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華資本張首晟意外離世 區塊鏈的世界“崩塌”了

丹华资本张首晟意外离世 区块链的世界“崩塌”了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道

天妒英才,55歲的華裔美國物理學家張首晟12月1日在海外意外墜樓離世,五天後的12月6日,這一消息傳到大洋彼岸的中國,引發國內區塊鏈領域的人群集體哀悼。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作為全球頂尖物理學界“新星”之一,張首晟的名聲首先來自於他在物理學領域的開疆拓土。根據資料顯示,張首晟生前為斯坦福大學物理學教授、美國物理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其祖籍江蘇高郵,1963年生於上海,2007年,張首晟發現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他因此獲得物理學界多項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2010年)、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2012年)、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2012年)、尤里基礎物理學獎(2013年)和富蘭克林獎章。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張首晟被當今區塊鏈行業所知曉則在於其2013年創立了丹華資本(Danhua Capital),其後數年間張首晟及其丹華資本非常重視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並在金融科技和區塊鏈領域都有佈局。天眼查數據顯示,丹華資本對外投資達到113個項目,其中包括區塊鏈項目FCoin、Ultrain、Cobo等34個,佔到總投資項目數的近三分之一。

本報記者瞭解到,張首晟生前多次在公開活動或發言中表示看好區塊鏈技術,他表示區塊鏈將十倍於互聯網,堅信區塊鏈信仰。在他看來,區塊鏈將是催化下一個“合久必分”時代的新技術。同時,他認為區塊鏈的產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公平。同時,他也提醒投資者謹防盲目加入市場浮躁的炒幣熱潮,倡導大眾迴歸區塊鏈技術本身。

在張首晟家人發佈的訃告中稱,張首晟長期與抑鬱症做鬥爭。

“但是在區塊鏈行業內,張首晟作為一個標杆性的巨擘離去無疑是對行業巨大的損失。區塊鏈身為底層技術是非常需要張首晟這類以理學基礎的人才來支持推動其發展,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資本層面,尤其是現在整個行業進入寒冬期的時候。”12月6日,上海一位區塊鏈資深人士表示。

事實上,在業界看來,張首晟生前投了數十個區塊鏈項目,接下來該如何運作推動,是值得關注的。

“今天出現的區塊鏈技術,也會導致新的時代。這個時代的革命強度可能是互聯網革命的十倍、百倍。互聯網時代只是信息交換的時代,而區塊鏈時代有了價值的交換,我們可以產生數據的市場,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數據,然後在交換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價值。這個偉大的時代,我用一句話來描寫,就是In Math We Trust 。人類所有的知識當中,唯有數學和數字是最容易達到共識的,區塊鏈中的公鑰和私鑰的組合,就是建立在數論上面,而且是建立在一個更高層的數論上面,叫橢圓曲線;還有一個是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比如說我解了一個難題,但並不想把我的答案直接告訴你,卻要使你相信,我的確把這個難題解了。這也是非常奇妙的數學問題,但這是有解的。我可以給你一個比特的信息,我解了這個難題,但是不告訴你任何別的信息。這對整個數據的市場會是非常非常有用的,我可以一個比特一個比特把信息給出去,而不是一下把信息全部給出去。”在曾經的一篇關於區塊鏈未來前景的文章中,張首晟如此樂觀地預測。

張首晟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一邊做學術研究,一邊做投資,對於這樣的雙重身份,他樂在其中。

但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對外界看來前途無限的“天之驕子”,竟然還是因為抑鬱症選擇了自殺。對於人而言,你永遠看不到太陽背後的陰影,而對於區塊鏈世界而言,張首晟的離世不僅是警醒,或許也是一個對人類太過於自以為聰明的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