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曾讓漢人咬牙切齒,但亡國一刻卻令人肅然起敬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非漢人建立的國家政權,其中在兩宋時期的金國(也稱金朝)讓人印象尤為深刻。

金國之所以特別出名,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在公元1127年攻滅了北宋,並製造了被當時漢人視為奇恥大辱的“靖康之恥”事件。從此,宋金兩國就成為了世仇。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滿江紅·怒髮衝冠》中這樣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從岳飛的這首詞作中就可以看出,當時南宋漢人對北方金人的痛恨完全是到了咬牙切齒的程度。

金國曾讓漢人咬牙切齒,但亡國一刻卻令人肅然起敬

不過,正所謂是“家國興亡自有時”。在“靖康之恥”事件發生百年之後,當年攻滅北宋的金國,也面臨了和北宋同樣的境遇:一方面,北方的蒙古軍隊不斷南下攻佔金國領土;另一方面,金國內部朝政混亂又進一步削弱了國家實力。直至公元1215年,金國位於東北的老家都被蒙古人所攻佔,其實際控制領土已經縮小到只有黃河周圍地區了。更要命的是,金國夾在了蒙古、南宋、西夏等勢力的中間,成為了一個緩衝國,戰略地位極為不利。

為了解決眼前的困境,金國於1217年向南宋發起軍事行動。不過,這一次金國的軍隊卻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順利的深入南宋境內了。造成金國這一時期軍事行動不力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金軍的戰鬥力和軍隊規模都已大不如前;第二是金軍擔心後方遭蒙古和西夏的突襲,所以無法投入全力同南宋作戰。

金國曾讓漢人咬牙切齒,但亡國一刻卻令人肅然起敬

1230年,蒙古新任大汗窩闊臺開始實施他的滅金計劃。蒙古人兵分兩路攻打金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金軍雖然在沿途奮力抵抗,但畢竟實力相差懸殊,所以屢遭重創。

1232年4月,蒙古軍隊包圍了汴梁城。由於金國朝廷拒絕投降並動員全城成年男子進行抵抗,蒙古人最終決定開始攻城。當時汴梁城內不僅缺少糧食,而且傳染病也在城中肆虐。令人驚訝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汴梁城竟然還能固守。由女真人和漢人組成的金國守軍有效地抵禦住了蒙古與南宋聯軍的攻擊。

到了這年冬天,金哀宗完顏守緒決定離開都城逃往河南歸德,後來又遷往蔡州。在金哀宗離開不久後,汴梁失陷,城內五百多名完顏家族男性全部被殺掉。

金國曾讓漢人咬牙切齒,但亡國一刻卻令人肅然起敬

1233年12月,蒙古軍隊進攻蔡州。蔡州只不過是個小城鎮,沒什麼堅固的城防設施。不過即便如此,蔡州在宋蒙聯軍的全力攻擊下還是堅持了一段時間。

1234年2月9日,自知已經窮途末路的金哀宗將皇位禪讓給了一位遠親完顏承麟。完顏承麟起初不願接受,金哀宗苦苦哀求說道:“朕身體肥胖,不能策馬出征。萬一城陷,必難突圍。考慮到你平昔身手矯健,而且有將才謀略,如國有幸逃脫的話,可延續國祚,這是朕的心意。”見此情景,完顏承麟只好同意接受皇位。在安排好後事後,金哀宗自縊殉國。

與此同時,宋蒙聯軍已攻入城內。完顏承麟率領金軍同聯軍展開巷戰,最終包括完顏承麟本人在內的金軍將士全部戰死。率領金軍殘部頑強抵抗的尚書省右丞完顏仲德在聽聞金哀宗自縊的消息後投水自盡,跟隨其身邊的五百多名金軍將士也都紛紛自殺殉國。金國滅亡。

“忠”這一中國傳統基本道德在金國最後一刻表現的讓人驚訝。雖然其中也有叛徒和投機者,但從官員到士兵,從女真人到漢人,在亡國一刻仍堅持忠貞不屈的人數之多,實在是令人肅然起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