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簡介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簡稱尋甸縣),雲南省昆明市轄縣。地處雲南省東北部, 是滇東北之要衝,貴昆鐵路,崑曲、嵩待高速公路從縣內經過,境內鄉鄉通了油路,交通比較便捷。全縣轄1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4個鄉,常住人口45.7萬人(2010年),居住著漢、回、彝、苗等16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1萬人,佔21.8%。縣人民政府駐仁德街道。

2018年9月29日,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經雲南省委、省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貧困縣。 [1]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尋甸屬梁州,周武王時,梁州合於雍州,尋甸為雍州邊裔。 [3]

春秋戰國之際,楚國勢力在今湖南、湖北一帶強大起來,向西發展,與滇池地區的部落發生了聯繫。楚威王(公元前339年至公元前329年)時,派將軍莊蹻帶兵至滇,以兵威定,屬楚,因道塞不通而未還。遂“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尋甸屬於古滇國的範圍。莊蹻之後,“分侯支黨,傳數百年”。遠道而來的楚兵與古滇國內各部落通婚雜居,世代相襲。 [3]

秦統一中國後,開西南夷,鑿五尺道,置官設吏。五尺道從今曲靖延伸到今尋甸的易隆。 [3]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秦漢時期,活動於滇東北地區的部落主要有滇、勞浸、靡莫等,都“魋結、耕田、有邑聚”。勞浸、靡莫在滇部落東北,多次侵犯漢朝使者吏卒,與漢王朝抗衡。漢武帝為控制滇王,統治滇中、滇東北地區,於元封二年(公元前111年)派巴、蜀兵擊滅勞浸、靡莫這兩個與滇“同姓相扶”的聯盟部落,才使滇王服從漢王朝,建立益州郡。尋甸因為勞浸、靡莫分佈的集中地帶而被稱作牧靡縣(牧靡即靡莫之轉)。 [3]

蜀漢時期,諸葛亮徵南,改益州郡為建寧郡。諸葛亮曾在今縣城東南關嶺上設“本徵部”與當地“南蠻”會盟,並立會盟碑,尋甸稱仲札溢源部,為僰刺二個少數民族的分佈地區。 [3]

魏晉南北朝末時,尋甸屬河州郡。晉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武帝司馬炎把原來益州的建寧、興古、雲南及交州的永昌這四郡合為寧州,統四十五個縣。尋甸屬建寧郡,為牧麻縣(牧麻即秦漢時的牧靡,靡;音麻)。 [3]

南朝大寶二年(公元551年),爨地分為東西二境,東爨境內的民族以“烏蠻”為主,習稱東爨烏蠻,西爨境內民族以“白蠻”居多,習稱西爨白蠻。東西二爨的範圍,據樊綽《雲南志》記載,今曲靖、昆明、馬龍、晉寧、玉溪地區、安寧、祿豐為西爨的腹心地區;今昭通地區、瀘西、尋甸、嵩明、南至建水為東爨之地。尋甸處於東西二爨之間,為“烏蠻”“白蠻”的雜居地。大寶元年(公元550年),東川、會澤一帶的“烏蠻”首領新丁奪取尋甸,傳至四世孫時,尋甸稱為新丁部。 [3]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尋甸稱升麻。 [3]

唐天寶九年(公元750年),蒙氏立六詔,尋甸因新丁訛為潯甸部,改升麻為尋甸,尋甸之名始見於史書。南詔興起,勢力逐漸從滇西發展到滇東,對原來的東爨“烏蠻”進行統治。南詔叛唐後,尋甸“烏蠻”勢力發展,自成一部,稱為仁德部(仁地部、新丁部),為南詔三十七蠻部之一。 [3]

五代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尋甸部改為仁地部,西部為沙摩部。 [3]

南宋立仁德萬戶府。 [3]

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稱仁德府,後改潯甸府、州。 [3]

明洪武十五年(1382)仁德府個改為潯甸軍民府。 [3]

明德宣六年(1431)潯甸軍民府改為仁德府,領馬龍、高明二縣,復為美、歸厚二縣。 [3]

明成化十二年(1476)仁德改為尋甸府,劃出馬龍、高明二州,裁為美、歸厚二縣為二十馬頭,編戶七里。“改土歸流”,設置流官。 [3]

清康熙八年(1669年)改潯甸州,屬曲靖府。清雍正八年(1730),置迤東兵備道,後又改為迤東兵備道兼水利道,道臺駐尋甸縣城,管轄13府。民國1912年以此地多水患,故眾議刪去水點,改為尋甸。民國二年(1913)降州為縣,設尋甸縣。 [3]

新中國建立後,屬曲靖專區管轄,1956年設尋甸回族自治縣。1958年嵩明、尋甸合併,仍稱尋甸縣。1960年撤銷尋甸回族自治縣,稱尋甸縣;1961年又恢復為嵩明、尋甸兩縣建制。1979年1月成立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1979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仍屬曲靖地區。

1998年12月6日,曲靖市管轄的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劃歸昆明市管轄。 [3]

行政區劃

2000年,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轄6個鎮、11個鄉。 [4]

2006年,撤銷仁德鎮和城關鄉,設立新的仁德鎮,新設立的仁德鎮管轄原仁德鎮和城關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鎮政府駐原城關鄉政府駐地。 [4]

2009年,11月8日撤銷原仁德鎮、塘子鎮、金所鄉,合併為新的仁德鎮,2011年4月29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仁德鎮撤鎮設仁德街道辦事處。 [4]

2011年末,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4個鄉:仁德街道、羊街鎮、倘甸鎮、柯渡鎮、功山鎮、七星鎮、河口鎮、先鋒鎮、雞街鎮、鳳合鎮、甸沙鄉、金源鄉、六哨鄉、聯合鄉。 [5]

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行政區劃鄉鎮/街道土地面積

(平方公里)

村(居)民委員會仁德街道566.55學府、東發、南鍾、月秀、勝利、建設、和平、北觀、中橋、道院

塘子、雲集、團結、易隆、三支龍、鍾靈、壩者、麥場

金所、澤鐵、竹溝、張所、小多姑、天生、草海子、擺宰、清海、新田

羊街鎮162.47羊街、長衝、甸心、甸龍、甜蕎地、黃土坡、三營莊、新街、多合、大留所、納郎、清水溝倘甸鎮211.93馬街、魯嘎、碑莊、新華、海子、白章、新平、德著、竹園、虎街、罵秧、計施寬柯渡鎮273.23柯渡、磨腮、可郎、新沙、新莊、猴街、樂朗、甸尾、新村、丹桂、長箐、松林、木刻功山鎮404.65功山、棵松、八岔哨、菜地、三保、甸頭、以則、朵馬嘎、橫山、羊毛衝、楊柳、白龍、雲龍、尹武、綱紀、哨上七星鎮124.96七星、臘味、江外、必寨、高田、江格、戈必河口鎮437.98魯衝、小街、營河、魯撒格、化桃箐、海嘎、白石巖、雙龍、撒米落、水冒天、沙谷渡、米德卡、十甲、黑箐、北大營、糯基

甸沙鄉207.45甸沙、海尾、麥地心、蘇撒坡、興隆、治租、老村、紅果樹、魯六金源鄉172.25金源、滄溪、小村、妥託、高峰、安秧、安豐、龍潭、瓦房先鋒鎮157.81普魯、富魯、魯土、窯上、大窩鋪、大竹箐、白子村、木龍馬、打磨箐六哨鄉248.13板橋、白櫟、橫河、馬鞍山、恩甲、拖期、五村、五星、大村、龍泉、龍街雞街鎮226.72雞街、澤和、恥格、極樂、黑山、南海、拖姑、古城、彩己、北屏、四哨鳳合鎮230.41牛街、楊家灣、合理、大箐、務嘎、集成、積水、龍池、發來古、新城、大麥地、多姑、駐基聯合鄉166.71馬店、松棵、北河、聯合、三界、法安、凹子、落水洞注:參考資料 [6]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位於東經102°41′—103°33′,北緯25°20′—26°01′,在昆明市東北部,橫跨金沙江、南盤江兩流域之間。東臨馬龍縣、沾益區、會澤縣,有公路穿山越嶺相連;西與富民縣、祿勸縣相依;北與東川區、會澤縣接壤,有東川鐵路相通;南接嵩明縣,川原平衍。全縣土地總面積3966平方公里,從東到西縱距80餘公里,由南至北綿延60餘公里。 [7]

地形地貌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簡介

尋甸縣

尋甸縣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向東南傾斜階梯狀。以烏蒙山系的梁王山、小海樑子等山脈為主,山間點綴著低凹谷地或湖盆。全縣山區、高寒山區佔總面積的87.5%。北部受金沙江水系的河流強烈切割,河谷深切,山勢陡峻;中部地勢略高,山頂渾圓平坦,東南部低中山丘原之間散佈各類大小不等的山間盆地(壩子)。 [7]

尋甸縣東有小尖山,小涼山,鳳梧山;西有大黑山,九龍山;南有老黃山;北有石老虎山等。有名的山峰90餘座。位於中部的六哨鄉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阿旺和金源兩地交界處的巨龍樑子,高達3294米,突兀於群巔之上。位於西部的雞街、馬街和東南部七星、河口區,海拔在2500米以下。最低點是金源鄉滄溪鄉小樹棵,海拔僅有1450米。

氣候水文

  • 自然氣候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簡介

尋甸縣風景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由於地形高差大,氣候屬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冬春兩季受平直西風環流控制,大陸季風氣候明顯,乾旱少雨;夏秋季主要受太平洋西南或印度洋東南暖溼氣流控制,海洋季風突出,多雨,涼爽潮溼。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明顯的特點有兩個,一是河谷區與高山區氣候差別大,二是四季基本分明。 [8]

  • 水文條件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有大小20餘條河流和一個天然湖泊——清水海。這些河流和湖泊,宛若鑲嵌在綠樹叢中的玉帶和寶石,使江山生色。主要河流有牛欄江、柯渡河、四甲河、功山河、大白河等。最大的河流牛欄江是金沙江水系的重要支流,源於嵩明縣嘉麗澤,自南而北,貫穿縣境,長約70公里,經塘子、城關、七星、河口四個鄉鎮,流入會澤縣。 [8]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簡介

尋甸縣 [9]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山地面積佔總面積70%以上。有大小不等的壩子80多個,點綴在群山與河谷之間。其中仁德壩子較大,面積有85.9平方公里。壩子裡田地相連,村落依山傍水。水田面積在萬畝以上的壩子,5個(仁德、果馬、馬街、雞街、牛街),千畝以上的河谷槽壩有10個(七星、金所、河口、功山、金源、柯渡、先鋒、尹武、可郎、擺宰)。這些壩子和河谷槽區的總面積20餘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30%左右,是水稻包穀的主要產區。其餘均屬山區、半山區和高寒山區。

礦產資源

尋甸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磷、硅三大資源,且儲量大、品位高,開發前景比較廣闊。褐煤資源:褐煤主要分佈於先鋒鄉和金所鄉。保有儲量3.33億噸,其中的優質煤2.9億噸,灰份為9.42%——9.81%,接近木炭灰份,屬特低灰份煤,含油率9.2%——10.4%。 [10]

磷礦資源:尋甸境內隱含有豐富的磷礦資源,先鋒——擺宰磷礦帶近東西向,長約35公里,寬20公里。由磨腮、先鋒、擺宰三個礦區組成。礦帶礦區P2O5平均品位22.33%——30.15%,礦帶儲量2億噸以上。目前已開發先鋒、擺宰兩個礦區,年採掘量5——8萬噸,平均品位P2O530%,露天開採。 [10]

硅藻土礦:主要分佈在先鋒鎮富樂閣一帶6平方公里範圍,儲量1.9億噸,SiO2平均含量50%,一級品8500萬噸,二級品9700萬噸,掩層厚度平均大3——5米之內,適宜露天開採。 [10]

交通

尋甸是雲南省及昆明市通往四川、貴州兩省的重要通道,縣城距昆明90公里、曲靖87公里、昆明航空港70公里,屬現代新昆明一小時經濟圈範疇。嵩待高速公路、213國道、東川鐵路支線貫通南北,崑曲高速公路、320國道、貴昆鐵路,7204公路、銅礦公路過境。 [11]

人口

規模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00年11月1日零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總人口481721人。 [4]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457068人。全縣常住人口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8172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24653人,減少5.12%。平均每年減少2465人,年平均遞減0.52%。全縣常住人口中,家庭戶128059戶,家庭戶人口為440384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4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85人減少了0.41人。 [12]

2012年末,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人口出生率8.66‰,死亡率4.74‰,自然增長率3.92‰;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54376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535人,農業人口495232人;少數民族人口124552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22.9%;常住人口46.3萬人,城鎮化率為21.6%。 [13-14]

民族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佈。 [4]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57338人,佔78.1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99730人,佔21.82%。其中,回族人口為 48892人,佔全縣常住人口的10.70%;彝族人口為43752人,佔全縣常住人口的9.57%;苗族人口為6307人,佔全縣常住人口的1.38%。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了22496人,減少5.92%;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了2157人,減少2.12%。 [12]

經濟

綜合

2012年,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完成生產總值56.9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65365萬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85692萬元,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158222萬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18471萬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29.6:29.9:40.5。調整為29.0:32.6:38.4;人均GDP達12341元(按常住平均人口計算),比2011年增長15.9%。 [13-14]

第一產業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簡介

鍾靈山生態農業觀光園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是首批“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示範縣”和“崑曲綠色經濟示範帶”縣區之一。 [15]

2012年,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4972萬元,比2011年增長8.9%。其中:農業產值131931萬元,林業產值12084萬元,牧業產值142216萬元,漁業產值5632萬元。實現農林牧漁增加值165365萬元。 [13-14]

第二產業

尋甸是新興的重化工業與能源基地,於2006年被列為雲南省40個工業發展重點縣和雲南省8個特色產業園區之一。 [11]

尋甸縣工業擁有16戶中型企業156戶小型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戶,分別為雲南金柯製藥有限公司、雲南國能化工有限公司、雲南先鋒煤業開發有限公司、雲南邦力聖電力器材有限公司、雲南南磷集團雲嶺建材有限公司、雲南南磷集團尋甸磷電有限公司、昆明東山水泥生產有限公司、雲南旭東磷化集團旭東化工有限公司、尋甸天浩稀貴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尋甸供電有限公司、雲南常青樹化工有限公司、尋甸縣騰隆焦化有限公司、尋甸龍蟒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雲南昆明奕標水泥有限公司、尋甸浩恆磷礦經貿有限公司、雲南南磷集團電化有限公司、雲南滇木人造板有限公司、雲南正江化工有限公司。 [11]

2012年,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工業完成總產值68.69億元,比2011年增長29.85%。完成工業增加值15.2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56.84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2.7%。 [13-14]

第三產業

2012年,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7697萬元,比2011年增長16.33%。其中:批發、零售業完成143592萬元,比2011年增長了26.3%,住宿、餐飲業完成44105萬元,下降7.4%,其中餐飲業下降了8.38%。按城鄉分:城鎮完成97736萬元,比上年增長20.83%,鄉村完成89961萬元,比上年增長11.79%。 [13-14]

特產

尋甸的名優土特產主要有清真牛乾巴、板栗、蜂蜜等,農產品有玉米、稻穀、洋芋、蕎子、大豆、烤煙、油菜、小麥、大麥、蠶豆、芸豆,其中烤煙、芸豆、洋芋等在國內外均佔有一定市場。清水海引進北歐先進養鱒模式,培養出紅肉彩虹鱒魚。清海村委會建設1080畝車釐子生產示範基地。

旅遊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簡介

尋甸縣旅遊(4張)

尋甸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河口鄉撒米羅溶洞群經比利時洞穴專家和國內專家考察,給予“西南第一洞”的美稱,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遊覽價值;滇東北最大的天然湖泊高原明珠清水海,四面青山、草山環抱,是昆明理想的水源地;塘子鎮有鍾靈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諸葛亮南征遺址關索嶺、會盟碑等遺蹟;河口北大營萬畝草山別具濃郁的澳洲情調,讓許多遊客驚歎不已;七星的鳳龍灣景區綿延10多公里,有盼歸山、小三峽、大滴水瀑布群等景點,山水環抱,景色迷人;長征時期,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率領的紅一方面軍和賀龍率領的紅二方面軍二、六軍團先後經過尋甸,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正實施紅色旅遊開發。 [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