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中,最後安生為何要對家明撒謊說七月沒有死,而是去流浪?

謝謹輝


在看《七月與安生》的時候,我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很喜歡安生,安生表現得太不安生,總是讓觀眾為之感到不安。而美麗溫柔幸福善良的七月,才是大家想要祝福的女孩。

後來,看到七月和安生這兩個女孩的世界裡,那樣的純粹美好、無所顧忌、親密無間。

七月對安生的那份毫無保留的庇護和喜愛,讓我們也跟著接受了這個精靈古怪的女孩,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也越來越喜歡這個不按常規出牌的女孩——安生。

三個人糾結不清的愛情,都沒有能夠真正走到最後。

當家明終於明白瞳瞳是他的女兒時,他向安生詢問七月的去處,安生告訴他,七月早就掙脫了束縛,如今正遊走在世界各地,自由自在的生活著。

那麼,最後安生為什麼要對家明撒謊說七月沒有死,而是去流浪?

1、因為在安生的眼裡,七月的世界裡永遠是幸福而美好的

安生當然不願意讓自己相信,七月已經離去,她對家明這麼說,只是希望,七月肯定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

七月美麗溫柔又善良,她的世界將永遠幸福平靜。她怎麼可能離開安生,去往另一個世界?在安生的心裡,七月必須永遠地活下去,陪著安生度過這一生。

七月和安生,既可以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又可以是一個人完全不同的兩個面。她們是真正相知相親的兩個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當七月離世,安生的心裡,七月變成了以前的安生,在外浪跡天涯。

2、因為七月與安生,永遠都是一個選擇安定,一個開始遠方,當安生開始選擇安定下來時,七月就應該浪跡天涯。

七月與安生好似過著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其實又何嘗不是羨慕著對方的人生?她們兩個,熟稔的如同一個軀體裡的兩個靈魂,花開兩朵,一蓮並蒂。

那個最不安生的安生,內心一直羨慕著七月的穩定幸福。她多年的流浪,並非她的本意,而是她的生存只能用這樣的方式。

安生跟著七月回家,享受著七月父母的疼愛、家庭生活的溫馨。

在不安生的安生的內心,多麼希望有朝一日她也能這樣幸福地和她自己的父母一起哪怕吃一頓家常飯。

而那個最安生的七月,卻又羨慕著安生生活的隨心所欲,羨慕那個精靈古怪的心靈自由的安生,她自己的那種平常穩定的生活,跟安生比起來,是多麼的無趣,多麼的單調。

所以,安生最懂七月的,她給予七月這樣的安排,七月的在天之靈也心滿意足了。

3、在這個三角戀愛的故事裡,真正相愛的是七月和安生,在安生的眼裡,家明才是真正的第三者。

當七月和家明戀愛時,七月的眼裡滿是喜悅和美好,然而,沒想到的是,她最好的朋友安生卻橫刀奪愛,搶走了家明。

三個人糾結不清的愛,很是讓人費解,為什麼家明那麼渣,安生還會愛他呢?

為什麼七月明明知道安生和家明有私情,為什麼還一直佯作不知並且仍選擇跟家明在一起呢?

安生招惹家明,並非因為她真心喜歡家明,而只是因為家明他是七月的男友,而不是別人的男友。

再說了,難道不是因為這個男人才搶走了她的七月,從此七月和安生的世界才不再純粹。

安生傷害了七月,安生是不忍的,她知道,這個世界上,她其實只愛七月,而七月也只愛安生。

也許正因為如此,七月看著家明和安生越走越近也任其發展,對此視若不見。

其實,家明在這部電影中,根本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這個跟七月談戀愛的男人,可以是家明,也可以是其他什麼明。

既然七月可以與安生分享一切,七月的家、七月的房間可以成為安生的家、安生的房間,那麼七月的男友為什麼不能一起分享呢?

然而家明不是一個物件,他只能屬於其中一個,他被安生俘獲,於是,即便安生把家明完璧歸趙,七月還是註定要失去家明。

七月因為難產而死,從某一方面說其實也是因家明而死。

那麼,安生對家明說什麼都不重要,因為家明本來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七月,雖然人離開了,但是她的生命用另一種形式延續了下來。

從此,安生真正安生了,她終於過成了七月的樣子,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而七月,作為安生的筆名永遠地活了下來。那個活下來的筆名七月的女子,既是七月,也是安生。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七月與安生》是兩年前看的電影了,如今重溫,還是會淚流滿面。

電影結局時,家明終於明白瞳瞳是他的女兒,當他再次向安生詢問七月的去處時,安生告訴他,七月早就掙脫了束縛,如今正遊走在世界各地,自由自在的生活著。


但是事情的真相是,七月因為產後大出血,搶救無效已經離開了人世。



七月死後,安生也沒有嫁給老趙,她獨自一人將七月的女兒撫養長大。而她也將安生與七月的故事通過小說的形式記錄了下來,只為了那一段無法被忘卻的友誼。

與家明的重逢,是安生意料之外的。家明的眼淚證明了他沒有忘記七月,那個主動讓他逃婚的七月。
安生選擇欺騙,是不想造成家明的愧疚感。七月原本安穩的一生如果不是遇到了家明,也不會遭遇那麼多波折,更不會產後大出血一個人死在外地。如果安生告訴他真相,家明的後半生或許都將會活在內疚中。安生和七月都曾愛著家明,雖然最後他們都各自遠離了對方。可是,安生不想讓曾經的愛情變了質,而七月也不會想到得到家明的愧疚。


況且,這是屬於安生和七月兩個人的秘密,而安生決定用一生去守住這個秘密。

安生的謊言,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虛構事實,有時候只是一種對美好的寄託。七月的生命截止於27歲,而安生心裡的七月,則在路上。

七月死了,但在安生的筆下,七月並沒有死。她只是去流浪了,就像當年的她一樣,漫無目的,想去哪就去哪。七月的二十七歲,正在路上,像一株自由生長的花朵,在旅行中才能得到綻放。而安生自己,則活成了七月的樣子。這正是曾經她們對生活的真實期望,其實七月才是那個熱情似火,追求自由的“壞孩子”;而安生,一直渴望的是像七月那樣能有個安穩平靜的生活。
所以安生的謊言,更多的其實就是給自己還有七月一個彼此都期盼的結局。她筆下的七月,在別人的眼裡,活的灑脫,活的精彩!


瑾湉mm


七月與安生是一對從小就在一起的閨蜜,經歷了年少青春最重要的成長期。她們一起分享所有的快樂與痛苦,一起戀上家明讓她們認識到這段友誼即將變質。

家明最初是七月的男友,安生作為她閨蜜,當然是跑到家明面前一番示威,但她看到這個男生的那一刻內心是喜悅的,家明也愛上了機靈鬼安生。

安生與家明揹著七月開始了一段曖昧的戀情,雖然七月早就從安生脖子上的信物明白了閨蜜與男友的感情,但她始終不願意承認,她只願意當一個被外界讚揚的乖乖女。

安生與家明雖然相愛,但她們中間永遠隔著一個七月,他是閨蜜的心上人啊,她們永遠也不可能真正的結合。

電影的最後家明與安生偶遇,安生告訴家明,七月和他有一個孩子,但是她卻不願意告訴家明七月死了。

原因有:

1、她明白家明對七月的愧疚,她不想讓家明揹負殺死七月的罪名。

2、同時,安生也明白七月一生都在裝乖乖女、討好家長、老師和男友,她最渴望的就是與自己的互換,最渴望的就是去流浪。而當七月終於因為生產死亡之後,安生在心底相信七月終於自由了,她的靈魂解放了。

3、七月與安生本就是一對如影隨行的姐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她們渴望變成對方的樣子。七月慢慢活成了安生,安生活成了七月,正如安生寫的小說,最後把作者的名字寫為了七月,從此以七月的筆名開始寫作,正如影片的最後安生透過玻璃看到自己的影子,對面的人卻變成了七月。

歡迎評論!歡迎轉發!


鯨魚電影


想徹底看懂安生與7月,你應該讀完安妮寶貝的前期所有作品。

在原著中,死的是安生。當時是7月和家明一起送安生去醫院生產的。後來7月和家明一起撫養安生的孩子。7月為了這個孩子,後來也沒有生育。

還有前期的作品,二三事,8月未央。在安妮寶貝的作品之中,就是她書裡的那句話,愛,無關年齡無關性別,無關地域。

貌似兩個女孩愛上了同一個男人。這真的只是表面。安生在臨生產時回到7月身邊,進手術室之前她拉著七月的手說,7月我愛你。

在電影之中,安生真的喜歡家明嗎,還是因為家明是7月除自己以外喜歡上的另外一個人?

安生從小缺愛,只有一個空蕩蕩的家,母親常年不在家,溫暖的7月,一下子便吸引了安生。他倆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7月說自己不喜歡吃包子皮,安生就把自己包子餡兒全部給了7月,自己卻吃7月的包子皮。謊稱自己正好相反,愛吃包子皮。



這個細節書裡沒有,電影裡卻加了。這種行為,你以為會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發生?安生對7月的感情,比7月自己瞭解到的更深重。

最近看到張德芬有一個文章,一個孩子從小得到的愛,會成為他終生的鎧甲。

安生在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鎧甲。在遇見7月之後,也許就有了鎧甲。但是家明的出現,又讓她覺得失去了鎧甲。勾引家明,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愛,又或者是為了奪回7月全部的愛。



從小缺愛的孩子,對愛總是貪心不足,而且容易傷害別人。安生輟學出走去流浪,也是為了不再攪到7月和家明的關係中去。但她其實是希望7月留下自己的,所以她上車之後,對7月喊,如果你讓我留下,我就留下。

7月什麼也沒有說。一個人在荒涼的站臺,彷彿全世界只剩下她自己的站臺,哭了。這眼淚的意義太複雜,一言難盡。


在電影之中,死去的是7月。而安生的男朋友換了一個又一個。安生心底裡,至始至終無法替換的人卻只有7月。

安生不願意告訴家明7月已經去世,自然更不會告訴他,她和7月的女兒,安生自己帶著。

家明只是她和7月之間的過客,而且7月也是間接因為家明而離世。她不願意和他再有任何的瓜葛。她也不願意失去7月的孩子。什麼也不說,就當什麼都從未發生過。帶著7月的孩子一起好好生活,不被打擾,安生應該是這麼想的!


佳人女友志


《七月與安生》這部青春愛情片在國產片裡確實算很出眾的。

七月與安生性格迥異,卻成為了從小到大相伴相隨的好朋友,她倆的關係甚至是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親密中透露著曖昧,耐人尋味。

而且後來安生喜歡上了家明,而孤零零的七月看到好友戀愛而感受到背離和拋棄。而家明卻更喜歡古靈精怪的七月。

七月個性大膽,在糾結友情和愛情的選擇後,還是選擇了愛情。

安生被最好的朋友和男朋友同時背叛,三個人從親密變成了決裂,這就是人生的戲劇性。

人生中最不可能被背叛的人,卻搶了你最愛的東西。

最後安生死了,七月在醫院給安生的死亡通知書籤字的時候哭得叫人心疼,周冬雨用這場表演征服了觀眾,征服了金馬獎評委,讓她和馬思純成為了金馬獎影后。

後來為什麼七月遇到家明,要撒謊說安生去流浪了呢?

一、家明內心因為背叛了安生而一直感到愧疚和自責。他不僅背叛了安生,而且還喜歡上了安生最好的朋友,這對於安生來說是雙重傷害。

所以七月不告訴家明安生去世的消息,是為了避免家明內心的愧疚再增加一層。畢竟死去的人已經死去了,而活著的人還要繼續活著。

二、安生從小就是乖乖女,她羨慕七月自由自在活著的人生態度,也想像七月一樣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奮力爭取,即便會傷害別人也在所不惜。

安生去世了,但她還活在七月的心裡,七月以後的生活要揹負這安生的期望一起繼續下去。所以七月沒必要跟家明說安生去世了,因為七月自己也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青春太莽撞了,為了愛情,大家都做了錯事,但誰又能責怪他們呢?這就是青春的本來面貌啊。

如今已經長大成熟了,開始會顧及周圍所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的想法和感受了,如此便更具有了人情味。

很喜歡這部電影,至今已經重看了好幾遍。

簡單問題專業回答,專業問題趣味回答。歡迎關注:影迷也瘋狂,連接電影和你!


影迷也瘋狂


《七月與安生》被拍成電視劇了,由最近比較紅的兩位清純小花沈月和陳都靈扮演,不知道她們會將這部著名的情感小說演繹成什麼樣子。這部小說在2016年是被拍成了電影的,由馬思純和周冬雨出演,兩人還憑藉著該劇拿了雙影后。在電視劇還未上映之前,我們來回顧下電影中最後一個片段吧。

電影最後,安生告訴家明七月遠走高飛去流浪了,而事實是七月死在了手術臺上,在生下家明孩子的那一刻,因為大出血死了。那為什麼安生要告訴家明七月流浪去了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有種感情,叫做“不再聯繫”

安生可能不想和家明有任何的聯繫了吧,畢竟曾經愛過,畢竟他們中間隔了一條人命,所以安生告訴家明七月去流浪了,但是其實是間接告訴家明,七月一直在他們中間,告訴家明七月和自己都不想要再和家明聯繫,所以不想和家明分享七月真正的消息。

2、有些痛,自己承擔就夠了。

安生愛過家明,七月也愛過家明,最後七月為了生家明的孩子死在了手術臺上,而那個時候家明不在他的身邊,那個時候的七月很絕望很痛苦,安生知道這種孤單和痛苦,這種愧疚和不安,她知道七月很善良,不想讓別人再為她傷心難過,所以安生自己獨自承擔了七月離開的痛,不想讓家明因為七月的離開痛苦內疚。

3、有的人死了,但是她還活著

七月慢慢活成了安生,安生活成了七月,安生就是七月,七月也是安生,在安生的心裡認為,自己其實就是七月,自己的心一直在流浪。而另外一種是在安生看來七月並沒有真正的離開,而真的是去流浪了。她不願意面對七月的離開,也不願意再面對家明。

以上三點為愚記君的淺知拙見,如有不妥,請大家不要指出,如有雷同,純屬不可能!


愚記談娛樂


《七月與安生》改變至安妮寶貝得小說。這篇小說以及電影總是容易讓人聯想到電影《雪花秘扇》。同樣講的是女性之間的友情,親情,甚至有些許的“戀情”。


因為家明,安生最後成了“七月”,七月也在安生的心裡成了“安生”,代替了自己源於骨髓血液裡的不安份。這既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妥協,更是對內心渴望生活壓抑之後的一種寄託。當然也是對家明的一種‘善良”,彼此之間能夠沒有愧疚與陰影的更好生活。


整部片子來看,小女孩之間從親密無間的情感,到最後情感裂縫(家明)的開啟,與其說是我們每一個獨立的人成長後都將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不如說是時間的流逝終獎把我們最純粹的情感扔進時間的長河,獨自面對自己的一生。

生活一定會改變我們的視角,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他人在自己心中的地位。生活提醒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要用不同視角看朋友,待朋友。

所以,敏感的人總是容易最先收到傷害,安生就是如此。於是,她做出了“報復性”的行為來懲罰七月對彼此間最存粹情感的”背叛“。

最終,在失去七月時才明白,改變她們的不是彼此的”背叛“而是”時間“與”生活“本身。她們之間的愛一直在那裡。

最後,安生代替七月活著,而讓夢想的七月替她活著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是愛奇藝文學原創作品(《香妃漫漫》,網易雲閱讀簽約作家《告別是為了再見》)作者,歡迎大家進入閱讀互動環節。

http://wenxue.iqiyi.com/book/reader-18l2h4lgbh-18l3b0l7uz.html



窈窕拂曉話城南


七月第一個喜歡的男孩子是家明,無論是否是最好的那個他,初戀的懵懂總是帶著不肯認輸的霸道與溫柔……,年少的她,認定了他。




命運的狗血讓安生與家明產生了羈絆,在安生的心裡,對七月有多少羨慕,就有多少不甘。

在愛情與友情中的選擇遊戲中,她們不斷的在試探彼此,傷害彼此……不願回頭,不想認輸。



卻又無可救藥的想念著對方……安生會想著給七月寄明信片,而七月會在收到時露出會心的微笑,哪怕這時她們已經心存芥蒂,不在單純。

七月和安生都曾遠走他鄉,顛沛流離,

看過世間繁華與骯髒的她們都覺得,曾經

朝夕相處的日子或許才是最美好的時光……

所以,安生不僅僅是不願意對家明,她對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不願意承認,七月已經離開……

她幻想著那個可愛的小姑娘順其心遂,自由的遊走在世界某個角落……


澡雪先生1018282380


《七月與安生》是說了兩個閨蜜的故事。看過電影的影迷都知道,七月和安生兩個人的性格是完全不一樣的。可是或許是性格不同的人才會互相吸引,也或者是兩個人骨子裡總是有那麼一絲相似的地方。

也或許就因為骨子裡的一絲相同,兩個人同時愛上了一個人佳明。

無論是故作灑脫,喜歡流浪的安生還是安靜自制,優秀端莊的七月。或許從某一個精神層次上是想成為對方的,卻也又對那種自己做不到的東西存在著鄙夷。

最終七月懷了孩子並且去世了,而安生卻選擇了代替七月活下去。此時的安生成為了七月,而七月成為了流浪的安生。



1.作為如此好的朋友,七月從心底也不希望安生離開她,所以她也算是一種自欺欺人,說七月去流浪了。

2.她將兩人的故事寫下來,並以七月為筆名。或許從那時開始,安生就以另一種形式和七月融合了。七月即是安生,安生也是七月。

3.不得不說七月的死是和家明有關係的。所以無論是死去的七月還是活著的安生出於對家明的愛,都不希望家明的包袱太過沉重。


靳然影視說


七月和安生啊,就像是雙生花,他們的人生就像一場交換。

安生一直不安生,小時候的安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去流浪過自由的生活,然後在27歲的時候死去。但其實死去的是七月。為什麼,到底經歷的什麼?就和家明有些許關係了。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海報沒有,乍看上去是家明分別和七月還有安生的擁抱,按時稍微注意一下,就能看出來不用了。和七月擁抱的時候是睜著眼睛但是沒有表情的,和安生擁抱的時候則是閉著眼睛很享受的樣子的。海報清清楚楚的告訴我們,家明愛的人叫做安生。

結尾的地方,七月死了,安生領養的七月的孩子,然後回到片頭,安生已經變成七月最初的樣子,安靜,乖巧,與世無爭,然後在地鐵上遇到家明,她告訴家明,七月去流浪了。家明呢,更像是他們生命中的過客,既然是過客又何必將那些掙扎過的撕心裂肺給一個路人和過客看呢?

那樣的故事,安生和七月自己知道就好了。就好像乖巧的七月最終成為了安生,她終於將骨子裡帶著的反叛的那一面徹底的釋放過去看看安生曾經去過的地方嗎,見過的人吃過的東西,感受過的空氣。而家明,這樣沒主見的男人,不敢表達真心所愛的男人,根本不值得七月和安生任何一個人再去懷念他。

在我看來,安生和七月就像樹和樹的影子一樣,本就是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