有黄钵、胜泉、门坎、东林乡全部和金峰、集益等,面积338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39.3%。

浅丘:分布在研城、马踏、竹园、研经等靠近茫溪河两岸的大部分乡村,面积371.1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43.1%。

平坝:主要分布在茫溪河及其支流的两岸,面积约1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1.78%;海拔在365米以下;相对高程7-10米;坝宽100-300米。

气候

井研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势同季,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稍缺,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日照总数1134.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25.8毫米,全年无霜期334天,四季特征是:春季回暖早、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多变;夏季气温高,光照多,雨量集中;秋季气温下降快,多阴雨;冬季多阴天、少雨雪,常发生冬旱。

水文

井研县内共有小河溪沟14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33条,县内河流总长633公里。属岷江水系的有茫溪河、泥溪河、沙溪河,由北、西、东三面流向西南,县内流域面积795.4平方公里,占井研县总面积的92.6%;属沱江水系的卫家河,由县东北出境,县内流域面积63.7平方公里,占井研县总面积的7.4%。多年平均径流量34420万立方米,编丰年为46460万立方米,枯水年为13770万立方米。 茫溪河:是井研的主要水系,上游叫研溪河,发源于原分全乡源流村宋家坡。经大佛、金峰至研城镇白塔村两河口,长31公里,流域面积133平方公里。从两河口经千佛、三江、马踏、石泉、五农、王村、梅旺进入五通桥区,在四望关汇入岷江。全长65公里,其中县内47公里,流域面积1250平方公里,其中县内681.8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54.5%,占井研县总面积79.4%,河床宽度30-50米。平均径流量为1.57每秒立方米,年径流总量4951万立方米,年流沙量为1.87万吨至3.12万吨。起源地海拔540米,出境处海拔344米,相对高差196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井研县土地总面积126.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果园面积11.3万亩,桑园4.6万亩,茶园1万亩),林地面积13.6万亩,水域面积6.2万亩。

动物资源

井研县饲养动物有牛、猪、羊、兔、鸡、鸭、鹅、猫、犬等。野生动物有100多种。

植物资源

井研县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蕉藕、高粱、小麦、豌豆、胡豆、绿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甘蔗、花生、土烟、席草、药材、蔬菜、蚕桑、麻类等。森林用材林有柏树、马尾松、桤木树等。速生树有川楝、千丈、桉树、香梓、栾树、刺槐、香椿等。经济林有桔柑、桑树及紫胶寄生树夜合、山槐、黄檀、麻柳等。

矿产资源

井研县矿产资源主要有岩盐、天然气、石灰岩、砂岩、粘土岩等。其中岩盐蕴藏量99亿吨,分布面积439平方公里,一般厚度3~9m,最高厚度17m,氯化钠含量大于95%以上,属优质巨型矿床。

人口民族

2013年,井研县总人口约42万人 [2] ,由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19个民族组成。

经济概述

综合

2013年上半年,井研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5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8.9%,完成计划目标的43.12%,比计划增速少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2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3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4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24.2%,完成计划目标的51.66%,比计划增速多4.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6%,比计划增速少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49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3.1%,比计划增速少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135万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4.4%,比计划增速多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162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9%,比计划增速少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4971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1.3%,比计划增速少1.7%。 [3]

第一产业

2013年上半年,井研县实现农业增加值8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2.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销售总收入28亿元,农业产业化带动面达到68%。水稻播种面积22.8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5.6万亩。井研县新增肉羊养殖小区1个、适度规模养殖户12户,新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4个、适度规模养殖户230户,新增肉兔适度规模养殖户250户。出栏商品猪38.9万头,较2012年增长1.56%,商品兔380.08万只,较2012年增长7.29%,小家禽454.3万只,较2012年增长3.1%;实现水产品产量13732吨,较2012年同比增长9.8%。 [3]

第二产业

2013年上半年,井研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6%;完成工业产值67.27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6.5%;实现销售63.33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7.9%;实现利润2.26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35.4%;工业能源投资完成5.42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9.8%。 [3]

第三产业

2013年上半年,井研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49亿元,较2012同比增长13.1%;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3亿元,较2012同比增长7.2%,电子扣税签约率66%,笔数占比41%,分别比2013年年初提升了13%和25%,井研县旅游综合收入1.84亿元,较2012同比增长34.3%,累计接待游客56万人次,较2012同比增长27.27%。 [3]

政治

井研县委书记 左文良

井研县长 刘勇 [4]

交通概况

井研县境内国道213线、省道305线通达便捷,北去成都120公里,西下乐山35公里,东去自贡118公里。随着“三高两铁一快”(乐山—自贡高速、仁寿—沐川高速、德阳—乐山高速,乐山—自贡—泸州铁路、连界—汪洋—燕岗铁路,乐—井快速干道)的加快建设和天府新区向南布局发展,井研将直接进入乐山半小时经济圈和成都天府新区1小时时空圈,成为连接成渝、川南、攀西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 [5]

蒲丹井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兴建,届时井研的对外交通将更为便利。连乐铁路也将开始建设。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井研县共有幼儿园38所 [6] ,小学43所 [7] ,初中学校28所 [8] ,高中学校3所 [9] ,职业教育学校1所 [10] 。

卫生事业

截至2013年,井研县19个卫生院、两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投资45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5个,吸引民间资本100万新建井研县协和医院门诊部。新改造3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卫生院;井研县还增添了中医诊疗设备30余台件。 [11]

社会保障

截止2013年,井研县城镇新增就业219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9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2.8万人,参保总人数合计18.3万人,征缴养老基金4031.4万元,基金累积1.12亿元,符合条件人员参保率超95%,建成公租房144套,完成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25户;为24408名城乡低保人发放低保金2258万元,为农村五保户和城乡特困群众24731人实施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485.1万元。 [12]

风景名胜

朱氏节孝坊

井研县简介

朱氏节孝坊(5张)

朱氏节孝坊位于井研县与荣县交界处广胜乡杨佳村四组。该节孝坊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它呈“一”字形布局,仿木石质结构,四柱三开间,三重檐歇山式顶,面阔4.8米,高8米,上面用浮雕形式塑6条腾云祥龙,14幅戏剧人物,以及栩栩如生的花木、动物等图案。

三江宋塔

三江宋塔位于井研县城南13公里处的三江镇东头小山丘上。塔为密檐式砖木结构,塔身为须弥座四方形,通高28米,共13层。塔底地边长5.8米,逐层递减,微向内收。底层内高4米,向上逐层递减。塔内梯道盘旋,可以至第10层。每层四面均有假窗,有一通光方孔,有斗拱装饰,所有青砖,形式多样:大砖长55厘米,宽45厘米;小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均为5.5厘米。

竹园烈士陵园

井研县简介

山清水秀

为纪念在竹园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井研县于1954年修建了竹园烈士陵园,并前后历经5次改建。先后建成乐山市人民政府、井研县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井研马门溪恐龙

井研县马门溪恐龙发掘时是国内个体最大的恐龙化石骨架,骨骼属异地埋藏型。北京自然博物馆投资70余万元,历时三年才将分散在各处的骨骼碎片发掘完毕,并将化石碎片装成了300箱才运到北京。从1997年7月起一直修缮到2001年4月,才将所有骨骼修复完整。

大佛湖旅游度假区

大佛湖旅游度假区位于井研县西北面大佛乡,离县城18公里,到乐山大佛35公里,去眉山三苏祠50公里,距成都市区120公里。开发范围15平方公里。湖面集中而开阔,共8000余亩,水量5500万立方米,在乐山市境内居首位。

雷畅故居

雷畅故居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据《光绪井研县志》记载: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雷畅以内阁侍读学士告休,其子翀霄以翰林院编制乞养待父归里,翌年春,在宅前隙地筑随春园以娱亲。园有池,广荫数亩,积乱石为阜,建月到亭、香光阁于其上,香林梅坞,极幽丽之观。

熊克武故居

熊克武故居建于1922年,位于距县城30公里,与仁寿、荣县交界的“盐井湾”(今研经镇)。该故居坐西北向东南,前临街道,后倚山坡,左邻镇政府,右邻邮电所。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门厅为穿斗式木结构,三穿用四柱,面阔15.6米,进深3.3米。中堂为穿斗式梁架,三穿用五柱,面阔6间共32米,进深2间共8米,通高7米,门厅为5级踏道。总占地面积110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73平方米。

井研县简介

农业发展

红星湖

红星湖(红星水库)位于井研县城东北高凤乡红星村,与仁寿、威远、荣县交界,距县城20公里,于1974年建成,是井研县第二大水库。红星湖蓄水880万立方米,淹没面积1500亩,水域面积2000亩,正常蓄水位为海拔高程450米。湖中共有11个小岛,面积21亩。

地方名人

胡世安(1593~1663),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曾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秘书院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著有《秀岩集》。

廖平(1852~1932),四川省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今四川井研县东林镇小高滩)人,清末民国初经学大师。

熊克武(1885~1970),四川省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今四川井研县东林镇小高滩)人,川军著名将领、民主爱国人士。[13-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