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蜀繡

四川主要屬於巴蜀文化區,區域文化自成體系。四川語言文化、戲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織錦文化、鹽文化等都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如四川方言、川戲、川茶、川酒、川菜、川藥及蜀繡、蜀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帶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川菜位居中國八大菜系之列,五糧液等川酒為國宴珍品,竹葉青、蒙頂茶、峨眉毛峰等名茶享譽全國。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五糧液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都江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九寨溝、黃龍為世界自然遺產,廣漢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銅器、玉器和陶器都屬文物精品。其中,象徵著追求光明、團結奮進、和諧包容精神的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被國家文物局批准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樂山大佛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三星堆文化

兼容多元文化。四川文化雖不可避免地具有農業文明的封閉性和靜態性,但它又明顯地具有對外努力開拓的開放性。除了境內本土的巴蜀文化和西部藏區文化外,只要跨出盆地,便與楚文化、秦隴文化、滇文化、夜郎文化、藏彝文化區域路途相接,促成了與四方經濟文化的交流滲透,形成巴蜀文化多元兼容開放的明顯特點。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太陽神鳥

一:民族

四川為多民族聚居地。漢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民族。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四川省少數民族分佈圖

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彝族是四川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曆法。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火把節

二:語言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四川話是流行於川渝地區及周邊省份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成都話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準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因而四川話本身並沒有標準音。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四川話分佈圖

部分語言學家認為,四川話並不等同於“四川方言”,因為除四川話外,四川省境內較為常見的漢語言還有土廣東話(屬客家話)和老湖廣話(屬湘語)等,其都以方言島的形式分佈於四川各地。同時,四川省境內還擁有大量藏語、彝語、羌語的使用者。但由於四川話在四川具有強勢地位,是事實上的通用語,一般而言,土廣東話與老湖廣話的使用者同時也是四川話的使用者,而部分藏族、彝族、羌族地區,特別是康定、雅江、昭覺、馬爾康、松潘、丹巴等州府、縣府所在地,也通用口音接近的四川話 。

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戎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世居的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人口比例圖

四川是西部客家民系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以來,逐步形成了以龍泉驛區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東山客家方言島,客家人口總數達50萬,較好保留了客家語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約有70萬人會講客家話。

洛帶古鎮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湧入的粵、贛、閩客家人後裔,他們仍完整地沿襲著客家風俗,說著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客家方言。

三:地方文化:川劇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川劇變臉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川劇分小生,鬚生,旦,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丑角、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川劇變臉

四:四川美食

川菜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川菜在口味上尤具獨特風格,以味型豐富、變化多樣著稱。川菜善用麻辣,但決不光是麻辣。麻和辣只是川菜種基本味型的兩種,其他種味型分別是甜、鹹、酸、苦。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宮保雞丁

在這種味型的基礎上經過調配變化,形成複合味型。川菜調味的特點是突出主味,其製作方法是集中用味。通常川菜把鹹甜酸辣或麻辣集中用在一個菜上,再輔以它味,以使主味突出,如水煮牛肉、豆瓣魚等。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毛血旺

川菜的複合味型有多種,主要有鹹鮮、家常(鹹鮮微辣)、麻辣、糊辣、魚香、薑汁、酸辣、糖醋、荔枝、芥末、甜香、椒麻、怪味等,豐富多樣,花樣百出,形成了川菜多味美味的獨特風格。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魚香肉絲

這裡還要說明的一點是,川菜中不同味型的菜,需選用不同的調料品種。味型與其獨特的調味品共生共存。川菜菜系由筵席菜、大眾便餐菜、家常風味菜、火鍋、風味小吃五大類組成。

人文地理-四川省的民族人口和地方特產

水煮牛肉


拓展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