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圈層二圈層三圈層到底是怎麼劃分的?

YMX91


所謂一二三圈就是來自成都攤大餅的發展結果,都市發端區就是原來的五區青羊、武侯、錦江、成華和金牛最先都市化,哪個時候龍泉、新都和溫江到市區都有一種進城的感覺。後來高新區發展迅猛,也和中心五區無縫連接了,甚至比中心五區城建還好,所以核心區也就是一圈邊形成了,就是5+1六個區,城鎮化基本上100%,除了高新區可能還有點農村人口,其他區全部是城市人口了。

中心城區發現漸趨飽和後,城市的發展開始向周邊溢出,於是與中心城區邊界相連的幾個區縣龍泉、雙流、溫江、郫縣、新都和青白江開始迅速城市化,城區面積和人口同步增長,如新都人口從60多萬增長到80多萬,建成區面積從十幾平方公里增長到上百平方公里,龍泉也是如此,目前中心城區周邊這幾個區建成區和人口均超過了一圈,形成了今天的所謂二圈。

當然三圈就是剩下的外圍縣市了,包括金堂、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崍、新津和浦江,這些區域處於城市化前夜,仍然以農村人口為主,城鎮人口比例大約30-40%。部分縣市正在積極融入成都的都市區,如崇州、新津、彭州等,未來金堂、崇州和新津應該具有二圈區的潛力。

從更細分的角度,從雙流託管出去的天府新區直管區通常被認為是二圈,青白江不與中心城區接壤,但因是成都第一個郊區,因此一直被認為是二圈。簡陽被劃入成都後,成為三圈的一員。至此,一二三圈格局形成。


藝人美家裝飾簡美整家


很好區別,答主覺得還是沿用傳統的劃分最清晰:

一圈層:金牛區,青羊區,成華區,錦江區,武侯區,高新區。


傳統的市中心五城區再加上高新區,是成都最核心也是人流量最密集的地方。


二圈層:溫江區,郫都區,新都區,龍泉驛區,雙流區,青白江區,新津縣。


成都傳統的五個近郊區:溫江,郫都,新都,龍泉驛,雙流,曾經是成都近郊的五個縣,最近幾年都完成了撤縣設區的工作,去年更是將這五個近郊區設為中心城區。

青白江區和新津縣則是因為距離成都市中心直線距離相對較近,其中新津在不久的將來更是有地鐵十號線直通市中心,所以也被納入二圈層。


三圈層:彭州市,都江堰市,金堂縣,崇州市,大邑縣,簡陽市,浦江縣,邛崍市。


餘下的縣級市和縣,都是屬於成都遠郊區,故稱為三圈層,不過未來簡陽市和金堂縣由於成都“東進”戰略和簡陽國際機場的修建,很有可能納入二圈層乃至中心城區的範疇。


嬌羞帝老師


按照真正的成都市和成都市所管轄的劃分,一圈才叫“成都”,原東,西城區主城區,郊區金牛區,化區後的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高新區。

其它的二圈都是成都所轄郊縣區,以前屬於溫江地區範圍的,溫江縣(區),郫縣(郫都區),新都縣(區),龍泉驛區 ,雙流縣(區),和所謂的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六個圍成都市周邊一圈的。

三圈是成都所轄遠郊區縣市,以前也屬於溫江地區範圍的,都江堰市(灌縣),崇州市(崇慶縣),大邑縣,彭州市(彭縣),新津縣,邛崍市(邛崍縣),蒲江縣,金堂縣,青白江區 ,原屬於內江市分出的資陽市(資陽縣)管轄的,簡陽市(簡陽縣)十個遠郊。


益州博韻


我在成都購房通微信小程序上面看到的成都的一圈層為中心城區,主要是成都高新區西部園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高新南,天府新區

成都二圈層主要是成都近郊的龍泉驛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

成都三圈層為成都遠郊的都江堰市、彭州市、簡陽市、崇州市、青白江區、金堂縣、大邑縣、新津縣、邛崍市、蒲江縣

這些劃分主要是以成都主城區為中心向四周分散


哎唷CD


成都市的限購區域包括三圈層:

第一圈層:高新區南部園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兩個區縣。

第二圈層: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高新區西部園區,龍泉驛區,雙流區,新都區,郫都區,溫江區等11個區縣。

第三圈層:青白江區,簡陽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新津縣,大邑縣,蒲江縣等10個區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