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大景區衝刺5A級

前不久,一條帖子火遍朋友圈———“耿市長出牌‘王炸’,要把這裡打造成國家5A級大景區”!

帖中所說的正是改造中的晉祠大景區。從2014年以來,晉祠景區的相關升級改造就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有新建的晉文公祠,有復建的東園潛園,有“晉祠八景”的規劃重現……時隔四年,這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又在醞釀怎樣的升級?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相關採訪。

投資50個億,逛晉祠有了快速路

2018年,太原市實施了西中環南延工程,晉祠公園就位於工程範圍內,進出受到影響。遊客想逛晉祠,需繞行其他道路,頗費周折。

11月30日,記者前往晉祠。原先晉祠公園門口坑窪不平的的舊晉祠路早已脫胎換骨,西中環南延工程雄姿初現。

晉祠大景區衝刺5A級

這條路是縱貫晉源區南北的第三條大動脈。設計之初便定位為太原市旅遊快速路,是太原向西南輻射的通道,也是今年太原道路改造中里程最長、規模最大的工程,投資總額達到50多億元。

工程北起南中環和西中環路立交橋,南至姚村連接線,分為北、中、南三段工程。主要是對舊晉祠路進行市政化、快速化的拓寬改造和向南延伸。全長約17.6公里,包含高架、立交等眾多節點,正可謂“一路連通南北,天塹變通途”。目前道路還未正式開放,標識標線還未施劃,工人師傅還在進行最後的綠化收尾工作。

多年來,晉祠周邊的交通差強人意,西中環南延工程將徹底終結這一歷史。這條路開通後,可連接晉祠、太原植物園、晉陽湖、蒙山、天龍山等重要景點。同時,還可與省城的其他快速路互通,到武宿機場、太原南站等都極為方便。今後,外地遊客逛晉祠,尤其是明年二青會期間,全國運動員、遊客飽覽太原風光,將會變得十分便捷。

晉祠大景區,大在哪裡?

大景區這一說法,是順應“大旅遊時代”而提出的戰略路徑。其不只是旅遊資源和旅遊景區的簡單疊加,還要求內涵豐富。主要體現在空間的擴大,資源的整合,產業的融合,區域的聯動等。

就太原旅遊產業而言,太原市旅發委就確立了幾個大景區的建設:包括以晉祠為龍頭在內的“晉祠大景區”,汾河二庫、竇大夫祠、土堂大佛、中華傅山園連成的“老龍頭大景區”,以雙塔為龍頭的“東山錦繡嶺大景區”,青龍古鎮大景區、清徐特色葡萄文化旅遊區等。

對於晉祠大景區這一提法,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太原市文物局主管晉祠景區升級改造的吳春明副局長就此作了解讀。

他拿出一本太原市規劃設計院製作的《晉祠景區總規劃》,打開其中的一幅平面圖,向記者作起了講解:“你看這圖上,晉祠大景區包括懸甕山、晉祠博物館和晉祠公園三部分。規模上不再侷限於晉祠博物館的核心景區,管理上也將有所變革,改造完畢後,可能實行統一管理。先看這懸甕山遊覽區,按照規劃,部分山脊線增設帶有觀景平臺的垛口城牆,並保留懸甕寺和望川亭。目前,上山的所有步道已經全部做好,其他工程即將展開。再看晉祠博物館,現有格局保持不變,但還要美化綠化,進一步提升品質,豐富景觀內容。最後的晉祠公園,就是此次整治改造的重中之重。”

晉祠大景區衝刺5A級

晉祠公園主體工程分為三部分,分別為中部遊覽區(包括景區中軸線上的一系列景點)、北湖遊覽區(景區中軸線以北)、南湖遊覽區(景區中軸線以南)。景區新建復建了晉文公祠、東園、潛園、南湖片區、遊客中心等項目,增加服務設施,增升綜合功能。

除了新建復建項目,還對景觀創意做了規劃,包括中部遊覽區的大寺荷風、畫閣流音、合澗分流;北湖遊覽區的龍崗疊翠、遠疇稻香、茗雨梨音;南湖遊覽區的瀛洲月照、桃源春雨、杏塢花開、東園秋菊。其與史書所記載的晉祠“內八景”“外八景”相契合,使景區變得更加豐富。

晉文公祠,仿漢代高臺式建築氣勢磅礴

隨後,在吳春明的帶領下,記者對新建復建項目進行了實地探訪。

“公園東南角南湖的湖心,有一個天然形成的湖心島。很早以前,公園就考慮過將這個湖心島合理開發,但一直沒有落地。此次改造,就在這裡建了一座祠堂———晉文公祠。”吳春明一邊走一邊向記者介紹,“晉文公重耳,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開創了長達百年的霸業。在原《晉祠景區詳細性修建規劃》中,曾設置瀛洲月照景區,即晉文公祠景點,原擬採用仿唐宋建築風格,後調整為仿漢代高臺式祠廟建築風格,從建築風格上延伸呼應了晉祠的歷史。”

說話間,我們已經到達公園東南角,不遠處正是晉文公祠,工程主體已經完工,遠遠望去,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晉文公祠是晉祠景區改造新增景點中最大的亮點,由入口前導區和祠廟祭祀區兩部分組成。入口前導區依場地地形而建,佈局靈活,包括閥門、柱樑石橋、百戲樓以及祠前廣場。祠廟區為高臺式建築群,高臺內部局部為展廳,四周為迴廊。

在東南方向設主出入口,進入裡面,眼前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師傅們正將木材一條條切割開來,整齊擺放。大殿的門窗剛剛安裝完畢,整體莊嚴大氣。

晉祠大景區衝刺5A級

上部祠廟祭祀區以院落為單位,呈“日”字形平面格局,中軸線由東向西依次為祠門、主殿(文公紀念堂)、後殿(介子推紀念堂),兩側有東西配殿、東西圍廊等建築物。

前導區在祠廟區的東邊,穿過祠前廣場,盡頭便是百戲樓。由於位置在南湖湖心,從祠廟區看過去,整個百戲樓正好浮出水面,與南湖融為一體,古建築的滄桑結合大自然的靈秀,可謂設計巧妙,別具匠心。

復建東園,紀念晉祠人楊二酉

從晉文公祠出來後,我們來到晉祠公園南門附近,東園復建工程就在這裡進行。

“在這裡復建東園,主要是為了紀念晉祠人楊二酉。”吳春明說,“楊二酉是太原晉祠人,曾為清朝官員。史料記載,東園原是他的別墅。楊二酉一生居官清正,不畏豪強,有‘倔強人似鐵’之譽。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楊二酉病逝於晉祠故宅,終年76歲。他後半生一門心思投身晉祠的山水,參與重修重建晉祠文昌宮、七賢祠等修葺工程,對晉祠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因此要進行東園復建。”

從東園採用傳統園林方式佈局,在西、南、北側各設主出入口一個,東側設次入口一個,園內主要建築包括太原地區典型民居院落“玉煙書屋”以及映月樓、菊館、曲水流觴等各式亭軒。

園內水系、綠化、疊石等採用中國傳統園林修建手法,整體建築為地上1層至2層,全部採用傳統磚木結構,園內有亭、臺、樓、閣等景觀建築20餘座,景觀橋3座,總建築面積2400多平方米,目前主體工程也已經完工,正在進行油飾彩繪。

復建潛園,紀念《晉祠志》作者劉大鵬

從東園出來,徑直往北走,便是與晉祠博物館一牆之隔的潛園,也是此次復建項目之一。

“復建潛園,是為了紀念劉大鵬。”吳春明說,根據史書記載,“潛園”其實在北澗河橋東北,主人號夢醒子,本名劉大鵬,是清代晉陽赤橋村人。他著有多部書籍,最著名的是《退想齋日記》和《晉祠志》。其中《晉祠志》是山西省乃至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傳世的晉祠志,是第一部詳盡記述晉祠及其周邊名勝、風景、民風、世俗的書籍。

這裡已經建起亭臺樓閣,風格與東園相仿,均為傳統磚木結構的北方園林建築。在潛園西側南北兩端各設出入口一處。園內空間分為北、中、南三部分,南北兩區以園林為主,中區為知止庵主體建築區,三部分有機結合,與自然充分融合。除中區以建築為核心外,南北兩區力求空間疏朗不密集。

晉祠大景區衝刺5A級

“在晉祠綜合改造整治中,復建項目其實還包括趙梅生博物館,這個開建最早,2016年9月已經建成開放,是太原的文化新地標。”吳春明說,趙梅生美術館原本在晉祠博物館內,佔用的是浮屠院的院房,考慮到展覽內容與浮屠院建築屬性契合度較低。因此,將美術館移出晉祠文物保護中心,在晉祠公園南端重建,既便於人們觀展,也有利於晉祠文物古蹟本體的保護。

新建項目還包括位於公園東門口的遊客中心,目前已全部完工,等待開門迎客。

改造完畢,將衝刺國家5A級景區

“這樣大力度地新建復建必將在晉祠的建設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吳春明說,“前不久,耿彥波市長剛剛到晉文公祠項目建設現場,察看了工程進度和質量。要求各部門密切配合,做好景區綜合整治的最後衝刺工作,力爭把晉祠大景區打造成太原市第一座5A級景區。以傳承晉祠、晉陽、晉文化的文化脈絡,展現唐風晉韻的文化風貌,形成古祠、古鎮、古園林的歷史文化景觀,釋放晉祠巨大的文化體量,對得起景區凝結的厚重歷史文化。”

晉祠始建於北魏,是為紀念週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祠內現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築100餘座,其中,宋建聖母殿、魚沼飛樑,金代的獻殿被國家文化部鑑定為三大國寶建築。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此歷史悠久的晉祠,為何還不是國家5A級景區呢?

晉祠大景區衝刺5A級

吳春明說:“2011年,晉祠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由於很長一段時間內,晉祠都在著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併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雖然最終沒有入選,但對於晉祠的保護和開發都是意義深遠的。”

“此次的改造主要就瞄準了國家5A級景區,復建改建項目的實施單位是山西古建集團,涉及壁畫和塑像的藝術創造由中央美院承擔,均可謂傳世精品之作。”吳春明說,“景區內所有的服務設施、服務細節都要考慮周全,容不得半點馬虎。包括遊客中心設計、廁所分佈、殘疾人專用道規劃等,一項項均是高標準嚴要求。因為5A級景區評定是打分制,僅服務質量與環境質量評分一共就有1000分,總分不夠950分的都就沒法通過,因此我們必須嚴格把關,迎接評審。”

(本報記者 沈沁芳 實習生 晉曉茹)

相關鏈接:

山西現有5A級景區

1.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武州山南麓,2007年被評為5A級景區。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2.五臺山:位於忻州市五臺縣,2007年被評為5A級景區。五臺山是中國唯一的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

3.皇城相府:位於晉城市陽城縣,2011年被評為5A級風景區。皇城相府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4.綿山:位於晉中市介休,2013年被評為5A級景區。綿山的起源與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有關,所以又被稱為介山。主要景點有:龍頭寺、龍脊嶺、介子推母子塑像、養生園等。

5.喬家大院:位於晉中市祁縣喬家堡村,2014年被評為5A級景區。主要特色是呈現了古代北方傳統民居建築風格,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

6.平遙古城:位於晉中市平遙縣,2015年被評為5A級景區。此景區主要是古代縣城的重現,主要景點有:平遙縣衙、文廟、清虛觀、平遙城牆等,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7.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2017年被評為5A級景區。主要景點有:古雁門關、明雁門關。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8.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2018年10月,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晉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中華尋根祭祖旅遊線路翹楚、全國最大民間祭祖聖地,被譽為“天下故鄉·華人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