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皮:一個被中國足球改變的冠軍教頭

裡皮:一個被中國足球改變的冠軍教頭

23場正式比賽,8勝7平8負的戰績。從十二強賽戰平卡塔爾開始,有主場戰勝韓國的驚喜、有被敘利亞逼平的遺憾與不甘,也有慘敗歐美強敵的難堪,到如今接連“逼平”印度、巴勒斯坦的“慶幸”,這就是這兩年裡皮帶領的國家隊給中國球迷的心理變化。離亞洲盃開始還有一個月時間,這將是裡皮執教國足生涯的最後一戰,也是他第一次帶領國足完整的參加一項大賽。而球迷的心情也變得平淡許多,好聚好散成了我們共同的期盼。希望在這個“多變的季節”裡,亞洲盃的表現能給球迷一絲安慰。而在裡皮執教國足的兩年多時間裡,大致可以將他的執教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1)十二強賽期間

都說如果一開始就是裡皮帶領國足征戰十二強賽,中國隊就能出現在俄羅斯賽場上!但是,競技體育沒有如果。確實,裡皮的到來給十二強賽帶來一絲希望,讓大家覺得中國足球本可以離世界盃那麼近。正是因為十二強賽的優異成績,與前任主教練的對比,讓媒體輿論大加誇讚裡皮於中國隊的作用,而這也讓裡皮沒有正視中國隊在亞洲乃至世界的“段位”。也就有了之後與世界強隊交手的難堪。

回顧十二強賽期間,國足參加6場十二強賽正賽,兩場中國杯比賽,一場與菲律賓的友誼賽,戰績為5勝2平2負。除去中國杯出戰的國家二隊,正牌國家隊的成績為4勝2平1負。可以說,十二強賽期間的國足在裡皮的執教下,不管是球隊成績還是球員努力程度都是近幾年最好的!

在用人上,裡皮還是更信賴恆大幫,尤其是在最後兩輪生死戰上,首發中就有7名恆大球員。技戰術打法上,裡皮也是排出慣用的4-3-3陣型,在中場位置喜歡將鄭智、吳曦等防守型中場搭配上蒿俊閔、張稀哲這類有腳下的技術型球員。總之,十二強賽期間是裡皮執教國足以來的巔峰,六戰11分與高洪波指導的四戰1分形成強烈對比,正因為這個原因,裡皮也多次提及國足沒出線的原因是前四戰拿分太少。

第一階段:裡皮對國家隊充滿信心,認為在亞洲可以戰勝任何一支球隊!

(2)與強隊交手慘敗期間

在十二強賽結束後,不論是球員還是球迷無不惋惜。對於中國隊來說,這一屆世界盃又離我們而去;對於大多數球員來說,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參加世界盃。

從十二強賽結束到中國杯期間,國足參加了7場正式比賽,2平5負的不勝戰績有點出乎意料。其中四場與強隊交手全都落敗,進1球失16球的結局難堪至極。東亞杯上與同為替補球員為主的日韓也都難以取勝。從結果來看,當時裡皮為什麼還是以十二強賽主力為主的名單出戰熱身賽,也許裡皮只為證明國足在自己的執教下能夠與強隊掰掰手腕!可結局是苦澀的,可能裡皮自己也沒想到,當初能夠戰勝韓國國家隊的國足如今卻接二連三的輸球。

熱身賽就是用來試錯的!連續輸球期間,裡皮嘗試了不同陣型和用人。多次試驗三中衛體系,但都以失敗告終。用人上也大膽使用年輕球員,也都達不到想要的結果。一次又一次的輸球也使得外界開始質疑球員的能力,質疑裡皮。當然,作為冠軍教頭的“銀狐”,能力已經不用多說,但是球隊的成績讓球迷看不到未來。接連輸球后裡皮將“鍋”甩給一部分隊員,他多次表示有一部分隊員的比賽態度有問題!

第二階段:裡皮開始懷疑當初對國足的信心,但也沒有否定自己的付出,在不捨棄老將的基礎上給年輕球員更多的機會!

(3)全面備戰亞洲盃期間

中國杯結束後,國家隊就進入全面備戰亞洲盃的時間。7場熱身賽全都與亞洲對手交手,取得3勝3平1負的戰績,贏的對手有泰國、緬甸這種印象中的魚腩球隊,平的對手有印度、巴勒斯坦、巴林這樣的弱旅,唯一輸球的是我們的老對手青年軍卡塔爾。沒有大勝也沒有慘敗,這就是現階段國足與亞洲對手的交手情況。

隨著裡皮向媒體透露亞洲盃後不再擔任國家隊主教練一職,本屆亞洲盃也就成為裡皮最後的演出。從集訓的27人大名單中可以看到,裡皮信任的還是老將,雖然有年輕球員的入選,但都不能以主力身份站穩腳跟。中場的搭配有了新的選擇,跑動和攔截能力出色的池忠國、金敬道、樸成,成了近幾場國足中場的新變化。

有媒體報道,此次國足的備戰會加大訓練量,教練組希望至少在亞洲盃上跑不輸。這也印證了熱身賽中部分球員的態度問題,所以,裡皮也希望用跑動來調動球員的積極性。而至始至終國家隊最大的問題還是進球少,不管是在十二強賽還是熱身賽中,進攻端總是“難產”進球,而這也是裡皮上任來一直沒有解決的事情。

第三階段:裡皮在作出改變,沒有去想下一屆世界盃怎麼辦,而是把寶壓在老隊員身上,希望自己最後的執教能有個好結果。

從十二強賽開始到亞洲盃結束,裡皮作為中國隊主帥已是中國足球的幸事。他帶給我們驚喜,也帶給我們失落。但畢竟足球是團隊的運動,感謝他,能為中國足球作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