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導致了當今社會的一些年輕人好逸惡勞,好高騖遠;一些老年人道德滑坡,是非不分的現象呢?

圍爐話生活


我想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年輕人好逸惡勞,好高騖遠,也都有一些老年人是非不分,道德滑坡,這並不是當今社會的特產,但是似乎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表現的更加明顯一點。

原因我想除了人本性以外有這麼幾點:

一、當今的一些年輕人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太多父母的庇護,沒有或者很少有自己經歷挫折的機會,形成了好逸惡勞的脾性。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沒有經歷過挫折,沒有克服過困難,心理很難能夠真正的成熟,真正的形成擔當,所以當年齡身體成熟的時候,心理還是小孩,還在盯著父母的幫助,好逸惡勞,而不獨立自主。

二、當今的一些年輕人成長過程中被父母包辦的太多,沒有或很少有自己獨立選擇的機會。當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什麼都是父母安排,什麼都是父母幫助選擇,那麼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沒有自己的意見,也越來越會失去對生活或者工作的見解。當接觸社會後稍微遇到點困難就會放棄進步,開始處於低級的舒適區,渾渾噩噩的過下去。

至於好高騖遠,我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碰的壁多了,撞的牆疼了,自然會思考目標的遠大是好的,但還是得踏踏實實的一步一步走才行。

而一些老年人道德滑坡,是非不分的問題,我想主要還是在於他們成長的特殊歷史環境。

按照現今老年人的年齡,他們成長的時代正是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而這個時期正是中國物質匱乏或者饑荒的時期,吃不飽,穿不暖,所以對於任何的利益都要斤斤計較,都要一點點的扣下來養活自己和家庭,因此對於他們這種極度物質匱乏時期成長起來的人來說,物質利益是任何時候都要爭取的,而道德則會被放在一邊。

我想這應該是個主要原因,當然成長環境的艱苦並不能說就可以把道德放在一邊不顧,而只顧利益。一個社會道德的進步就在於每個人都能夠發現並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囿於各種理由而不講道德,甚至出現道德滑坡。


時光之意


金錢至上,成了社會主流,法治缺失成了普遍現象,教育失敗是主要根源,社會輿論導向不正確,中華傳統美德喪失怠盡,形成了年青人失德,老年人缺德的社會風氣。可悲呀中國。


摩天大樓26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前進,武裝國人頭腦,治國的航標燈,誰丟失誰迷路。


CP13677203813


這些現象是改革後出現的問題,國企變成私企工人工作底工資三千,四千,而所謂的頭,他們上萬,工人幹活還有心思嗎,工頭把活外包從中謀利,而正試工人人沒活幹,就是幹工資比外包人員少一半,這能說現在年青人不好嗎,想想瓴導層個個搞錢,誰管這些年青人的死活,老的更不談,改制下崗,五六十歲,還要謀生活,看來中國強了,平民更苦了,特別是醫療,小孩注不起院。誰還有心思管政府的事,遒是政府該為平民百信著想,青年就業工資底誰能管管了。


武哈哈49194451


環境改變人生,知識改變命運。毛主席時代這種現象很少,都是自力更生,團結奮進。後來社會環境變了,一切向錢看,攀比浮誇之風大起,兩極分化開始,導致老人無德,少年無志。


沉思128526859


先說一個真是的案例:羅山縣朱堂鄉23歲楊鎖父母去世後活活餓死,父母起名楊鎖就為永遠留住他,八歲還不曾走路都是父母揹著,十三歲父親去世,後母親積勞成疾也去世。楊鎖任何活都不會幹變賣所有家產,後淪落到村子裡要吃的,村民給他的生肉菜寧願放壞都不會去做飯,最後被活活餓死。



年輕人懶惰的最大誘因就是嬌生慣養,父母大包大攬剝奪的孩子動手的權利和能力,從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其次是社會風氣不好,投機取巧成了代名詞,什麼富二代官二代成了眾多年輕人羨慕追求的對象。最後就養成了好逸惡勞坐享其成的思想,導致年輕人未富先懶!

為什麼說老人道德滑坡呢?老人倒地被扶訛人屢見不鮮、暴力要坐更是頻繁發生!老人就算素質不是很高但經歷了世事變遷、歲月的雕琢應該還是有一點底線的!發生這種事更多的是那種爆發戶,或者自身沒文化子女有本事那種仗勢欺人的老人!這個不能以偏概全。


我的母親,大字不識一個做了一輩的農民。前面在家中午吃的雞翅麵條,剛開飯有人敲門,我去打開小門,看到一個乞丐端著一個碗。沒碰到過這種事就給我母親說,母親說給他點,給他盛滿多盛幾個雞翅。聽到這話我對母親多了一份敬佩。

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蓬勃向上,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創造我們美好的未來,作為老人應該懂得自重而不是為老不尊!

大家認為是不是這個道理?贊成的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我們可以繼續探討


人生不掉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勿強施與人。上樑不正下樑歪,正所謂上行下效而已。根源上出了問題,一點一點蔓延開來,還用解釋嗎?整個社會風氣的敗壞讓大部分人棄善揚惡,黑白顛倒,是非不分,你說能好嗎?


山水蒙萌907


信仰金錢的結果。



聯合收藏


是一種腐敗的理論,頹廢的思想,空洞的所謂觀,導致了社會的道德淪喪,,,


qxgt


輿論的導向出了問題,偏離了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金錢、享受至上,忽視了艱苦奮鬥,發奮強圖,激勵英雄榜樣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